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0564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草菇栽培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菇栽培技术.docx

《草菇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菇栽培技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草菇栽培技术.docx

草菇栽培技术

草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草菇基本知识

一、草菇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草菇的营养价值也十分高,还有“素中之荤”的说法,因为它的蛋白质含量比常食用的蔬菜,如茄子、番茄、白萝卜要高出3至4倍,维生素C含量也非常高,比橙、柚也要高出2至6倍。

另外草菇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

1.草菇的维生素C含量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2.它还具有解毒作用,如铅、砷、苯进入人体时,可与其结合,形成抗坏血元,随小便排出。

3.草菇蛋白质中,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整齐、含量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8.2%。

4.草菇还含有一种异种蛋白物质,有消灭人体癌细胞的作用。

所含粗蛋白却超过香菇,其他营养成分与木质类食用菌也大体相当,同样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特别是对消化道肿瘤有辅助治疗作用,能加强肝肾的活力。

5.它能够减慢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

6.草菇还能消食去热,滋阴壮阳,增加乳汁,防止坏血病,促进创伤愈合,护肝健胃,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优良的食药兼用型的营养保健食品。

二、草菇栽培历史和现状

草菇是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

原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的草堆上。

草菇栽培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广东省韶关市南华寺的和尚以腐烂稻草堆上生长草菇这一自然现象得到启示,创造了栽培草菇的方法,故有"南华菇"之称。

按封建王朝的传统规定,各地的特珍产品,都要进贡朝庭。

南华寺每年就以四箱的干草菇进献清皇宫。

所以当时把草菇称为贡菇。

约在1932年至1935年间,华侨把栽培草菇的技术传至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东亚国家,后来日本、南朝鲜、欧、美一些地区也有栽培。

我国历来是产草菇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产量的70%~80%,是有名的草菇生产大国。

原仅限于在广东、福建、广西、湖南、台湾、香港等地。

近年来北京、上海、河南、河北、山东等北方省、市也已进行人工栽培。

栽培原料主要是稻草,栽培方法是将稻草扭成草把进行栽培,这是我国古老而又普遍的栽培方法。

现在用麦秸、棉籽壳等原料大大提高了产量。

出口品主要是草菇干、罐头、速冻草菇等。

具有设备最简、方法最易、成本最低、生长期最短(从种到收10余天)等特点,是理想短平快项目。

但草菇的生物效率仍是食用菌中最低的一种。

三、生物学特性

草菇在植物学上的分类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无隔担子菌纲、伞菌目、鹅膏菌科。

别名:

苞脚菇、蓝花菇、麻菌等。

(一)形态特征

草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不同的发育阶段。

1.菌丝体按期发育和形态可分为初生菌丝体和次生菌丝体两种。

初生菌丝是担胞子萌发形成,幼年菌落透明,呈辐射状向外伸长菌丝有隔膜,通常向直角方向生长分枝,菌丝体宽为7.7-11微米。

细胞长67-268微米,每个细胞含有一个单倍体的核。

这阶段的特点是菌丝体多处膨大,在分枝内常可看到膨大的细胞。

有时有些初生菌丝体能形成厚壁胞子。

次生菌丝体有一些是由担胞子萌发而成的,不同初生菌丝体之间都能相互融合,或形成融合桥,进行物质交换,完成同宗配合而形成次生菌丝体。

次生菌丝体的细胞中含有两个单倍体的核。

它的生长与初生菌丝体的生长类似,只是更快更繁茂。

在洋菜培养基上和其它稻草纤维培养料上。

大多数次生菌丝体培养物中含有很多褐色、圆形的厚垣胞子。

厚垣胞子多核并有很多球形内含物,在幼龄菌丝体中,可在透明的幼龄膨大细胞的末端发生,也会在未膨大的菌丝体中发现。

在老的培养物中,厚垣胞子聚集成褐色颗粒,堆积在试管和培养瓶的壁上。

2.子实体成熟的草菇子实体是由菌盖、菌褶、菌柄、菌托四部分组成。

菌盖位于菌柄顶部,幼嫩时半椭圆型,成熟时成为伞状。

菌盖表面滑,中央呈茶灰褐色。

边缘整齐,淡灰色。

其色泽之浓淡因品种及光照强度而有差异。

成熟后菌盖张开的直径约为6-16厘米。

其大小随营养状况和其它条件因素而变化。

在菌盖的背面密生着放射状排列的菌褶。

菌褶离生,与菌柄相隔1毫米,是由薄片的组织构成。

数量由280-380片不等。

长短有从盖沿至菌柄的全片,也有3/4、1/2、及1/3等.长短间规则像鱼锶那样环列而成。

每一菌褶由两边对称的子实层所组成。

菌褶未成熟时白色,渐变为粉红色,最后深褐色。

担胞子近卵球形,平均长7-9微米,阔端5-6微米,狭尖端有胞脐,是胞子萌发时吸收水分的孔点,也是萌发管的出口处。

菌柄是支撑菌盖的中柱。

一般长3-8厘米,直径0.5-1.5厘米.菌柄组织由紧密状条状细胞所组成,最顶端为生长组织,质地脆嫩,其下为伸长部分,色泽淡白,无菌环等附属物。

菌托是一种柔软薄膜,呈灰色,由中间膨长细胞菌丝构成.在卵期前把菌盖及菌柄包裹着,而在卵期后由于菌柄伸长,膜破裂而留于菌柄基部,形成如杯.在菌托下面尚有松软膨胀的菌丝细胞组成的菌根是吸收养分的器官。

(二)生活史

草菇的生活史与其它生物一样,各有特殊和生长发育形式。

现从草菇的担胞子萌发和子实发育两方面进行叙述。

1.菌丝体的形成:

担胞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水和营养物质通过脐点处冒出芽胞囊膨大,逐渐发展成芽管。

芽管尖端继续生长,达28-267微米即进行分枝。

随着芽管的生长,担胞子的内含物移入芽管,胞子内的单倍体核也随之进入芽管。

核进入芽管后开始有丝分裂,使仍未分隔的芽管中核的数量大量增加,从2到24个不等。

芽管继续生长,进行分枝和形成隔膜。

菌丝体由于形成了隔膜,成为多细胞菌丝,芽管里的单倍体核平均分配到每个细胞中,使每个细胞含有一个单倍体核,这样,芽管经过生长、分枝发展成初生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通过同宗配合发育成次生菌丝体。

在养分充足和其它生长条件适宜时,菌丝体可以无限地生长。

无论是少数初生菌丝体,还是全部次生菌丝体,生长到一定时间后,都会形成厚垣胞子,厚垣胞子呈圆球状,平均直径5.88微米,细胞壁很厚、多核性、无胞脐构造.圆球形的红褐色厚胞子是识别草菇的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标志。

它们在成熟后常与菌丝体分离,在温度和其它条件适宜时1-2天即可萌发。

由于厚垣胞子的细胞壁厚薄不一,故萌发时会从胞子中冒出一个或多个芽管,厚垣胞子萌发后形成的芽管生长发育成次生菌丝体,并能长出正常的子实体。

草菇的次生菌丝体生长发育,互相扭结,最后产生子实体。

2.子实体的发育: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播种后5-14天次生菌丝体即可发育成幼小的子实体。

草菇子实体的发育可以分为6个阶段:

(1)针头阶段:

次生菌丝体扭结成针头大小的菇结,所以这一阶段称针头阶段。

这时外层只有相当厚的白色子实体包被外,没有菌盖和菌柄的分化。

(2)小钮扣阶段:

针头继续发育成一个圆形小钮扣大小的幼菇,其顶部深灰色,其余为白色叫小钮扣阶段。

这时组织有了很明显的分化,除去最外层的包被可见到中央深灰色,边缘白色的小菌盖,纵向切开,可见到在较厚的菌盖下面有一条很细很窄的带状菌褶。

(3)钮扣阶段:

这时菌盖等整个组织结构虽然仍被封闭在包被里面,如果剥去包被,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菌褶上已出现了囊状体。

(4)卵状阶段:

在钮扣阶段后24小时之内,即发育卵状阶段。

这时菌盖露出包被,菌柄仍藏在包被里。

这阶段在菌褶上的担胞子还未形成,外形象鸡蛋,顶部深灰色,其余部分为浅灰色。

(5)伸长阶段:

卵状阶段后几个小时即进入伸长阶段。

这阶段是菌柄顶着菌盖向上伸长,子实体中菌丝的末端细胞逐渐膨大成棒状,两个单倍体核发生融合形成一个较大的二倍体核。

当细胞膨大时,在担子基部二倍体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核。

与此同时,担子末端产生4个小梗,小梗的端点逐渐膨大,形成原始担胞子,而后4个单倍体核同细胞质一起向上迁移,通过小梗通道被挤压入膨大部分。

最后,在膨大部分的基部形成横壁,成为4个担胞子。

小梗下面留下了一个空担子。

 

(6)成熟阶段:

菌盖已张开,菌褶由白色变成肉红色,这是成熟担子的颜色。

菌盖表面银灰色,开有一丝丝深灰色条纹。

菌柄白色,含有单倍体核的担胞子,约1天后左右即行脱落。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担孢子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循环。

(三)生活条件

草菇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如下:

1.营养草菇生长发育需要的养分主要是水化合物,氮素营养和矿物质,此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维生素。

这些物质一般可以稻草或棉籽壳等原料中获得。

草菇是一种腐生菌,它必须从死亡的植物体和土壤中吸收养分,栽培草菇应选用无霉烂变质的稻草、棉籽壳等原料,未经晒干的湿草容易腐烂,不宜采用。

除此以外,废棉、甘蔗渣、青茅草、花生藤都可以作为栽培草菇的原料。

如在上述原料中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辅料;如干牛粪、鸡粪、麦麸、米糠、玉米粉等,以补充氮素营养和维生素,也可提高草菇的产量。

2.温度草菇属高温菌类,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42℃,最适温度是28-32℃,10℃时停止生长,高于45℃,低于5℃,草菇菌丝就会死亡。

草菇的菌种不能放冰箱里保存,以免冻死。

草菇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2-40℃,最适温度是28-32℃。

平均气温在23℃以下,子实体难于形成。

培养料温度低于28℃,子实体形成受到影响,低于25℃时子实体难于形成。

气温在21℃以下或40℃以上以及突变的气候,对小菌蕾有致命的影响。

子实体对温度突变极为敏感,12小时内料温变化5℃以上。

草菇易死亡。

3.湿度草菇是一种喜高温高湿环境的菌类。

只有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草菇的生长发育才能正常进行,水分不足,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难于形成;水分过多,引起通气不良,容易死菇,杂菌也容易发生。

培养料的最适含水量是70%左右,菌丝生长阶段最适空气湿度是80%左右,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以上。

4.氧气草菇是好气性真菌,足够的氧气是草菇生长的重要条件。

如氧气不足,二氧化碳积累太多,会使子实体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杂菌也容易发生。

因此,在栽培草菇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但也要注意保湿,必须正确处理通风与保湿、保温的关系。

5.酸碱度(pH值)草菇是一种喜欢碱性的真菌。

草菇菌丝生长最适pH值是7.8-8.5,子实体生长的最适值pH是7.5-8。

酸性的环境对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均不利,而且容易受杂菌的感染。

栽培时,一般通过添加石灰来调节pH值,添加量一般为干料重和5%左右,使pH值达到10-12。

随着菌丝的生长,pH值会逐渐下降,到子实体形成时,pH值在7.5左右,正好适合草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6.光照草菇担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均不需要光照,直射的阳光反而会阻碍菌丝体的生长。

而光照对子实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子实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最适宜光照强度为300-350勒克斯。

