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0630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docx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走进信息世界

一.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

2、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现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联系。

2、通过讨论或辩论,学会选择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教学准备:

调查报告  参考资料:

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制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教学准备:

    活动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说说在活动中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2)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

本节课我们“走进信息世界”。

(1)谈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学生畅谈开展哪些活动。

二、交流感受

 1、再次浏览教材。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思考:

通过浏览教材,懂得了什么?

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本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

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

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小组讨论:

想开展哪些活动?

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小组:

“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提出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

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3、感受《网上呼救》中紧张的气氛,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列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等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

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

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

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千米……

②不精确。

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   速度快。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   多媒体。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

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

‘你在什么地方?

’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

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尝试填写:

  古代:

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        )—→现代:

(        )—→当代:

广播、电视和(       )。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

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四、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事例,讨论交流:

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

——《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

”——《“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

——《网上呼救》

五、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

李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六、延伸体验

   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2、认识演讲稿,学习写演讲稿。

3、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会。

教学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2、调查中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调查的结果。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

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等。

2、全班交流调查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

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

2010年5月5日     调查人:

506班  贾东升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信息来源

爸爸

科比30分湖人再斩爵士

世博将选5个外国馆永久保留

银行高管最高年薪可达1740元

妈妈

天气预报:

北方地区将有冷空气活动

蒜价持续涨市民论“头”买

赵本山小沈阳开拍情景喜剧

全国多地加强校园安保

学生校服上涂鸦拼创意

沂河将建首座河底隧道

(说明:

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

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

如妈妈知道了北方地区将有冷空气活动,提醒我们适当添加衣物。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

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

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比如:

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

四、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想一想:

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①影响学习成绩。

②影响身体健康。

③导致犯罪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师小结:

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五、讲解演讲稿

1、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3、写演讲稿

建议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上网交友危险大

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4、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5、交流演讲稿。

六、辩论会

(一)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1、出示辨题

辨题1:

正方: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

正方:

玩网络游戏好处多∕反方:

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

正方: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反方:

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

正方:

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

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2、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