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686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洁能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清洁能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洁能源.docx

《清洁能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洁能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清洁能源.docx

清洁能源

 

清洁汽车动力技术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状况)

 

姓名:

王成龙

学号:

13121339

专业:

动力机械及工程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状况

1可再生能源的定义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

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

1)太阳能:

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主要是提供热量和电能;

2)生物质能:

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掉。

通过燃烧和厌氧发酵获得沼气来取得能量;

3)风能:

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因冷热不均产生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4)水能:

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产生水循环,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太阳能转化为势能,当在高山上形成降水后,水往低处流,势能转化为动能,就是水能。

主要是通过水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5)海洋能:

包括潮汐、波浪、洋流等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潮汐能主要来自于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波浪、洋流的能量主要是受风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潮汐的动能来发电;

6)地热能:

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可以用于地热发电和供暖;

7)氢能:

通过燃烧或者是燃料电池来获得能量;

8)核能:

通过核能发电站来取得能量。

2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状况

2.1太阳能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大多都是太阳能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大种类,例如,太阳热水器、太阳灶、太阳房、太阳能干燥、太阳能温室、太阳能制冷与空调、太阳能发电及光伏发电系统等。

2.1.1太阳能光热转换

太阳能光热转换是指将太阳光直接或通过聚光照射于集热器上,使光能直接转化为热能。

目前主要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热能发电。

在光热转换方面,截至2007年底,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达2300万平方米,总保有量达1.08亿平方米,占世界的55%,成为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使用第一大国,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这种迹象表明,我国正在向太阳能时代迈进!

为了促进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推广应用,国家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发展目标,2010年太阳能热水系统运行保有量要达到1.5亿平方米,2020年要达到3亿平方米。

表1中国太阳能辐射量分布

分类

辐射量

分布

一类地区

6680-8400MJ/m2

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

二类地区

5850-6680MJ/m2

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

三类地区

5000-5850MJ/m2

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苏北、皖北、台湾西南部等

四类地区

4200-5000MJ/m2

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南、苏北、皖南以及黑龙江、台湾东北部等

五类地区

3350-4200MJ/m2

四川、贵州两省

但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

大部分的使用为用户自发行为,其系统的安装基本上没有经过设计,完全由产品供应商负责处理,结果是各自为阵,杂乱无章,在影响建筑外观的同时存在各种不安全隐患。

由于上述原因,大面积推广受到严重阻碍,有些城市甚至由政府出面禁止在建筑物上安装。

我国太阳能利用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制约了发展,不规范安装破坏了建筑结构和功能,对防水和承重等问题留下隐患,屋顶所有权存在争议,后期物业管理,维护也很不方便,自行安装的不规范,造成防风与避雷等安全隐患很多。

2.1.2太阳能光电转换

太阳能的光电转换是指太阳的辐射能光子通过半导体的光伏效应原理进行光电转换,通常叫做“光生伏打效应”,太阳电池就是利用这种效应制成的。

在光电转换方面,我们人类大多采用

我国光伏产业出现了较快发展,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有了较快增加,性能也不断提高。

近几年,随着科研能力的提升和政府对光伏发电的深入认识,在国际光伏市场巨大潜力的推动下,我国光伏产业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05年底国内光伏电池生产能力已达200MW以上,实验室光伏电池的效率已达21%,可商业化光伏组件效率达14—15%,电池效率10—13%。

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成本随之逐年大幅下降,这对国内太阳能市场走向壮大与成熟起到了决定作用。

到2005年,国内光伏发电的总装机达到了7万千瓦。

建成商业化的兆瓦级太阳能电站作好准备。

2007年5月,国家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十一五”863重点项目“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课题在河海大学宣告启动。

该项目由中科院电工所、河海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分“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系统总体设计技术及系统集成”等五个研究课题。

中科院电工所、河海大学等单位将在5年内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兆瓦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

我国太阳能光电转换存在的不足:

1)多晶硅瓶颈

在太阳能发电设备生产量高速增长的拉动下,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主要原料多晶硅需求也快速增长。

由于太阳能产业目前每年超过30%的增长效应对多晶硅的强劲需求,加上技术门槛较高,限制多晶硅产量,多晶砖供需缺口较大。

我国电子行业和光伏行业每年需要的多晶硅在3000~5000吨之间,然而我国自己生产的多晶硅只能满足其中的l0%左右,另外的90%要依靠进口来解决。

由于各厂家在国际市场上抢购多晶硅,使得多晶硅的价格几倍于正常价格,造成国际市场多晶硅价格飞涨,其价格已完全背离了它的实际价值,这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和电子产业的相应发展。

供应紧张带来的是多品种价格高企,这种情况在2010年前都难以改变。

2)政策扶持瓶颈

尽管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早已在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法令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也已原则性地规定了“国家财政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有财政贴息的优惠贷款”等鼓励政策,但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如《上网电价法》迟迟不能出台,以至于各地提出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计划大多为示范项目,离市场化的大规模推广还很遥远。

目前电网公司只接受风电和生物质发电。

《上网电价法》可以法规形式把可再生能源的“潜在市场”变成“现实市场”,使可再生能源发、电因成本过高而不具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变成一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产业,引进市场机制,起到促进快速发展、快速降低成本,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3)成本仍然太高

限制国内应用的主要问题还是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太高.目前太阳能发电每度成本约3.5元,与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风电、水电以及传统煤电相比确实昂贵,制约了中国太阳能发电市场增长。

目前天威英利的产品90%以上出口到国外,只有不到l0%在国内,主要应用于通信基站、西北地区的户用系统及高速公路交通警示灯等。

太阳能光伏电池以及原材料多晶硅的生产,都属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

污染、能耗在国内,清洁、低能耗在国外,这难免让不少人感觉中国光伏产业有些尴尬。

可在国内真正要使用清洁能源,又觉得太贵,太阳能发电至今不能并入电网。

如果国内市场能做起来,无论对硅材料、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企业还是生产企业都是一个好消息。

毕竟单单依靠国外市场的风险很大。

2.1.3我国太阳能发展的前景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既能满足社会需要,而又不危及后代人前途的社会。

因此,尽可能多地用洁净能源代替高含碳量的矿物能源,是能源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随着能源形式的变化,常规能源的贮量日益下降,其价格必然上涨,而控制环境污染也必须增大投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约占商品能源消费结构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将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能源问题是世界性的,向新能源过渡的时期迟早要到来。

从长远看,太阳能利用技术和装置的大量应用,也必然可以制约矿物能源价格的上涨。

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太阳能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京都议定书的签定,环保政策的出台和对国际的承诺,给太阳能利用产业带来机遇;西部大开发,为太阳能利用产业提供巨大的国内市场;原油价格的上涨,中国能源战略的调整,使得政府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所有这些都为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机会。

中国幅员辽阔,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良好的开发利用基础。

全国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在3.8-8.4×102千焦/平方米之间,约占全国2/3以上的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

太阳能热能方面前景,经过多年的努力,随着中国太阳能市场的迅猛发展,太阳热能利用已取得可喜的进展。

太阳能热水器已应用于家庭、公寓、旅馆、商场、农林养殖等领域。

随着产品的逐步改进,大众文明意识的提高,拥有九亿人口的农村潜在市场的开发,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将会出现一个大幅度增长时期,不久的将来将形成一个与空调、冰箱、彩电等家电产品一样的规模市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使用国,累计使用面积已经超过9000万平方米,并仍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的产量已占全世界总产量的76%以上。

据测算,国家全面推动太阳能热利用工作后,仅考虑太阳能热水器一项,未来十年全国将会有10000多亿元的市场总需求,蕴含巨大的潜力。

当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无噪音、无污染、能量随处可得、不受地域限制、无需消耗燃料、建站周期短、无需架设输电线路、可以方便地与建筑物相结合等优点,是常规发电和其它发电方式所不及的。

