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988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

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

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

登到最顶层!

师:

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

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

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

《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

“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

站得高,看得远。

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诵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

教师示范读古诗。

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

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

(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二)理解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

“白日”是什么意思?

“依”又是什么意思?

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

(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

“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谈谈。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2、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他意在告诉人们要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同学们,请大家把诗的后两句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当然,诗人王之涣他其实以边塞最为出名,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他的边塞诗《凉州词》。

(课件出示)

(1)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的背景。

(2)教给学生诗的节奏和停顿。

(3)学生练读。

(4)自由背诵。

其实,王之涣有一首诗也很有名,这是一首送别诗,题为《送别》。

出示古诗,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并背诵下来。

(新课标强调:

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背诵这一首古诗,而要把本诗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引子,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

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是展示本领的一个好机会,学生兴趣盎然,高潮又起。

出示: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 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集体背诵古诗。

附参考资料

★鹳雀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建在山西永济县(原山西蒲州),前临中条山,下瞰黄河,楼高三层,建成时有鹳雀在上栖息,后被河水冲没,目前正在重建。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有关西部边疆的诗特别有名,其诗用词十分朴实,但意境极为深远。

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送别》最著名,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疑”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谈话激趣,介绍李白。

2、揭题:

指课题,齐读。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①什么是瀑布?

谁看见过?

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

“瀑”字是什么结构?

齐读:

“瀑布”。

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

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

(一)初读:

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认识生字:

相机区别“庐、炉”

③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④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

(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⑤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3)全班齐读(4)师配乐读

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①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想去游览一番吗?

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师解说: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

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

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二)再读:

想象画面,领悟诗情。

`

1、站在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的心情非常的激动,请你们再去细细地读古诗,想想看自己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

望庐山瀑布优质课教案设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2)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

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

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

天的最高处。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3)“疑”是什么意思?

作者疑什么?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

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

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三)吟读:

细品诗韵,抒发胸臆

请小朋友们再读古诗,在充分感受诗人丰富想象力的同时想想这首诗里有哪些字用得特别妙?

预设一:

“生”字的妙用

“生”字是什么意思?

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

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

“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

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预设二:

“挂”字的妙用

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

生读。

(1)学生交流。

(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结:

你看,仔细一品,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这就是古诗的语言美。

(3)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

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

(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4)写一写

(5)过渡:

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好好朗读一番。

(6)个读、配乐朗读。

(7)背诵:

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又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

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

谁能将古诗背诵下来了呢?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小朋友们真棒,老师从小朋友们的吟诵中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瀑布整首诗,配乐朗诵)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

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3、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李白写的诗《望天门山》,喜欢吗?

请自由读一读。

第三课时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读“区、尤、其”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区”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背诵相关段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合作交流、看图学文、读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

想象感悟法、圈点批注法、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有关黄山的视频介绍、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黄山奇石的照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

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

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

黄山奇石。

请齐读一遍课题。

1、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生观察图说像什么?

2、、观察完图,初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3、认读生字词。

4、接读课文,生评价。

5、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7、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

配乐读出情。

1、小组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说说黄山奇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游戏识字和新词。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

生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

(板书:

奇特、有趣)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

3、生画。

然后问:

你有哪些词不理解?

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

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

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

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

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

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

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

(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

(1)仙桃石:

生说自己的理解。

谁愿意来读读?

(一生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

为什么?

(这说明作者用词非常准确。

)好,谁还想来读读?

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

谁再试试?

(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猴子观海:

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

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

试一试(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

(一生读)齐读。

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

生说。

多么奇特、有趣呀!

谁能读好?

试一试!

找个同学比一比。

配乐读。

(4)金鸡叫天都:

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

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

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

找生读。

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

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

找生读最后一段.

7、又写了什么奇石?

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有趣呀!

并且还有许多石头等着咱们去给它起名字呢!

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1、你喜欢黄山吗?

那老师现在就带你去游览一下黄山好吗?

这次咱们就不单单看奇石了,还记得老师上节课讲的黄山四绝吗?

除了“怪石”,还有什么?

