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1869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docx

0128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

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汉字的造字方法

一、汉字特点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围绕字形所形成的字形、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

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字义从字形上直接显示出来,只有把握了字的造字法,才有可能对字义作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只有真正弄清了汉字的造字法,才说得上深入了解了汉字的基本特点。

定义:

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

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二、造字方法

东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总结了前人造字经验,提出了“六书”的说法。

所谓“六书”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

这六种造字法是古人在研究汉字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来的,是先有实践然后才有理论的,而不是先立下了六种造字法,然后才按照这些方法造字。

根据一般的解释,“六书”当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确实是汉字的四种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只是汉字的两种用字的方法。

(一)、象形

象形就是描摹事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

用这种造字法造出的字,叫象形字。

这里所说的象形,是就古汉字来说的。

现代汉字已完全失去了象形特点。

象形这种造字方法最古老。

例如:

(日):

像太阳的轮廓。

(月):

像一弯新月。

(目):

像眼睛的形状。

(山):

像峰峦层叠的山。

(木):

像有树根、树枝的树木

(草):

像一株株草。

(竹):

像竹叶下垂。

象形字同图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象形字只是记录语言的一种形象符号,不同于图画,不可能也不需要画得很细致,它只需要把某一种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就行了。

象形字都是独体字,常常是构成其他非象形字的基础。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

这种造字法的局限性很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概念又无形可象,而客观事物纷繁,要一律造出象形字,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数以万计的汉字中,象形字共只有300多个。

(二)、指事

指事一般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或用纯符号组合来创造新字的方法。

用指事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

指事字有以下两种情况:

1、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简单的符号,用来指示所要说明的事物。

例如:

(本):

在木下面加一短横,指出这儿是树根。

(寸):

在手腕上加一短横,表示手下一寸的地方。

(亦):

“亦”是“腋”的本字,“”像正面的人形,加两点指示两腋的所在。

(甘):

在口字中加一短横,表示口中含着甜美的东西。

这类指事字都是指示事物的具体部位的,是在象形字上附加指示符号来表示词义的。

这类指事字是指事字的主体,在所有指事字中占绝大多数。

2、用纯粹的符号来指明或象征某种事物、某种意义。

例如:

“上”和“下”都是以一条长横线表示位置的界限,线上加一短横表示“上”,线下加一短横表示“下

其他如表示抽象的数目的“一”“二”“三”等字都属于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

指事字虽然可以表示某些概念,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为只有极少数的意义才能用指事的方法表示出来,而且绝大部分指事字的基础是造字有许多局限的象形字,所以,虽然用指事方法造了一些新字,却因为基础薄弱,数目很少。

汉字中用指事方法造出的字最少,在《说文》中指事字共只有125个。

指事字同象形字一样,一般都是单一的形体,不能再分为两个字,所以也是独体字。

(三)、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组合起来另造新字、以表示一个意义的方法。

用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

会意字是合体字。

会意字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偏旁组合起来的,也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偏旁组合起来的。

前一类叫同体会意字,后一类叫异体会意字。

1、同体会意这是用相同的偏旁组合成新字。

例如:

从:

两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

比:

两人后向并立,表示比较。

北:

本即“背”字。

两人相背而立,表示方向相反。

众:

三人重叠,表示众多。

林:

双木重叠,表示树林。

森:

三木重叠,表示树木很多。

炎:

二火相重,表示烈火旺盛。

友:

两手相助,引申为朋友。

晶:

三日重叠,表示光亮。

2、异体会意这是用不同的偏旁组合成新字。

例如:

休:

人靠着树,表示休息。

采:

上爪下木,表示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匠:

木匠,“匚”是装工具之器,“斤”是斧子。

炙:

把肉放在火上烤,引申为烤熟的肉食。

益:

本即“溢”字。

上面从水,表示水漫出器皿。

牧:

手持木棍赶牛,表示放牧。

看:

手搭在眼上,表示观看。

见:

人抬头睁目,表示看见。

烦:

“页”是人头形,从“火”,表示发热头痛。

解:

用刀把牛角砍向一方,表示分解。

初:

