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419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有机稻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机稻示范基地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4

1.1项目名称4

1.2项目建设单位4

1.3项目建设的背景4

1.4项目建设目的及意义5

1.5项目建设的内容6

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9

第二章企业基本情况10

2.1企业概况10

2.2企业团队介绍11

第三章产品需求分析和改造的必要性12

3.1产品需求分析12

3.2项目技术改造的必要性14

第四章改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16

4.1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16

4.2改造的目标17

第五章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构成18

6.1项目总投资18

6.2资金来源18

6.3项目总投资预算来源说明19

第六章人员培训及技术来源20

5.1人员培训20

5.2产品技术来源21

5.3产品技术先进性和特点21

5.4技术工艺路线22

5.5、产品特色及创新23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24

7.1项目建设地点、工期及进度安排24

7.2项目建设管理24

第八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29

8.1经济收益分析29

8.2敏感性分析30

8.3盈亏平衡分析30

8.4项目风险及效益31

8.5结论36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隅,南岭山脉西南麓,粤、湘、桂三省(区)交汇处,隶属清远市。

全县共辖7个镇2个农林场,总面积12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449人,少数民族人口70951人,是全省唯一有壮、瑶两个主体民族相融的自治县,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县。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11.52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亿元,占35.6%。

农业总产值5.28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78亿元,占52.7%。

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721元。

县境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4°10′~25′、东经111°55′~112°16′之间。

平均海拔264米,最高海拔大雾山1659.3米,最低海拔水下桥河床117米。

属低纬度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并有年较差和日较差大的特点。

累年平均气温18.8℃,累年平均日照时间1469.7小时,日照率33%,太阳辐射量为99091.5卡,是全省的最低值区之一。

累年平均降雨量为1686.7~2400.6毫米。

相对湿度为82%。

境内植被良好,土地肥沃,宜林宜耕。

是广东省重点粮食产区。

全县耕地面积13.1万亩,农村居民人均拥有耕地1.4亩。

2008年连山县粮食总产量达4.1万吨,其中稻谷3.23万吨,占粮食总产的78.8%。

2001年被列为广东省50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成为我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自然土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水田土壤以壤土和沙壤土为主,土层深厚,一般耕作层14~20㎝,有机质丰富,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82%,全氮1.55%,全磷0.088%,全钾2.7%,PH值5.5,地力产量在250公斤以上。

全县共有稻田11.81万亩,其中单造田约3万亩,本县稻田大部分属山坑田和梯田,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全部采用山坑水和山泉水灌溉,水质好,无污染,水稻扬花抽穗期光温条件尤为理想,昼夜温差特别较大,独特优越的土壤、水质、气候环境条件对水稻的生长特别是对稻米的形成和稻米品质的提高极为有利。

示范基地建设地点确定在小三江镇高明村委会、永和镇白阳村委会、福堂镇永丰村委会。

小三江镇和福堂镇位于连山境内的南部,距离县城分别为50公里和20公里。

永和镇位于境内西部,距县城10公里。

小三江镇、福堂镇、永和镇同属中亚热带型气候,日照时间长,雨水充沛,最高温度37℃,最低-2℃,累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

三个村可种植有机稻耕地面积15000亩,其中高明村5000亩、永丰村6000亩、白阳村4000亩。

水稻是我县传统农业和主导农业,也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连山县政府按照提出的对农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发展思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根据我县土地、气候、生态优势,依托广东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室的技术力量,与县民族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确定在小三江镇高明村、福堂镇永丰村、永和镇白阳村建设有机稻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县农民发展有机稻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内容梗概

1、项目名称: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有机稻生产示范基地。

2、项目内容梗概: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有机稻生产示范基地,是以农户为基础,以基地为龙头,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政府支持、服务为必要条件,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稻谷,按照国家规定的有机稻生产规程,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项目核心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千家万户”和“广阔市场”两者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化经营。

连山县政府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内,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带动农户严格按照规定质量技术规范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采用高效、丰产综合栽培技术,将全县有机稻种植面积发展到30000亩,示范基地规划建设12000亩。

项目建设资金通过群众自筹、县政府技持和省扶持等渠道解决。

(二)项目承办单位和项目投资者

1、项目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项目行政负责人:

梁积书(副县长)。

承办单位: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业局。

项目负责人:

杨辉(县农业局局长)。

协办单位: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科协、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室。

2、项目投资者:

县民族食品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由公司垫支专用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成本的50%,负责产品保价回收,确保种植户效益。

县农业局负责宣传发动和种植技术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和项目的组织实施。

种植户提供土地和负责种植、管理等的投入。

3、项目实施单位:

小三江镇高明村有机稻合作社。

示范基地由高明村有机稻合作社具体组织实施。

高明村有机稻合作社负责组织永丰村和白阳村的种植户,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有机稻种植规程生产,实行规范化管理。

二、有机稻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的意义

有机农业起源于中国自然农耕法,最近十年方才回归中国,目前中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化学农药和化肥制品已经影响到中国可持续发展。

无锡蓝藻事件、淮河治理、云南昆明湖的富营养问题,使中国有机事业的发展的迫切性日趋明显,基于中国国家粮食安全考虑,完善基础农业,解决13亿国人吃饭问题,同时大力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作为精品农业为出口外贸服务既定政策,但随着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石油农业和化学农业的影响,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遇到瓶颈,同时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和焦点,在这一背景下,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将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将按照“引导、规范、培育、监督”的职责定位,大力促进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

中国有机食品产业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是防治农村、农业污染的最好方式,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大扶植力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连山县政府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抓住当前种植有机稻的大好发展机遇,确定在全县大力发展有机稻种植,在示范基地的幅射带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计划在3年内将全县有机稻的种植面积发展到3万亩。

因此,建立有机稻示范基地对全县推动发展有机稻显得尤为重要,示范基地建设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对带动全县农民发展有机稻种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有机稻的市场前景

崇尚生态、崇尚自然已成为时代潮流,加上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议,以及全球“疯牛病”、“口蹄疫”、“SARS”病毒、“禽流感”,以及2008年轰动全球的“三鹿事件”、“鸡蛋事件”等相继爆发,许多发达国家为保证国内食品安全,加大了对有机食品的需求,国际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目前国际有机食品市场总额仅为11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欧盟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将增至580亿美元,美国增至470亿美元,而日本将有65%的民众购买有机食品。

发达国家销售的有机食品,大部分依赖进口,德国、荷兰、英国每年进口的有机食品分别占消费总量的60%、60%和70%,有机食品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汇的新兴产业。

在国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上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有机食品消费在国内已悄然兴起,从深入调研发现,众多品牌的有机茶、有鸡蛋、有机米、有机水果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市场卖到脱销,可以预见的是,在中国有年收入超过10万元以上的家庭2亿人,有机食品将成为中国中产阶层,尤其沿海发达地区未来30年,消费者选购的主要食品标准品类。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机稻米销售价高达12元/公斤以上,有机稻谷产地订单价比普通稻谷高60%以上。

现连山县民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壮瑶家香”牌有机米每公斤销售价达16元,产品供不应求。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发展有机稻是适应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从需求型向享受型转变,对大米的需求也从改革之初的吃饱转为现在的吃好,并且要求安全、卫生、无公害。

人们对优质米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发展有机稻前景广阔。

建设有机稻示范基地对带动引导全县农民发展有机稻种植十分必要。

2、发展有机稻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008年,连山县水稻种植面积9.916万亩,稻谷总产3.23万吨,其中有机稻种植3000亩,仅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产量只有1200吨。

目前市场上劣质、价低的岗优、II优级系列大米滞销,而高档优质米供不应求,且价格居高不下,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急需调整水稻品种种植结构,增种优质稻,减少和淘汰劣质品种,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现种植的3000亩有机稻零星分散在全县各镇,对全县大力发展有机稻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很难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因此,建设有机稻种植示范基地对推动全县有机稻的发展,实现产业化生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大力发展有机稻是增加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已成为当今世界食品消费的主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我县现有的水稻品种,不仅米质上有很大差距,而且价格上存在明显的竞争劣势。

如果不调整结构,品质上不去,不但在新市场无竞争力,原有市场也要失去。

因此,连山县要依托水稻种植基础优势,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品种,大力发展有机稻,增加市场竞争力。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地理气候条件

连山县属亚热带高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但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8.8℃。

