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117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docx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是指将自然科学技术领域里那些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

一般来说,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不同历史时期自然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对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和作战样式的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探索、认识、改造自然世界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提高,就会产生新的科学技术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战争,这一特殊的社会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

纵观战争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推动着军事变革,也带来武器装备的不断变化:

冶炼技术的出现和金属材料的启用,开启了冷兵器战争的时代;火药的发明与运用,宣告了热兵器战争时代的到来;蒸汽机、类燃机的出现,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科学技术群和大工业化的生产,展现了机械化战争的全部特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发了核能技术的研究和利用,核武器的出现与使用,揭开了热核战争的序幕;《量子理论》作为20世纪自然科学研究最伟大的成果,由此产生的微电子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催生了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一、军事高技术的分类

军事高技术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础性军事高技术,即通过基础性技术研究开发的高技术,如军用微电技术,一类是应用性军事高技术,即将基础性军事高技术进行再开发,用于作战的武器装备系统的技术,如侦查监视技术,军队指挥自动化技术等。

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仿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二是直接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侦察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信息战技术、指挥控制系统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化生武器技术、型概念武器技术等。

  

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高技术武器用于战争,使战争的样式和作战方式有了很大发展。

除了已经出现的用高技术手段进行的军事冲突和小型局部战争之外,还将有可能出现如外层空间的军事冲突和小型战争,以及星球大战和世界性高技术战争等等新的战争样式。

这些新的战争样式,反映了现代复杂的国际关系,影响着战争的规模和结局。

对于核武器,美苏等国正在从高技术中寻找防御的积极手段。

现在已有不少人相信,运用高技术武器就可以有效地抗击核武器。

因而,风靡一时的核威胁战略将受到挑战。

高技术战争发动的方式和进行的方式与以往也有很大不同。

远战可能多于近战,导弹战可能多于枪炮战,电子战可能充斥整个战场。

作战双方利用智能武器和借助现代指挥工具进行的斗争将日益突出出来。

(一)侦察立体化

从地面侦查到海上侦察,到空中侦查,到空间侦查,另一种说法就是航天技术,或者叫航天侦查,整个是陆地、海洋、空中、空间与外层空间,整个侦查立体化,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方位,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位都能看到。

(二)指挥控制智能化

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在人类战争不断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按军队的指挥体系从上到下紧密相联的整体。

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人一机”系统,它以军事科学为坚实的基础,以军事指挥体系为其构建框架,以指挥人员为核心,以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装备为存在的前提和物质保障,把各种指挥控制手段与指挥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军事指挥活动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指挥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三)反应快速化

“兵贵神速”历来是兵家所追求的情形,但传统武器装备因受技术条件限制,常常“欲速不达”。

高技术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应用,才使“兵贵神速”成真,实现了机动化、反应化、打击快和转移快。

高技术武器从发现目标到攻击目标的反应时间也大为缩短。

当然,计算机控制的火控系统,能在96秒内操纵4门火炮摧毁35个分离的目标,而传统武器,摧毁这些目标需要2个小时。

在信息化战争中,被发现就意味着被命中。

对于现代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那更是以秒计时。

例如,美国的"爱国者“、俄罗斯的”C-300“地空导弹系统的反应时间为15秒;我国的”红旗'系列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也是15~20秒。

(四)打击精确化

全纵深精确打击能力,主要是指洲际战略攻击能力和战区战役攻击能力。

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已经具备了洲际、远程全纵深打击作战能力,所有这些能力,几乎都超出了南联盟雷达视距和防区范围。

高技术战争中,精确打击的巧,指的是在不损伤附加目标的情况下,把敌军匿藏的建筑物用精确武器炸毁,就好像,俄罗斯摧毁杜达耶夫堡垒和美国的摧毁扎卡维堡垒一样,都是在周边建筑物没有损伤的状态下将敌军隐藏的根据地摧毁。

 

(五)防护综合化

防护就是攻防双方,提高攻击能力,包括侦查、反应、打击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防护能力。

所谓防护,我叫综合化,就是“藏起来、盖起来、小起来、跑起来,钻到地底下”。

,科索沃战争打了78天,当时美国连续狂轰烂炸,一个半月还要多,南斯拉夫全国一共只被炸死了2100人,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们藏到了防空洞里,能够做到这一点,拉响防空器的警报之后,全村男女老少立即有70、80%以上的人钻防空洞。

第一次中东战争到现在,发生的、被多数人承认的、带有高技术性质的战争总共有11场,这11场无一例外,第一个政策就是空体空战,第二接着就是防空,如果没有藏身之所,没有藏身的训练,打起来就不好办,瞬时就倒。