从刀从衣,本义是用刀裁衣为制衣之初,后泛指行动的开始。

这类会意字较多,又如人言为“信”,小土为“尘”,日月为“明”,大力为“夯”,少力为“劣”,不正为“歪”,不好为“孬”,不用为“甭”,山石为“岩”,合手为“拿”,两手中分为“掰”等等。

语言中有许多抽象的词无法用象形、指事方法造出字来表示,会意造字法正好弥补了它们的不足。

会意法造出的新字,是用已有的象形字或指事字作构成材料的,提高象形字和指事字的使用率,充分发挥旧有文字的作用。

会意字的结构方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的组合,其组合方式灵活多样。

例如“看”字,“初”字,“晶”字。

组合形式的多种多样,使会意字的数目比起象形字、指事字要多得多。

在《说文解字》里,会意字有1167多个。

会意造字法比象形、指事造字法前进了一步,我们今天简化汉字,有时也还在使用会意方法,例如“笔”“体”“泪”“阳”“阴”等等。

但会意字也有严重缺点:

会意字的表意是造字人主观规定的,缺少客观标准。

比如“休”字,表示人在树旁休息的意思。

更主要的是,会意同象形、指事一样,还是只能纯粹地表意,造字的局限性仍然很大。

因此,现行汉字中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类字加起来只占10%左右。

为了记录汉语的需要,后来又产生了一种半意半音的造字方法,大大发展了汉字,这就是形声。

(四)、形声

形声是一种半意半音的造字法。

表示意义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表示声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

利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就是形声字。

例如:

“柑”便是一个形声字,“木”是形旁,表示“柑”字字义所属的类别;“甘”是声旁,表示“柑”字读“甘”的音。

形声字同会意字一样,都是合体字。

但形声和会意的组合方式大不一样,组合部分的作用也不相同。

会意字里每一个偏旁都是表意成分,它是会合两个意思来形成一个新的意思;形声字里一般只有一个偏旁是表意成分,另一个偏旁是表音成分。

会意字里表意成分的意义同该字字义关系直接,是新字字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形声字里只是形旁跟字的意义有一定的联系,起提示新字字义范围和类属的作用,而声旁与字义无关。

形声字中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左形右声:

如校、哼、蝗、城、爬、胸、河、犷。

2右形左声:

如功、期、剃、顶、欣、鸠、领、切。

3上形下声:

如草、笆、景、骂、宇、窥、崇、零。

4下形上声:

如盒、盲、煎、恩、梨、毙、裂、堡。

5外形内声:

如固、近、府、厦、衷、裹、阁、病。

6内形外声:

如闻、闷、问、闽、辨、辩、辫、哀。

就各个具体的字来说,形旁和声旁的位置是固定的。

例如“口”和“今”两个偏旁,左右组合成为“吟”,上下组合成为“含”。

随着汉字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已经产生了变异,必须仔细识别。

“修,荆,颖”的形旁各是什么?

“旗”的声旁是什么?

“星”的形旁?

“恬”的声旁?

形声字中有“省形”和“省声”的现象。

“省形”就是省略形旁的笔画,例如“星”的形旁“日”是“晶”的省略。

“省声”就是省略声旁的笔画,例如“恬”的声旁“舌”是“甜”的省略。

形声造字法,利用原来的象形字、指事字或会意字,采取上述多种结构方式,可以创造大量的形声字。

同一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或同一声旁,加上不同的形旁,都可以构成许多新字。

这种很高的能产性,解决了象形、指事、会意造字法难于解决的需要创造无数图形符号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汉字记录汉语的功能。

《说文解字》里的形声字有近7700个,占82%强,而现行汉字中,形声字已占90%以上。

形声字大量增加,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

形声造字法照顾了语言的音和义两个要素,所造的字半表意半表音,能帮助了解这类字的义类和字音。

形声造字法是一种比象形、指事、会意三种纯粹表意的造字法更优越的造字方法。

形声字是表意汉字向着表音方向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因素。

但是,形声字也有严重的缺陷和较大的局限性。

一方面,不少形旁由于字义的演变使其表意作用逐渐减弱了。

例如“骗”字以“马”作形旁,“独”字以“犬”作形旁等。

另一方面,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等原因,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也逐渐降低。

