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8084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

《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基地实施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

3、打造优势学科,形成学校特色品牌

在欧美发达国家,艺术教育被看作是教育的核心课程,艺术素养的高低是衡量学生基础水平的重要依据。

基于上面的考虑,我校根据自身特点,启动建设《艺术与生活》课程基地,将通过建设课程资源库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艺术与生活》课程基地打造成一个在全省具有引领发展方向的示范性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多元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核心竞争力。

三、具体实施内容

项目一:

创建独特鲜明的校园艺术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好的硬件条件,我们的音乐、美术教学活动与普通文化类学科相比,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基本是在特别建设的画室、琴房中进行的。

为此,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我校将首先着眼于各画室、琴房、艺术工作室、场馆的建设与设备的配备。

我们将抓住校园整体搬迁的契机,通过教学环境的建设,试图更好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思合一、知行统一,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具体建设内容:

1、进一步提升,目前已有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用于开展我校艺术国家课程、艺术校本课程的场馆-----素描、色彩教室、美术欣赏专用教室、琴房、音乐欣赏专用教室。

美术、音乐欣赏专用教室----满足国家课程开展的要求;

素描教室---做到光线集中,明暗效果显著;

色彩教室---创设形式多样的场景供学生写生,体验色彩的美妙。

这些工作室将按高标准建造,也将为我校培养艺术资优生提供良好的场地保障。

2、为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我校还将建设一部分风格独特的艺术工作室,以供艺术选修课使用。

目前构想的主要建设内容有:

影像工作室、雕塑工作室、书画工作室、动漫工作室、设计工作室、小剧场等。

3、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艺术作品展示场地,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现有的美术展览馆的规模与品质,同时建立专有的艺术作品收藏室。

项目二:

创建多样丰富的课程资源库

目前,我校艺术类校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开展情况良好,已开设素描、色彩、速写、合唱,后期还将不断修改与完善。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艺术教师将开设一系列的“教学工作室”,内容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想学的课程。

这部分课程作为选修课,将由传统的教室学习转变为实践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通过自由走课的形式,师生双向选择,营造民主、竞争、开放、和谐的教学情境。

我们还将就一部分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开展“资优生培养计划”。

1、资源库网络平台方面

建设和完善专有艺术图书区和电子音像区,收集大量的相关图书和视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确保从小学到高中及至成人都有可提供的教育资源。

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完成网上我校艺术教研平台的建设,达到全市的艺术辐射效应。

同时以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为契机,建设好艺术网络课程,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2、课程规划方面:

(1)、建立与生活相关的设计类工作室。

开设如形象与妆容设计、服装与饰品设计、家居装饰设计、玩具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等贴近学生生活,形式多样的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与创意能力。

(2)、建立影像工作室。

主要内容分为两块,一块为摄影基础知识及实践。

一块为偏重于舞台表演及舞美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整台演出的全过程,通过写剧本、布置舞台,到拍短剧,给学生更多参与与表现的机会。

(3)、建立雕塑工作室。

工作室以学生学习雕塑及手工为主,要求学员通过一定的学习,让每位学生能够了解空间与结构,掌握基本的雕塑及手工制作的技能技法,发挥学生的独创性。

通过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4)、建立音乐工作室。

进一步开设各项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程。

主要有:

形体与礼仪课程、舞台表演课程、歌曲演唱课程、实用音乐理论课程、视唱与练耳课程等。

(5)、开设人文修养类校本课程。

这类课程的设计宗旨源于艺术与生活的融汇,将开设“艺术大讲堂”。

美术方面通过“一画一故事”、“艺术与人生”、“艺术流派介绍”、“艺术家的故事”等讲座;

音乐方面将开设《我与大师有个约会——走进音乐殿堂》、《锡剧艺术》等课程,贴合与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感悟艺术,达到锤炼人格、陶冶情操的作用。

(6)、关注各工作室艺术天赋突出,对进一步学习艺术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为这部分学生专门制定长期的培养计划——与高等院校合作,为艺术资优生开设高中与大学相衔接的艺术课程以及讲座,开发一系列相关的校本教材,借助现代化的画室、琴房,进行培训,拓展艺术资优生的视野,发挥他们的专长,激发其学习的潜能,引导他们参加艺术高考。

