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120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docx

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

2008高考政治复习《辩证法》教案

◆教学目标和要求1、联系和发展;2、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4、矛盾及其特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5、一分为二;6、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矛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9、科学的思维方法;10、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重点:

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

矛盾特殊性及其方法论;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难点:

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科学思维方法;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讲解法结网法

◆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联系的普遍性》教案

◇启发引导,析考纲

考场回眸,析考纲

2008年的高考,本考点仍是高考的重点,特别是方法论的考查,更应引起重视。

考查中主要以现实问题为背景问题,如科学发展观、够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祖国统一、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外交新主张等问题结合考查。

教材回归,建网络

◇尝试指导,破考点

1下列既体现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发展的观点的一项是: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邯郸学步D.唇亡齿寒

2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04年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举办。

随着国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无论是在贸易形式,还是在贸易规模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也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政治、文化关系。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联系之中变化和发展

C经济上的联系必然促进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

D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3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无视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大义搞“台独”,从哲学的角度看是

A.否认联系客观性B.承认矛盾特殊性

C.否认质变须从量变开始D.承认对立统一

4在深山能很好成活的大树因不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导致死亡,这一事实说明

A.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

B.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5.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的敦煌莫高窟,实行游客参观预约制。

实行这一制度主要是为了减轻旅游高峰期旅客过分集中给莫高窟壁画、塑像等文物保护带来的影响。

这说明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创造一些联系,因而联系是主观的

B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可以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C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6.实行错时上下班,从而缓解了交通紧张的压力,从哲学角度体现了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B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世界是永不停息的变化和发展着的

7.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日记本搬到网上,在个人网络空间里尽情写作,交流情感,让别人更了解自己,同时也走进了别人的生活。

这说明

A人与人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互助关系

B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C新出现的事物必定能够战胜!

日事物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把握联系的“五性”:

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复杂性、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是事物存在的条件,失去了与周围事物的联系,该事物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

第一,内部联系)(内在要素成分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外部联系)(横向的事物和纵向的事物,

第三,(讲整个世界的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3)联系具有客观性:

(4)复杂性:

从性质上看,联系有有利的联系和不利的联系等。

因此必须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到趋利避害。

(5)条件性:

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6)多样性:

事物的具体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条件的(即联系的条件性)。

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人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两种重要的联系

①因果联系:

(含义、特点、方法论意义)

A、含义:

P.51(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特点

关系

原因

结果

含义不同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时间顺序不同

在前

在后

地位作用不同

引起者

被引起者

联系

1、两者相互依赖;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②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含义、方法论意义)

A、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关系

整体

部分

含义不同

有机统一体及发展全过程

各方面、要素及某一阶段

地位与功能不同

1、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2、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条件:

…);3、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条件…)

联系

1、两者不可分割;2、两者相互影响。

D、根据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我们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7)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其相应的方法论。

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

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8)对“联系”认识的误区。

1)联系是客观的,所以我们不能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效果回调,提能力

8、1153年,金迁都燕京。

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有激烈争论。

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

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

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

金帝完颜亮言:

“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

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

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

”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寖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

”(摘编自《大金国志》等)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想?

(12分)

【答案要点】以客观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政治条件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根据,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倾向。

以变化了的疆土面积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根据,体现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的辩证发展的观点。

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地理区际联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根据,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9.(24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

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

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

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销往国内外。

(2)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

(12分)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

四次加工中的废弃物既有废弃物的特性,同时也有资源的特性。

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次循环过程的资源。

(6分)

②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正确认识联系的规律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达到目的。

(6分)

10、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材料二、2003年我国钢牟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仍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生产能力。

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材料三、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现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

(11分)

①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

②对钢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受社会需求的刺激与拉动,但同时也受其它社会因素如能源、电力、运输、资金等的制约,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关于投资的各种相关因素,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③对政府采说,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看成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根据实际条件来制定发展战略,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

1-5ABABB6-7BD

 

第二课时《运动和发展》教案

◇启发引导,析考纲

考场回眸,析考纲

2008年可根据当前的时政热点结合社会意识,价值观进行命题。

科学发展观、创新的内容将成为出题的重点,主要考查其依据、意义、如何做等。

教材回归,建网络

◇尝试指导,破考点

1.“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绝对,运动相对D运动绝对,静止相对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回答2—3题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D.任何运动中都存在着相对静止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是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

4.胡锦涛在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时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任何事物都处于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结果

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5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是没有的。

这表明

A.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B.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6.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动力B.规律是运动唯一特性C.物质决定运动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7创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动画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形象个性化强,要么极其夸张,充满喜剧效果,要么稀奇古怪,充满神秘色彩。

中国动画片并非技不如人,关键是缺少创意、想象和个性。

这一事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必须如实地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和地位

C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大胆革新,勇于创新D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8.“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

