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0519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

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

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2:

课题】

3.释题,引导学生质疑。

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

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

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

是什么感触?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新课前,学生先质疑课题,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避免了无效学习现象的发生。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

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

板书: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

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

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

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学生初读课文后,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是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学到自己没有弄明白的知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萤(  )蓝(  )资(  )竭(  ) 慨(  )

莹(  )篮(  )姿(  )渴(  )概(  )

赐(  ) 协(  )赌(  )薄(  )监(  )

惕(  ) 胁(  )睹(  )簿(  )滥(  )

二、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映入(  )(  )  相互(  )(  )  (  )(  )可亲

  一叶(  )(  )  (  )(  )提供  不加(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毁坏——(  ) 容易——(  ) 精心——(  )  美丽——(  )

【答案】

1、萤光晶莹蓝色篮球资本姿势枯竭干渴慷慨气概恩赐警惕协作威胁赌气目睹稀薄账簿监视泛滥

2、眼帘交错和蔼扁舟无私节制

三、建设困难随便丑陋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练习书写生字词语。

2.抓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1、齐读诗歌,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4】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

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

读出宇航员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学生读课外的诗歌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读懂作者的叹息和忧虑,对学习本课大有帮助。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围绕感叹,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补充资料: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

(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

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宇宙”与“扁舟”对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出示课件5】

半径:

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

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

截止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

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

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

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2)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

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

何为“本来”?

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

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1.科学家证明什么?

是何意?

科学家设想什么?

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说明人类要保护地球;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这是为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们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围绕宇航员的感叹,认真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最重要的一段过程,教师适当补充资料,点拨指导,使学生真正从心底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以出示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学会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明确地球被破坏,人类别无去处的道理。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书写字词,拓展练习

1.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1个生字,15个词语。

【出示课件6】

晶莹遥望恩赐慷慨毁坏目睹交错贡献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

2.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

 

板书

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词填空。

   结果 成果后果

1.不听劝告,(  )自负。

2.不听劝告,不会有什么好的(  )的。

3.科学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  )。

  希望 指望 愿望

4.想到月球去居住,(  )是好的,但不可能实现。

5.我们(  )大家都能够重视环境的保护。

6.他这件事没做好,想受表扬是没(  )了。

二、指出各句的说明方法,填序号。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列数字

1.在群星璀灿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  )

2.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多千米的星球。

(  )

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

4.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

三、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怎样的:

2.画“”的句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3.画“”的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4.看过这段话后,你对地球母亲有什么话想说?

【答案】

一、1.后果2.结果3.成果4.愿望5.希望6.指望

二、1.B.2.D.3.C.4.A.

三、1.蓝白相间晶莹的球体2.作比较、列数字地球对人类的珍贵(人类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3.比喻、拟人摇篮母亲4.示例:

地球母亲您对我们这么的无私,而我们却对您做出了这么多伤害您的事情,现在的各种自然灾害都是我们罪有应得,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保护您,希望能得到您的原谅。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学小品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向我们阐述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这篇说明文的条理非常清晰,从地球“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呼吁我们要精心保护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又容易破碎的地球。

  

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定位在:

1.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说出对句子的理解,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

2.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找出有关的句子,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是本文的“命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再引导学生谈地球的美丽,资源的宝贵;最后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你从他的朗读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觉得他那些地方读得好?

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实效性的评价,让评价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会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理想。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从地球的资源状况和在宇宙中的地位两方面,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

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损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枯竭的威胁。

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

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本文语言朴实、流畅自然,清晰的说理,又饱含深情。

尤其在表达方面,本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不可再生资源与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非耗竭性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等。

可再生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

一旦种源消失,该资源就不能再生,从而要求科学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物种种源,才可能再生,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土壤属可再生资源,是因为土壤肥力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和自然过程而不断更新。

但土壤又有不可再生的一面,因为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比再生的土壤自然产生更多新过程快得多在一定时间和—定条件下也就成为不能再生的资源。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关联词语填空。

1.地球的资源(  )谁的恩赐,(  )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  )这些设想能够实现,(  )是遥远的事情。

3.(  )地球被破坏了,我们(  )会别无去处。

4.我们(  )要好好保护地球,(  )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但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从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如果地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想象一下,人类会怎样?

