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概说.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1557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唐诗宋词概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概说.docx

《唐诗宋词概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概说.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诗宋词概说.docx

唐诗宋词概说

唐诗宋词概说

(一)

一、常识(选择题)

1.唐诗作品多、作家多,《全唐诗》及其补编共收诗50000余首。

2.唐代的诗歌流派主要有:

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奇险诗派、通俗诗派等。

3.从体制上看,北宋前期词的特点是小令繁盛,代表作家是:

晏、欧;北宋中期是慢词繁盛,代表作家是:

柳永、苏轼等。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朝避猛虎,西避长蛇。

”(李白《蜀道难》)运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

5.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6.初唐时与“四杰”“沈宋”同时活跃在诗坛上的“文章四友”指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7.南宋爱国词人有:

辛弃疾、陆游、张元、张孝祥。

8.陈子昂著有《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简称《修竹篇序》)

9.陈子昂是初唐诗歌革新的旗手。

10.张若虚的代表作是《春江花月夜》。

11.下列诗人写过《感遇》组诗:

陈子昂、张九龄。

1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有王维、孟浩然以及储光羲、祖咏、常建等。

13.王昌龄,人称“王江宁”、“王龙标”,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1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

15.《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的作者是李白。

16.杜甫,字子美,被誉为“诗史”,本人也被称为“诗圣”。

17.杜甫的“三吏”指: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指: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8.刘长卿,人称“刘随州”,存诗570多首,其中五言约占四分之三,自称“五言长城”。

19.韩孟奇险诗派的代表人物有:

韩愈、孟郊及刘叉、李贺、贾岛等。

20.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他曾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

一讽喻、二闲适、三感伤、四杂律。

21.《长恨歌》属白居易的感伤诗。

22.词的别名有:

乐府、长短句、诗余、曲子、琴趣。

23.花间派18家是:

温庭筠、韦庄、皇甫松、薛绍蕴、牛峤等。

24.最早提出宋词流派概念的是清代的王士祯。

较早提出词分两派(婉约、豪放)的人是明代张南湖即张。

25.“二安”是指李清照(号易安)、辛弃疾(字幼安)。

26.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有《六一词》等。

27.欧阳修写男女私情之作大体上还是与传统风格相一致的。

28.被称为“张三影”的作者是:

张先。

29.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是以铺叙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作家。

30.晏几道,有词集《小山词》。

31.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

有《清真集》(《片玉词》)

32.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有《词论》。

33.李清照的《醉花阴》抒发了少妇相思之情。

34.陆游,号放翁,有《放翁词》。

35.辛弃疾,号稼轩。

有《稼轩词》(《稼轩长短句》)。

他的词最主要的风格是:

豪放沉郁。

36.表现辛弃疾对抗金复国前途忧虑的词有:

《青玉案》(东风夜放)、《菩萨蛮》(郁孤台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

37.姜夔,有《白石道人歌曲》。

38.下列都是咏梅词:

陆游的《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姜夔的《暗香》和《疏影》。

39.吴文英,号梦窗,有《梦窗词》。

40.周密,有《草窗词》。

41.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是七言歌行的代表作。

42.《白雪歌送武判官》《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作者是岑参。

43.《江城子》(十年生死)是苏轼写的悼忘词。

4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二、名句(选择题、词语解释)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比邻,近邻。

2.“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卢照邻《长安古意》)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6.“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8.“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参、井,星宿名。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直,豪不犹豫。

10.“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同上)臭,香。

12.“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杜甫《新婚别》)姑嫜,家公家婆)

13.“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白居易《杜陵叟》)德音,在此指皇帝免赋税的诏书。

1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想见时难别亦难))

1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17.“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贫女》)

18.“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

19.“钱塘自古繁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钱塘,杭州。

20.“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

21.“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彩袖,指歌女。

拚却,不惜、不顾一切、豁出去。

2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婵娟,月亮。

23.“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但,只。

2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25.“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懒,懒洋洋。

迟,慢吞吞。

三、改错题

1.“沈宋”的重要贡献是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使歌行体定型化。

(近体诗或律诗)2.辛弃疾词的基本风格是豪放飘逸。

(沉郁)

3.初唐诗人卢照龄、骆宾王对近体诗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

(王勃、杨炯)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高适的诗句。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表现了诗人杜甫的喜悦心情。

(怀古的寂寞之心)

6.“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出自杜甫的《秋兴》。

(《蜀相》)

7.范仲淹《渔家傲》中“四面边声连角起。

”的“角”是角落的意思。

(号角)

8.《望海潮》(东南形胜)是柳永歌咏杭州的。

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秦观《踏莎行》中的句子。

(《鹊桥仙》)