”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

A.要求人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B.鼓励人们要注意事物发展所处的阶段

C.要求人们不要去做重复性工作

D.鼓励人们要具有创新精神

9.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

2006年9月23El,中国孔子基金会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

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

与这一观点体现的哲理相同的观点是

A.无风不起浪B.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C.吐故纳新D.唇亡齿寒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激光打印机使用量逾300万台,以每台打印机每年需更换2—3个硒鼓(墨粉盒)计算,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超过20万立方米。

而且更为可怕的是,将其填埋地下1000年后也不会腐烂。

据此回答11一12题。

1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事物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就会受到它们的惩罚

B应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D要着重解决眼前利益,等条件具备了再考虑长远利益

12其实,被随意丢弃的硒鼓有着极大的再生利用价值。

一个旧硒鼓经过修复再生过程,比生产新品可节约50%的成本,而售价却只是原来的70%。

因此,我们应该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B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如实地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

A.看它是否符合人们愿望,是否被大多数人接受

B.看它是否最新出现,形式是否新颖

C.看它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D.看它发展速度的快慢

14哲学上所说的发展是指

A.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B.世界格局变化

C.返祖现象,功能退化,旧势力的暂时复辟

D.有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好事变坏事

15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如果离开物质谈运动就是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辩证法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6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A.社会显著的变化,自然界显著的发展

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物质无时无刻地呈现出显著的变动状态

D.物质空间位置的移动,除此之外都是静止的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含义:

(2)基本形式:

(3)特殊形式:

相对静止

(4)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6)正确理解“相对静止”

①含义:

②情形:

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③意义:

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

注意: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是的;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是二者都是错误的。

2、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运动、变化和发展针对静止的观点来说,是相同的,但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

发展是指事物是向前的、向上的,符合规律的运动和变化。

发展是运动和变化的运动、变化并不都是发展。

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主要是指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没有一瞬间的静止。

3“根本特性”和“根本属性”有何区别和联系?

“根本特性”和“根本属性”有不同的内容。

特性是指独有的性质,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感性特性和思维抽象出来的一般性质和规定。

说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这个根本特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这个根本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是从整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这是可感知的物质的共性,是说的物质的绝对的、不变的特性,即寄寓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物质除了客观实在性之外,就没有别的特性了。

给物质加了别的特性就不能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了。

4.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1)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3)新事物和旧事物

①含义:

②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

③新旧事物的关系:

A区别:

性质不同、前途不同、区分标准不同

B联系:

旧事物是新事物的基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5.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的关系

运动

变化

发展

含义不同

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表明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

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范围程度

运动、变化比发展范围广泛

发展比运动、变化更深刻,表明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方向和总趋势。

侧重点不同

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侧重于是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决非任何变化都有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变化才是发展

联系

它们都指宇宙中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6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7.发展的实质

⑴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正确把握辨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⑵弄清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虽然在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时,可能同时使用这三个概念,但具体比较三者是有区别的。

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绝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⑶发展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的质变,而不是量变。

但质变不能等同发展,因为事物的质变有上升、前进和下降、倒退两种趋向,只有事物上升、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8、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1)培养创新精神的哲学依据:

(2)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

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破除思想僵化、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学生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大胆革新,勇于创新,要拥护和支持改革事业。

(3)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就必须通过分析研究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科学地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站在事物的立场上,与时俱进,积极培养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一切静止的观点,思想僵化、安于现状的观念,都是错误的。

2、事物变化发展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1)原理归纳:

(2)方法论要求:

3、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①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不可分割。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出来。

④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统一的。

◇效果回调,提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

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

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

“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51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

(3)结合材料一、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1分)

【答案要点】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构建和谐社会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解决民生问题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只有不断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失败期”的生命周期,被答为“第一曲线”。

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失败,企业需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11分)

答案: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预见企业发展趋势,居安思危,认识到“第二曲线”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长远利益。

②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辟“第二曲线”。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创新要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变。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保成新事物的成长。

1-5DBAAD6-10DCDBC11-16BACAAB

 

 

第三课时《事物发展的原因》教案

◇启发引导,析考纲

考场回眸,析考纲

教材回归,建网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尝试指导,破考点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哲学上讲,是因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由_决定的。

A.事物的必然联系B.事物的内部矛盾

C.矛盾的主要方面D.矛盾的特殊性

2.“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体现了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椐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新事物必定战旧事物

2005年8月22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已通过其主要公司中油国际出价41.8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

(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我国国有企业。

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之所以实施跨国收购,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D.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

4.“见贤思齐(齐:

看齐),见不贤而内省(内省:

自我反省,警惕)。

”这种修身之道包含的哲理有

①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任用④要具体分析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5.生活在一个高朋良友的圈子里,大家相互激励,同心向善,久之,自己也会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混迹于一个坏人成堆的圈子里,沾染许多恶习,久入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最后自己也一同堕落。

材料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