境内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400~1800mm,年日照时数1467.9小时,年平均太阳幅射量为9901.5卡/cm2。

水田土壤以壤土和沙壤土为主,土层深厚,一般耕作层14~20㎝,有机质丰富,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82%,全氮1.55%,全磷0.088%,全钾2.7%,PH值5.5。

连山县稻田大部分属山坑田和梯田,土壤肥沃,灌溉交通便利,全部采用山坑水和山泉水灌溉,水质好,无污染,水稻扬花抽穗期光温条件尤为理想,昼夜温差特别较大,独特优越的土壤、水质、气候环境条件对水稻的生长特别是对稻米的形成和稻米品质的提高极为有利。

2、丰富的品种资源和良好的种植基础。

我县作物品种资源丰富,既有土生土长本地特色品种,也有大量引进的外来优良品种。

本地品种有连山黑米稻、连山地禾糯(旱稻)、连山大糯等,近年来,陆续引进推广种植品种有泉香3号、黄壳一号、紫香糯、增城丝苗、马坝油粘等优质品种。

县内优质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通过发展加工和品牌开发,已初步开发出我县特色优质大米品牌,其中“香侬家”、“山水牌”“壮瑶家香”优质大米品牌在省内市场已享有盛誉,其中“壮瑶家香”有机米荣获广东省名优产品称号。

经过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连山县已初步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有机水稻栽培措施,广大农户种植有机水稻的积极性逐步提高。

3、农科网络健全,技术力量雄厚。

连山县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县级设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农科所、示范农场、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县级水稻良种繁育分中心、种子站、土肥站、病虫测报站等机构。

各镇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村级设有农业技术服务站,全县现有农业技术人员260人,其中有农艺师37人,助理农艺师75人,农业技术员148人,专业结构合理,技术队伍素质良好,为我县农业生产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4、政府重视,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领导保障。

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有机水稻项目十分重视,已把有机稻项目列为“十二五”期间重要农业开发项目,并把项目的实施列入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为此专门成立了“县有机稻生产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并要求各镇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负责抓好项目的落实。

同时,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要求县财政及时做好项目建设配套资金的安排落实,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五、有机稻示范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

本项目技术协作单位为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技术总顾问为华南农业大学梁广文教授,为本项目提供全程技术支持。

本项目采用香港有机认证中心及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中心有机认证评审委员会制定的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前三年为转有机产品种植阶段,种植期间所有化学肥料及任何化学合成农药一律禁止使用,只施用专用有机肥料和专用生物或植物性农药,并利用稻鸭共作、天敌等综合措施,全过程实行有机种植。

经过三年转有机种植,经检验符合有机耕作标准后转入有机种植。

项目建设时间为2010年,建设规模为种植有机稻面积12000亩。

建设基地目的:

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是通过前期规模化试种积累成功经验,为广大粮农提供种植技术保障,打通销售渠道,让粮农看到有机稻的市场前景,增强农民种植有机稻的信心,调动广大农户种植有机稻的积极性。

基地建设取得成功后,引导全县农户大力发展有机稻,扩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使有机稻成为连山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经几年努力,规划到2013年全县有机稻种植面积发展到3万亩。

六、加大示范基地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是由地方政府严格把关,严禁有污染或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进驻有机稻生产示范区。

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加大生产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三是在示范基地范围内使用的农药和化肥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有残留的农药和化肥进入有机稻示范生产区。

四是采取一定的农业措施逐年改善示范基地的土壤。

七、单季有机水稻栽培操作规程

项目依托已获得国家有机认证的“壮瑶家香”有机稻知名品牌,严格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有机稻产地环境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安全法》等规定建设示范基地。

(一)品种选择

1、选用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的五星丝苗水稻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8079的要求。

2、原种来源必须是常规杂交或自然变异株已稳定经扩繁后的有机稻种,严禁购买转基因工程种子。

(二)种子处理

1、4月中旬进行发芽实验,发芽率在95%以上可使用。

2、4月下旬选择晴天晒种2~3天,以提高发芽势。

3、盐水选种。

用比重1:

13溶液(15公斤水加3公斤盐)选种,取沉集饱满种子,并用清水洗净盐分。

4、种子消毒及浸种催芽。

用冷水浸24小时,移入45~47℃温水浸5分钟再放到52~54℃温水浸10分钟,然后用冷水冲净便可进行催芽,待80%的种子露白后再准备播种。

(三)秧田选择

秧田选择在靠近大田,背北向阳,通风透光,不受家畜、鸟兽危害的田块。

(四)育秧

1、塑料软盘育秧

(1)平整苗床。

在选定的田块平整好床面宽1.5米,长方形的苗床。

(2)营养土的配制及使用。

可选用经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肥或经检测合格的当地腐熟有机肥,占营养土总量的25~30%,再用过筛的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偏酸、无草籽的山地腐殖土或旱田土做田土,占营养土总量的70~75%,混匀过筛放入软盘中,在播种前浇透水,用刮板刮平,准备播种。

(3)播种。

每667㎡用软盘50~60个,把经过催芽的谷芽均匀地播到软盘的泥中,然后盖上营养土浅盖芽。

2、大田水秧

(1)起畦。

在选定的田块,提早犁翻,然后浅耕细耙,以长方形起畦,畦面宽1.5米,沟宽40厘米,沟深15厘米,每亩在畦面施用经认证机构的有机肥20公斤或经检测合格的当地腐熟有机肥200公斤,拌匀后,畦整成龟背形向四边倾斜。

(2)播种。

按每亩秧田插植10亩本田播种,把谷芽均匀播下后埋芽。

3、播种时间。

在4月25日至5月10日为佳。

(五)秧田管理

1、淋水或灌水。

干旱时盘秧要淋水,水秧要灌水。

保持秧田的湿润。

2、施肥。

据秧苗的长势,在秧苗2叶1心到3叶时,因具体情况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施肥后及时淋水或灌水。

3、除草。

插秧前7天人工拔除苗中杂草。

(六)本田管理

1、办田、施肥。

将本田深翻,深度为18—20厘米,将泥土耙烂、耙平,达到土细、寸水不漏的标准。

2、插秧

(1)插秧时间。

秧龄控制在25—30天,苗在3.5—5叶时为宜。

当地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插完秧。

(2)插秧密度。

根据本田土质状况和品种的特性,因地制宜控制在6×5寸,每亩插秧2万科左右,每科插2—3株。

(3)插秧方式。

栽插方式可拉线手插、抛秧、原则是浅插,秧苗下地后不漂苗为准。

3、水分管理

(1)前期管理

①插秧时要保持“泥皮水”状态,插后及时补水,浅水返青(保持水层1—2厘米)。

②返青到分蘖结束,以浅水管理为主,水层以1—3厘米为宜。

够苗后,进行露晒田。

(2)中期管理。

分蘖结束后到抽穗前以深水管理为宜,一般水深5—10厘米。

(3)后期管理

①抽穗后采取浅水管理为宜,水层不宜超过3厘米,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

②收割前7天撤水,根据地块的土质情况,粘性重的土块可提前10天撤水,不保水的砂性地可提前3天撤水。

4、肥管理。

在施插后10—12天,每亩施用经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肥40公斤。

以后追肥量视水稻长势和土地状况而定,施用认证的有机肥。

5、病虫害防治

(1)种类:

常见的水稻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虫害有卷叶虫、稻飞虱、蝽蟓。

(2)防治技术:

根据本地区病虫害流行规律,按照强化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除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施肥,应用无污染、无毒动物源、植物源农药外,还在8—9月份病虫害高峰流行季节,适时配合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生物防治等物理防治方法,以确保水稻稳产高产。

6、除草

(1)插秧后5—7天,当稗草露出田面1.5叶前,加深水层,使其保持在6厘米左右,以水淹稗。

(2)田间放养红萍,抑制杂草生长,封行后,够苗后晒田,将红萍旱死后回水,可增加土地肥力。

(3)插后半个月采取中耕和人工除草的办法。

既消除了杂草,又达到提高地温、促进水稻生长的目的。

如有个别没除净的杂草,在6月20—25日再进行一次人工除草。

(七)种植绿肥

种植的绿肥,品种因地制宜,以固氮能力较强的豆科绿肥为主,如紫云英。

为提高绿肥的肥效,将在绿肥开花初期时刹青或翻入地内,或堆制后使用。

(八)对来自水源及周边污染源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远离居民区、工厂、无污染源、与常见田块之间有较宽的隔离带,利用山泉水灌溉。