10.《踏莎行》(雾失楼台)是秦观被贬杭州时写的。

(郴州)

11.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黄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高洁节操。

(孤寂苦闷)

12.辛弃疾在《青玉案》(东风夜放)中,写自己在元宵灯市中追求一个美丽又合群的女子。

(不合群、自甘淡泊、孤傲、不同流俗)

四、名词解释

1、“四唐”

关于唐诗发展过程的分期,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简称为“四唐”。

2、曲子词

词的别名。

曲子,指音乐部分;词,指文辞部分。

3、“柳屯田”

指北宋词人柳永。

他官终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4、“沈宋”

初唐诗人沈期、宋之问的并称。

二人早期多写宫廷唱和诗。

他们的诗歌创作对唐代律诗的定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5、“王孟”

是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

二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

他们继承二谢山水诗和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传统而加以发展。

王诗丰润生动,孟诗清淡悠长。

6、“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和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并称,二人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

苏轼以“诗文为词”开词中豪放一派;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创作传统,在豪放中融入沉郁悲壮。

7、“四杰”

指初唐诗人五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生活在初唐时期,都以诗文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8、“元白”

是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

他们是中唐通俗诗派的代表词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创导者和领导者。

9、长短句

词的别名之一。

因为词体的句度绝大多数都是参差不齐的,故称“长短句”。

10、“边塞诗派”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是高适和岑参。

他们多以诗歌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边塞战争生活,和征人思妇的各种思想感情,表达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和努力进取的英雄气概。

诗风雄浑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五、简答题

1.简述唐诗兴盛的原因。

(见《概说》P8页)

①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为造就诗人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环境。

②思想文化政策相对地有利于文化学术的繁荣。

③各种学术、艺术的繁荣对诗歌的繁荣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④前代文学成就为唐代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简述陈子昂《修竹篇序》的主要理论主张。

这篇《序》的深刻意义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批判了齐梁诗风,认为齐梁诗歌“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即过分讲求华丽的形式而缺乏有感而发、有所比兴寄托的内容。

另一方面主张诗歌应该以汉魏、正始的诗歌为榜样,达到“风骨”、“兴寄”和“声韵”的统一。

3.简述高适《燕歌行》的主要思想内容。

(见《概说》P54页)

《燕歌行》被认为是唐代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诗从慷慨应征、转战沙场写起,描写了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艰难困苦的战斗气氛和士兵在战场上的复杂心情,揭露了将官与士卒苦乐安危的悬殊及对卫国战争的不同态度,多方面地反映了边塞征战的情景。

4.简述高适和岑参二人的边塞诗在艺术上的差异。

①大体上说,高适的诗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比岑参略胜一筹。

②岑参的诗在反映边塞风光方面优于高适。

③高适比较浑朴质实,多直抒胸臆;而岑参想象比较瑰奇,雄壮中透着俊逸。

5.简述崔颢《黄鹤楼》的艺术特色。

(见《概说》P100页)

这首诗抒写的是怀古思乡之情,虽略有惆怅,却气概苍莽,全诗情景浑融,韵味醇厚。

虽是律诗,却不受拘限,前半借助神话传说,用的是古诗句法,使寄寓其中的感情一泻无碍,更显出飘逸豪爽气质。

6.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两个明显特点。

(见《概说》P176页)

一个是意境浑融,情调缠绵悱恻,一个是语言清丽精工。

7.简述宋词兴盛的原因。

(见《概说》P207页)

1))北宋的社会安定和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继续扩大,为新的词作大量产生提供了条件。

2))当政者的提倡,君臣上下皆以能词为荣,使写词蔚然成风。

3))文学体式进化的必然结果。

8.简述晏殊词的艺术特点。

(见《概说》P214页)

1)晏殊的词,多半是应歌而作,表现上层社会的歌酒生活,也加入了自己的叹老伤春,及时行乐的情绪。

2)在艺术上注意情韵含蓄;又善于遣词造句,创造出和谐流转的语言效果。

因而形成了风流蕴藉,珠圆玉润的风格。

9.简述欧阳修词的特点。

1)多为传统题材的作品。

如《踏莎行》(候馆梅残)

2)也有些以自然风光为题材的作品。

如《采桑子》

3)欧阳修的词,除了继承传统词篇娱宾遣兴的一面之处,还较明显地抒发了士大夫的某些感悟,带有“诗言志”的色彩。

如《朝中措》。

10.简述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见《概说》P251页)

1)苏轼在词史上的功绩主要是创作了令人大开眼界的豪放词。

他是北宋时期改变词风的关键词人,使词不仅是表现“艳科”的载体,而且可以全方位地反映客观现象,表现作者的心路历程。

2)苏轼的词有高度的艺术技巧。

在语言运用方面尤其值得称道。

在题目与小序方面也富于创造性。

不论是豪放词还是婉约词,都有不少佳作,对提高词在文学大家庭中地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1.周邦彦的《六丑》下片在立意上有什么特点?

