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679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docx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

中班品德教育活动教案

【篇一:

中班品德教案文档】

中班品德教案《讲故事大赛》

2013-09-23

【字号:

大中小】【背景色■■■■■■】【收藏此页】【打印】【投稿】【关闭】《中班品德教案《讲故事大赛》》摘要:

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讲故事。

难点:

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并且能像故事中的人学习。

活动准备录音机头饰玩具。

活动过程一:

活动导入教师讲故事《孔融让梨》小朋友们说一说故事中的孔融做得好不好。

你...

关:

◇国际少儿美术大赛7月7

日举详细◇首届全国聋儿绘画大赛在京详细◇沈城儿童才艺大赛已正式启详细◇2003年幼儿园幼儿智力竞赛详细

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常常因为玩具少而打架,通过搜集故事讲故事使幼儿受到教育,知道互相谦让,互相帮助。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教师布置的相关材料。

2能流利准确地讲出自己搜集的故事。

3能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4通过讲故事使幼儿受到教育懂得谦让。

重点难点

重点: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讲故事。

难点:

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并且能像故事中的人学习。

活动准备

录音机头饰玩具。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教师讲故事《孔融让梨》小朋友们说一说故事中的孔融做得好不好。

你们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

请你们把自己准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吧!

二:

幼儿讲自己准备的故事并且说一说故事中的小朋友做的对吗?

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

三:

幼儿评价谁的故事讲得好,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四:

设置情景找几个小朋友做一做

五:

活动延伸

请家长在家故意设置情景,看看幼儿在家的表现如何,然后向老师反馈

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2010年12月29日17:

21东方早报【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把学习变成游戏、融入生活

简单地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比如做几张卷子、背几条成语,这很容易导致他们的厌烦情绪。

家长实在应该动动脑筋,多想一点办法,其实学习的过程并不必然是枯燥的,也可以变得很有趣,很生活化,好像一个游戏,充满创造的乐趣?

?

算术:

一起玩24点

学习加减乘除,每天做些算术题绝对是有好处的。

笔者的父亲就曾经说起,在我小学1年级时,母亲每天下班回家,都会出100道算术题给我做,所以后来我的成绩一直比没有做过密集练习的表兄好许多。

这件事我自己完全忘记了,现在想来,当时妈妈为了我的学习每天坚持出100道题,也真是很不容易的事。

大人如此,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每天做100道算术题其实也是件蛮枯燥乏味的事,弄不好还容易导致他的反感,让爸爸妈妈有“吃力不讨

好”的挫败感,或者对孩子很生气:

“你一点都不懂得我们所费的心思。

”不如稍微改变一下方法,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更轻松、更愉快,学习效果说不定也更好。

叶斌老师提出的建议,是和孩子一起玩24点。

这是我们都熟悉的游戏,有随机性、有竞争性、有参与性,简简单单的规则,却是一种百玩不厌的游戏。

在玩的过程当中,就能让孩子自觉地运用加减乘除,锻炼心算能力,此外还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可谓一举多得。

家长不必再费心出题、督促孩子完成练习并改正他的错误,只需要利用一点空余时间,跟他一起做这个游戏就可以了。

此外还可以把算术学习融入生活之中,比如让孩子去商店帮家里买点小东西:

一瓶酱油、一袋盐。

不仅能让孩子在“实战”中锻炼算术技能,意识到学好算术是件很有意义的事,还可以培养他对家庭事务的关注,以及在帮助家里做事的过程中获得些小小的成就感。

词汇:

来做成语比赛

当孩子开始学习作文时,老师对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死记硬背一定是个很糟的方法,其实我们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词汇学习。

笔者就曾经在地铁上遇到一对母子,一路上都在做着词语接龙的游戏,他们说到了很多有趣的词汇,而且一路上笑声不断,玩得很开心。

我自己从前念到高小时,班级里也曾兴起过成语接龙游戏,每个学生都很热衷地参与其中,并且努力要胜过其他的同伴,所以记成语对我们而言就从来不是什么让人烦恼的问题。

叶斌老师建议的方法则更富创意,更有助于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依然以成语为例,家长可以同孩子进行比赛,说说“一”打头的成语、“二”打头的成语?

?

说说带一个动物的成语、带两个动物的成语?

?

有带四个动物的成语吗?