参考答案

一、1.不是而是2.即使也3.如果就4.之所以是因为二、1.因为不但还

2.人类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3.人类如果继续不加节制的开采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将是自取灭亡。

为了人类的子孙后代,我们应该觉醒了。

三、略

18.《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用的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研究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

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宇宙与地球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去充分了解地球。

接着,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课文围绕地球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充分质疑,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议中交流。

具体步骤如下:

1.感受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本文列举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活动范围很小,地球被破坏没有其他星球可去。

这三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只有、本来、至少”等重点词语,通过指名读、分开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感受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从而感受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

2.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课文。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自学中自悟,写下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然后深入教学,充分利用资料等资源,在感悟中牢牢把握住课文的情感线,使学生的心随着课文内容的深入越收越紧,越来越沉重,最后,发自内心地呼喊出: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3.利用课文的说明方法,深入理解内容。

本文的说明方法有: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

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更有效地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内容。

教学中,我通过说明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作用。

如第六自然段,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四十万亿千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他们并不知道,四十万亿千米到底是多大。

于是,我借助以前学过的课文《太阳》,它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千米,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样一估算,四十万亿千米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这样就使学生一下子明白,即使在四十万亿千米以外的地方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我们也是无法到达的。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为了使学生感受地球的可爱及与人类的关系,我出示宇宙中看见的地球图片,特别我用了几幅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来观察、谈话,特别最后让学生合作编成一首赞美地球的小诗,有效地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对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三、不足之处

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

学生理解课文第二段时,学生的理解面较窄,没有联系生活来理解。

出现这种情况和我的引导没有引导好有很大关系,也说明了我课前备课不够充分。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引入课题,接着初读课文明确课文讲了地球美丽又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方面内容,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服力强,语言准确严谨。

然后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宇航员说:

“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可爱”表现在哪里?

“容易破碎”在那里?

找出文中的语句体会。

最后给地球妈妈献上一份礼物,如:

一份保护地球环境的倡议书,一张环保宣传画,给人类的一封信……形式不限,要求表达真情实感。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从人类的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就应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1、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中,按照以下几步进行,效果明显:

1.首先让学生感受到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本文列举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活动范围很小,地球被破坏没有其他星球可去”这三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只有、本来、至少”等重点词语,透过指名读、分开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感受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从而感受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好处。

2.我把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作为重点。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自学中自悟,写下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然后深入教学,充分利用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在感悟中牢牢把握住课文的情感线,使学生的心随着课文内容的深入越收越紧,越来越沉重,最后,发自内心地呼喊出: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3.最后我利用课文的说明方法,深入理解资料。

本文的说明方法有: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等。

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更有效地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资料。

教学中,我透过说明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作用。

如,第六自然段,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四十万亿千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他们并不明白,四十万亿千米到底是多大。

于是,我借助以前学过的课文《太阳》,它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千米,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样一估算,四十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这样就使学生一下子明白,即使在四十万亿千米以外的地方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我们也是无法到达的。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两方面总结如下:

1.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补充有关图片资料,有效地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

让学生体会地球的美丽、渺小时,在学生读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认识后,再辅以课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丽、渺小,使学生对地球妈妈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生动,这时再次读课文,理解和朗读就比较到位了。

三、不足之处

因为我个人引导不够,使得学生对文章中语言的严谨、用词的准确体会不够到位,如:

“本来”“至少”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的特点,而我在上课时没有提到。

四、改进措施

课后,我想与其用讲解、换词的方法,还不如先引导学生用“本来、至少”等词语造句,再来讲句子的意思,也许学生的体会就比较深入。

以后的课程中,我要多多实践,争取让每一节课都无缺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