如“河”“海”二字,“河”与声旁“可”,读音不很相谐;“海”与声旁“每”,读音也不相同。

以上所说的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

可以看出,不论哪一种结构方式,都带有表意成分,这也进一步证明汉字是表意文字。

 

五、关于“转注”和“假借”

所谓“转注”,根据一般的说法,是指部首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共同点可以互相注释的一组字。

如《说文解字》里“老”字的解释是“考也”,“考”字的解释是“老也”,以“考”注“老”,以“老”注“考”,于是“老”和“考”就成了意义相同、形体相近而声音有了转变的一组字,所以叫“转注”。

要注意的是转注不单是互相注释,还必须“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类”指“形”,就是事物的类别,“一首”就是指同一部首;“同意相受”就是几个字是同一个意思),就是说,转注字必须部首相同,不然就不是转注字。

思考:

转注是一种造字法吗?

所谓“假借”,就是一种同音代替的方法,即借用同音字表示意思,借用的字就叫假借字。

许慎对假借的解释是: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就是说语言中某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

在古代,“来”,”求”的本义是什么?

例如“来”的本义是小麦,借作来往的“来”;“求”(即“裘”字)的本义是皮衣,借作请求的“求”。

“令””长”有几个意思?

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县令,发号施令

“令”的本义是“发号施令”的令,“县令”的“令”是本无其字,因为“县令”是发号令的人,就借发号令的“令”作“县令”的“令”,“县令”的“令”就是假借字。

长远,县长

“长”的本义是“久远”的意思,“县长”的“长”也本无其字,“长远”和“长老”的意思有关(“长老”是年纪大的人,活得长久),而“长老”和“县长”在受人尊敬方面有相同之点,所以就借“长远”的“长”当作“县长”的“长”。

这两个假借字的例子都同意义有一定的关系,其实假借字绝大多数是不管意义的。

“其,北”

如“其”是“簸箕”的“箕”的本字,借作代词“其”;“北”字像两人相背,是“背”的本字,借作南北的“北”。

久借不归的字:

有些字的本义被借用的侵占,久借而不归,就失去了本义,表示本义就只好再造新字。

如会意字“莫”,被长期借用作表示否定的词,它原来表示“日落傍晚”的意思就只好在“莫”字下边加个“日”,成为形声字“暮”了。

思考:

假借是一种造字法吗?

假借的方法扩大了汉字使用的范围,使汉语中没有汉字代表的词或语素,只须找个同音字替代一下,而不必另造新字。

当然,同音替代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毫无限制地借用,就会造成文字使用上的混乱。

但是,假借这种方法是借用已有的字来代替要造的字,没有增加新字,因此不是造字之法,而是一种用字之法。

假借字是表音文字吗?

假借完全是从声音相同或相近出发的,假借字同被假借字之间可以毫无意义上的联系。

假借字仅仅被当作一个纯粹的表音符号来使用的。

假借把已有的字当作标音的符号使用,把字形撇开不管,这比半意半音的形声又进了一步。

但是假借仍旧利用表意的方块字,没有分析音素,制定标志音素或音节的字母,所以仍然不是表音文字。

小结:

今天我们要对汉字的造字法作更科学的说明的话,首先应该认为转注和假借与汉字的造字法无关;其次,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还可以作更合理的分类:

一类是纯粹的表意字(象形、指事、会意)

一类是兼有表音和表意成分的形声字

一类是独体字:

象形字和指事字

一类是合体字:

会意字和形声字

小结:

从上述的几种造字的方法来看,汉字的发展规律是从表形到表意到表音。

记录语言,密切表音,是它发展的方向。

只不过由于形声字出现以后,汉字才没有走上拼音道路罢了。

6、语素

定义:

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

(1)单音节语素:

如:

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双音节语素:

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

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

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3)多音节语素:

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

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

练习:

思考: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

举例说明。

思考:

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

举例说明。

 

七、词

1、定义: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2、分类:

(1)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①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

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3、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

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

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

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

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

4、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

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

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

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

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

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

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

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

如是、为、乃。

.

