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0820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docx

生产与作业管理解

《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破圈法是删去圈中。

【】

A、最长路线B、最短线路

C、中间线路D、最差线路

2、某零件批量n=4件,有5道工序,各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分别为t1=15分,t2=5分,t3=10分,t4=12分,t5=3分,则该批量零件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t的生产周期为【】

A、180分B、121分

C、111分D、90分

3、如果企业的专业化方向未定,生产的产品不太稳定,生产类型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则应采用【】

A、成组加工单元B、工艺专业化

C、对象专业化D、柔性加工单元

4、过程分析的基本符号中“▽”表示。

【】

A、加工B、储存

C、延误D、检验

5、修订计划的间隔时间称为滚动期,它通常执行计划的计划期【】

A、等于B、大于

C、小于D、与计划期无关

6、负荷是依据计算【】

A、设备效率B、设备能力

C、标准工时D、产品产量

7、适用于流水生产或大批大量生产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是【】

A、提前期法B、生命周期法

C、在制品定额法D、MRP方法

8、目的在于保证生产过程能够连续地有节奏地进行。

【】

A、生产预计分析B、生产成套性控制

C、生产均衡性控制D、在制品控制

9、新产品开发的出发点是。

【】

A、求新B、高技术含量

C、市场需求D、提高产品质量

10、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曲线可以预示:

投入期应注重行销的石灰,成长期应注重产品的,成熟期应注重,衰退期应注重。

【】

A、发展速度利润亏损的可能性利润

B、发展速度风险性利润亏损的可能性

C、风险性利润发展速度亏损的可能性

D、风险性发展速度利润亏损的可能性

11、应用ABC管理法进行库存控制,采用的控制模式是。

【】

A、预期库存B、零库存

C、补充库存D、减少库存

12、在直方图的整体形状中,除偏心型外,出现(  )形式时,也需要调整数据中心。

【】

A  正常型   B  孤岛型   C  陡壁型   D  双峰型

13、下述哪一项不能体现因果图的用途(  )。

【】

A  工序分析   B  结果分析   C  原因罗列   D  作好记录

14、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因果关系和(  )。

【】

A  关联关系   B  平行关系   C  主次关系   D  交叉关系

15、标准差,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用(  )的正平方根作为子样的标准差,用符号S表示。

【】

A  母体平均值    B 子样极差   C  母体标准差   D  子样方差

16、(  )是指随机事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N次试验,其中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

【】

A  概率   B  机会数   C  频数   D频率

17、在设备管理的发展历程中,(  )体现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设备、零部件的寿命。

【】

A  事后维修时期   B  预防维修时期   

C  设备综合管理时期 D  全员设备维修制

18、在制品的质量特性值的分布,均处于控制界限之内,且围绕u值均匀分布时,称生产过程处于控制状态所谓控制界限是指。

【】

A、u±σB、u±4σ

C、u±3σD、u±2σ

19、用三种时间估计法估计作业的活动时间时,需要先估计的时间不包括。

【】

A、最乐观时间B、最保守时间

C、平均时间D、最大可能时间

20、我国认证体系的组织结构分为四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是。

【】

A、从事认证实践的机构和人员     B、授权机构

C、认可机构             D、企业

21、箭线式网络图中,虚箭线。

【】

A、不占用时间,也不占用资源B、占用时间,也占用资源

C、占用时间,但不占用资源D、不占用时间,但占用资源

22、在运用工作研究的四种技巧时,首先应考虑采用现在的可能性。

【】

A、取消B、合并

C、改变D、简化

23、制订物资消耗额有三种基本方法,其中不包括。

【】

A、技术计算法B、统计分析法

C、经验估计法D、ABC法、质量关、单据关

24、检验收入库工作中要通过验收工作,要把好入库三关即、质量关、单据关。

【】

A、数量关B、类别关

C、体格关D、技术标准关

25、TBF=【】

A、1/平均故障率B、平均故障率

C、1/故障率D、故障率

26、设备故障曲线形如【】

A、抛物线状B、半圆状

C、指数曲线状D、浴盆

27、全员的质量管理就意味着全面质量管理要。

【】

A、三多一全B、组织落实、体系完善

C、始于教育、终于教育D、始于识别顾客需要、终于满足顾客需要

28、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行之有效的质量检验制度必须坚持,并且要进一步使之规范化、科学化。