光线的强弱不但影响草菇的产量,而且直接影响着草菇子实体的品质和色泽。

光照强时子实体颜色深而有光泽,子实体组强致密,光照不足时,则子实体暗淡甚至呈灰白色,子实体组织也较疏松。

没有光照时子实体白色。

强烈的直射阳光对子实体有严重的抑制作用,露地栽培必须有遮阴的条件。

以上几方面,对草菇的正常发育都有直接的影响。

它们既是互相有联系,又是互相制约的统一体。

栽培中决不能只注意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它因素,要使各个因子都能满足草菇生长发育的要求,才能够使草菇生产获得理想的结果。

第二节草菇常见栽培品种

(一)根据颜色分为两大品系:

一类叫黑草菇,主要特征是未开伞的子实体包皮为鼠灰色或黑色,呈卵园形,不易开伞,草菇基部较小,容易采摘。

但抗逆性较差,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

另一类是白草菇,主要特征是子实体包皮灰白色或白色,包皮薄,易开伞,菇体基部较大,采摘比较困难,但出菇快,产量高,抗逆性较强。

依照草菇个体的大小,可分为大型种、中型种和小型种。

由于用途不同,对草菇品种的要求也不同。

制干草菇,喜欢包皮厚的大型种,制罐头用的,则需包皮厚的中、小型种,鲜售草菇,对包皮和个体大小要求不严格。

各地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品种栽培。

(二)根据个体大小可分为三种大型种、中型种和小型种,现将主要几种介绍如下。

1.V23号个体大,属大型种,包被厚而韧,不易开伞,圆菇(未开伞的菇蕾)率高,最适合烤制干菇,也适合制罐头和鲜食。

一般播种后6~11天出菇,子实体发育需7天左右,鼠灰色。

产量较高,但抗逆性较差。

对高、低温和恶劣天气反应敏感,生长期间如果管理不当,容易造成早期菇蕾枯萎死亡。

现在各地所用品种,多数为它的复壮种。

2.V37号个体中等,居中型种。

包被厚薄及开伞难易均居于中等。

一般播种后5~10天出菇,子实体发育需6~7天,淡灰色。

抗逆性较强,产量也较高。

适于加工罐头、烤制干菇和鲜食。

但味淡,圆菇率也不如V23。

仅为80%左右。

同时,菌种较易退化,要注意复壮。

3.V20号个体较小,属小型种。

包被薄,易开伞。

一般播种后44天出菇,子实体发育需5~6天,鼠灰色。

抗逆性强,产量高。

对不良的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较耐寒,菌肉比大、中型种更幼嫩和美味可口,适于鲜食。

缺点是个体小,不适宜制干菇,圆菇率也低,为60%左右。

4.V35号个体中等偏大,颜色灰白,肉质细嫩,香味较浓,口味鲜美,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在35%以上。

包被厚,开伞稍慢,商品性好。

菌丝外观浅白色,粗壮,透明。

但其对温度敏感,当气温稳定在25℃以上时,才能正常发育并形成子实体,属高温型品种。

我国北方地区栽培适期为6月中旬到8月上旬。

5.V844号属中温中型种。

菌丝体生长适温在26~38℃之间,最适为33~34℃;子实体发生温度在24~30℃之间,最适为26~27℃。

抗低温性能强,菇型圆整、均匀,适合市场鲜销。

但抗高温性能弱,较易开伞。

6.V733号个体中等,属中型种。

菇蕾灰色或浅灰黑色,卵圆形,单生或丛生,不易开伞。

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20~40℃,最适为30~35℃;子实体发生温度范围为22~35℃,最适为25~35℃,较耐低温。