5、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

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

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

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6、数词:

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

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    

有概数:

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

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7、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

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

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8、代词:

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

如 “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

如 ”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

这、那、那里、那边。

 

9、虚词:

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包括:

1)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

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

如 “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

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

如 “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

等;

有语气副词:

如 “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

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

”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汉语中

有结构助词:

如“的、地、得、所”等;

有动态助词:

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

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

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

Eg1.他(人称代词)怎么(疑问代词)还(语气副词)不(语气副词)来(行为动词)呀(叹词)?

2.下回(量词)我(人称代词)还(重复副词)来。

3.有(存现动词)借(行为动词)有(存现动词)还(行为动词),再(重复副词)借(行为动词)不(语气副词)难(形容词)。

 

 

八、短语 

短语的定义:

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

2、短语的类型:

词构成短语的方式有两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序,也可以依靠虚词的连接。

从结构关系看,短语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并列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

下面主要介绍这几种类型。

 

(一)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由表示被陈述与陈述关系的词组成的短语。

如:

大雁归来  生性执拗   露珠晶莹    觉悟提高  思想解放

阳光灿烂  心情舒畅   今天星期三  明天国庆节

 

(二)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用来表示时间、方位、处所、对象等。

如:

 我的母亲  璀璨的珍珠 前进的步伐  慢慢地走 独立思考

 非常优雅  祖国大地   一朵茶花    很好看  

 

(三)动宾短语

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成的短语。

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

如:

绽开笑脸 启迪心扉   敬畏自然  消灭敌人  放下包袱   丢下它   发展生产   

进行斗争  骗取信任  恢复平静   爱热闹   下决心     有幽默感   

 

(四)动补短语

 动补短语由动词、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

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

有动词+补充、形容词+补充两种类型。

如下列第一组是动词+补充,第二组是形容词+补充:

 第一组:

打量一番 看清楚 去一趟 拿起来 休息一会儿

 第二组:

红得发紫 好极了 热极了 高得多 急得团团转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

跑得快、走得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注意“动+补”与动宾短语的区别:

“动+补”能回答“干得怎样”或“干多长时间”,而动宾短语只能回答“干什么”,“宾”是“动”的对象。

  

 如:

吃饱(吃得怎样,“饱”补充说明吃的程度——动补短语) 

 洗干净(洗得怎样,“干净”补充说明洗的结果——动补短语)  

 吃饭(吃什么,“饭”是“吃”的对象——动宾短语)  

 洗衣服(洗什么,“衣服”是“洗”的对象——动宾短语)  

 

(五)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报纸杂志   改革开放  观察研究   荒唐滑稽   文化教育

 今天或明天 光辉灿烂  我和他     四面八方   千秋万代

 工厂、农村 春、夏、秋、冬 男女老少 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六)介宾短语

 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后面的宾语(一般是由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充当)组成的短语。

如:

 为人民(服务) 对群众(说) 从现在(起)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按规定(办理)把大门(推开)当黎明到来的时候

 

[即时练习]1.判断下列短语?

说出它们的具体类型。

例子:

1)

表示笑的词语:

 哄堂大笑      开怀大笑        笑逐颜开         笑容可掬       

喜笑颜开       欢声笑语      眉开眼笑 

2)表示生气的词语:

 火冒三丈    大发雷霆    气急败坏         怒火中烧

3)表示高兴的词语:

 眉开眼笑    欣喜若狂     笑容可掬 

4)表示忧愁的词语:

 垂头丧气    愁雾漫漫     忧愁满腹      满腔心事        

满腹愁肠    愁肠百结       愁肠欲断   愁肠寸断      九回肠断    回肠九转       

百愁在心    心事重重      心情阴郁    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     忧心如煎         

愁绪满怀    忧愁担心      食不下咽    越肠百折      茶饭不思     肚里泪下     

愁眉苦脸    悲戚悲凉      悲惨     悲伤     悲怆   悲痛 

 

 

九、汉语句子成分

1、定义:

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

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

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

汉语:

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2、主语符号:

双行线═。

 定义: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

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特点:

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谓语  符号:

单行线_____。

定义:

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特点:

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 。

4、宾语

1、定义:

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

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

波浪线﹏﹏。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5、定语 符号:

小括号()。

1、定义:

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

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6、状语 符号:

中括号[]。

定义:

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特点:

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B、一般状  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7、补语 符号:

单书名号〈〉

1、定义:

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

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8、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