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0544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4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docx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堂达标测试题

宁阳英才学校设计人:

王春光

A卷

一、选择题

1.古代的长安被称“六朝古都”,许多统治者曾定都于此。

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①西汉②东汉③隋朝④秦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2.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是()年

A581B公元前589C589D605

3.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个朝代()

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从诗中可看出诗人皮日休对大运河的评价()

A.符合史实,认为开凿原因是隋炀帝专为观赏琼花

B.不符合史实,夸大了运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符合史实,认识到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

D.不符合史实,因为它没达到“千里”

二、填空题

1.隋朝注重节俭的皇帝是()。

2.( )年,()在位时开通了大运河,它以()为中心,北达(  ),南至(  ),自北向南分为(  )(  )(  )和(  )四段,其中最长一段是(  )

三、简答大运河的开通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B卷

一、选择题

1.隋末家住涿郡的商人沿新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必须经过()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2.位于淮水与黄河之间的一段河叫()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3.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统一南北B灭陈C修建仓库D开通大运河

4.下列人物最符合“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的人是()

A汉文帝汉武帝B隋文帝隋炀帝C秦始皇秦二世

二、填空题

1.( )年(  )建立隋朝,定都于(  )。

2.()年,隋军灭()统一南北。

三、材料题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材料三: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中三位诗人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2)你支持哪一观点?

试述理由。

C卷

一、选择题

1.一考古队在西安考古发掘,不可能发掘出的是()

A.西汉都城遗址B.隋朝都城遗址C.三国时蜀国都城遗址

2.下列不属于隋朝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重新统一中国B.开凿大运河C.形成开元盛世局面

3.隋炀帝去扬州(江都)观赏琼花不必经过()

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

4.隋朝618年灭亡,其寿命有()年

A.35B.36C.37D.38

二、材料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①材料中“此河”指什么?

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②开通“此河”的意义是什么?

③请用古人的话说明开通“此河”的意义?

三、简述隋秦两朝的相似点。

初一历史第一课课堂达标题答案(A)卷

一、选择题:

CCAC

二、填空题1.隋文帝(杨坚)

2.605、隋炀帝(杨广)、洛阳、涿郡、余杭、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济渠

三、简答题:

积极: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有利于国家统一。

消极:

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加了人民的徭役负担。

(B)卷

一、选择题:

ABDB

二、填空题:

581、杨坚、洛阳、589、陈

三、材料题:

(1)①胡曾的观点:

开凿大运河导致了隋朝灭亡。

②皮日休的观点:

肯定了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③李敬方的观点:

指出了大运河开通后,统治者对江南人民的搜刮。

(2)略

(C)卷

一、选择题CCBC

二、材料题

①“此河”指大运河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③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三、简答题

①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②都建立或加强中央集权③都是短命王朝④都实行暴政⑤都修建了闻名世界的大工程。

⑥都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制度

第2课贞观之治随堂检测题

A卷

宁阳英才学校刘连平

一.选择题

1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显赫的朝代,其建立者是()

A.李渊B.杨坚C.李世民D.杨广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大一统D.文景之治

3唐太宗统治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名臣是

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宋景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对谁的称赞?

()

A.隋文帝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

二材料分析题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人物是谁?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为他统治时常说的古人的一句话,由此可以看出他

认识到了什么重要问题?

(2)他常说这一句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他治理国家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A3.C4.B

二、材料分析题

(1)唐太宗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2)巩固统治

(3)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节制享受欲望,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B卷

一.选择题

1.促使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隋亡之鉴B.有自知之明C.爱民如子D.高祖遗风

2.人们基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统治期间刑法残酷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3.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

这里的“唐宗”是指()

A唐高祖B唐高宗C唐太宗D唐玄宗

4.下列王朝定都长安的是()

秦朝

西汉

西晋

隋朝

唐朝

A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太宗与魏征讨论用人时说:

“为事择官,不可粗率。

用一好人,好的别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

”魏征说:

“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天下以定,那就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任用。

(1)从唐太宗与魏征的对话看,他们用人的标准是什么?

(2)他们用人的标准在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一、1.A2.D3.C4.C

二、材料题

(1)用有才之人和德才兼备之人。

(2)德才兼备也是今天的用人标准。

C卷

一.选择题

1.唐太宗为了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注意任用贤才B.大力发展生产C.鼓励增殖人口D.下令合并州县

2.唐太宗在位期间政绩突出,其统治被称()

A康乾盛世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

3.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

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起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二材料分析题

识图,回答问题

(1)右图人物在他统治的时候,历史上出现了__的盛世局面。

(2)左图人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为__。

(3)成语“房谋杜断”中涉及与左图中同时代的两位宰相是谁?

右图中皇帝曾说:

“有如此才不用,宰相之过也。

”“此才”指的是哪一个人?

从此可以看出,图中两位皇帝统治期间,都具有怎样的特点?

(4)图中两位皇帝在施政措施上还有什么相同之处?