中国太阳能电池年产量,2002年以前长期徘徊在全球产量的1%左右,自2004年以来,在国际光伏市场尤其是德国、日本市场的强大需求拉动下,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达到世界份额的10%以上,仅次于日本、欧洲,居世界第三位。

预计2010年中国的光伏发电产品产量可突破1000兆瓦。

2.2生物质能的发展状况

2.2.1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发达国家和贫油国家重视石油替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源是以农林等有机废弃物以及利用边际土地种植的能源植物为主要原料进行能源生产的一种新兴能源。

生物质能源按照生物质的特点及转化方式可分为固体生物质燃料、液体生物质燃料、气体生物质燃料。

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一直是在“改善农村能源”的观念和框架下运作,较早地起步于农村户用沼气,以后在秸秆气化上部署了试点。

近两年,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质能源利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沼气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建成3764座大中型沼气池,形成了每年约3.4l亿立方米沼气的生产能力,年处理有机废弃物和污水1.2亿吨,沼气利用量达到80亿立方米。

到2006年底,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农户达2260万户,占总农户的9.2%,占适宜农户的15.3%,年产沼气87.0亿立方米,使7500多万农民受益,直接为农民增收约180亿元。

生物质能源发电迈出了重要步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

液体生物质燃料生产取得明显进展,全国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达到:

102万吨,已在河南等9个省的车用燃料中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1)固体生物质燃料

  固体生物质燃料分生物质直接燃烧或压缩成型燃料及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为原料的燃料。

生物质燃烧技术是传统的能源转化形式,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农村地区已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炉灶1.89亿户,普及率达到70%以上。

省柴节煤炉灶比普通炉灶的热效率提高一倍以上,极大缓解了农村能源短缺的局面。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把生物质固化成型后采用略加改进后的传统设备燃用,这种燃料可提高能源密度,但由于压缩技术环节的问题,成型燃料的压缩成本较高。

目前,中国(清华大学、河南省能源研究所、北京美农达科技有限公司)和意大利(比萨大学)两国分别开发出生物质直接成型技术,降低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成本,为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国生物质燃料发电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的许多糖厂利用甘蔗渣发电。

广东和广西两省(区)共有小型发电机组300余台,总装机容量800兆瓦,云南也有一些甘蔗渣电厂。

中国第一批农作物秸秆燃烧发电厂将在河北石家庄晋州市和山东菏泽市单县建设,装机容量分别为2×12兆瓦和25兆瓦,发电量分别为1.2亿千瓦时和1.56亿千瓦时,年消耗秸秆20万吨。

  2)气体生物质燃料

  气体生物质燃料包括沼气、生物质气化制气等。

中国沼气开发历史悠久,但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较慢,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个体小厌氧消化池的水平,2004年,中国农户用沼气池年末累计1500万户,北方能源生态模式应用农户达43.42万户,南方能源生态模式应用农户达391.27万户,总产气量45.80亿立方米,相当于300多万吨标准煤。

到2004年底,中国共建成2500座工业废水和畜禽粪便沼气池,总池容达到了88.29万立方米,形成了每年约1.84亿立方米沼气的生产能力,年处理有机废物污水5801万吨,年发电量63万千瓦时,可向13.09万户供气。

  在生物质气化技术开发方面,中国对农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的气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截至2006年底,中国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系统的秸秆气化站保有量539处,年产生物质燃气1.5亿立方米;年发电量160千瓦时稻壳气化发电系统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3)液体生物质燃料

  液体生物质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质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中国的生物质燃料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

“十五”期间,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建设了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厂,总产能达到每年102万吨,现已在9个省(5个省全部,4个省的27个地(市))开展车用乙醇汽油销售。