“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惜已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

12.简述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以景物渲染愁情的特点。

1)通过气候的反常多变(“乍暖还寒”),总写抒情主人公的烦闷难熬的心境。

2)借酒不敌寒来渲染内心的凄冷,以晚风的凄冷(“晚来风急”)来写抒情主人内心的凄冷。

3)借过雁来引发对故国和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表现词人由于国破家亡所造成的痛苦。

(“雁过”“伤心”)

4)通过梧桐细雨对心灵的敲击,将愁情推向高潮。

(“梧桐更兼细雨”)

13.简述陆游《卜算子·咏梅》的意义。

它借咏梅花来表现自己不怕打击,坚守高洁操守的意愿。

词中的梅花形象是寂寞独开,倍受风雨摧残,洁芳自守,直到“零落成泥碾作尘”,依然芳香如故。

这梅花形象正是作者自己的人格形象的写照。

六、论述题

1、举例说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见《概说》P41页)

①善于以画家的笔触点染景物,描绘出色彩明丽,景象动人的自然风光。

他的作品极富画面的层次感,也极富画面的色彩感,并注意了“以动衬静”,从而把“静景”写活了。

如《鸟鸣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桂花、夜、春山、月、鸟等意象在画面上各得其适。

远景、近景十分分明,桂花、春山、明月、山鸟、春涧色彩鲜明、互相烘托。

山鸟的惊叫反衬环境的静谧,却令人感受到整个画面的动感。

②寓主观于客观之中,达到了主观情志与客观景物的和谐统一。

如《鸟鸣涧》,诗中写的是鸟鸣涧(山涧名)春天月夜幽清美丽境界,寄托了诗人自己对闲适、静谧、优美境界的追求之意。

③语言凝练、明快、自然,极富表现力。

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以对大自然以及山居生活的深刻观察力捕捉了适于表现他隐居情趣的一些意象,用自然、生动、明快的语言把这些意象有机组合起来,构成这幅既有山野情趣又有园林优美风光的图画。

这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静照,石上清泉的声音,洗衣少女的笑声,竹林莲池,渔舟缓过……诸多情景汇成了清秀新鲜的境界,令人赏心悦目。

流露于诗中的倾羡之情自然而深厚。

全诗极富艺术感染力。

2、比较说明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这两首元夕词的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在李清照的词里,上片写眼前元宵节的气氛,反映了当时南宋王朝统治集团在国难当头苟且偷安、纵情享乐的现实,下片先回忆当年“中州盛日”元宵之夜的风情习俗和盛况,作为与上片所写情景的对比,引起今昔盛衰之感。

当年“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通过对比、反衬来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悲凉、凄切,包括自己身世悲哀的感慨及家国变故的深切悲痛,风格婉约。

在辛弃疾的词里,写众人“笑语盈盈暗香去”和意中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者在热闹非凡的元宵灯市中追求一个孤高、淡泊、不同流俗的意中人,通过对比、烘托,表现自己不同凡俗的志趣、追求,风格婉约取表、柔中含刚。

3、结合作品分析杜甫《登高》的艺术特点。

①以“悲”字作为抒情线索贯穿全篇。

诗人晚年漂泊西南,悲时局的艰难,伤人生之蹉跎。

开头四句用通感写三峡秋景已藏“悲秋”情怀,暗示了漂泊无归宿的凄凉身世。

“无边”“不尽”,悲壮阔大;“萧萧”“滚滚”,传漂泊的悲哀。

“万里悲秋”二句含有八意:

悲地远、悲时惨、悲作客、悲常作客、悲暮年、悲多病、悲登高、悲无亲朋,总之悲诗人一生苦难。

最后两句悲时事艰难,悲年华老大、功业无成。

②上四句写登高所见秋景,借景抒情,寓含着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下四句写登高所感,写悲怀,直抒胸臆,如“万里悲秋”“百年多病”“艰难苦恨”。

是诗人一生苦难的缩写,也融进了对家国多难的伤感。

③沉郁顿挫的风格。

所谓沉郁,指思想内容含量极其丰富,有深远的意境和浑厚的情调。

全诗充满忧患意识,全诗集中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杜诗中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