比如美国的F117A飞机,B2飞机,炸中国大使馆的飞机,都是表面上盖上隐身材料的,本身是一个庞然大物,但整个表面覆盖一层超黑粉,这种一种新型的锡箔材料,就是专门吸收雷达波,先用雷达照,判断目标是什么方向、多快速度,表面覆盖这层超黑粉能把雷达波能量的99%吸过去变成热量,这本身是一个庞然大物,但由于表面上覆盖上了能够吸收雷达波的材料以后,在雷达荧光屏上这个庞然大物的F117飞机在雷达发射界面只有0.01或者0.01多一点。

第二节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第六次军事革命给战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代战争不是比谁的军队庞大,也不是比谁的武器多,而是看谁的科学技术领先,看谁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战争之中。

当今世界,能运用于军事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现代侦察监视的基本技术原理是:

利用多种媒介传感器,探测目标的红外线、光波、声波、应力(振动)波、无线电波等物理特征信息,从而发现目标并监视其行动。

各种侦察监视器材装备搭载不同的作战平台,就形成了对战场侦察监视的不同手段。

侦察是军队为获取军事斗争所需敌方或有关战区情况而采取的措施。

[图片]侦察监视

我们讲的侦察是指在战争中或为战争做准备过程中所从事的获取敌方情况的工作。

侦察的直接目的是探测目标,具体可分为发现目标、识别目标、监视目标、跟踪目标和对目标进行定位。

要达到探测目标的目的,一定要借助于技术手段和装备。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

(一)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主要特点

(1)空间上的立体化。

从地面侦查到海上侦察,到空中侦查,到空间侦查,另一种说法就是航天技术,或者叫航天侦查,整个是陆地、海洋、空中、空间与外层空间,整个侦查立体化,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方位,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位都能看到。

(2)速度上的实现化。

(3)手段上的综合化。

(4)侦察与攻击一体化。

(二)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分类

1.电子侦察技术

电子侦察是指搜索、截取、分析、识别敌方电磁辐射、发射源发射的电磁信号,确定辐射源位置,并识别威胁。

常用的技术包括雷达、激光和红外等告警技术。

雷达告警是指采用电子侦察接收机接收空间存在的各种雷达信号,并通过告警设备内部的信号处理机,识别其中是否存在与威胁关联的雷达信号。

美国陆军的AN/ALQ-211综合射频对抗套件是目前最先进的直升机电子对抗装备,配合gps定位和数字地图,可精确显示威胁位置。

法国泰利斯机载系统公司开发的“袋貂”电子支援系统,利用相位干涉接收机实现精确测向,可以实时显示和分析雷达跟踪数据,工作频率为0.5~100GHz,测向精度1°,测频精度2MHZ.

2.光电侦察技术

用光电器材接收并处理目标自身的或由其反射的光辐射,以发现和识别目标的侦察方式。

按...用于光电侦察的器材主要有:

(1)光学侦察器材,包括望远镜、侦察经纬仪、光学测距仪、炮队镜、潜望镜、罗盘仪等。

(2)夜视仪,包括主动红外夜视仪、微光夜视仪。

3.雷达侦察技术

雷达侦察技术是指利用雷达侦察机接收敌方雷达辐射信号,从而获得敌方雷达的空间位置和技术参数的技术。

雷达侦察系统通常由天线、天线控制设备、接收机和终端设备等四部分组成。

4.传感侦察技术

地面传感技术,是指能对地面目标运动所引起的电磁、磁、声、地面震动和红外辐射等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探测,并转换成电信号的技术.运用地面传感技术制成的侦察技术装备就是地面传感器.它可用飞机空投、火炮发射,或人工布设到交通线上和敌人可能经过的地段,用来执行侦察、监视等任务.

二、精确制导技术

精确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简称制导律;用于引导其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按照不同控制导引方式可概括为自主式、寻的式、遥控式和复合式等四种制导。

1.自主制导是引导指令由弹上制导系统按照预先拟定的飞行方案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制导系统与目标、指挥站不发生任何联系的制导。

属于自主制导的有:

惯性制导、方案制导、地形匹配制导和星光制导等。

 自主式制导由于和目标及指挥站不发生联系,因而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导弹的射程远、制导精度高。

但飞行弹道不能改变的特征,使之只能用于攻击固定目标或预定区域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

2.寻的制导或称自寻的制导、自动导引制导、自动瞄准制导。

它是利用导弹上设备接收来自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靠弹上探测设备测量目标与导弹相对运动的技术参数,并将这些技术参数变换成引导指令信号,使导弹飞向目标。