最适pH值7~9。

高产、优质,抗逆性强。

 7.V16、V2、Vt号等属中高温中大型种。

菇体圆整、均匀,颜色较浅,多丛生或簇生。

菌丝体生长期厚垣孢子多,且颜色较深。

菌丝体生长适温为28~40℃,最适为35~36℃;子实体发生温度为26~32℃,最适为28~29℃。

出菇早,菇蕾密,成菇率高,抗逆性强。

但包被较薄,不耐高温,易开伞。

8.GV34号低温中型种。

子实体灰黑色,椭圆形,包被厚薄适中,不易开伞,商品性状好,脱皮菇成品率在60%以上。

产量较高,抗逆性强,对温度适应范围广,能耐气温骤降和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环境,适于北方初夏和早秋季节栽培。

菌丝体能在24~32℃下良好生长,子实体可以在23~25℃下正常出菇。

9.V905号个体中等,属中型种。

菇体灰白色,发育快,适于鲜销或干制品加工。

产量高,生物转化率达42%。

能耐低温,可在20~25℃下栽培出菇。

厚垣孢子形成早,数量多,是一个早熟、高产、耐低温良种。

第三节草菇菌种的生产技术

一、草菇母种

培养基配方:

1、马铃薯 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 000毫升,PH7.50~8。

2、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1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0克;蛋白胨2克;维生素 B15毫克;水1 000毫升,PH值 7.50~8。

PH值用1%的氢氧化钠溶液调,逐滴添加,每加一滴测定1次。

可用24或26厘米的高压饭锅灭菌,维持30~40分钟即可。

 

二、原种与栽培种

培养基配方:

稻草(切碎或粉碎)85%,麸皮或米糠 12%,石膏粉1%,石灰2%,含水量60%,PH值8~9。

按培养基配方将各原料称量好,稻草要进行预处理。

稻草预处理:

按每100千克切碎或粉碎成5厘米以下的小段稻草,用石灰4千克左右和水拌匀或浸泡3~6小时,做堆或捞起后堆制发酵4~6天,中间翻堆1次。

将发酵好的稻草摊开,与其他辅料充分翻拌。

含水量 60%,即以手用力抓料,松手后手感湿润,指缝中无水滴出为度。

含水量偏高时,可适当增加麸皮或米糠含量,或摊开散发多余水分,用石灰调PH值至8~9,及时装瓶后用常压灭菌灶灭菌,温度达100℃时,维持8~10小时,再焖一段时间即可。

优质草菇菌种质量的要求:

1.菌丝白色透明,无厚垣孢子或很少,属幼龄菌种,须继续培养到适龄期方可使用。

2.菌丝逐渐稀少,但有大量厚垣孢子充满料内,菌丝黄色、浓密如菌被,上层菌丝萎缩,属老龄菌种,对产量影响较大,不宜使用。

3.菌丝稀疏、透明,纤细如蜘蛛丝样,说明菌丝吸收营养不足,菌丝分枝少,常见于培养料灭菌不彻底,草料表面有大量枯草杆菌繁殖,影响草菇菌丝吸收营养所致,这样的菌种也不宜使用。

4.菌丝逐渐消亡,袋壁蒙上一层会爬动的粉末,是害虫螨类在蛀食菌丝,应予淘汰。

5.菌种袋沉重,菌丝生长不旺,厚垣孢子堆成团块,系培养料湿度太大所致,菌种质量不好。

6.菌丝密集,颜色洁白,有时有小菌核,可能混有杂菌,若瓶内长出墨汁状伞菌,证明已感染鬼伞菌,应予淘汰。

 

第四节草菇栽培技术

一、草菇栽培季节

草菇在自然条件下的栽培季节,应根据草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和当地气温情况而定。

通常在日平均气温达到23℃以上时才能栽培。

南方利用自然气温栽培的时间是阳历5月下旬至9月中旬。

以6月上旬至7月初栽培最为有利,因这时温度适宜,又值霉雨季节,湿度大,温湿度容易控制,产量高,菇的质量好。

盛夏季节(7月中旬至8月下旬)气温偏高,干燥,水分蒸发量大。

管理比较困难,获得草菇高产优质难度较大。

广东、海南等省在自然气温条件下栽培草菇,以4月至10月较适宜。

北方地区以6-7月栽培为宜。

利用温室、塑料棚栽培,可以酌情提早或推迟。

若采用泡沫菇房并有加温设备,可周年生产。

二、草菇培养料的配制

栽培草菇的原料广,主要是利用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原料来栽培。

如废棉渣,棉籽壳,稻草,麦草。

以废棉渣产量最高。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培养料的配制:

1.废棉渣培养料的配制

废棉渣又称废棉,破籽棉、落地棉、地脚棉,来源于棉花加工厂。

废棉渣发热时间长,保温保湿性能好,是目前最理想的草菇栽培材料。

每平方米需废棉渣12公斤左右。

常用配方有:

配方①:

废棉渣+石灰5%;配方②:

废棉渣+麸皮(或米糠)10%+石灰粉5%,其培养料制备方法有二种:

一种是砌一个池子,将废棉渣浸入石灰水中,每100千克废棉渣加石灰粉5千克,浸5-6小时,然后捞起做堆,堆宽1.2米,堆高70厘米左右,长度不限,发酵三天,中间翻堆一次。

另一种是做一个木框,即长3.0米,宽1.8米,高0.5米,放置在水泥地上。

随后在木框中铺一层废棉渣,厚约10-15厘米,撒一薄层石灰粉,洒水压踏使废棉渣吸足水分,然后撒一层麸皮或米糠,再铺一层废棉渣,如此一层层压踏到满框时,把木框向上提,再继续加料压踏,直到堆高1.5米左右。

发酵3天。

2.棉籽壳培养料的配制

棉籽壳又称棉籽皮,也是一种营养较为丰富的草菇栽培材料,但保温、保湿和发热量不如废棉渣。

其培养料的配方与废棉渣相同,除上述两种处理方法外,还可将棉籽壳摊放在水泥地上,加上石灰粉或辅料,充分拌湿,然后堆起来,盖上薄膜,发酵三天,中间翻堆一次,翻堆时,如堆内过干,需加石灰水调节,上床时料的含水量为70%左右,pH值为8-9。

3.稻草或麦草培养料的配制

稻草和麦草原料丰富,是传统的草菇栽培原料,由于稻草和麦草的物理性状较差,且营养缺乏,只要进行适当处理,增加辅料,也可获得较好的产量。

每平方米需要干稻草10-15公斤。

配方①:

稻草或麦草87%+草木灰5%+复合肥1%+石膏粉2%+石灰5%;

配方②:

稻草或麦草88%+麸皮或米糠5%,+石膏粉2%+石灰5%;

配方③:

稻草或麦草73%+干牛粪5%+肥泥15%+石膏粉2%+石灰5%;

配方④:

稻草或麦草83%+麸皮5%+干牛粪5%+石膏粉2%+石灰5%

以上稻草或麦草的处理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稻草或麦草不切碎,用长稻草栽培。

将稻草浸泡12小时左右,稻草上面要用重物压住,以便充分吸水。

浸透后捞出堆制,堆宽2米,堆高1.5米,盖薄膜保湿,堆制发酵3-5天,中间翻堆一次,栽培时,长稻草要拧成“8”字形草把扎紧,逐把紧密排列,按“品”字形叠两层,厚度20厘米。

另一种是将稻草或麦草切成5-10厘米长或用粉碎机粉碎,浸泡或直接加石灰水拌料,并添加辅料,堆3-5天,中间翻堆一次。

4.混合培养料的配制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采用废棉渣或棉籽壳加稻草或麦草的栽培方法,也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混合比例通常是废棉渣或棉籽壳1/3-2/3,稻草可切段或粉碎,加石灰和辅料堆制后使用。

下面我介绍一下草菇的床架式栽培栽培技术:

三、草菇栽培方式

(一)草菇床式栽培技术

草菇床架式栽培是目前我国常用的栽培方式,在房子或棚子里搭设床架,不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利用率,而且保湿、保温好,容易管理,产量高而稳定。