结合两位皇帝的施政措施与统治结果,请你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D3.D4.B

二材料分析题

(1)唐太宗贞观贞观之治

(2)武则天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房玄龄杜如晦骆宾王都任用有才能的人

(4)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武则天继承唐太宗的一系列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

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第3课“开元盛世”课堂达标题

(A)

宁阳英才学校设计人:

王睿

1、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

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被人誉为“类玉”“类冰”的唐朝瓷器是()

A、邢窑的白瓷B、越窑的青瓷C、唐三彩D、官窑的青花瓷

3、从解放劳动力角度讲,下列科技成果最具革命性的是()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惧丰实。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史上

称什麽?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粮食主要以什麽为主?

其中水稻在南方的种植

已广泛应用什麽技术?

(3)唐朝为何在“开元”期间进入历史全盛时期?

第3课“开元盛世”课堂达标题

(B)

宁阳英才学校设计人:

王睿

1、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中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自行转动,把水

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

()

A.曲辕犁   B.筒车C.翻车     D.水排

2、既是唐朝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

A、长安B、洛阳C、扬州D、成都

3、如果你是电视剧《唐玄宗》的导演,结合历史的发展,剧中你不会设置

的场景是()

A、茶坊里饮茶的场景B、田野里用曲辕犁耕田的场景

C、大户人家摆设着唐三彩D、后堂挂着“贞观之治”的匾额

4、简答:

“开元盛世”局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简要分析这种盛世局面的原因。

第3课“开元盛世”课堂达标题

(C)

宁阳英才学校设计人:

王睿

1、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一名市民,你能看到的社会风貌有()

①以诗会友,以茶会友

②长安城内分为市和坊

③在商业都市里看到精美的青瓷和漂亮的丝绸衣服

④在田野里看到农民用筒车耕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简。

旋转时,低则舀水,

高则泻水”。

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最早出现于()

A、西汉B、东汉C、隋朝D、唐朝

3、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

仓廪惧丰实。

”描述的是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

A、汉武帝时期B、唐太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

4、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

试结合唐太宗至唐玄宗时期百余年在用人

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第3课“开元盛世”课堂达标题(A)

1、B2、A3、B

4、

(1)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

(2)粟米,水稻;育秧移埴栽培。

(3)因为唐初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等人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了一系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

到了唐玄宗初期,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起来。

第3课“开元盛世”课堂达标题(B)

1、B2、A3、D

4、

(1)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2)原因:

唐玄宗的努力;前代的基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外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等。

第3课“开元盛世”课堂达标题(C)

1、A2、D3、D

4、

(1)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调整

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3)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察,任用姚崇等人为宰相,出现“开元盛世”。

(4)“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用奸臣,造成政局混乱,酿成“安史之乱”。

经验教训:

要完善选拔人才的制度,;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言的人;任人唯

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科举制创立达标试题A卷

英才学校杜海霞

 一.选择题:

1.关于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实行之前魏晋以来,选拔官吏主要是从高门权贵中选拔

B.隋文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C.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

D.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2.我国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吏开始于()

A.西汉B.三国C.隋朝D.唐朝

3.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率只有()

A.三分之一B.百分之一二C.十分之一D.百分之七八

4.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

A.状元B.榜眼C.探花D.孙山

5.唐朝时,设武举的皇帝是()

A.唐太宗B.唐玄宗C.武则天D.唐高宗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三: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请回答:

1.材料一:

“长策”是指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

什么朝代被废除?

最大的收益者是谁?

2.材料二中唐太宗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缙绅”是指什么人?

“终不为美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B2、C3、B4、A5、C

二、1、科举制度;隋朝;清朝;最高统治者皇帝。

2、含义:

天下的有才之士,都被我受罗了。

3、有官职、做过官的人。

原因:

不是进士出身。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科举制创立达标试题B卷

英才学校杜海霞

一、选择题:

1.选拔官吏的权力开始从地方集中到朝廷是在:

()

A.魏晋时期B.北宋C.隋朝D.唐朝

2.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的是: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3.诗赋成为科举制中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始于:

()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4.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

A.隋朝、明朝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D.唐朝、清朝

5.科举制度影响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②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

③影响到英国的考试制度;④日本、新罗都沿袭其选拔官吏的制度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填图:

填出科举制度诞生和完善过程中的几位帝王。

1_________开始分科考试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诞生

2________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

制度

 

3_________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进士科第一名为状元

完善

4_________首创殿试和武举

 5_________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答案

一、1、C2、D3、D4、B5、D

二、1、隋文帝2、隋炀帝3、唐太宗4、武则天5、唐玄宗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达标试题

C卷

英才学校杜海霞

 

一、选择题:

1、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开始于:

()

A.北魏B.西晋C.隋朝D.唐朝

2、唐朝时的最高学府是:

()

A.太学B.国学C.大学D.书院

3、唐朝诗歌繁荣的直接原因:

()

A.皇帝的爱好B.进士科重视考诗赋

C.诗人辈出D.教育事业的发展

4、明经考试中有一种叫做“贴”的试题类型,类似于现在考试中的题型()

A.选择B.填空C.论述D.列举

5、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

A.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的需要

B.笼络读书人的策略

C.发展教育事业的举措

D.扩大统治者的基础,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说: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过去的。

材料二:

英国大英百科全书中说: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2.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主要依据是什么?