【】

A、质量检验B、质量控制

C、质量标准D、质量保证

29、“”就是要求是“程序科学、方法灵活、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

A、全员质量管理B、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C、全面质量管理D、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30、在工作研究中,过程分析符号“”的含义是。

【】

A、检验B、贮存

C、搬运D、延迟

二、多项选择题

31、设备的寿命可分为。

A、物质寿命B、技术寿命

C、经济寿命D、价值寿命

E、生产寿命

32、对于确保工程项目按时完工来说,首要的是找出并确定哪些作业是关键作业。

应用比较普遍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

A、甘特图法B、加权评分法

C、直接评分法D、网络计划技术

E、直方图法

33、在闭环MRP中调整负荷的主要措施有。

【】

A、交叉作业B、分批作业

C、减少准备时间D、采用可替代工艺路线

E、订单的提前或拖后的安排

34、看板管理的使用规则包括。

【】

A、不合格件不交给后工序B、后工序来取件

C、均衡化生产D、只生产后道工序领取的工件数

E、利用减少看板数量来提高管理水平

35、设备磨损过程大体分为。

【】

A、初始磨损阶段B、成长磨损阶段

C、正常磨损阶段D、急剧磨损阶段

E、衰退磨损阶段

36、采购件提前期由组成。

【】

A、管理提前期B、制造提前期

C、供应商提前期D、与供商谈判

E、验收时间

三、名词解释

37、生产提前期——

38、随机性因素——

39、经济订货批量的强壮性——

40、工序能力——

四、简答题目

41、简述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四原则”。

42、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43、工作研究中动作经济合理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44、简述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的区别及各自优缺点。

45、物资供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6、在质量管理中,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五、计算题

47、某作业按最乐观、最可能、最悲观的估计,其完成时间分别为5天、7天、15天,试按三项时间估计法计算完成该项作业的时间。

48、某设备的使用记录显示,该设备运行182小时,在运行期间,发生了10次故障,停机维修共花费了45.94小时候,计算设备的平均故障率和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六、论述题

49、实行质量认证制度的作用。

七、综合分析题

50、某公司对某物料的需求情况见表6-2。

表6-2        全年物料需求情况

月份

需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需求(Di)

50

100

150

110

240

250

700

900

800

750

650

700

累计需求

50

150

300

410

650

900

1600

2500

3300

4050

4700

5000

已知:

一次订货成本为36元/次,保管成本(H)为0.25元/单位月。

试求:

(1)直接按期间需求量订货的库存总成本。

   (2)按经济批量订货的库存总成本。

   (3)用部分期间费用比较法计算库存总成本。

   (4)确定最佳订货批量和订货次数。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A2、B3、B4、B5、A6、C7、C8、C9、C10、D

11、C12、D13、D14、B15、D16、C17、A18、C19、C20、A

21、A22、A23、D24、A25、A26、D27、C28、A29、D30、C

二、多选

31、ABC32、AD33、ACE34、ABCDE35、ACD36、ACE

三、名解

37、生产提前期是指产品(零部件)在各生产环节出产(投入)的时间同成品生产时间相比所要提前的时间。

38、随机性因素——是指经常性的、不可避免的、具有随机规律的因素。

随机因素是大量的,在技术上难于识别与掌握其规律。

随机因素造成质量特性值的正常波动,对质量特性值的影响较小,但这种因素是难于避免或不可避免的,在技术上也难以消除。

39、经济订货批量的强壮性——也称最低库存总成本刚性。

指当经济订货批量在一定幅度内左、右偏离时,库存总成本曲线的变化十分平缓。

40、工序能力——又称工程能力或加工精度,是工序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管制(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亦即工序处于控制(稳定)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保证制品质量的能力。

四、简答题目(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简述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四原则”。

 答:

四原则为:

(1)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方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