为学生兴趣、特长、职业和终身发展相和谐的人生未来奠定基础。

项目三:

创设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

当我们课程基地从单一的音乐、美术学科本位走出后,将实现的不仅仅是多学科的一种融合,更要发挥一种“育人”功能。

我们将培养学生的理想与社会的责任感、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追求和意志品质、创新和实践能力、洞察和选择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

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创设多样的、丰富的实践创新活动,将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1、开展“美的展示”活动(校园内)

此项活动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学习的目的。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展示活动:

(1)在校园内建立流动艺术橱窗,结合学校的艺术展览馆,定期举行学生的各种材料、各种手段绘制的作品进行展览,既是艺术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增强校园艺术氛围的一种形式。

而这一活动也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和布置。

(2)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艺术名家到校讲座,开展“走进大师”活动,通过接触大家、名家、名师以及名画、好画提升学生的欣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境界理解艺术。

(3)开展“学生服饰创意设计及展示”活动,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巧妙构思,制成服装、饰品并自由表演。

让学生感受创意魅力,获得创作的喜悦。

(4)在校内举办定期的小剧场演出节目。

以音乐类校本课程为基础,在小剧场排练厅不定期进行合唱队、器乐、音乐剧、课本剧及自由创作的短剧的排练与表演,既是课程的延续,又丰富了校园艺术文化生活。

(5)结合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各类艺术实践活动。

“唱响校园”为主题的校园合唱比赛、“校园十佳歌手”比赛、器乐比赛、校园短剧比赛、书画比赛、摄影比赛等等。

2、开展“艺术与社会”的调查活动(校园外)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能否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能否利用生活中的艺术资源。

为此,我们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调查,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感知,激发创作冲动,又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具体设计了如下活动:

(1)室外写生。

写生是美术学校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向自然学习的必要途径。

学子们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不但提升审美能力、纯熟绘画技巧,了解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作品美之间的关系,更收获了自主精神和人文情怀。

(2)对城市建筑进行调查。

了解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理解建筑艺术与城市环境艺术的优美结合。

同时对不合理的规划和缺少美观的建筑进行反思。

并让学生观察城市建筑,用写生、想象创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夕阳中的城市》写生活动、《未来城市》想象创作等活动。

学生在调查新城市建设活动中,亲身感受与时代发展的脉搏一起跳动,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文思想在新建设中的体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3)调查当地文化遗产、传统艺术。

艺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通过对参观学习,欣赏我市传统民俗艺术如留青竹刻、乱针绣等的活动,邀请我市民俗专家做讲座,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让学生用心灵去体会母体文化的伟大性,从而发现贯穿这一伟大性之中的民族特性,使他们产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感。

(4)采访戏剧名家、票友,收集曲谱、图片、文字资料,采录名家唱段。

学唱戏剧名段,学习戏剧的舞台表演,让地方戏曲、戏剧走进中学校园。

3、开展“艺术与环境”的宣传活动

这项活动,一方面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及能力。

(1)、开展“我爱我家”活动,让学生寻找家乡美景,如街道、广场、公园、小区、学校、自然风景等,并以各种艺术形式表述家乡美景。

让学生通过想象,创作理想中的家园,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关注身边人或事,用绘画、摄影、歌曲、短剧等艺术形式批判坏人坏事,赞颂好人好事。

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感和正义感,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3)、调查环境污染的情况,让学生通过看本地新闻报导、向家长了解和自己对环境污染的观察,了解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交流探讨,然后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环保宣传。

如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艺术作品进行展示,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受;

也可绘制招贴画,或创作歌曲、编排短剧等艺术形式进行环保宣传。

通过这一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项目四:

艺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本项目依托课程基地,组成以我校艺术教师为主体的艺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探索名教师成长途径,提升学科文化品质。

通过发展共同体的运作方式,催生教学主张,形成教学风格,力争五年内发展共同体成员在学科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名师成长上出经验,使发展共同体成为引领教师发展的发源地、学科知名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教育名家的孵化地。

1、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1)、交流平台。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创设教师发展共同体成员的个人“微博”。

通过网络展示每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代表性成果、公开课课例、教学资源等。

实现教师间的即时交流研训,资源共享,加强合作交流,共谋专业发展。

(2)、学习平台。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教师与外界的学习交流。

一方面,与高校联系,聘请高校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指导教师,为教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学术团体的高层专业论坛,组织学习参观,增加对外交流与合作。