那急风、高天……,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和身世的酸辛和愤悱。

所谓顿挫,指章法严谨,格律精工,对仗工巧,富于韵律美。

用万转千回、反复咏叹的抒情方式使思想感情的表达形成一种有起伏节奏的震荡。

通首作对,首句妙在押韵,三、四“无边落木”二句,有疏宕之气,五、六“万里悲秋”二句,有顿挫之神。

4、结合作品实际,分析柳永《望海潮》的铺叙的特点。

①以钱塘自古繁华为中心展开层层铺叙。

开头三句总写钱塘形胜、繁华,“烟柳”三句从远处总观钱塘,“云树”三句注目钱塘江口海潮,“市列”三句回首市区;下片专写西湖美景和市民、镇帅游湖赏景。

全词六个层次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钱塘的形胜繁华与与歌舞升平,使钱塘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②铺陈住宅区的繁华。

居民多(“参差十万人家”)、街道漂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社会财富丰富(“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③铺写钱塘江的形胜。

如“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④铺写西湖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词中描写了杭州城市的繁华、钱江大潮的壮观、西湖风景的秀丽,表现了对豪富、安乐的都市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这大笔淋漓,层层铺写,把杭州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市井风情,表现得既充分又含蓄,俊逸、豪爽的格调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5、请分析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的艺术特色。

以比兴手法来抒写情怀。

上片借物起兴,以暮春衰长景象来象征南宋微弱的抗金势力。

借美人的伤春、惜春、留春、怨春来表达对抗金复国的满怀热望和深沉惋惜。

如“匆匆春又归去”“何况落红无数”“天涯芳草无归路”。

下片托古喻今,用汉武帝和陈皇后的旧事自喻,以美人的失宠、见妒、闲愁苦思暗示自己南渡以来长期遭受朝廷冷落、猜忌的遭遇,抒发年华虚度、抱负成空的苦闷激愤。

如“蛾眉曾有人妒”“脉脉此情谁诉”“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者用比兴寄托手法来表现自己不被重用的政治处境和复杂而深沉的忧国心情。

风格上是摧刚为柔。

6、比较李白与杜甫诗歌特点的差异。

(见P《概说》94页)

杜甫与李白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

他们一个是浪漫主义的大师,一个是现实主义的巨匠,各有建树,各有千秋。

就内容来说,李白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多从个人独特的感受出发,而杜甫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则多从具体事件入手,李白的反映面较窄,而杜甫的反映面则较宽。

就诗歌所体现的诗人精神面貌来说,李白显得豪爽洒脱,而杜甫则相当沉郁悲苦。

就诗体擅长来说,李白更擅长歌行和七绝,杜甫则擅长律诗与乐府。

就表达来说,李白多写抒情诗,杜甫则颇多叙事诗。

唐诗宋词概说

(二)

一、常识(选择题)

1.唐朝奇险诗派(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韩愈和孟郊。

2.孟郊被元好问称之为“诗囚”。

3.“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是韩愈评孟诗所言。

二、名句(选择题、词语解释)

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3.“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

4.“曲中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

5.“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7.“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9.“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王维《渭川田家》)

10.“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1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高适《燕歌行》)

1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1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14.“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李白《古风》)洗耳翁,许由。

15.“尔来四万八千岁”(李白《蜀道难》)尔,那时。

16.“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同上)绝,渡过。

17.“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同上)六龙回日,太阳神的车因山高而折回。

1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同上)

19.“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同上)

20.“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1.“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2.“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2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24.“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杜甫《石壕吏》)

2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

26.“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黄金台上意,指君王的深恩厚意。

玉龙,宝剑的代称。

27.“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眸子,眼中的瞳人。

28.“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白居易《琵琶行》)教坊,唐代官办的教练音乐歌舞的机关。

2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

30.“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3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衡阳雁去无留意,雁往衡阳飞去没有停留的意思。

32.“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33.“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梅残,梅花凋零。

柳细,细嫩的柳枝。

寸寸柔肠,指思念之心。

危栏,高楼上栏杆。

34.“水调数声持酒听”“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水调,唐时流行的曲调名。

流景,如流水般消逝的时光。

35.“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桃花扇,指舞女。

3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7.“旋抹红妆看使君”(苏轼《浣溪沙》(旋抹红妆))旋抹,急忙涂抹。

使君,此指苏轼自己。

3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39.“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0.“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1.“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鱼传尺素,远方的朋友寄来书信。

幸自,本自。

4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这三句妙在比中有兴。

无形的“闲愁”都被比成了具象可感之物。

这三句所说的,都是暮春时节特有的景象,都给人以春意阑珊的感受,都与充满“闲愁”的心境完全一致。

43.“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周邦彦《六丑》)楚宫倾国,指蔷薇花。

断红,落花。

44.“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这是女主人与侍女问答的句子。

4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46.“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怕见,怕得,懒得。

4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48.“欧鹭苦难亲,缴忧相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