(1)主动寻的制导。

它是照射目标的能源在导弹上。

当弹上的导引头接收到来自目标的反射信号后,导弹会自动跟踪并攻击目标。

它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优点,能从任何角度攻击目标,命中精度较高,缺点是易受干扰。

(2)半主动寻的制导。

它是照射目标的能源不在导弹上。

当弹上导引头接收到来自导弹发射点或其他(地面、水面、空中)方向照射到目标上的折射或反射信号后,导弹会自动跟踪并攻击目标。

这种制导可减少弹上设备,增大飞行距离,但不能自主寻的,而且制导站易受敌人攻击。

因此,主要用于攻击空中目标。

(3)被动寻的制导。

它是靠感受来自目标的能量。

当弹上导引头接收到来自目标的辐射波信号后,导弹会自动跟踪并攻击目标。

美国的"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所采用的就是被动红外寻的制导。

3.遥控制导是由设在导弹以外的地面、水面或空中制导站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的制导技术。

波束式制导是主要用于地对空、舰对空、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攻击活动目标的武器系统。

4.复合制导是在一种武器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导方式组合而成的制导技术。

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往往采用复合制导技术。

在同一武器系统的不同飞行段,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制导方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组成复合式精确制导系统,以实现更准确的制导。

常用的复合制导技术有:

 自主式制导+寻的式制导 自主式制导+指令式制导 自主式制导+指令式制导+寻的式制导 指令式制导+寻的式制导 以上这些复合制导技术在地对空、空对地、地对地战术导弹中均被采用。

除上述分类方法外,制导技术还可根据所用物理量的特性进行分类,如无线电制导、红外制导、激光制导、雷达制导、电视制导等。

(一)精确制导技术的分类和制导原理

任何一种精确制导武器都需要通过某种制导技术手段随时测定它与目标之间的相比位置和相对运动,根据偏差的大小和运动的状态形成控制信号,控制制导武器的运动轨道,使之最终命中目标。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的制导技术有多种类型。

按照不同控制导引方式可概括为自主式、寻的式、遥控式和复合式等四种制导

(二)精确制导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是指依靠自身推进并控制飞行弹道,引导弹头准确攻击目标的武器系统。

按导弹发射点与目标之间的相对位置可分为:

地对地、地对空、岸对舰、空对地、空对舰、空对空、舰对空、舰对岸、舰对舰、舰对潜导弹;按攻击活动目标的类型可分为:

反坦克、反飞机、反潜、反弹道导弹和反卫星导弹等;按飞行弹道特征可分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按推进剂的物理状态可分为:

固体推进剂导弹和液体推进剂导弹。

(三)地空导弹 

地空导弹的发展始于50年代,起初主要用于要地防空以攻击高空侦察机和轰炸机的。

60年代以后,通过越南和中东战争的实践,发现对付低空突防和电子干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于是各国大力发展了机动部队防空的中、低空地空导弹。

70年代,一些国家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已构成远、中、近程,高、中、低空的火力配系,成为地面防空火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80年代以来地空导弹又有了很大发展,首先,地空导弹在保持全空域配套的情况下,以低空防御为主。

二是攻击范围大。

射程3~80公里,射高0.03~24公里,具备高中低空、远中近程攻击能力。

三是抗干扰能力强,制导精度高。

这种导弹是为对付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下的大规模空袭而设计的,采用了复合制导技术。

单发命中概率达91%。

四是发射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反应快。

(四)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重量轻,易隐蔽。

从70年代中期开始,各国对第三代反坦克导弹进行了反复的论证,以期得到效费比更高的反坦克武器,从目前情况看,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的主要制导方式有激光、毫米波、红外成像和光纤制导等。

总之,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可以有效地对付90年代出现的各种新式装甲目标。

各国都重视对坦克群的纵深攻击,由于在地面使用反坦克导弹发现和跟踪目标的距离有限,机动性差,因此直升机反坦克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目前在直升机上装备的空地反坦克导弹几乎都是由地面反坦克导弹改装而成的,所以发展情况与地面反坦克导弹相似。

最有代表性的反坦克导弹有美国的“海尔法”、"陶"式,德法合制的"米兰",独联体的AT6等。

"海尔法"导弹采用半主动激光寻的制导,最大射程7.5公里,最大速度1.17马赫,这种导弹通常由飞机携带发射,也可地面发射。

发射后,导弹飞越障碍,搜索目标、自动锁定,直至命中目标。

既可单射,又可速射和齐射。

控制发射方式有载机飞行员自主发射、其他飞机遥控发射、地面制导站发射等三种。

(五)反舰导弹 

现代舰艇正在迅速改变它的防御系统,配置先进的电子战设备,组成严密的火力防护,提高了对反舰导弹的整体防御能力。

80年代初,西方国家开始研制第二代反舰导弹,其主要标志:

一是加大射程,二是将速度提高为超音速,并加强机动性使对方难以拦截。

三是采用更先进的制导技术,以进一步提高制导精度、抗干扰能力和识别真假目标的能力。

例如,"飞鱼"导弹的后继型ANS反舰导弹,射程从70公里提高到180公里,速度由0.9倍音速提高至2倍音速,并且在飞行末段还能作大机动的闪避。

(六)地地战术导弹 

现在可以使用的并且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独联体的"飞毛腿",法国的"冥王星",日本的SSMI等。

"战斧"导弹的陆射型号为BGM109G,潜和舰射型号为BGM109A/B/C。

弹重1204公斤,采用固体燃料推进环婪绞剑几乎贴地面飞行,雷达反射截面积小,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威力大,命中精度高,可避免己方人员伤亡。

"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使用的导弹,最大射程为100~150公里,制导方式采用先进的综合制导系统。

该导弹是跨世纪使用的导弹。

(七)空空导弹 

空空导弹是现代作战飞机配备的主要武器。

主战飞机对空作战有两种特殊任务,一是拦截,二是格斗,所以空空导弹向着近程格斗和中、远距拦截两个方向发展。

空中格斗型空空导弹采用红外制导,它的特点是:

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大、反应快,能从目标各个方向对其攻击,导弹发射后不需要载机控制,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自主攻击目标的能力。

射程从零点几公里到20公里。

中、远程拦截导弹主要用于拦截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它的特点是:

射程远、威力大、能全天候、全高度、全向攻击,抗干扰能力强。

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或复合制导系统。

性能先进的空空导弹有美国的"响尾蛇"、"麻雀",法国的"马特拉"超530,独联体的AA9、AA10、AA11等。

(八)空地导弹 

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小牛"、"斯拉姆"、"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法国的AS30L,独联体的AS-7、AS-8、AS-9、AS-10等。

三、军事航天技术

军用航天技术是以军事应用为目的、开发和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迄今世界各国共发射了5000多个航天器,其中70%用于军事目的。

它的发展,使军事侦察、通信、测绘、导航、定位、预警、监视和气象预报等能力空前提高。

(一)航天器

航天器(spacecraft):

又称空间飞行器、太空飞行器。

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在太空运行,执行探索、开发、利用太空和天体等特定任务的各类飞行器。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是苏联1957年10月 4日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苏联航天员Ю.А.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飞船,第一个把人送到月球上的航天器是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第一个兼有运载火箭、航天器和飞机特征的飞行器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航天器为了完成航天任务,必须与航天运载器、航天器发射场和回收设施、航天测控和数据采集网与用户台站(网)等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共同组成航天系统。

航天器是执行航天任务的主体,是航天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航天器的分类

航天器具有多种分类方法,即可以按照其轨道性质、科技特点、质量大小、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按照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是使用最广泛的航天器分类法。

航天器分为军用航天器、民用航天器和军民两用航天器,这三种航天器都可以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

无人航天器分为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货运飞船。

载人航天器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空天飞机。

人造地球卫星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科学卫星分为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

应用卫星分为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截击卫星和多用途卫星等。

空间探测器分为月球探测器、行星及其卫星探测器、行星际探测器和小行星探测器。

2.航天器的运行轨道

航天器绕地球的运行轨道有4种,即顺行轨道、逆行轨道、极轨道和赤道轨道。

航天器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的叫顺行轨道,航天器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叫逆行轨道,航天器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垂直的叫极轨道,航天器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夹角为零度的叫赤道轨道。

 

 这4种运行轨道是航天器自行在太空的运动轨迹。

形象地说,就是航天器绕地球飞行的路线。

这些特殊的路线是由航天器入轨速度(一般在8000米/秒左右)和运载火箭的发射方向等决定的。

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航天器将沿着某条轨道永远地运行下去,这就是航天器的轨道运行。

 

3.航天测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久,在火箭试验中就已采用某些光学和电子测量系统,例如光学跟踪经纬仪和多普勒测速仪。

但是作为完整的航天测控系统,则是在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后才逐步形成的。

全系统靠全球性的通信网来相互连接,相当一部分线路是租用。

除了对近地卫星和飞船的测控系统外,还建立了对行星际探测的深空测控网。

 中国航天测控系统也是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逐步臻于完善的。

为了扩展观测范围,还建造了海上测量船,以便驶往远洋对航天器进行跟踪观测。

在整个测控系统中使用了多台计算机,并有贯通各个测控站、测量船和测控中心的通信网络。

(二)军用航天器

航天技术从一开始就和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所有发射的航天器中,直接为军事目的的服务和约占70%。