到2005年,这些地方除军队特需和国家特种储备外实现了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汽油。

  但是,受粮食产量和生产成本制约,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质燃料大规模替代石油燃料时,也会产生如同当今面临的石油问题一样的原料短缺,因此,中国近期不再扩大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转而开发非粮食原料乙醇生产技术。

目前开发的以木薯为代表的非食用薯类、甜高粱、木质纤维素等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既不与粮油竞争,又能降低乙醇成本。

广西是木薯的主要产地,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80%,2005年,木薯乙醇产量30万吨。

从生产潜力看,目前,木薯是替代粮食生产乙醇最现实可行的原料,全国具有年产500万吨燃料乙醇的潜力。

  此外,为了扩大生物质燃料来源,中国已自主开发了以甜高粱茎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称为甜高粱乙醇),目前,已经达到年产5000吨燃料乙醇的生产规模。

国内已经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辽宁和山东等地,建立了甜高粱种植、甜高梁茎秆制取燃料乙醇的基地。

生产1吨燃料乙醇所需原料--甜高粱茎秆收购成本2000元,加上加工费,燃料乙醇生产成本低于3500元,吨。

由于现阶段国家对燃料乙醇实行定点生产,这些甜高粱乙醇无法进入交通燃料市场,大多数掺入了低质白酒中。

另外,中国也在开展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技术的研究开发,现已在安徽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年产600吨的试验生产能力。

目前,中国燃料乙醇使用量已居世界第三位。

生物柴油是燃料乙醇以外的另一种液体生物质燃料。

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既可以是各种废弃或回收的动植物油,也可以是含油量高的油料植物,例如麻风树(学名小桐子)、黄连木等。

中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率先在民营企业实现,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等都建成了年生产能力l万~2万吨的生产装置,主要以餐饮业废油和皂化油下脚料为原料。

此外,国外公司也进军中国,奥地利一家公司在山东威海市建设年生产能力25万吨的生物柴油厂,意大利一家公司在黑龙江佳木斯市建设年生产能力20万吨的生物柴油厂。

预计中国生物柴油产量2010年前约可达每年100万吨。

2.2.2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政策

  为了确保生物质能源产业的稳步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行业标准规范生产,法律法规提供保障

  本世纪初,为解决大量库存粮积压带来的财政重负和发展石化替代能源,中国开始生产以陈化粮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

2001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了示范推行车用汽油中添加燃料乙醇的通告。

随后,相关部委联合出台了试点方案与工作实施细则。

2002年3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8部委联合制定颁布了《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试点范围和方式,并制定试点期间的财政、税收、价格等方面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对燃料乙醇的生产及使用实行优惠和补贴的财政及价格政策。

在初步试点的基础上,2004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委联合发布《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在中国部分地区开展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

同时,为了规范燃料乙醇的生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4月和2004.年4月,分别发布GBl8350-2001《变性燃料乙醇》和GBl8351-2001《车用乙醇汽油》两个国家标准及新车用乙醇汽油强制性国家标准(GBl835l一2004)。

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的同时,试点区域的省份均制定和颁布了地方性法规,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严格市场准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对中国生物质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和车用生物乙醇汽油推广使用起到了重大作用。

  此外,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提供保障。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提出,“国家鼓励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鼓励发展能源作物,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加快开发生物质能源,支持发展秸秆、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发电,建设一批秸秆发电站和林木质发电站,扩大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生产能力”。

  2)运用经济手段和财政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除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和标准外,2002年以来,中央财政也积极支持燃料乙醇的试点及推广工作,主要措施包括投入国债资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并优化财政补贴机制等。

一是投入国债资金4.8亿元用于河南、安徽、吉林3省燃料乙醇企业建设;二是对国家批准的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安徽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4家试点单位,免征燃料乙醇5%的消费税,对生产燃料乙醇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三是在试点初期,对生产企业按保本微利的原则据实补贴,在扩大试点规模阶段,为促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改为按照平均先进的原则定额补贴,补贴逐年递减。