(生答)好,同学们等不及了吧!

请看录象。

2、美不美?

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3、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4、检查背诵。

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

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著名的风景区,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

另外,告诉大家,下一单元就有一篇介绍宝岛台湾风景秀丽迷人的日月潭的文章,课下同学们可以先睹为快!

1、巩固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引导背诵课文。

3、学习生字。

4、处理课后题。

出示一幅怪石图训练学生想象力,先说话,再写话。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以后,请你用一两句话赞美或介绍一下黄山的奇石。

10日月潭

1、会写9个生字,会认15个生字。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讲授法、情境创设、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想象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

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

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课前要求: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的.读得好的词.读得正确的词全班跟读.

(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

(3)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巩固识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以情激趣,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自己试着画一画日月潭的美景图。

日月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出示以下生字词:

附近、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1)日月潭的位置:

1、师:

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2、师:

课文是怎么写的?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能把这两句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说话训练:

日月潭在        。

3、师:

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

指导朗读:

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自由放声读。

(突出“最大”和“高山”)

4、师:

请同学们在读读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除了介绍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以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指名汇报第二句话)

5、师:

你有不明白的词语吗?

让学生质疑“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二词。

请同学们看看图,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帮帮这位同学?

(出示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6、鼓励积累:

师:

你最喜欢哪些词语和句子?

(指名读)(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谁通过读书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指名汇报读有关句子)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

(指名汇报)

3、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同样是向我们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用词形象、生动、具体、准确)(指名读---生生评读---男女生赛读)

4、鼓励积累

(3)日月潭的美景:

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

美吗?

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2、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

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把描写你喜欢的景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你觉得日月潭这个时候的景色怎么样?

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感悟景色的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①、汇报“清晨的景色”:

A、谁喜欢“清晨”的景色?

(指名读)

B、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

(看不清,蒙蒙胧胧的)

C、除了飘着薄雾的日月潭以外,你还看到什么?

(灯光、晨星)(板书:

隐隐约约)

D、字词训练、调动积累:

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像“隐隐约约”这种形式的四字词语,能说一说吗?

E、看到“隐隐约约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能把这个早晨的日月潭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F、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G、鼓励积累:

清晨的日月潭真美呀!

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吧,咱们课后再把它积累到“好词佳句本中”。

(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②、汇报中午太阳高照的景色:

A、谁喜欢“晴天”的景色?

B、想看看“艳阳当空”的日月潭吗?

现在看到的日月潭,一切都很清晰。

(板书、理解“清晰”)

C、看到太阳底下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

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

D、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找伙伴读---师生合作齐读。

E、鼓励积累:

你喜欢哪些词句?

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

③、汇报日月潭蒙蒙细雨的景色:

A、谁喜欢“雨天”的景色?

B、想看看“细雨蒙蒙”的日月潭吗?

(理解并板书“蒙蒙胧胧”)

C、对比理解“清晰和朦胧”,鼓励学生积累这一对反义词。

D、看到蒙蒙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E、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指名小组赛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F、鼓励积累:

(4)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日月潭的风光实在太美了,老师真想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一下日月潭的风光,该用什么词语好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景色优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美不胜收、山河壮美、湖光山色”等,待有学生回答“风光秀丽”一词时,马上切入课文)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

示范读---赛读---生生评读---齐读。

(突出“风光秀丽”和“许许多多”)

4、引导背诵。

1、诵读全文。

  师:

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你喜欢吗?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

把你们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可以的话把它背下来。

2、试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积累兴趣,教给积累方法。

你喜欢日月潭吗?

课文用了很多好词好句把日月潭写很美很美,课堂上同学们已经积累了好多,课后我们就把刚才画下来的好词好句收集到你的“好词佳句锦囊袋”中。

课后42页还有这一些,喜欢的话也可以把它摘抄下来。

老师出示“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隐隐约约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蒙蒙细雨

 风光秀丽  点点灯光  湖水碧绿  太阳高照  许许多多

4、谈感受、升华教育:

A、师:

刚才同学们游览完日月潭,有什么感受呢?

能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