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358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docx

学霸笔记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

学霸笔记:

药剂学知识点梳理(下)

片剂

一、片剂定义:

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固体制剂,可供内服和外用。

二、片剂特点:

(1)密度高、体积小:

运输、贮存、携带、服用比较方便;

(2)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质量稳定,剂量准确,成本及售价较低;

(3)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片剂,以满足临床的不同需要。

三、片剂种类:

(1)普通压制片:

药物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未包衣的片剂;包衣前称为素片和片芯;片重一般为0.2-0.5g。

(2)包衣片:

不同目的应用。

①糖衣片:

以蔗糖为包衣材料;②薄膜衣片:

以高分子成膜材料为包衣材料;③肠溶衣片:

以胃液中不溶,肠液中溶解的材料包衣

(3)泡腾片:

碳酸氢钠+有机酸→ CO2;药物易溶;适合儿童、吞咽困难患者。

例:

维生素C泡腾片。

(4)咀嚼片:

口中嚼碎溶化后吞服;常加入甘露醇、蔗糖、山梨醇等甜味剂;加速崩解困难的药物吸收;适合儿童患者。

例:

维生素C咀嚼片、三合钙咀嚼片。

(5)多层片:

避免配伍变化;缓释、控释效果。

例:

维U铝镁双层片(胃仙-U)。

(6)分散片:

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在20℃±1℃的100ml水中振摇3分钟即可崩解分散并通过180μm孔径的筛网);适合难溶性药物;口服、加水分散饮用、咀嚼、含服。

例:

阿奇霉素分散片、罗红霉素分散片、盐酸氟西汀分散片。

(7)舌下片:

药物经舌下迅速溶化,经舌下粘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可防止胃肠液pH及酶对药物的不良影响。

避免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

例:

硝酸甘油舌下片、盐酸丁丙诺啡舌下片。

(8)口含片:

缓慢溶解而发挥局部作用的片剂,又称含片。

硬度一般较大,多用于口腔及咽喉疾患,药效发挥迅速,如含碘喉片等。

(9)缓释片:

非恒速释放药物,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维持相当长时间。

(10)控释片:

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11)溶液片:

临用前加水溶解成溶液后使用。

一般供漱口、消毒、洗涤伤口等用,如复方硼砂漱口片。

(12)阴道片:

起消炎、杀菌及收敛等作用。

四、片剂的质量要求:

含量准确,重量差异小;硬度适宜;色泽均匀,完整美观;崩解度和溶出度应符合要求;小剂量药物或药效强药物应符合含量均匀度要求;符合卫生学检查的要求。

五、辅料:

系指片剂内除药物以外没有生理活性的附加物料的总称,亦称赋形剂。

(1)稀释剂:

又称为填充剂,主要增加片剂的重量或体积,利于成型和分剂量的辅料。

(2)粘合剂:

系指使无粘性或粘性不足的物料给予粘性,从而使物料聚结成粒的辅料。

①淀粉浆:

常用浓度8%~15%,最常用10%。

冲浆是将淀粉混悬于少量(1~1.5倍)水中,然后根据浓度要求冲入一定量的沸水,不断搅拌糊化而成;煮浆是将淀粉混悬于全部量的水中,在夹层容器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不宜用直火加热,以免焦化),直至糊化。

②聚维酮(PVP):

常用规格K30,分子量5万;溶于水或乙醇形成粘性溶液;可用于水溶性、水不溶性物料或对水敏感性药物的制粒,亦可作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常用于泡腾片及咀嚼片的制粒中;最大缺点:

吸湿性强。

③明胶:

制粒时应保持较高温度以防止胶凝,缺点是制粒物随放置时间变硬。

适用于松散且不易制粒的药物以及在水中不需崩解或延长作用时间的口含片等。

④其它:

聚乙二醇:

 PEG4000,PEG6000。

蔗糖:

50-70%。

海藻酸钠。

(3)润湿剂:

系指本身无粘性,但能诱发待制粒物料的粘性以利制粒的液体。

蒸馏水、乙醇(30-70%)。

(4)崩解剂:

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裂碎成细小颗粒的辅料。

崩解时限为检查片剂质量的主要内容,快速崩解对于难溶性药物的片剂更具实际意义。

缓控释片、口含片、咀嚼片不加崩解剂。

崩解剂的作用:

消除因粘合剂或高度压缩产生的结合力而使片剂瓦解。

毛细管作用、膨胀作用、润湿热、产气作用。

①干淀粉:

最为经典的崩解剂,在100~105℃下干燥1h,含水量在8%以下。

膨胀率(186%)。

②羧甲基淀粉钠CMS-Na:

膨胀率为300倍。

③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

国内近年来应用较多。

膨胀率为500%~700%。

④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

与羧甲基淀粉钠合用时,崩解效果更好。

膨胀率为400%~800%。

⑤交联聚维酮PVPP:

毛细管活性强、水化能力佳。

吸水量为60%。

⑥泡腾崩解剂:

泡腾崩解剂是专用于泡腾片的特殊崩解剂。

常用:

枸椽酸、酒石酸、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最常用的是由碳酸氢纳与枸橼酸组成的混合物。

应妥善包装,避免受潮造成崩解剂失效。

崩解剂加入方法:

①外加法:

崩解剂加入压片前的干颗粒中,崩解发生在颗粒之间。

②内加法:

崩解剂于制粒过程中加入,崩解发生在颗粒内部。

③内、外加法:

内加一部分,外加一部分,崩解既发生在颗粒内部又发生在颗粒之间,崩解效果良好。

通常内加崩解剂占崩解剂总量50~75%,外加的占25%~50%。

(5)润滑剂:

保证顺利加料和出片,并减少粘冲及摩擦力(颗粒之间,颗粒或药片与模孔壁之间,颗粒与冲头),使片面光滑美观。

一般压片前均需在物料中加入适宜润滑剂。

①助流剂:

主要用于增加颗粒流动性,改善颗粒填充状态;减少重量差异。

微粉硅胶为优良的片剂助流剂,可用作粉末直接压片的助流剂。

滑石粉(talc)作为助流剂,填满补平颗粒表面的凹陷处,改善颗粒流动性。

比表面积大,常用量为0.1%~0.3%。

②抗粘剂:

是防止物料粘着于冲头表面的物质;压片顺利,片面光洁。

③润滑剂:

降低药片与冲模壁之间摩擦力,应力均匀,防止裂片。

硬脂酸镁:

为疏水性润滑剂,0.1%~1%,用量过大时,由于其疏水性,会造成片剂的崩解。

(6)色、香、味及其调节:

①着色剂:

色素:

药用级、<0.05%;可先吸附于硫酸钙、三磷酸钙、淀粉等辅料中以防止迁移。

②矫味剂:

香精溶解于乙醇中再喷洒于干燥颗粒;使用微囊化固体香精。

六、制粒与压片:

流动性好、可压性好可直接压片,否则制粒压片。

制粒压片法:

湿法制粒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法。

直接压片法:

结晶压片法、粉末直接压片。

1、湿法制粒压片:

湿法制粒是将药物和辅料的粉末混合均匀后加入液体粘合剂制备颗粒的方法。

优点:

外观美观、流动性好、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形性好等特点。

应用最为广泛的压片方法。

(1)原、辅料的处理:

混合前一般均需经过粉碎、过筛(80~100目)或干燥等加工处理。

(2)制颗粒:

制软材(粘合剂用量多、混合时的强度大、时间长所制得颗粒的硬度大);制湿颗粒(手工法、机械法)。

①挤压制粒方法:

将药物粉末与处方中的辅料混匀后加入粘合剂制成软材,然后将软材用强制挤压的方式通具有一定大小的筛孔而制粒的方法。

摇摆式颗粒机、螺旋挤压制粒机、旋转挤压制粒机,仅制粒,工序多,劳动强度大。

挤压制粒的关键步骤是:

制软材(捏合);在制软材过程中选择适宜粘合剂和适宜用量是非常重要的;软材质量以“轻握成团,轻压即散”为准则。

②流化沸腾制粒:

混合、制粒、干燥,甚至包衣等操作在一台设备内进行,简化工艺,节省时间、劳动强度低。

“一步制粒机”。

③喷雾干燥制粒法是把药物溶液或混悬液喷雾于干燥室内,在热气流作用下使雾滴中水分迅速蒸发以直接获得球状干燥细颗粒。

④高速搅拌制粒:

先将药物粉末和辅料加入到高速搅拌制粒机的容器内,搅拌混合后加入粘合剂,高速搅拌制粒的方法。

特点:

在一个容器中进行混合、捏合、制粒过程;颗粒粒度均匀、流动性好,有利高速压片;工序少、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粘合剂用量少20-25%。

(3)干燥:

目的是除去水分、防止结块或受压变形。

湿法制粒物和中药浸膏。

干燥温度一般为40-60℃,热稳定药物一般为70-80℃,干燥程度一般为3%左右。

设备:

厢式干燥器(设备简单,适应小量干燥,劳动强度大,耗能,可溶性成分的迁移大);流化床干燥器(亦称沸腾干燥器,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传热、传质,提高了干燥速率;物料停留时间任意调节,适宜于热敏性物料。

不适宜于含水量高,易粘结成团的物料,要求粒度适宜。

)。

(4)整粒与混合:

整理目的是使干燥过程中结块、粘连的颗粒分散开,得到大小均匀的颗粒。

整粒一般采用过筛的方法,筛孔一般较制湿颗粒的筛孔稍小。

若颗粒疏松,则用稍粗筛网。

整粒后,向颗粒中加入润滑剂和外加的崩解剂,进行“总混”。

整粒→片重计算→选择适宜冲模→安装。

制得的干颗粒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主药含量②含水量。

处方中含挥发油类物质、主药剂量很小、对湿和热很不稳定药物,将药物溶解于乙醇后喷洒在干燥颗粒中,密封贮放数小时后室温干燥。

(5)压片:

压片机分类:

按结构分为:

单冲和旋转压片机;按压制片形分为:

圆形和异形片压片机。

旋转压片机:

主要工作部分有:

机台、压轮、片重调节器、压力调节器、加料斗、饲料器、吸尘器、保护装置等。

机台分三层,上层装有若干上冲,在中层对应的位置上装着模圈,在下层对应的位置上装着下冲。

压片过程:

填充→压片→推片。

旋转压片机按冲数分有16冲、19冲、27冲、33冲、55冲、75冲等。

旋转压片机的优点:

①饲粉方式合理,片重差异小;②由上、下冲同时加压,压力分布均匀;③生产效率高等,如55冲生产能力可达50万片/小时。

2、干法制粒压片:

药物对湿热不稳定,有吸湿性或采用直接压片法流动性差的情况下,多采用干法制粒压片。

压片法和滚压法。

结晶压片:

适合流动性和可压性好的药物。

干法制粒压片:

适用于对湿热敏感药物。

直接粉末压片法是不经过制粒过程直接把药物和辅料的混合物进行压片的方法。

优点:

省时节能、工艺简便、工序少等、适用于湿热不稳定的药物。

弱点:

粉末流动性差、片重差异大,易造成裂片。

改进:

优良药用辅料;强制饲粉、吸粉捕尘装置。

七、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裂片:

工艺因素:

单冲压片机、快速压片、凸面;

处方因素:

细粉太多、颗粒过干、粘合剂粘性弱或用量不足、片剂过厚;

解决方法:

换用弹性小、塑性大的辅料。

2、松片:

硬度不够。

3、粘冲:

含水量过高、润滑剂使用不当、冲头表面粗糙和湿度高。

4、片重差异超限:

颗粒流动性不好→重新制粒或使用较好助流剂;

颗粒的细分多或大小相差悬殊→除去细粉或重新制粒;

加料斗颗粒数量波动→保持加料斗1/3以上颗粒;

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更换冲头、模圈。

5、崩解超限或崩解迟缓。

6、溶出超限:

片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溶解出规定量的药物,即溶出超限或称溶出度不合格,这将使片剂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7、含量不均匀:

造成片重差异过大的因素,皆可造成片剂中含量的不均匀。

对于小剂量药物:

混合不均匀;可溶性成份在颗粒之间的迁移,解决:

使用色淀(不溶性色素);采用微波加热;箱式干燥可经常翻动颗粒。

八、片剂的包衣:

1、包衣目的:

(1)避光、防潮,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遮盖不良气味,增加患者的顺应性;

(3)改善片剂外观;

(4)控制药物释放位置及速度,如肠溶片、缓控释包衣片等。

2、包衣基本类型:

糖包衣、薄膜包衣。

3、包衣方法:

①滚转包衣法;②流化包衣法;③压制包衣法。

片剂包衣最常用的方法为滚转包衣法。

4、包衣装置:

倾斜包衣锅和埋管包衣锅、高效水平包衣锅、流化包衣法、压制包衣法(特点:

①可避免水分、高温对药物的不良影响;②生产流程短、动化程度高、劳动条件好,缺点:

对压片机的精度要要较高。

5、糖包衣工艺与材料:

片芯→包隔离层→包粉衣层→包糖衣层→包有色糖衣层→打光。

6、薄膜包衣工艺与材料:

在片芯之外包一层薄的高分子衣膜,薄膜衣与糖衣的比较:

生产周期短;效率高;片重增加不大(2%~5%);包衣过程自动化;对崩解的影响小。

常用的薄膜包衣工艺有:

有机溶剂包衣、水性分散体包衣。

薄膜衣:

(1)胃溶型:

羟丙甲纤维素HPMC、丙烯酸树脂VI号:

相当于EudragitE、羟丙甲纤维素HPC、聚维酮PVP。

(2)肠溶包衣材料:

在胃酸中(pH1.5~3.5)不溶解,在肠液中(pH4.7~6.7)可溶解。

邻苯二甲酸羟丙甲纤维素(HPMCP)、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丙烯酸树脂:

肠溶Ⅰ号、Ⅱ号、Ⅲ号。

(3)水不溶型:

乙基纤维素(EC):

用于缓控释制剂、醋酸纤维素。

薄膜包衣材料:

薄膜包衣材料通常由:

薄膜衣料(胃溶型、肠溶型、水不溶型)、增塑剂、致孔剂、遮光剂、固体物料和色素。

九、片剂的质量检查:

1、外观性状

2、片重差异:

0.3g以下,±7.5%,0.3g或以上,±5%

3、硬度和脆碎度:

影响片剂生产、运输、贮存,影响片剂崩解、溶出

4、崩解度:

以下片剂不作崩解度检查:

药典规定进行溶出度检查的片剂,缓控释片剂、口含片、咀嚼片。

普通片15分钟内全部崩解;糖衣片1小时内完全崩解;薄膜衣片30分钟内完全崩解;肠溶衣片盐酸中2小时无裂缝,崩解或软化,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1小时内全部崩解。

5、含量均匀度:

小剂量药物在每个片剂中的含量是否偏离标示量以及偏离程度;与含量测定区别

6、溶出度或释放度:

溶出度测定法作为反映或模拟体内吸收情况的试验方法,在片剂质量评定上有重要意义。

很多药物的片剂体外溶出与吸收有相关性。

中国药典规定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有:

转篮法、浆法和小杯法。

十、片剂的包装与贮存:

1、多剂量包装:

玻璃瓶(管),塑料瓶(盒),软塑料薄膜袋

2、单剂量包装:

泡罩式,窄条式

栓剂

1、栓剂的基质:

(1)油脂性基质:

可可豆脂、半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2)水溶性栓剂基质:

甘油明胶、PEG、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S-40)。

2、栓剂的质量检查:

熔点范围测定、融变时限、重量差异。

3、肛门栓剂给药部位:

以塞入距肛门口约2cm处为宜。

半固体制剂

1、软膏剂的基质:

基质是软膏形成和发挥药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物的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及其药物释放与吸收有重要影响。

常用基质类型:

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亲水或水溶性基质。

(1)油脂性基质:

动植物油脂、类脂、烃类及硅酮类。

优点:

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药物软膏;一般不单独用于制备软膏,可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制成乳剂型基质。

(2)乳剂型基质:

固体的油相加热熔化后与水相借乳化剂的作用在一定温度下混合乳化,最后在室温下成为半固体的基质。

与乳剂相似,常用的油相多数为固体,分W/O(又称冷霜)、O/W(又称雪花膏)。

常用的有皂类、脂肪醇硫酸(酯)钠类、高级脂肪醇及多元醇酯类、聚氧乙烯醚衍生物。

(3)水溶性基质:

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所组成,溶解后生成水凝胶。

目前常用的主要是聚乙二醇(PEG)类高分子,药剂中常用平均分子量300~60000,PEG700以下为液体,PEG1000、1500、1540为半固体,PEG2000~6000为固体。

固体与液体PEG配合使用可得到半固体软膏基质。

易溶于水,能与组织渗出液混合,多用于湿润、糜烂创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除。

耐高温不易霉败。

吸水性强,皮肤有刺激感,久用皮肤有脱水干燥感。

不宜用于水不稳定药物。

2、眼膏剂的基质:

凡士林8份、液状石蜡1份、羊毛脂1份。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一、气雾剂定义:

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粘膜、皮肤及空间消毒的制剂。

二、气雾剂特点:

(1)速效定位作用:

可直接到达作用部位,药物奏效快

(2)增加药物稳定性:

药物装于密闭、不透明容器中,可避光、氧气、水分、微生物等,稳定性与安全性高

(3)使用方便

(4)提高生物利用度可避免胃肠道的副作用

(5)可用定量阀门准确控制剂量

(6)对创面刺激性小

三、气雾剂缺点:

(1)成本高

(2)抛射剂有高度挥发性,产生制冷效果,用于受伤皮肤引起不适与刺激

(3)抛射剂用于吸入气雾剂对心脏病患者不宜

四、气雾剂分类(按分散系统和相组成分):

(1)溶液型气雾剂(二相)

(2)混悬型气雾剂(三相)

(3)乳剂型气雾剂(三相)

五、气雾剂肺部吸收特点:

肺部的吸收速度快,不亚于静脉注射

(1)肺部吸收面积巨大,总吸收面积70~100m2,相当于体表面积的25倍。

(2)肺泡囊壁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紧靠致密的毛细血管网,细胞壁或毛细血管壁厚度仅0.5 ~1μm。

(3)药酶活性较胃肠道低,pH适宜,胃肠道难以吸收大分子药物可在肺部吸收。

(4)肺部吸收可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肝脏首过作用。

六、影响药物在呼吸系统分布的因素:

(1)呼吸道的气流:

呼吸道支气管以上部分较大的药粒易沉积,以下部分易使药物细粒沉积,药物粒子沉积率与呼吸量成正比,与呼吸频率成反比。

(2)粒子大小:

药物微粒大小不同,沉积部位也不同,粒子大小是影响药物能否深入肺泡囊的主要因素,吸入气雾剂的微粒大小在0.5~5微米范围最适宜,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气雾剂雾粒(滴)应控制在10微米以下,大多数应小于5微米。

(3)药物性质的影响:

肺部吸收为被动扩散,吸收速度与药物的分子量、脂溶性有关。

小分子化合物易通过肺泡囊表面细胞壁的小孔,吸收快,高分子化合物难以吸收;脂溶性药物(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经脂质双分子膜扩散吸收,吸收速度也快;药物吸湿性大则容易聚集。

(4)制剂的性质:

选择适宜的抛射剂和用量,加入适宜附加剂,设计合理的给药装置。

七、气雾剂的组成:

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

1、抛射剂:

在气雾剂中起动力作用,是压力的,兼作药物的溶剂或稀释剂。

抛射剂常温下蒸气压大于大气压,必须密封在容器中。

当阀门开放时,抛射剂急剧气化,将药物分散成微粒,通过阀门喷射成雾状,到达作用或吸收部位。

抛射剂分类:

氟氯烷烃类、氢氟烷烃类(hydrofluroalkane,HFA)、二甲醚(DME)、碳氢化合物、压缩气体。

抛射剂的用量:

(1)溶液型气雾剂:

一般为20%~70%(g/g),可根据所需粒径调节用量。

•全身治疗吸入气雾剂1-5微米

•皮肤用气雾剂50-200微米6%~10%

(2)混悬型气雾剂

•用于腔道给药,抛射剂用量为30%~45%,用于吸入给药时,抛射剂用量高达99%。

•主药必须微粉化(<2微米),调节抛射剂密度使与固体药物密度接近

(3)乳化型气雾剂

•抛物剂用量一般为8%~10%,有的高达25%以上。

2、附加剂:

(1)溶液型气雾剂:

一般除抛射剂本身可作为溶剂外,常常加入适量乙醇、丙二醇、PEG作潜溶剂;

(2)混悬型气雾剂:

有时需加入固体润湿剂如滑石粉、胶体二氧化硅;一般需加入表面活性剂及高级醇,如油酸、span-80、油醇、月桂醇等作为助悬剂、分散剂、稳定剂;

(3)乳剂型气雾剂需加入乳化剂。

3、耐压容器:

金属容器(铝,不锈钢等)、玻璃容器(外搪塑料防护层,应用较广泛)

八、混悬型气雾剂:

药物微粉应<5微米,不得超过10微米;水分含量<0.005%;选用溶解度小的药物衍生物以免微晶变粗;调节抛射剂与固体的密度使相等;添加适当的助悬剂。

九、气雾剂的质量检查:

安全、漏气检查;装量与异物检查;喷射速度和喷出总量检查;喷射总揿次与喷射主药含量检查;喷雾的药物粒度和雾滴大小的测定;有效部位药物沉积量检查;微生物限度;无菌检查。

八、喷雾剂定义:

系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填充于特定装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振动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呈雾状物释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皮肤及空间消毒的制剂。

九、吸入粉雾剂:

系指微粉化药物或载体以胶囊、泡囊或多剂量贮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至肺部的制剂。

又叫干粉末吸入剂。

第一代的胶囊型,第二代的泡囊型,第三代的贮库型。

浸出技术和中药制剂

1、中药制剂的原料:

(1)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分离出来的单一化合物;

(2)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分离出来的有效部位;

(3)单味中药的提取物复方的提取物;

(4)药材粉末。

2、中药提取物的组成:

有效成分、辅助成分、无效成分、组织物质。

3、提取的目的:

(1)尽量浸出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

(2)最低限度的浸出无效甚至有害的物质;

(3)减少服用剂量;

(4)增加制剂的稳定性;

(5)提高疗效。

4、浸提常用溶剂和辅助剂:

(1)浸提溶剂:

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石油醚、脂肪油、甘油、丙二醇。

(2)浸提辅助剂:

指为提高浸提效能,增加浸提成分的溶解度,增加制剂的稳定性,以及去除或减少某些杂质,特加于浸提溶剂中的物质。

酸,碱、甘油及表面活性剂等。

浸提辅助剂:

表面活性剂。

能降低药材与溶剂间的界面张力,使润湿角变小,促进药材表面的润湿性,利于某些药材成分的提取。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有助于生物碱的浸出。

5、浸提过程:

浸润与渗透阶段、解吸与溶解阶段、浸出成分扩散阶段。

6、常用的提取方法:

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法。

7、中药提取物的分离:

沉降分离、滤过分离、离心分离。

8、中药提取物的纯化:

溶剂沉淀法、热处理冷藏法、超滤法、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法、分子蒸馏技术。

9、中药片剂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松片、裂片、粘冲、变色/出现斑点、引湿受潮、崩解时间超限。

药物制剂新技术

固体分散物

1、固体分散技术定义:

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

高度分散状态:

分子、胶态、微晶、无定形状态。

固体载体:

水溶性、难溶性、肠溶性材料等。

2、应用特点:

(1)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2)制剂中间体,进一步制备速释、缓释或肠溶制剂;

(3)剂型上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微丸剂、滴丸剂、软膏剂、栓剂以及注射剂。

3、水溶性载体材料:

聚乙二醇类(PEG)、聚维酮类(PVP)、表面活性剂类(泊洛沙姆188)、有机酸类、糖类与醇类。

4、制备方法:

熔融法、溶剂法(共沉淀法)、溶剂-熔融法。

5、制备固体分散体应注意的问题:

(1)药物剂量应小,在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占5%—20%,液态药物重量不宜超过10%;

(2)老化现象:

贮存期间固体分散体的硬度变大,析出晶体或结晶粗化,从而降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现象;

(3)解决方法:

合适药物浓度;合适载体;采用联合载体。

6、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简单低共熔混合物、固态溶液、共沉淀物。

7、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

(1)药物的高度分散状态:

分子状态分散;胶体、无定形和微晶等。

分散状态与药物含量有关;不同载体材料-不同速效程度。

(2)载体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

①载体提高药物的可润湿性—水溶性载体PVP,PEG

②载体保证药物的高度分散性—足量的载体存在

③载体对药物有抑晶性—PVP、poloxamer188

8、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

(1)溶解度及溶出速度测定→形成固体分散体后溶出速度和溶解度会改变

(2)热分析法→ DSC或DTA图谱上吸热峰发生改变

(3)X射线衍射法→药物的晶体特征衍射峰消失→表明生成无定形或非晶态物

(4)红外光谱法→药物的强红外峰位移

(5)核磁共振谱法→药物的核磁共振谱发生改变

包合物

1、包合技术:

系指一种分子被包藏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技术。

2、包合物:

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含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特殊络合物。

3、包合物组成:

(1)主分子—包合材料,具较大的空穴结构,可与客分子加合形成分子囊;

(2)客分子—小分子药物。

4、包合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1)增大溶解度:

难溶性药物如吲哚美辛、布洛芬、苯巴比妥、氯霉素、前列腺素E2 等;

(2)提高稳定性:

维生素A酸等;

(3)液体药物粉末化与防挥发:

挥发油类、中药冰片、薄荷脑;

(4)降低药物刺激性与毒副作用:

5-Fu、吡咯昔康;

(5)掩盖不良臭味:

盐酸雷尼替丁、无花果提取物、大蒜精油;

(6)调节释药速度,具缓释性:

布洛芬、硝酸异山梨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