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760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

【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蜡烛熔化C.风力发电D.火药爆炸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加碘食盐C.臭氧(O3)D.过氧化氢溶液

3.下列俗名和物质名称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熟石灰——氢氧化钙B.小苏打——碳酸钠

C.生石灰——氧化钙D.火碱——氢氧化钠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

H2B.铝离子:

Al3+

C.锰酸钾的化学式:

KMnO4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稀释浓硫酸

C.

取固体粉末D.

检查气密性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B.可以使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C.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D.氯化铁在水中能形成黄色溶液

7.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

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iO2中Si为+4价B.酒精是氧化物

C.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D.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铜出现

9.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时,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氯化钠晶体不纯B.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D.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10.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

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D.乙、丙都属于有机物

1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B.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D.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12.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应用

B.化学与健康安全

①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

②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③小苏打可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①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

②在室内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③适量服用钙片能治疗佝偻病

C.化学与资源利用

D.化学与微观奥秘

①铁表面刷漆防止铁生锈

②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③NH4HCO3属于盐,是复合肥

①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A.AB.BC.CD.D

13.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A.CuSO4、Ca(OH)2、Na2CO3B.BaCl2、AgNO3、Na2SO4

C.Na2CO3、KOH、NH4ClD.KNO3、Na2SO4、HCl

1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羊毛和棉花

鉴别

点燃,闻气味

B

蔗糖和NH4NO3固体

鉴别

加少量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

C

KCl溶液中少量CuCl2

除杂

滴加适量NaOH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过滤

D

空气中NaOH变质程度

检验

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加酚酞,观察现象

 

A.AB.BC.CD.D

15.原煤(含硫元素)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CO2和SO2。

SO2在空气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若测得CO、CO2和S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则其中SO2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10%B.30%C.50%D.70%

二、综合应用题

16.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双休日在家小明记录了自己一天丰富的生活。

⑴清晨,小明给自己做了一份营养早餐。

①早餐包括全麦面包、鸡蛋、牛奶和橙子,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_____。

②橙子中富含Vc(C6H8O6),V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_____。

⑵早餐后,小明给花儿浇浇水,施点肥。

植物营养液的说明上写着“该营养液富含氮、磷、钾”,这里的氮、磷、钾是指组成物质的_____。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小明和妈妈乘坐电动汽车去参观自来水博物馆、植物生态园。

自来水的制水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小明和妈妈乘坐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桩给电动汽车充电,其电池在充电时将电能转换成_____能。

充电桩上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属于_____(选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材料。

②自来水的制水工艺流程图中空缺的一步操作名称是_____。

③在植物生态园,闻到阵阵花香,小明从分子的角度给妈妈解释原因_____。

⑷晚上,小明和妈妈一起做晚饭。

①小明发现煮饭所用的大米为“富硒大米”,查阅资料后发现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能。

硒元素的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硒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硫元素相似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②炒菜时小明发现家用燃气灶所用的清洁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

三、实验题

17.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⑴仪器名称:

①_____,②_____。

⑵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选填序号)和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

⑶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氢气,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_____。

氢气能用D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

⑷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_____(选填“a”或“b”)端口。

⑸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等质量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的质量最多

D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四、简答题

18.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化学动力小车,在试管中加入两种试剂,塞紧塞子,将小车放在摩擦系数极小的道路上,过一会小车就向左运动了。

(可选试剂)①锌粉;②铁粉;③铜粉;④20%的稀硫酸;⑤干冰

⑴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若加一次药品能使小车在同一条水平道路上行程最远,应选择加入上述某一种金属,并且两种试剂使用的量要控制在恰好完全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⑵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要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最快,应往试管中加入上述哪一种金属?

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

⑶有的同学根据上述小车推进原理,发现不进行化学反应,也能使小车运动,则他在试管中投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

(填序号)

五、科学探究题

19.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I2)而泛黄变质。

实验小组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进行如下活动。

(查阅资料)

I.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甲:

4KI+O2+2CO2==2K2CO3+2I2乙:

4KI+O2+2X=4KOH+2I2

⑴请将上述方程式补充完整,X的化学式是_____。

Ⅱ.KOH与NaOH都属于碱,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进行实验)实验1:

探究变质的原理

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

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⑵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

化学小组认为:

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

理由是_____。

(进行实验)实验2:

探究变质的条件

分别取适量KI于燃烧匙中,再分别放入盛有不同物质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若干天后观察。

(解释与结论)

⑶对比实验_____(填序号),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水有关。

对比实验_____(填序号),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氧气有关。

⑷从上述实验可推知,KI变质的条件是_____。

(提出问题)CO2的作用是什么?