1.床架的搭设草菇栽培床架与蘑菇栽培床架相同。

床架与菇房要垂直排列,即东西走向的菇房,床架南北排列,菇床四周不要靠墙,靠墙的走道50厘米,床架与床架之间的走道宽67厘米,床架每层距离67厘米,底层离地17厘米以上。

床架层数视菇房高低而定,一般4-6层,床架宽1.3-1.5米。

床架可用竹、木搭成,钢筋水泥床架更好。

每条走道的两端墙上各开上、下窗一对。

窗户的大小以40厘米宽、50厘米高为好,床架之间的走道中间的屋顶上装拔风筒一只,高1.5米,直径40厘米左右。

2.培养料二次发酵将经过堆制发酵的培养料抖松、拌匀,趁热搬进菇房床架上。

这时培养料的含水量最好是70%左右,pH值9左右。

不同栽培原料的培养料铺料厚度也不相同,废棉渣或棉籽壳培养料,一般铺料厚7-10厘米,切碎的稻草培养料铺料12-15厘米,长稻草铺料20厘米。

夏天气温高时,培养料适当铺薄一些。

冬季气温低时培养料适当铺厚一些。

铺料后,立即向菇房内通入蒸汽或放煤炉加温,使培养温度达到65℃左右,维持4-8小时,然后自然降温。

降至45℃左右时打开门窗,二次发酵能杀死菇房及培养料中的害虫及有害杂菌,有利于高温放线菌等有益的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更有利于草菇生长,容易获得高产。

3.播种及播种后的管理当培养料的温度降至38℃以下时,将培养料抖松、拌匀,床面整平,压实,然后进行播种,将菌种从菌种瓶挖出,袋装种可将塑料撕掉,把菌种放在清洁的盆子里,将菌种块轻轻弄碎,采用点播加撒播的办法为好,点播的株行距3寸见方,剩余的1/5的菌种,撒在料表面上,用木板轻轻拍平,一般100平方米栽培面积需播菌种300-400瓶(750毫升)

播种后,床面盖上塑料薄膜,每天揭膜通风1-2次,注意控制料内温度。

培养料内的温度是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播种后料内温度逐渐上升,一般3-4天可以达到最高温度,料内最高温度应尽量控制在42℃以下,否则温度过高,料内水分大量蒸发,草菇菌丝受到严重的抑制或死亡。

如料内温度过高,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解决。

料内水分不够,培养料过干,应进行淋水补湿降温;若培养料过厚,应加强室内通风,掀开料面塑料,并在料内打洞,散发料内温度。

播种后4天左右,拿掉料面覆盖的塑料,最好盖上薄薄的一层事先预湿的长稻草,或预湿的谷壳或盖上1cm左右厚颗粒状的土,并喷1%的石灰水,也可提高草菇的产量。

4.出菇期管理一般播种后5-6天,草菇菌丝开始扭结时,要及时增加料面湿度,打好“出菇水”增加室内光照,促使草菇子实体的形成。

当大量小白点的菌蕾形成时,以保湿为主,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0%以上,床面暂停喷水。

当子实体有钮扣大小时,应逐渐增加喷水用量。

(二)草菇畦式栽培技术

草菇的畦式栽培就是室外露地常用的一种栽培方式。

其特点是投资少,成本低,灵活性大,操作简单。

管理得好可获得较高产量。

室外栽培草菇的场地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好。

这种土壤的保温、保湿、贮存养分及通气性能均好,有利于草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稻田、菜地、果园、林地以及房前房后的空坪隙地均可以作为栽培草菇的场地。

稻田蚯蚓和杂菌较少,有利于草菇的生长发育。

气温低时,应选避风、向阳的地方,气温高时,应在阴凉通风的荫棚、瓜棚、树林下种植,这样可获得较理想的产量。

选好栽培场地以后,先把土地翻锄一次,一般深15-20厘米,暴晒太阳2-3天,然后整地做畦,畦高15-20厘米,畦宽1米左右,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