(3)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持一致工作在科学的设计程序下进行;

(4)资本和工人之间进行工作分工,各自承担最合适的工作,以代替过去工人承担大部分工作和责任的状况。

42、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答:

主要任务:

依照预先制定的作业计划,检查和种零部件的投入和生产时间、数量以及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

 目标是:

准时出厂,即只在需要的时间内,按需要的品种生产需要的数量,各种零部件既不延期出产以免影响产品的组装工作,也不提前出产,以免造成在制品过多积压,引起生产费用上升。

43、工作研究中动作经济合理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

经济合理动力的原则:

(1)关于身体使用原则;(2)工作地零件和工具的放置原则;(3)工艺装备、设备的设计原则;(4)动作经济、合理的要求

44、简述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的区别及各自优缺点。

 答:

工艺专业人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

而对象专业化以产品(或零件、部件)为对象设置生产单位。

所以对象专业人的每个生产单位基本上能独立完成该种产品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

而工艺专业化的每个生产单位只完成同种工艺方法的加工或同种功能。

工艺专业化的优点:

1、产品的制造路线有一定弹性,比较灵活,能较好地适应产品品种变化的要求。

2、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个别设备一时出现故障或进行维修,对整个生产进程的影响较小。

3、工人固定操作某一种设备,有利于提高其专业技能。

其缺点有:

1、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运输路线较长,迂回复杂,造成运送原材料、半成品的工作量较大。

2、产品的停放、等待时间增多,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在制品,多占用了资金。

3、各生产单位之间的协作、往来频繁,使生产作业计划管理、在制品管理以及成品的成套性工作比较复杂。

对象专业化的优点:

1、缩短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运输距离,节省运输的人力、设备和费用,减少仓库和生产面积的占用。

2、减少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停放、等候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库存,节约资金。

3、有利于按期、按量、成套地生产完工产品。

4、便于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

5、减少了生产单位之间的协作联系,从而可以简化生产作业计划工作和生产控制工作。

6、有利于强化质量责任和成本责任。

缺点是:

往往因为使生产单位的工艺或功能相对封闭而需要增加一些设备,故使这些设备利用率较低,有时一台设备出故障,会影响到整个生产单位的工作。

45、物资供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物资供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确定企业计划期各项任务所需物资,作出部署和安排,搞好企业内的物资供需平衡。

(2)按计划组织进货,根据生产进度和时间要求,按质、按量、按时,齐全地向车间班组发料。

(3)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资资源,减少和杜绝积压浪费,降低费用,加速周转,以提高效益。

46、在质量管理中,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答:

了解生产现状;用于分析某一特定的质量问题;用于生产现场的控制;用于生产现场的调查;用于工艺过程的调整;用于判断产品质量。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47、某作业按最乐观、最可能、最悲观的估计,其完成时间分别为5天、7天、15天,试按三项时间估计法计算完成该项作业的时间。

解:

(5+4*7+15)/6=8天

48、平均故障率=(故障次数/运行时间)×100%=10/(182-45.94)×100%=7.37%

MTBF=1/平均故障率=13.61小时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8分)

49、答:

(1)帮助消费者选购商品,维护消费者利益。

(2)推动先进标准的贯彻,实现扶优限劣的政策。

(3)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质量体系,促进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4)促进国家计量水平的提高

(5)减少社会的重复检查和试验,节省大量的试验费用。

(6)提高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7)给销售者带来信誉和经济利益。

(8)实现国家对产品质量的宏观控制。

(9)降低承担产品责任风险。

七、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10分)

50、某公司对某物料的需求情况见表6-2。

表6-2        全年物料需求情况

月份

需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需求(Di)

50

100

150

110

240

250

700

900

800

750

650

700

累计需求

50

150

300

410

650

900

1600

2500

3300

4050

4700

5000

已知:

一次订货成本为36元/次,保管成本(H)为0.25元/单位月。

试求:

(1)直接按期间需求量订货的库存总成本。

   (2)按经济批量订货的库存总成本。

   (3)用部分期间费用比较法计算库存总成本。

   (4)确定最佳订货批量和订货次数。

解:

(1)直接按期间需求量订货。

假设各期间内的库存物料均在本期间内消耗,故不计当期库存保管成本(下同)。

则:

全年库存总成本仅发生订货费用。

由此可知,每月订货一次,每次订货成本36元,全年订货12次。

故库存总成本为:

36*12=432(元)

(2)按经济批量订货。

根据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公式得:

Q*=[(2*5400*36)/(0.25*12)]1/2=360(单位)

上述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结果与表中的月需求数大多不符。

为提高订货订货批量的经济性,现将实际订货批量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如在0.73*360=263≤300≤1.37*360=493范围内调整,使实际订货批量尽可能接近经济订货批量,即可取得减少订货次数,降低库存总成本的效果。

根据上述订货批量范围,可确定第一次订货在1月份到货,订货量为410;第二次订货在5月份到货,订货量为490;第三次订货量为700;第四次订货量为900;第五次订货量为800;第六次订货量为750;第七次订货量为650;第八次订货量为700。

上述订货方案中,仍假设订货提前期已知且恒定。

每次订货一次到达并瞬间合格入库。

由于有的月份订货量高于当月实际需求量,出现期末库存,因此,需计算库存保管成本。

见表:

经济订货批量方案

月份

10

11

12

合计

需求量

200

150

30

30

260

230

700

900

800

750

650

700

5400

订货量

410

490

700

900

800

750

650

700

5400

期末库存

40

60

30

0

230

0

0

0

0

0

0

0

530

总订货成本

(订货次数)8*(一次订货成本)36

288

总保管成本

(单位保管成本)0.25*(期末库存合计)530

132.5

总库存成本

总订货成本+总保管成本

420.5

与按实际需求量逐月订货的采购方案总成本相比,库存总成本有所下降,故按经济批量的订货方案较优,但却一定是最佳方案或令人满意的订货方案。

(3)按部分期间费用比较法订货

1令T=1

T=1,即一次订货为200。

当月消耗,期末库存为零。

故库存保管成本为零。

可继续扩大订货。

2T=2,一次订货量为1、2月份需求量之和,即订货量为350。

当月消耗200个单位,期末库存为150个单位。

故期末库存保管成本为:

0.25*150=37.5(元)

大于一次订货成本(36元/次),故上一期间的订货量(200)作为第一次订货批量,并从第2月起,重新开始。

3令T=1

T=1,即一次订货量为150。

当月消耗,期末库存为零。

故库存保管成本为零。

可继续扩大订货。

4令T=2

T=2,即一次订货量为180。

当月消耗150个单位的物料,期末库存保管成本为30个单位。

故期末库存保管成本为:

0.25*30=7.5(元

小于一次订货成本,故可继续扩大订货。

5令T=3

T=3,一次订货量为210,当月消耗150个单位,期末库存为60个单位。

其中30个单位在3月份消耗,故本期期末库存保管成本为:

7.5+2*0.25*30=22.5

小于一次订货成本,故可继续扩大订货。

6令T=4

T=4,即一次订货量为2~5月份需求量之和,即订货量为470,其期末库存保管成本之和为:

22.5+

3*260*0.25=217.5元

大于一次订货成本,故上一期间订货量(210)作为第二次订货成本。

并从第5月起重新令T=1并重复进行上述计算,判断过程,直到确定全年的订货方案。

本题全年订货方案和各项库存成本、库存总成本,见下表。

 

订货方案的启发式解法

月份

10

11

12

合计

需求量

200

150

30

30

260

230

700

900

800

750

650

700

5400

订货量

200

210

260

230

700

900

800

750

650

700

5400

期末库存

0

60

30

0

0

0

0

0

0

0

0

0

总订货成本

36*10

360

总保管成本

0.25*90

22.5

总库存成本

382.5

从上表的计算结果可知,应用启发式解法确定的订货方案与按经济批量订货方案相比,其库存总成本下降了35.5元。

成本下降率为:

(418-382.5)/418=35.5/418=8.5%

故用部分期间费用比较法计算的订货批量和订货次数(10次)为最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