(进行实验)

分别取10mL同浓度的KI溶液于3支试管中(试管编号1,2,3),再向试管2中通入CO2,向试管3中滴加几滴盐酸,分别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几分钟后,观察溶液的颜色。

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序号

1

2

3

溶液pH

pH=8

pH=6

pH=4

溶液颜色

无色

浅黄色

黄色

(解释与结论)

⑸①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_____。

②CO2在KI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⑹探究KI变质条件时,同学们排除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

(拓展应用)

测定实验中使用的盐酸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

⑺向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g,再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计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值。

图2为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①a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写化学式)。

②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溶质质量分数。

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⑻该盐酸的实际溶质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可能原因:

_____(不考虑测量误差)。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C

【解析】

【详解】

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B错;

C、臭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和过氧化氢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

C。

【点睛】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B

【详解】

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俗名和物质名称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俗名和物质名称对应关系不正确,符合题意。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俗名和物质名称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D.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俗名和物质名称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B

【详解】

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

2H,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铝离子可表示为Al3+,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C、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锰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

K2MnO4,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氯原子,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B

【详解】

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

C、取固体粉末时,将试管平拿,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到试管底部,慢慢竖起,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检查气密性时,用双手捂住试管,将导管伸入水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6.C

【详解】

A、煮沸能减少水中钙、镁化合物的含量,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可以使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蒸馏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质量比是1:

8,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氯化铁在水中能形成黄色溶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与水有关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有关水的知识的归纳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7.B

【详解】

A、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属于混合物;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故B正确;

C、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故C错误;

D、铝和硫酸铜反应只会看到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生成铜是实验结论,不属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9.C

【分析】

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氯化钠晶体不纯,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小于配制所需要的溶质质量,引起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

D、配制溶液的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烧杯壁残留的水使所得溶液中溶剂水的量偏大,造成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可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有关,分析操作中的错误操作,判断错误操作对溶质、溶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C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反应的类型等。

【详解】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B、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故正确;

D、由上述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知,乙为无机物,丙属于有机物,故错误。

故选C。

11.D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详解】

A、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溶质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错误,是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错误;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错误,是不饱和溶液,因为乙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错误;

D、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25g:

100g=1:

4;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

A.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所以可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小苏打可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B.煤气难溶于水,所以不能在室内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不合题意;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NH4HCO3属于盐,只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合题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氕原子中无中子,不合题意。

故选A。

13.D

【分析】

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必须是相互结合后不能生成沉淀,不能生成水,不能生成气体,根据这一原理回答本题

【详解】

A、氢氧化钙会与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不能共存,故A错误;

B、氯化钡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与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共存,故B错误;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钾生成氨气而不能共存,故C错误;

D、硝酸钾、硫酸钠、盐酸物质之间不能结合成水、气体或沉淀,则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应熟练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能利用条件判断反应的发生及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的问题。

14.C

【解析】

【详解】

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灼烧产生烧纸的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B、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C、Cu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足量BaCl2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加酚酞,若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可以确定空气中NaOH变质程度,故选项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C。

15.C

【详解】

假设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8%全部来自一氧化碳,则一氧化碳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假设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8%全部来自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所以混合物中SO2 的质量分数介于34%~58%之间。

故选C。

16.鸡蛋、牛奶9∶1∶12元素化学金属材料过滤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BDCH4

【详解】

(1)①全麦面包富含糖类、鸡蛋和牛奶富含蛋白质,橙子富含维生素;故填:

鸡蛋、牛奶;

②V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1×8):

(16×6)=9:

1:

12;故填:

9:

1:

12;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这里的氮、磷、钾是指组成物质的元素;故填:

元素;

(3)①电池在充电时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

充电桩上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填:

化学;金属材料;

②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在沉降后要进行过滤;故填:

过滤;

③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所以可以闻到香味;故填:

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

(4)①A.硒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硒原子与硫原子的最外层均为6个电子,所以硒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硫元素相似,故正确;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错误;

D.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所以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故正确。

故填:

BD;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

CH4。

17.试管长颈漏斗A

催化作用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aD

【详解】

(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①是试管,②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可选用装置A和D组合,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3)C装置通过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所以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D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排水法,依据是:

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碳酸钙和氧气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a端口;

(5)A、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错误;

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正在进行,故错误;

C、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CO2质量相等,故错误;

D、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a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更快,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8.

置换反应①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产生H2速率最快⑤

【详解】

(1)等质量的锌、铁完全反应,依据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合价得知,产生氢气的质量铁大于锌,所以选择金属时应选择铁;并使药品恰好完全反应,让效率达最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要使小车比

(1)的运动速度快,选择比铁活泼的金属锌进行反应,产生的氢气快,故选①;

(3)不发生反应而释放出气体,可考虑固体物质的升华气化如干冰等,故选⑤;

【点睛】

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越快,但不一定越多,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化合价和相对原子质量有关。

19.H2OCO2无法判断K2CO3是按反应甲原理产生,还是按反应乙原理中生成的KOH吸收产生的CO2而产生的2、43、4水和氧气同时存在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值提供酸性环境,加快KI变质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NaCl、HCl放热14.6%盐酸具有挥发性

【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