(九)发生异常问题的处理方法

生产中遭遇冰雹、水灾等自然灾害,将快速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力求将损失降到最小,同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有关部门。

(十)收获

1、收获前将田间倒伏、感病虫害的植株淘汰掉,防止霉变、虫咬稻谷混入。

2、在水稻完熟期90%谷粒变黄时收割。

3、有机稻谷全部采用人工收割。

按有机田块分批收割,脱粒,并及时晒干,不能与其他稻谷混杂。

八、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一)项目总投资概算

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规模为12000亩,2010年单季有机稻初次投资概算如下:

1、生产资料成本投入:

根据《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食品有限公司有机稻种植合同》(合同编号:

ZZHT200900),种植1亩有机稻生产资料成本为368.5元,其中种子24元、精制有机肥料262.5元、液体有机肥36元、生物农药46元)。

种植12000亩有机稻共需生产资料成本442.2万元(12000亩×368.5元/亩)。

2、机耕费用:

以每亩机耕费80元计,共需96万元(12000亩×80元/亩)。

3、机械收割费用:

以每亩机耕费100元计,共需120万元(12000亩×100元/亩)。

4、管理费用:

根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每亩需8天(包括育苗、插秧、施肥、灌溉、喷药等)的管理时间,以每天40元人工计算共需384万元(8天/亩×12000亩×40元/天)

5、农田基本建设投入:

修复和完善部分农田基本设施。

据初步估算,建设12000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共需投入34.5万元。

农田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如下:

①修建小型陂头:

5个×1.5万元/个=7.5万元;②修引水渠、排灌渠:

3000米×40元/米=12万元;③机耕路:

3000米×50元/米=15万元。

项目投资合计:

1076.7万元。

(二)项目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概算1076.7万元。

建设资金由种植户自筹、连山县民族食品有限公司垫支、地方政府支持和争取省扶持解决。

资金来源:

地方政府支持50.7万元、连山民族食品有限公司垫支442万元、种植户自筹384万元,要求省支持200万元。

九、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评价

本项目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分为两部分,一是农户直接经济效益;二是公司经营生产的经济效益。

1、农户直接经济效益:

按近几年的种植情况,在我县种植有机稻亩产一般在400~450公斤,高的可达500公斤以上,如在单造田种植则产量更为保证。

根据连山县民族食品有限公司与种植户签订的有机稻种植合同,最低保护价为150元/100斤,按亩产400公斤计算,农户种植有机水稻每亩产值应为1200元,除去直接生产资料成本368.5元、机耕费用80元、机械收割费用100元、管理费用320元,纯利润为331.5元/亩。

种植普通水稻纯利润:

400公斤×100元/100斤-180元/亩(生产资料成本)-80元(机械费用)-100元(机械收割费用)-320元(管理费用)=120元。

由此可见,种植有机水稻比种植普通水稻每亩至少可增加纯收入211.5元。

2、公司经营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根据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食品有限公司与种植户签订的合同,种植户种植每亩有机稻必需最少向公司销售700斤稻谷,公司年收购有机稻谷总量4200吨(700斤/亩×12000亩)。

以60%成品率计,加工后可得有机稻米2520吨。

公司经营利润核算如下:

1、有机米以出厂价格12元/公斤计,公司年经营收入为2520吨×1.2万元/吨=3024万元。

2、经营成本:

①稻谷收购4200吨×3000元/吨=1260万元。

②运杂费4200吨×250元/吨=105万元。

③加工费4200吨×100元/吨=42万元。

④包装费2520吨×800元/吨=201.6万元。

⑤管理费100万元。

合计:

1708.6万元。

3、经营利润=3024万元-1708.6万元=1315.4万元。

经初步计算,公司每年经营利润为1315.4万元。

(二)社会效益评价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有机稻示范基地项目的示范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地、环境、气候等优势,项目建成后,仅此一项每年可为高明村、永丰村、白阳村村民增加397.8万元的收入,人平增加442元。

通过基地的幅射带动,全县规划种植3万亩有机稻的目标实现后,可直接年增加农民收入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