3.如何评价这种考试制度?

4.古代的科举制度到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考试制度仍然是选拔人才和官员的一个重要手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考试”的认识?

答案

一、1、C2、B3、B4、B5、D

二、1、都认为考试制度源于中国。

2、门第的高低。

3、改善利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束缚了思想。

4、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回答:

考试制度是选拔人才和官员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合同为一家达标试题A卷

英才学校杜海霞

一、选择题:

1.唐朝的吐蕃是下列哪一民族的祖先?

()

A.回族B.朝鲜族C.藏族D.维吾尔族

2.藏族祖先的最高统治者称:

()

A.单于B.可汗C.素丹D.赞普

3.今天的满族的祖先是:

()

A.突厥B.南诏C.靺鞨D.吐蕃

4.吐蕃政权的政治中心是在:

()

A.逻些B.长安C.开封D.龙泉府

5.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

()

① 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②与少数民族和亲

③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④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

 

2.他的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他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3.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三、列举:

1.列举唐玄宗册封的三位少数民族首领。

2.列举唐朝嫁给吐蕃的两位公主。

 

答案

一、1.C2.D3.C4.A5.D

二、1.唐太宗

2.体现了唐朝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天可汗”

3.影响:

有利于加强同边疆各族的联系和对他们的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三、1.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第五课合同为一家达标试题B卷

英才学校杜海霞

一、选择题:

1.吐蕃的最高首领称

A.单于B.可汗C.素丹D.赞普

2.文成公主入藏发生在

A.唐高祖时B.唐太宗时C.武则天时D.唐玄宗时

3.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首领受过唐玄宗德册封?

①回纥②靺鞨③南诏④吐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是

A.六诏B.回纥C.吐蕃D.突厥

5.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

A.吐蕃B.突厥C.回鹘D.靺鞨

二、阅读下列材料: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有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记载了8世纪初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2.材料中最能体现当时唐与吐蕃关系的一句话是什么?

 

3.举出唐与这个民族“合同为一家”的另一件史实?

 

4.上述材料是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亲信,他为何称自己是”先皇帝舅宿亲”?

答案

一、1D2B3A4A5C

二、1、金城公主入藏,汉藏关系密切。

2、合同为一家。

3、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4、因为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嫁给松赞干布,所以唐朝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第一单元第课合同为一家五达标试题C卷

英才学校杜海霞

 

一、选择题

1.唐朝时,被北方各民族和西域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B.吐蕃同内地联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同汉族长期融合以形成为一家

3.“回鹘衣装回鹘马”,描述了唐朝长安少年的时尚装扮,请问回鹘是今天的哪个民族的

祖先?

()

A.藏族B.蒙古族C.回族D.维吾尔族

4唐朝诗人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一诗云:

”疆吏虽重海,车书本一家”.这反映了()

A.西域各族人民对西汉的向往和敬慕之情B.吐蕃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C.北宋人民与契丹人民的友好往D.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5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在唐朝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

B.有的少数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也与唐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

C.唐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理

D.唐高祖李渊被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二、简答题:

唐朝统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请你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一、1.B2.B3.D4.D5.D

二、①在今新疆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管辖。

② 封回纥、靺鞨、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为可汗或王。

③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与赞普结婚。

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达标试题

A卷

学校:

英才学校命题人:

徐兆生

1.日本向中国派遣遣唐使最早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

2、古代中国与印度友好交流的使者是()

A、玄奘B、鉴真C、马可波罗D、郑和

3、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A、玄奘B、戒贤C、鉴真D、戒日王

4、日本人受唐文化影响很大,你能举例说明吗?

答案

1、B

2、A

3、C

4、①日本模仿唐朝制度,进行政治改革

②日本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③日本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达标试题

B卷

学校:

英才学校命题人:

徐兆生

1、鉴真东渡日本的历史意义在于()

A、他在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B、他是唐朝时期唯一到达日本的中国人

C、他在日本辛勤传播唐朝文化D、他显示了中国人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2、玄奘西游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

3、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

“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

”。

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

A、秦始皇B、唐高祖C、唐太宗D唐玄宗

4、举例说明唐朝时期中国与朝鲜的友好往来。

答案

1、C2、B3、C

4、①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新罗商人来华经商

③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取科举制度选拔官吏

④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和历算等科技成就

⑤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第一单元第6课达对外友好往来标试题

C卷

学校:

英才学校命题人:

徐兆生

1、下列事实中不是发生在唐太宗在位时期的是()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

C、文成公主入吐蕃D、玄奘西游

2、下列哪部著作与玄奘西游无关?

()

A、《史记》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