(答案在版面内公布)这样孩子自己就会去寻找答案,然后来跟爸爸妈妈比赛。

正向心理循环

让孩子相信和肯定自己

保护孩子学习兴趣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尽量避免负面心理,而增进正向的、良性的心理循环。

当孩子学习有进步,获得肯定和表扬,就会产生愉悦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于是取得跟大的进步,获得更多积极的反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良性循环;反过来,如果孩子因为表现不佳,受到批评,因此产生恐惧或则厌烦的心理,更加不愿意花时间来学习,结果就会更糟糕,这便是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

很显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孩子带入良性循环之中,而避免使他陷入恶性循环。

对于刚刚入学的小朋友的家长,一定要从一开始

就注意正面的引导;而对于那些已经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情绪的孩子,家长要处理的状况就会复杂一些。

上一页23下一页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建议:

首先要了解负面情绪的具体来源,找对了原因,才能采取正确的解决方式。

有可能是因为孩子本身的能力问题,跟不上学习的进度,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对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进行预习、复习,多花点时间掌握老师所教的内容,慢慢地消除畏惧心理,建立自信心。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太有强迫性,不然反而容易加深孩子的反感。

如果能够找到懂得儿童教育心理、更能和孩子聊到一块去的大学生做家教,也不妨尝试。

有可能是因为老师太过严厉,批评过度。

这时,家长要适度地保护孩子。

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佳,老师可能会向家长反映这一情况,此时家长就要注意分辨,成绩不佳的原因是什么,而不能直接把老师给予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

有时候,家长要做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情绪隔离带。

不过在这样做时也要注意,不能在孩子和老师之间制造对立和冲突,要告诉孩子:

老师其实和你、和爸爸妈妈一样,都希望能把事情做好,就算表达方法不同,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

另外一种心理机制,同孩子对自己的认识有关。

其实我们自己也会有类似的经验:

对于自己擅长的事情,我们特别愿意去做,也很有信心能够做好;可对于自认为不擅长的事情,就会尽量避免,或者即便去做了,信心也不是很足,甚至一开始就为自己找了许多做不好的理由和借口。

表现在孩子的学习上,比如他认为自己数学不行,遇到数学课、数学考试就会不自觉地退缩。

考试碰到一道难题,其实对大家都很难,可是他想了一会没有结论,马上加强了对自己的成见:

“就知道我数学不行,做不出来。

”于是本来再努力一下有希望做出来的题,就真的做不出来了。

等考试成绩下来,就更灰心丧气:

“实在没有办法,我的数学成绩是不会好的。

”很多时候,老师、家长也会在无意间加深这种负面暗示。

如果哪次考试成绩不错,大家甚至都会说:

“连xx这次也几乎考满分?

?

”这样,大家不仅寻找一切可能的证据,证明他数学不行,还会不自觉地把那些相反的、正面的证据排除在外。

这就是一个典

型的负向心理循环:

失败的信念不断制造失败的事实;而失败的事实又会进一步强化失败的信念。

其实,最初导致类似负面观念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偶然事件,比如数学不好,有可能是碰巧在数学课或数学考试中有了一次比较坏的经验,或者因为在智力发育的过程中,数学方面的能力开发得比较晚一点,又或者是不巧碰到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老师?

?

这些都涉及到复杂的心理学、教育学问题,孩子自己很难理解,可能会倾向于把一个偶然的事件放大,就此形成对自己的负面定见。

家长如果也陷入类似的心理机制之中,不仅无法帮到孩子,还会加深负面的影响。

所以对此要保持警惕,尽量不要把问题泛化,避免使用“你就是不行”、“你不是那个材料”等负面评价,而要就事论事,帮助孩子分析每一个具体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2010年12月29日17:

21东方早报【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

避免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

《一岁就上常青藤》的作者薛勇举过一个很恰切的例子。

他的女儿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辗转找到了一个很懂得儿童教育方式的老师,一下子有了很大进步,信心也足了。

她的一个同学也要学习钢琴,家长就来了解这个老师的情况,同时特别让女儿弹奏一段,想看看老师的教学效果。

结果女儿一弹,她发现水平高出自己的孩子许多,于是放弃了这个老师。

因为两个孩子是同学,年龄也差不多,如果在同一个老师那里学,水平差距过大的话,自己的孩子信心就有问题了。

这件事,反映了明智的家长是如何思考和处理类似问题的:

与许多家长不同,她不是盲目追随某一个明星教师,而是从自己孩子的切身角度权衡利弊。

避免让孩子学习一些对他的年龄、能力水平而言过难的东西。

望子成龙的家脏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急于“开发智能”,不断挑战孩子的能力极限,希望他能够学会一些超出年龄程度的东西,成为出类拔萃的孩子。

可是,这样的结果可能是:

孩子在不切实际的期望之下学习过难的东西,学不会、学不好,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畏惧或者厌烦的情绪,甚至干脆得出“我不行”的负面结论。

许多早期智力开发适得其反,也是这个原因。

当然避免和消除负向心理循环,只是防御性的措施,建立正向心理循环,让孩子相信和肯定自己,是更加积极的方式。

还是以数学学习为例,如果孩子相信自己在这方面有足够的能力,遇到难题时就会多花一点时间去想,最终解开难题之后,又会强化原先对自己的信心:

“我不怕这些难题,我能解开它们。

”这便是典型的正向心理循环:

成功的信念制造了成功的事实;而成功的事实又进一步强化了成功的信念。

对此,家长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不断发现孩子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给予及时的、充分的肯定,以此来强化他的正面心理。

【篇二:

幼儿园德育课程教案】

篇一:

幼儿园小班德育教案

幼儿园小班德育教案《小猪噜噜的家》

一.活动目的:

1.幼儿能了解到家里垃圾多了会引来苍蝇和蚊子,还会给人带来许多烦恼。

2.激发幼儿不乱扔垃圾的情感。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头饰(两只小白猪,小黑猪),各种工具(扫帚,簸箕,雷达,苍蝇拍,必扑,老鼠夹,神笔)。

三.活动过程:

情景感知――讨论讲述――行为练习

(一)情景感知:

1.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个家吗?

为什么?

(广泛地请幼儿来讲一讲,老师听取意见)2老师也不喜欢这个家,为什么小朋友不喜欢,请大家看一个表演。

3.幼儿和老师共同看情景表演。

)讨论讲述:

1.小白猪为什么会肚子疼?

(吃了苍蝇叮过的蛋糕)(引导幼儿发现苍蝇和蚊子)教师小结:

对呀!

苍蝇浑身都是细菌,它最喜欢肮脏的地方。

垃圾桶边,厕所里,到处可以见到它然后叮在蛋糕上把细菌都传到了吃的东西上,小白猪吃了苍蝇叮过的蛋糕,所以就会肚子疼。

2.家里垃圾多了除了引来苍蝇和蚊子,还会带来什么烦恼?

(让幼儿讲讲议议,讨论一下)(引导幼儿讲出苍蝇.蚊子.老鼠的危害)

3.小朋友那么现在你们还喜欢小猪家吗?

(三)行为练习:

1.怎样才能把家里整理干净呢?

2.有什么办法能消灭蚊子.苍蝇.老鼠呢?

3.幼儿.小猪.老师共同整理小猪家。

4现在小猪家变干净了吗?

我们把小手洗干净和小猪说再见吧。

篇二:

幼儿德育教案

“德”即是指人道德品质行为的一种表现。

幼儿德育就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是通过幼儿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社会与环境所需的品德、行为的教育。

简单的说:

幼儿园的德育是指教师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以社会公德、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等规范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坚强勇敢的道德品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习惯。

幼儿德育教育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

德育是一项基础教育,是我们开展其它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它处于幼儿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是我们进行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

德育工作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整合于语言、社会、健康等领域之中,渗透在学习、生活、游戏及娱乐等活动之中,融入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里。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是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德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了解了德育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实施的问题。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幼儿德育的内容及方法有哪些?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哪些原则?

如何有

效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

?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成败与否,还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必须研究和掌握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的目标《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

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和影响,培养幼儿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建构和提升自己的价值理解、情感体验和品德行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

广义的德育教育包括: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德育教育的总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德育教育的内容概括为:

1、在思想上:

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父母等情感;培养幼儿关心集体并服从集体的集体意识,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具有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人格特征。

2、在品德上:

教育幼儿要讲文明、懂礼貌;培养幼儿诚实守信、好学好问、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

3、在行为上:

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遵守社会公德及法律法规、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具有基本的环保意识等。

三、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就是通过例举事实、讲解道理,使幼儿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即利用一些故事或真实的事例,通过讲解、交谈、讨论等方式向幼儿阐述简单、深刻道理的教育方法。

运用此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分辨是非好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情操,使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就是给幼儿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对幼儿进行激励和感染的教育活动。

例如:

教师通过确立“好榜样”、“你真棒”的评选活动,为幼儿树立学习的好榜样,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培养幼儿的进取意识。

(三)行为练习法

行为练习法就是教师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去反复进行实践的方法。

1、实践活动的练习。

利用游戏活动强化幼儿的品德行为。

如:

游戏《找朋友》对幼儿进行礼貌用语的练习。

利用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锻炼幼儿勇敢、坚强的意志。

如:

《健康娃娃》的评比,使幼儿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下养成了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

利用体能竞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幼儿如何正确对待输赢。

利用参观活动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能力。

如:

组织幼儿参观家乡的建筑物、公园等,不仅让幼儿在感受家乡美的同时萌发爱自然、爱家乡的真实情感,还帮助幼儿掌握了集体活动的行为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2、日常生活的练习。

《纲要》中曾指出:

“幼儿园德育应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

以常规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

来园、离园时的礼貌用语练习(“你好”、“再见”等);对幼儿进行最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

游戏活动后,要求幼儿及时收拾玩、用具等常规行为的练习,使幼儿的习惯在常规中得以养成。

3、节日和活动的练习。

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如:

“建党”、“建军”、“国庆”及

每周的升旗仪式,让幼儿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同时萌发爱国情感。

利用“妇女节”、“重阳节”对幼儿进行尊敬长辈、热爱父母的情感教育;利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让幼儿在了解我国文化历史的同时热爱我们的民族。

利用“植树节”、“地球日”、“无烟日”等环境日的宣传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幼儿的道德品质,培养、促进幼儿品德行为形成的方法。

教育环境包括:

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环境。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纲要》中明确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应充分利用空间、活动材料等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如:

教师利用教室或走廊的空间或墙体,布置、设计“祖国山河”、“家乡风光”、“美丽家园”等主题环境墙。

通过图片的收集与展览,不仅使幼儿对祖国的伟大、家乡的美丽、家庭的幸福、班级体的温暖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同时还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家人的真实情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启蒙教育。

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活动室的“图书角”、“娃娃家”、“自然角”等区域,让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表演等形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人格成长的第一环境。

做好德育教育,就必须要家园合力,将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

因此,教师与家长要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掌握幼儿在家的发展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

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宣传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主张和要求,使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如:

利用“家园联系”、“育儿之窗”、“家长会”等形式,及时交流并传递信息,帮助家长树立“以德育儿”的观念。

社会是幼儿的第三课堂,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就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物质环境拓展幼儿学习、成长的空间。

如:

带领幼儿走进“孤儿院”或“敬老院”,让幼儿从家中带上好吃的食品或玩具,给老人及孤儿们表演节目。

如“汶川地震”组织幼儿开展“向灾区献爱心”的募捐活动,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与仁爱心。

事实证明,有意义的社区活动能让幼儿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融入社会,有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教师在为幼儿创设教育环境时,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共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行为评价法

行为评价是指对幼儿道德行为表现给予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能起到控制幼儿品德发展方向的作用。

一般分为表扬和奖励,批评与惩罚。

1、表扬与奖励。

表扬与奖励不仅是对幼儿良好道德行为表现的肯定,还是为幼儿树立了学习、模仿的榜样。

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幼儿身边的好人好事,要学会挖掘和整理幼儿的优点及闪光点。

例如: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养成了自我的思想,缺少了互帮意识。

在一次午睡后的着装时间,我们班有个小男孩总是不会穿衣服,旁边的小女孩看见了便主动给予帮助。

见到此情景,我立刻在全班对小女孩进行了表扬与奖励,从那以后,不仅小女孩更加热心助人了,而且班上热心的幼儿也变多了。

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得以巩固,还能对其他幼儿起到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2、批评与惩罚。

批评与惩罚不仅是对幼儿不良道德行为的否定,还是为其他幼儿树立了一个反面教育的对象。

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要适时捕

捉和记录幼儿的缺点与不足,通过否定使幼儿明白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行为,并体验这种行为引起的不愉快与后果,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如:

某幼儿在游戏中故意调皮,不遵守游戏规则。

老师可先向他示意、提醒或警告,如还没起到效果,教师便可请该幼儿暂时离开集体,停止他参加游戏的资格。

又如:

有些幼儿经常会有些暴力行为,在教师多次教育后任无改观的情况下,教师可利用每周的“评比乖娃娃”对该幼儿不给予“大红花”或“小星星”的惩罚,使其明白缺点及过错对自己造成的后果,督促其改正不足。

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帮幼儿改正缺点与不足,同时也对其他幼儿起到了警示与教育的作用。

针对幼儿园的孩子,教师应以表扬、奖励为主,少用批评、惩罚,并要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四、实施德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人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制订德育工作计划、选择德育内容和方法、组织德育过程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德育的主体是幼儿,“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要。

“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民主、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要遵循幼儿品德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兴趣与成长需要。

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幼儿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三心”方针。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坚持近、小、实、亲,使学幼儿快乐、主动地学习、生活和成长,促进幼儿在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上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在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认知与行为能力各不相同,每个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都各具其特点,对事物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也有所不同。

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研究掌握这些特点,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表现等因素,组织、设计符合该幼儿年龄特点的德育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

如:

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

以儿歌、故事、歌曲、游戏、常规等直观的教育手段,使幼儿形成简单而正确的认知轮廓,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在对中班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给以提示和引导,运用一些实践练习,巩固和强化幼儿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

而对于大班的幼儿在教育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幼儿知、情、意、行的特点,让幼儿自主参与共同参与的形式来进行培养和教育。

既注意一般教育,又注意个别帮助,既开导,又训练,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总之,尊重实际,因人施教,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行为的基础所在。

(三)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知与行统一的一个过程,是将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变成自己自觉行为的过程。

它是一个长期、复杂、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连续性的系统性工程。

它需要教师在平常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练习而得以形成。

需要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

需要我们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自制、自律的品质。

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在神经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