航天技术早已成为大国军事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军用航天器已经成为影响地面、海上和空中军事行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在,军用航天器的发展正经历着重大的转变,即由“非武器类”的情报搜集、通信、导航等向“武器类”方向发展。

军事大国正大力研制各种各样的航天兵器。

空间武器系统的许多关键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1.军用卫星

军用卫星指的是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

军用卫星按用途一般可分为侦察卫星、军用气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测地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和拦击卫星。

战时,一些民用卫星也可用于军事用途。

如低轨道的多接口通信卫星,KH-11大鸟侦察卫星、SPOT遥感卫星、Leasat同步轨道卫星、高轨道的GPS 卫星网等。

2.图像摄影卫星

Lacrosse(长曲棍球)雷达图像侦察卫星。

此外,商用的EOSAT 、Landsat 及法国SPOT卫星也用于军用。

3.导航定位卫星

美国的环球定位系统(GPS) 卫星网,计划由24颗卫星组成。

其星座分布是:

 每个轨道面包括4 个卫星,共有6 个轨道面。

轨道倾角55°,轨道高度20233km。

载波频率L(D1)=1227MHz,L(D2)=1575MHz。

导航信息码速率50bit/s.每个GPS 卫星重2032kg. 共有16个卫星在轨运行。

GPS 系统有二种体制,一种为C/A 码,定位精度规定为100m,据报道这种编码实际可达精度是35m,因为这个精度已接近军用要求,因此把它降到100m供商用。

另一种是P 码,专供军用,其定位精度为18m。

在海湾战争中,曾限制非美国用户使用GPS 信号,在C/A 码中加了专用码,供战场使用。

美国计划在90年代中期发射新的GPS 卫星,其定位精度将进一步提高。

4.导弹预警卫星

美国和前苏联都发展了战略导弹预警卫星。

美国的预警卫星称为DSP(防御支持计划)。

卫星重量为900kg,位于赤道上空的定点轨道上,利用大的红外望远镜探测导弹发射发出的红外信号,通过分析这些信号的强度以及与地球冷背景的差别,判别出导弹的型号,并把这些信号送到地面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计算出导弹的落点。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至少将两颗DSP 卫星转到战区上空,用于监视伊拉克飞毛腿战术导弹的发射。

卫星上的红外望远镜每12秒扫描一次,提供近实时的信息,这些信息经美国空军的计算机处理,在导弹发射后120 秒预报落点,给前线提供90秒钟的预警时间。

这种信息同时引导爱国者导弹进行拦击,还给出飞毛腿导弹的发射点,以组织对其发射架的轰炸。

从1994年开始,美国研制新的一代预警卫星,并加强对战术导弹的预警。

5.军用通信卫星

正在使用的有代表性的军用通信卫星系统是美国的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Ⅲ卫星,与它类似的还有欧洲的Skynet4 卫星及美国的Fleetsatcom 等。

DSCS—Ⅲ卫星重1042kg,卫星本体呈立方体形,三轴稳定,一付太阳

[图片]

6.军事卫星图册(4张)

帆板指向太阳。

卫星有反干扰,抗堵塞措施。

星上装有二种天线,一种为多波束天线,具有接收61个波束的能力; 另一种是两个19波束的接收天线。

天线的波形图由地面控制,可选择卫星的覆盖区。

卫星的工作寿命10年。

在海湾战争中,盟军动用了11颗通信卫星进行通信与指挥,其中包括Leasat及试验型的MAC 卫星。

由于现代战争的情报、指挥、通信等信息流量很大,上述通信卫星没有满足需要,特别是基层部队经济联络不上。

因此战后美国及其盟国一致呼吁加速发展小型军用通信卫星来解决战时通信拥挤问题。

正在发展的美国军用通信卫星有Milstar(军用战略、战术和中继卫星),及小型的Tacsat通信卫星,Milstar采用EHF 频段(上行44GHz,下行20GHz),增加星上处理能力,加强核加固及抗激光武器能力,提高生存能力。

星座由4 颗在同步卫星轨道的卫星及4 颗在大椭圆轨道的卫星组成,其中各有一颗是备分星。

在星座各卫星之间有交叉通信链(频段60GHz),以减少对地面站的依赖; 在失去地面站支持的情况下,通信网能自主工作半年之久。

为了加强抗堵塞能力,Milstar在频段选择及天线设计方面都采取了措施,使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