  为进一步推动生物质能源的稳步发展,2006年9月,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在风险规避与补偿、原料基地补助、示范补助、税收减免等方面对于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制定了具体的财税扶持政策。

此外,自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酝酿中与之配套的各项行政法规和规章也开始陆续出台。

财政部2006年10月4日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专项资金的扶持重点、申报及审批、财务管理、考核监督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定。

该《办法》规定:

发展专项资金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依法设立,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包括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通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

2.2.3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中国在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资源短缺限制了生物质能源的大规模生产

  由于粮食资源不足的制约,目前,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生产已不具备再扩大规模的资源条件。

今后,生物质燃料乙醇生产应转为以甜高粱、木薯、红薯等为原料,特别是以适宜在盐碱地、荒地等劣质地和气候干旱地区种植的甜高粱为主要原料。

虽然中国有大量的盐碱地、荒地等劣质土地可种植甜高粱,有大量荒山、荒坡可以种植麻风树和黄连木等油料植物,但目前缺乏对这些土地利用的合理评价和科学规划。

目前,虽然在西南地区已种植了一定数量的麻风树等油料植物,但不足以支撑生物柴油的规模化生产。

因此,生物质燃料资源不落实是制约生物质燃料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生物质能源工业体系,研究开发能力弱,技术产业化基础薄弱

  虽然中国已实现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产业化生产,但以其他能源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质燃料尚处于技术试验阶段,要实现大规模生产,还需要在生产工艺和产业组织等方面做大量工作。

以废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较为成熟,但发展潜力有限。

后备资源潜力大的纤维素生物质燃料乙醇和生物合成柴油的生产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一些相对成熟的技术尚缺乏标准体系和服务体系的保障,产业化程度低,大规模生物质能源生产产业化的格局尚未形成。

  3)生物燃油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巴西以甘蔗生产燃料乙醇1980年每吨价格为849美元,1998年降到300美元以下。

中国受原料来源、生产技术和产业组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比较高,目前,以陈化粮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的成本约为每吨3500元左右,以甜高粱、木薯等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的成本约为每吨4000元。

按等效热值与汽油比较,汽油价格达到每升6元以上时,燃料乙醇才可能赢利。

目前,国家每年对102万吨燃料乙醇的财政补贴约为15亿元,在目前的技术和市场条件下,扩大燃料乙醇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补贴。

以甜高粱和麻风树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才刚刚开始产业化试点,产业化程度还很低,近期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还比较弱。

因此,生物质燃料成本和石油价格是制约生物质燃料发展的重要因素。

  4)政策和市场环境不完善,缺乏足够的经济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

  生物质能源产业是具有环境效益的弱势产业。

从国外的经验看,政府支持是生物质能源市场发育初期的原始动力。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均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例如投融资、税收、补贴、市场开拓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2000年以来,国家组织了燃料乙醇的试点生产和销售,建立了包括燃料乙醇的技术标准、生产基地、销售渠道、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在内的政策体系,积累了生产和推广燃料乙醇的初步经验。

但是,由于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发展潜力有限,为避免对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国家对燃料乙醇的生产和销售采取了严格的管制。

近年来,虽有许多企业和个人试图生产或销售燃料乙醇,但由于受到现行政策的限制,不能普遍享受到财政补贴,也难以进入汽油现有的销售渠道。

对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国家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特别是还没有生物柴油的国家标准,更没有生物柴油正常的销售渠道。

此外,生物质资源的其它利用项目,例如燃烧发电、气化发电、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等,初始投资高,需要稳定的投融资渠道给予支持,并通过优惠的投融资政策降低成本。

中国缺乏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2.2.4中国生物质能源未来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1)逐步改善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石油的进口依存度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构筑在能源安全和有效供给的基础之上。

目前,中国能源的基本状况是:

资源短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