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1270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ocx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学习提示

本单元主要包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

高考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比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比较集中地考查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

今年的高考对本单元内容未做大的改动,只是教材中的第三节“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未列入考查内容。

这样本单元的复习重点应放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垄断组织的形成及其影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及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世界大战等内容上。

主要应突出三条线索:

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知识图解

1.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及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经济发展状况

特征: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迅速发展。

②垄断组织形成。

③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国际关系

史实:

帝国主义对亚非拉的侵略;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特征:

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②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的斗争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史实:

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二国际;列宁主义的诞生。

特征:

①工人的组织性加强②以合法斗争为主;以经济斗争为主要目标③第二国际建立并逐步滑向机会主义的泥潭;④列宁主义诞生。

民族解放运动

史实:

亚洲的觉醒排洲人民的反帝斗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特征:

①民族资产阶级领导;②亚洲和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非洲主要是反帝性质的民族战争。

2.第二次科技革命

历史条件

主要成就

主要特征

历史影响

①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③殖民扩张导致了市场的扩大。

④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钻相继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得到迅速发展。

③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使用。

19世纪70年代,贝尔发明电话。

19世纪90年代,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方便。

④化学工业的建立。

19世纪80年代起,科学家们开始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①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科学推动生产力发展。

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比较迅速。

③有些国家(如日本)第一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①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②促使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激化了各国的矛盾。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帝国主义特征

主要国家

经济发展及其成因

帝国主义特征

经济发展特点

成因

美国

飞速发展

①幅员辽阔,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②西部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市场。

③欧亚移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经验。

④奴隶制的废除。

⑤政治稳定,欧洲资本的涌入。

⑥科技发多,垄断组织发达。

托拉斯帝国主义

德国

迅速发展

①国家统一完成,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②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

③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补充了资源。

④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⑤科技发明多,垄断组织程度高

容克帝国主义

法国

相对缓慢

①农民贫困,农业技术滞后,国内市场狭窄。

②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采用。

③普法战争后割地赔款,损失巨大。

④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和国外,工业缺乏资金。

⑤在科技革命中处于落后的境地。

高利贷帝国主义

英国

相对缓慢

①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设备陈旧。

②资金大量输往国外。

③拥有广阔的殖民地,缺乏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动力。

殖民帝国主义

俄国

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②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对经济发展有阻碍作用。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

迅速发展

①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制度,结束了分裂割据。

②对中国的侵略,特别是巨额的战争赔款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③日本政府的巨大推动作用。

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4.19世纪末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原因

主要事件

性质及特点

亚洲

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强了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和扩张

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

非洲

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是属于旧式的反侵略斗争。

拉丁美洲

1910~1917年的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5.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产生原因

主要表现

矛盾渊源用矛盾焦点

发展及影响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法德矛盾

由普法战争导致,目标在于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

两在军事侵略集团形成并积极扩军备战,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奥矛盾

由俄奥在巴尔干争夺中的矛盾引起,目标是争夺在巴尔干半岛上霸权地位。

英德矛盾

由帝国主义重新争夺世界殖民地的矛盾引起,目标是争夺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地位。

是帝国主义矛盾的最主要矛盾和中心环节。

●思考视窗

一、归纳下列史实

1.垄断组织的形成

(1)形成:

①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②过程:

资本家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组成垄断组织。

③形式:

主要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

(2)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促进了生产发展。

②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国家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③垄断组织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1)亚洲觉醒:

①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②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

③重大事件:

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1907年开始的义兵运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20世纪的印反民族解放运动,1905年出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起了领导作用,1908年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④特点:

不仅包括下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起义,也包括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①斗争形式:

武装斗争,武装起义。

②概况:

埃及反英斗争,1882年开始,军官阿·阿拉比领导,结果失败;苏丹马赫迪起义,1881年爆发,斗争规模大,坚持斗争近二十年;埃塞俄比亚的抗愈战争,1895年开始,国王孟尼利克领导,第二年胜利,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3)拉丁美洲:

①背景:

经济上原有大地产制更加扩大;政治上形成考迪罗体制,即大地主的独裁专制制度;文化思想上,天主教会保持着传统的影响。

列强的经济军事侵略,使拉美实际上沦为半殖民地,拉美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

②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年,革命爆发,推翻了迪亚斯的统治;后来又推翻了美国支持下建立的反革命政权,挫败美国的干涉;1917年制定的新宪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这次革命既打击了国内封建势力,也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侵略气焰。

3.列宁主义的诞生

(l)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人数大大增加,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20世纪初,列宁完成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

(2)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决议,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大会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

这次大会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

(3)从这时起,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的目的问题

一战爆发后,交战各国的政府和拥护战争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鼓吹本国进行的战争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而谴责敌方是侵略战争。

事实上,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①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②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成为其附属国。

③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

④法国的目的是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工业区。

⑤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⑥日本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底地和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⑦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⑧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

二、历史现象分析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的三种类型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国开展的状况千差万别,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现实条件,六个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方面呈现三种类型。

一是经济飞速发展的美国和德国。

这两个国家在该时期内科技发明的成果都相对较多,又应用及时,资金、资源。

市场条件都较充分,所以发展迅速。

二是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下来的英国和法国。

这两个国家在19世纪中期还处在资本主义各国的最前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较好,海外市场较发达;在机器更新、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大投资规模上不够迫切;经济发展的速度仍然比不上美、德两国。

三是俄国和日本,相对前面四国,经济基础薄弱是显而易见的。

两国同时在19世纪60年代实现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但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由于两次工业革命在两国几乎都是同时开展起来,所以其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都十分迅速。

上述三种类型产生的直接影响改变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比状况,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斗争。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趋势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壮大,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出两类不同的趋势。

一类是美英法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充分发展。

这些国家都经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对前封建主义制度、传统的打击和消灭比较彻底,使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得到了顺利发展的条件,美、英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

法国维护了共和政体,这有效地保持了资本主义的政治上的稳定。

美国成为托拉斯帝国主义,英国成为殖民帝国主义,法国成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另一类是封建专制色彩较浓的德、俄、日等国,在政治上较多地保留了旧的封建残余,奉行专制主义和高压政策,这些国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容克地主是帝国政权中主导力量,军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个政治领域。

俄国以沙皇专制为特征的整个官僚机构和官吏队伍一直完整保留,成为专制主义政治的中枢。

国家政权掌握在以沙皇为首的贵族地主手中,对内的专制主义和对外的军国主义是19世纪末俄国政策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极富军事封建性。

日本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

垄断、专制、侵略三位一体。

垄断的方式也很特殊;在政府扶植下走上垄断之路;专制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神圣不可侵犯;以军国主义作为自身发展主要手段是日本的国策,对外侵略表现得十分疯狂。

三、历史现象综合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经济侵略而建立起来的全世界有机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

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17、18世纪,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相继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们的大肆侵略和掠夺,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雏形。

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本主义各国对全世界展开扩张和争夺,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各国终于将世界瓜分完毕,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

①英法美三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其政治上,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多少不同。

其中英法是老牌殖民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德日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世界植民地最少。

(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9世纪中期,英居于“世界工厂”地位,按工业实力排队是英法美德,而到19世纪末,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超过英法。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从而造成了新的矛盾。

世界大战爆发,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不同特点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亚洲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破坏了亚洲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亚洲革命风暴”,这是亚洲近代民族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其特点对这些民族解放运动都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性质。

②基本力量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以农民战争的形式出现,并带有宗教色彩。

③起义主要是反对外国侵略,不具有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目际。

④尽管有的起义规模很大,坚持的时间很长,波及范围很广,对殖民主义打击也很沉重,但终究未取得胜利。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和人民苦难,激化了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出现了亚洲的觉醒。

其特点有:

①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印度国大党和中国同盟会。

②旧式的农民起义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逐渐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

③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的孟买工人大罢工。

●新题速递

选择题

1.(2000年上海高考题)19世纪末,促进美、德、日三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之一是

A.国内市场广阔,资源丰富B.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采纳科技革命的新成果D.取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

2.(2001年春季高考题)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进程为从一国到多国B.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

3.(2002年全国高考题)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2002年全国高考题)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①由国家主导进行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1999年上海高考题)在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理位置②民族矛盾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

