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789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

吐气)

同本义[exhale]

"呼"的古字.呼唤;召唤[call].如:

乎号

〈语〉

表示疑问或反诘

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远者凉乎.

汝多知乎.

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断斯织乎.

不亦精乎.

相当于"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可乎.——《列子·汤问》

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学有难易乎.

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论语》

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左传》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贤人乎,贤人乎!

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史记》

有甚是者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天乎.——清·袁枚《祭妹文》

人乎.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

无重而罪!

——《左传》

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论语》

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韩非子》

表示肯定语气

故曰:

"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韩非子》

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引人注意下文.如:

大家认识一致以后,于是乎就大干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斗志,一是斗胆

〈介〉

于;在[in;at].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屈原《离骚》

今虽死乎此.——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于;从[from]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春秋"何以始乎隐——《公羊·哀十四年》

于;在[in].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吕览·用众》

于;从[from].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

叫嚣乎东西.——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隳突乎南北.

先率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战国策》

于;因为;由于;在于[because].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荀子》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庄子》

于;按照;根据[accordingto].介绍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礼记》

于,对.引进动作产生的对象[to]

吾尝疑乎是.——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后缀〉

单用或叠用在单音或叠音的形容词后面.如:

许多新事物,确乎到处可见;我心里热乎乎的;他胖乎乎的

用在动词或副词后面,构成新的动词或副词.如:

他对这点事却不在乎;几乎人人都称赞他

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

宜乎众矣.——宋·周敦颐《爱莲说》

洸洸乎干城之具.——明·刘基《卖柑者言》

昂昂乎庙堂之器.

巍巍乎可畏.

赫赫乎可象.

ㄏㄨˉ

文言助词,表示疑问:

汝识之~(吗)

文言叹词:

陛下与谁取天下~(呀)!

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

在~.无须~.异~寻常.

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

巍巍~.郁郁~.

古同"呼",呜呼.

郑码:

MUA,U:

4E4E,GBK:

BAF5

笔画数:

5,部首:

丿,笔顺编号:

34312

通"諅".周年[anniversary]

丧:

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墨子》

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其年,民被白布.——《管子·轻重戊》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另见qí

〈名〉

通"期".期限[predeterminedtime;scheduledtime]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代〉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

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

他,他们,那等)

彼,他[he]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又如:

独善其身

她[she].如:

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它[it]

或者不如说希望:

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他们;她们;它们[they].如: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他的[his]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

又如:

其妻

她的[her].如:

其夫

它的[its].如: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their].如:

他们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that]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又如:

正当其时

这样,如此[such].如:

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副〉

也许;大概[perhaps;probably;mostlikely]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

——《左传·隐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国语·晋语》

齐国其庶几乎.——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齐其庶几乎.

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表示祈使.当,可[can;may]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详之.——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其善抚之.——清·林觉民《与妻书》

弟其宽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

将,将要[should]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表示诘问.通"岂",难道[Doesitmean…Shouldn'titbe]

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欤.——唐·韩愈《师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中国其果老矣乎.——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极,甚[very]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连〉

如果,假设[if]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或许;大概[perhaps]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又如:

其诸(或者);其者(或者)

还是.表选择[still;yet]

其真无马耶.——唐·韩愈《杂说》

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助〉

用作语助.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又如:

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云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为,为

wéi

(为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坠.——《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

"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又如:

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制作;创作[make;compose]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

"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椁.——《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治理[administer]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又如:

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变成,成为[become]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洪迈《容斋续笔》

又如:

由徒为师

是[be]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又如:

十尺为一丈

学习,研究[study]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种植;营作[plant]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战国策》

设置;建立[establish].如:

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使[let]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以为;认为[think;bilieve;consider]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演奏[play].如:

为乐(奏乐;作乐)

wéi

被[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又如:

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于,在[in]——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wéi

和[and]——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则,就[then]——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如,若[if]——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或,抑[or]——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

"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妥应声曰:

"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又如:

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wéi

的,之[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孟子》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

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

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wéi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

何乐而不为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wéi

相为倚伏.——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另见wèi

yān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

焉鸟)

鸟名[akindofbird]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黄滔《唐城客梦》

通"颜"(yán).额[forehead]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

"焉,盖颜之借字."

yān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it]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

心不在焉

哪里或那里[where]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什么[what]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怎么[which]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so]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清·刘开《问说》

伏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yān

如何[how]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

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于是,就,乃,则[then].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史记》

又如:

焉始乘舟

yān

于是[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yān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be]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yān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ho]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

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use]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又如:

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使,令[take]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

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凭借;仗恃[dependon]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认为,以为[consideras]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又如:

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做,从事[do]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原因,缘故[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无固定职业的人[unoccupiedperson]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以色列的简称[Israel].如:

阿以战争

把,拿[using;taking;bymeansof]——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

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依,按,凭[inaccordancewith;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吴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

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在,于[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清·姚鼐《登泰山记》

从,自,由[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又如:

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为[inorderto;soasto;for].如:

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因为,由于[because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

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和,而[and;aswellas]——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则,那么[then]——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才[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表目的或结果等[aim;target]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姚鼐《登泰山记》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

可以;得以;能以

〈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

超过)

往;去[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

"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取[take]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如;好像[look]

《易》曰:

"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

于何(如何)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in,at,etc.]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欧阳修《归田录》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

介词,到.)——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for,etc.]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

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from].如: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by]

不拘于时.——唐·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

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than]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又如: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to,etc.].如:

荣誉归于教练

表示相对的位置[in].如:

垂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