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赛课一等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799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小孤山大孤山赛课一等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赛课一等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赛课一等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赛课一等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小孤山大孤山赛课一等奖.doc

《过小孤山大孤山赛课一等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小孤山大孤山赛课一等奖.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过小孤山大孤山赛课一等奖.doc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课题:

过小孤山大孤山

作者:

陆游

【教学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重点】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Powerpoint课件

【课前预习】

1、结合注释,清除字音、字义障碍,明白文意。

2、标出船行途中的遍地景点及其特性形容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备注

一、导语设计:

本单元选修课的类属是: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那么同学们知道古代诗歌与散文再形象塑造上的区别吗?

下面我们看看两张中国画,找找两者的区别。

前一幅是写意画,以形写神、以神写意;骨法用笔、以书入画;追求意境、缘物寄情。

后一幅是工笔画,线条工整、细腻严谨;色彩艳丽、明快高雅;布局和谐、气韵生动。

古代诗歌和散文在形象上的区别就可用写意画和工笔画来区别,一个抽象出意,一个具体生悟,今天,让我们走进陆游的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诗歌《观小孤山图二首》《咏小孤》,看看其所创造的大小孤山形象有什么不同。

二、知人论世:

见教辅资料

关键词:

南宋9300

爱国: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砥柱河流悟掌日,死前恨不见中原。

《太息四首其一》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夜泊水村》

爱梅:

160多首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

评价:

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三、初步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和节奏。

3、分组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字音:

矶jī抟tuán蠡lǐ葭jiā赪chēng

湓pén汲jí鹘hú燧suì窦dòu

潦lǎo巉chán上干云霄gān榭xiè

四、探究赏析:

1、本文属日记体游记,并且是由两则日记组成。

第一部分记叙了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峭石)、彭浪矶,小孤山的所见所闻,由1-2段组成;第二部分记叙了八月二日过大孤山的所见所闻。

2、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3、写山川景物贵在形象鲜明,本文描绘了哪些景物?

各自有何特点?

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些形象的?

请选取一个景点,结合原文,试从手法、写景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个组,每组一个)

(1)烽火矶:

突兀(远望)怪奇(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近观)(历史角度)

峭石: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比喻)

写景方法:

运用色彩词、点面结合,比喻修辞、精笔描摹。

(2)彭浪矶:

浪大(无风亦浪涌)

小孤山:

峭拔(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秀丽(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

峭拔秀丽:

(不可与小孤比,非它山可拟)“祠宇”虽“极于荒残”但若“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对比)

写景方法:

由远及近、对比、不同角度的描摹。

分析:

运用对比手法。

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3)大孤山:

望之如浮水面(虽不可拟小孤之秀丽,然……如浮水面)(对比、想象描摹)

江水清浊分明(对比)

分析:

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五、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清]吴乔:

“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

”诗歌与散文的“意”,也就是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如果内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

饭没有改变米的形状,酒把米的形状和性质都改变了。

文:

形象逼真具体,栩栩如生;诗:

是对“米”的提炼升华,让人浮想联翩,意蕴无穷。

观小孤山图

陆游

其一

江平风不生,镜面渺千里。

轲峨万斛舟,远望一点耳。

大孤江中央,四面峭插水。

小孤特奇丽,丹翠凌云起。

其二

重楼邃殿神之家,帐中美人粲如花。

游人徙倚栏干处,俊鹘横江东北去。

咏小孤

陆游

江水东流直下吴,狂澜倒挽一人无。

世间枉说奇男子,砥柱还须让小姑。

提问:

诗人笔下的大孤山、小孤山有何特点?

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与其散文所写大孤山、小孤山有何异同?

这是两首写景诗。

对读日记可以看出,写景状物有相同之处。

诗云“游人徙倚栏干处,俊鹘横江东北去”,文曰“徙倚久之”,“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诗云“大孤江中央,四面峭插水”,文曰“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诗曰“小孤特奇丽,丹翠凌云起”,文曰“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然而诗文章法各异。

诗中描写多想象之词。

“轲峨万斛舟”“丹翠凌云起”这类奇特的联想,不太可能出现于日记之中。

“重楼邃殿神之家。

帐中美人粲如花”。

这一想象之词更显出陆游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在陆游的诗歌与陆游散文描写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

而散文,描写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人具体逼真的感受,能让人身临其境。

本文之所以能够将小孤山描写的形象鲜明、有声有色,重点在于作者抓住了小孤山的形象特征,采用了多种手法、角度进行描述,这也是我们所要借鉴的。

特点:

特点:

特点:

六、课堂随笔:

钓船笛月隐湖

风淡抚湖平,浅饮桂花慵落。

白鹭青堤红袖,看蟾钩初朔。

老翁欲醉钓丝闲,小儿带泥卧。

懒借东风吹梦,任疏灯隐没。

注:

钓船笛原名好事近,因张辑词“谁谓百年心事,恰钓船横笛”句而得名。

好事近中“近”指舞曲前奏,属大曲中的一个曲调。

王易《词曲史》云:

“亦日‘近拍’谓近于入破,收起拍。

故凡近词皆短韵密而音长”。

词与音乐脱离后,“近”已成为词调名本身的组成部分。

韩漉词有“吟到翠圆枝上”句,好事近亦名《翠圆枝》也名为《倚秋千》等。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

两结句皆上一、下四句法。

这是老师自己填写的一首词,作于去年国庆前夕,从幼儿园接了小孩与家人一起围绕小区月隐湖散步,静观几位老翁垂钓有感而作,后又经过几次修改乃成。

请同学们根据其意象意境改写成一篇散文,注意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文写景要具体可感,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七、作业布置:

1、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2、本文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文本从下列角度分析。

A、写孤石。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

B、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古刹,“徙倚久之而归”。

作者为什么会“徙倚久之”?

C、作者为何单写“俊鹘抟水禽”,还通过庙祝的口再一次强调呢?

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D、江水清浊明显,“合处如引绳,不要乱”。

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含什么样的情怀?

3、作者在记述山水景色、胜景事迹的经过中,随时融合抒怀协议同意论,并将相关的外传轶事、古人诗句都信手捏来,还短文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状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阅读苏轼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试从形象角度评鉴与陆游散文的不同。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①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②。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③。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④。

峨峨两烟鬟⑤,晓镜开新妆⑥。

舟中估客莫漫狂⑦,小姑前年嫁彭郎⑧。

注:

①李思训:

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

他是唐朝的宗室,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官至右武卫大将军。

《新唐书》、《旧唐书》均有传。

他的山水画被称为“李将军山水”。

  ②大孤小孤:

指大孤山、小孤山。

两山屹立江中,遥遥相对。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东南鄱阳湖中,一峰独峙;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的江水中。

  ③搀:

刺,直刺。

  ④低昂:

高一低,起伏不定。

  ⑤峨峨:

高耸的样子。

这句以女子的发髻比拟大小孤山水雾缭绕的峰峦。

  ⑥“晓镜”句以妇女的梳妆镜比喻江面、湖面。

  ⑦估客:

贾客,商人。

  ⑧小姑:

指小孤山。

彭郎:

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

这两句说,船上的商人举止不要轻狂,美丽的小姑早已嫁给彭郎了。

这里形容江山秀美,人们不能自禁其爱。

当地民间就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