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1.C2.A3.A4.A5.C

●智能跳板

训练一基础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不包括

A.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胜利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C.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哪些部门的产失和发展

A.煤炭开采业和石油开采业B.石油开采业和机器制造业

C.机器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业D.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

3.19世纪晚期,生产和资本集中程度最高的国家是①英国②美国③法国④德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重要原因是①进行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②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发展迅速③大量吸收外来移民④内战后工业、农业得到较协调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①消除了封建割据状态②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③引进西方科技和设备④通过侵略掠夺巨额资本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最突出的新动向是

A.无产阶级成为革命主力军B.资产阶级政党进行领导

C.各革命阶级建立了联盟D.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奋斗纲领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以农民战争形式出现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D.斗争都取得了伟大胜利

8.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标志是

A.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广泛传播B.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成立

C.在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中击败孟什维克D.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

9.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其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有

A.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英国的宪章运动D.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10.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重新走向高涨的表现不包括

A.罢工运动次数增多,规模扩大B.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C.武装斗争增多D.以经济斗争为主要奋斗目标

11.俄国无产阶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始于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70年代C.19世纪80年代D.20世纪初

12.列宁说:

布尔什维克就是“现代社会民主党中雅各宾派”。

在这里列宁是指二者都具有

A.先后相继的继承性B.坚决彻底的革命性C.广泛深厚的群众性D.阶级利益的一致性

13.下列关于列宁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列宁主义从理论上系统地修正了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含有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

C.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D.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14.在1859—1905年间,印度社会出现的对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变化是

A.英王取代东印度公司而成为印度女皇B.印度已完全沦为英国的独占殖民地

C.印度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登上政治舞台D.英国殖民者开始放松对印度的控制

15.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

A.英德矛盾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经被瓜分完毕

C.各国劳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

16.1879年德国和奥匈签订《德奥条约》主要是针对

A.俄国B.英国C.法国D.意大利

17.马恩河战役结束以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

这是因为

A.德国主力部队遭到重创B.同盟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

C.协约国由战略防御转为进攻D.德国难以承受持久的消耗

1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崩溃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19.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标志是

A.食利阶层的出现B.垄断组织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C.大肆对外殖民扩张D.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20.二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

A.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B.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C.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0~1913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3.1倍,德国增长了46倍,英国和法国分别增长了l.9倍。

同一时期在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英国由1870年的31.8%下降至1913年14%,法国由10%下降到6%,美国则从23%上升到近36%,德国从约13%上升为近16%。

材料二1900年任宰相的皮洛夫曾在议会中宣称:

“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只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但是,1914年德国殖民地面积还不到英国殖民地的l/4和法国的1/3。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分割大陆和海洋的国家是_______和_______

(2)皮洛夫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讲这番话的?

(3)皮洛夫的讲话反映了当时德国要实行一种怎样的外交政策?

 

(4)对此,英国采取了什么对策?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

 

(5)从政治学角度分析,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

 

22.概述英国资产阶级对待近代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态度,简要分析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及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3.概述19世纪最后对年日本的发展趋势和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分析由此带来的对亚洲国家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D3.D4.B5.D6.B7.C8.D9.D10.C11.B

12.B13.A14.C15.D16.A17.D18.D19.B20.C

二、非选择题

21.

(1)英国、法国

(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德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二位。

经济实力与所占有的殖民地不成比例。

(3)对外殖民扩张,争夺世界霸权。

(4)英德矛盾突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英国及时调整了同法国、俄国的关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扩军备战,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体现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5)资本土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进入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必然导致大战的爆发,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因素。

2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1)英国资产阶级积极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和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2)因为18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的需要,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在生产技术上得到改进,以增加商品生产,获得巨额利润。

同时,资本主义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表现了极强的进取精神。

(3)由于广泛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英国工业部门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提高,到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量超过美、德、法三国的总合。

处于“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资产阶级不愿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榨取垄断利润。

(2)因为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掌握了广大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劳动力,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本家也能获得巨额利润。

同时,资产阶级这时表现出极大的腐朽性和寄生性。

(3)结果导致英国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19世纪后期,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被后起的美德赴上和超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