(3)、研究平台。

组织发展共同体成员对自身的教学艺术、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定期召开教师发展共同体例会,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示范、专业发展论坛等多样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成果、分享智慧的宽阔平台。

2、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管理。

(1)、健全机制。

建立与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奖励机制和补偿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发展动力;

建立与健全教师专业反馈机制,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反馈师成长信息,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和成长发展的保障机制,保障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2)、科学管理。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管理,建立教师的专业发展档案,科学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以便追随名师的成长足迹,为其他教师找到“最近发展区”,科学优化专业发展路径,实现特色发展和持续发展;

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在保持量化考核的基础上,开展定性考核,做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增强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项目保障

1.组织保障、加强领导

成立课程基地领导小组:

组长:

李振亚。

副组长:

万志勤、顾学兵、王红军。

成员:

曹文娟、林盛阳、彭生萍、王蓓、陆达、方琦、田有森、丁亮、梁俊、侯天才、王嘉群、施维、高文鹏、顾敏妍、史江南、朱玉蓉、王玢、马珺。

(1)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基地的建设和组织实施,并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保障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负责阶段性研修成果的推广并指导全市高中音乐、美术教师的实践。

(2)各项目建设负责人如下:

项目一负责人:

李振亚、王红军。

项目二负责人:

万志勤、王蓓。

项目三负责人:

曹文娟、史江南。

项目四负责人:

顾学兵、林盛阳。

2.保障资金,确保投入

投入硬件建设80万,用于建设改善现有画室、琴房、展览馆和多个艺术工作室。

软件建设每年50万,连续投入五年,用于教师培训和研讨交流、聘请专家指导和评估、教师具体实践奖励、发表论文和著书立说的资助、编写艺术校本课程和出版教材的资助及奖励、各艺术实践活动所需费用等。

3.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

聘请资深艺术教师、特级教师、教研员、高校艺术教授等专家学者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规划设计课程基地方案,负责指导课程基地各个项目的规划实施。

4.项目引领,科研攻关

定期组织艺术教师进行培训,认真学习课程基地建设的理论和方法,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和技术;

以项目引领发展,按照各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在项目负责人的统筹协调下有序开展各项目的建设。

共同研究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专家指导下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攻克遇到的难关,确保各项目的实施与推进。

5.建立制度,评价激励

建立《常州市第五中学课程基地建设考核评价制度》,明确每一位成员的岗位职责,在按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基础上,对有创造性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并加大宣传力度。

(二)社会支持

1.智力支持

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音乐、教育科学学院专家领导的智力支持。

在我校教师制订课程基地建设方案初期,就承担了方案制订的指导和审核工作,并将在未来的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全程指导、评估和督促,并承担师资培训和部分艺术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

2.资金支持

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了常州市财政局和常州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他们将在未来的课程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用于添置设备、专家往来、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成果推广和发表等各方面的费用。

3.技术支持

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常州市电教馆和常州市教育装备中心将为我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确保各建设项目顺利建设完成。

4.人力支持

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中,得到了全校教师的支持,全校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制订《课程基地建设方案》,通过教师申报和专家组评审,确定了发展创新艺术课程基地建设项目。

此外,在教育局的统筹下,我市部分音乐、美术骨干教师组成了专业发展共同体,他们将以饱满的激情,认真参与研修和建设,为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奉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五、时序进度

(三)时序进度

1、2012年9月,完善基地建设方案,制定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2、2012年10月,完成高中生艺术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校园硬件的改造

2012年11月—2013年元月,完成第一阶段校园硬件改造,主要为现有硬件设施的提升。

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完成第二阶段校园硬件改造,主要为建设各个艺术工作室、小剧场等。

4、课程资源库建设

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完成艺术教育的相关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及网络课程建设

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就艺术必修课、艺术选修课、资优生的培养三项内容,进行课程设置、课程编写、课程实施。

5、开展生活化的艺术实践活动

2013年3月至6月,实施生活化的艺术实践活动

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艺术进社区活动。

6、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建立教师发展档案。

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研究、交流活动。

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主办每季一次的“名师发展论坛”,组织艺术教师与省内外的教育名家和名教师进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