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966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docx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1讲《庄子》故事两则12页

《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各类字词;

2、落实句子翻译,掌握其思想内涵。

【★★★】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是(2分)()

A、菜畦(qí)污秽(huì)深邃(suì)锲而不舍(qì)

B、嗔视(chēn)吞噬(shì)赫然(hè)慷慨淋漓(kǎi)

C、衰微(shuāi)归省(xǐng)晦暗(huì)参差不齐(chā)

D、崎岖(qū)懊悔(ào)哺育(pǔ)荒草凄凄(qī)

2、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上课之前,教室里总是人声鼎沸。

B.这里秀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文化景观,使游人流连忘返。

C.一篇文章,最忌杂乱无章。

D.多少年来,弟弟到处打听哥哥的下落,真是望闻问切。

3.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比起事事都凭一己之力的项羽,刘邦更懂得用人之道。

②刘邦比起项羽几乎没什么优势。

③但他也有出众的地方,就是知人善任和体恤臣下。

④相比力拔山河的项羽,刘邦既没有武勇,又缺乏主张,对平天下的哲学又知之甚少。

⑤秦末,刘邦项羽相争。

A.③②①④⑤B.⑤③①②④

C.⑤②④③①D.③⑤①④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春天的达州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5、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

A《丑小鸭》是一篇童话,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文章讲述的是一只奇丑无不的小鸭,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终于变成一只天鹅的故事。

B在“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这个句子中,“明镜”是主语。

C《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岛十岁的童年生活。

D当你想知道一位在公园锻炼的老者的年纪,可以这样问:

“老奶奶,您身体真好,您今年高寿啊?

参考答案:

1、B2、D3、C4、D5、B

【文学常识】

选自《庄子》,作者是先秦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大师庄子,与老子并称,代表作《庄子》,又称《华南经》;庄子的思想渊源于老子,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老子“天道无为而自然”的思想,无论就理论的丰盈以及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来说,庄子都比老子高明。

【主题思想】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鄙视功名利禄的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轻松、闲适,在辩论中每个人都很认真但又似抬杠,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体现了庄子旷达的心境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文中的惠子力辩叫真又太过拘泥,庄子巧辩尚美而又超然。

其中的“鱼之乐”是庄子内心愉悦的投射与外化。

【重点词语解释】

1、惠子相梁(做宰相)

2、或谓惠子曰(有人)(告诉)

3、庄子往见之(看望)

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

5、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栖息)(竹实)(甘泉)

6、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

7、鯈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得)

8、是鱼之乐也(这)

9、安知鱼之乐(怎么)

10、固不知子矣(固然)

11、子固非鱼也(本来)

1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确定是)

【一词多义】

吓:

仰而视之曰:

“吓!

”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动词,威吓,恐吓。

之:

庄子往见之代词,代“惠子”。

是鱼之乐也助词,“的”。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主谓句,取诵句子的独立性。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相:

辅佐君主的人。

这里是做宰相的意思。

例:

惠子相梁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例句: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

在国都搜查了三天三夜。

(2)判断句:

例句:

是鱼之乐也。

译文:

这是鱼的快乐呀。

(3)省略句:

例句:

惠子相梁,应为“相于梁”

【重点句子翻译】

1、夫远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

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4、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原文翻译】

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

“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

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

“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一、课内阅读: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

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

_____________ 

(2)请循其本。

 循:

_____________

(3)汝安知鱼乐安:

_____________ (4)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

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

为什么?

(3分)

答:

二、基础练习题:

【★★★】

1.一词多义

    固  固不知子矣(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吓  仰而视之曰:

“吓!

”(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之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

国家)

B.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

在)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吓:

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

完全,确定是)

3.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

(1)之

        庄子往见之(              )

        今之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仰而视之(              )

(2)于

        夫鹓鹐发于南海(              )

        而飞于北海(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3)固

        吾义固不杀人(               )

        子固非鱼也(              )

4.句中加点词古义与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鸱得腐鼠                B.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C.鯈鱼出游从容                D.至于斟酌损益

5.下列句中的“相”了与例句中的“相”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A.杂然相许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C.庄子来,欲代子相            D.苟富贵,勿相忘

6.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B.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C.惠子相染,庄子往见之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7.文章中哪几个词能够表现惠子看重功名利禄?

文中的“鹓鶵”、“鴟”、“腐鼠”“醴泉”等分别比喻什么?

 

 

 

8.庄子在《惠子相梁》一文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说理的?

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

]

 

 

9.庄子不直截了当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10.《惠子相梁》刻画了庄子和惠子两人怎样的形象?

 

 

 

 

11.庄子坚持认为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12、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13、《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你能说出来吗?

请列举三个。

 

 

 

14、从这两则庄子的散文看,你觉得庄子的散文在语言或写作风格上有什么特点吗?

 

 

答案

1.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矣(     固然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

      仰而视之曰:

“吓!

”(   拟声词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吓唬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助词无意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的             )

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

国家)

B.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

在)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吓:

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

完全,确定是)

3.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

(1)之

        庄子往见之(      代惠子        )

        今之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助词  的            )

        仰而视之   (    代词它          )

(2)于

        夫鹓鹐发于南海(     从         )

        而飞于北海(    向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在      )

(3)固

        吾义固不杀人(      坚决       )

        子固非鱼也(   本来           )

4.句中加点词古义与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A)

  A.于是鸱得腐鼠                B.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C.鯈鱼出游从容                D.至于斟酌损益

5.下列句中的“相”了与例句中的“相”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

例句: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A.杂然相许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C.庄子来,欲代子相            D.苟富贵,勿相忘

6.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          )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B.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C.惠子相染,庄子往见之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7.文章中哪几个词能够表现惠子看重功名利禄?

文中的“鹓鶵”、“鴟”、“腐鼠”“醴泉”等分别比喻什么?

恐   搜

鹓鶵----自己

鸱----惠子

腐鼠----功名利禄

梧桐、练实、醴泉----高洁的志趣

 

8.庄子在《惠子相梁》一文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说理的?

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

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妙趣横生,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9.庄子不直截了当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道理,避免了干巴巴的说教,使人受到感染,易于接受其观点且寓意深远;语言幽默、诙谐。

 

10.《惠子相梁》刻画了庄子和惠子两人怎样的形象?

庄子:

醉心于功名富贵  对朋友薄情寡义

惠子:

清高自守  机智幽默

11.庄子坚持认为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12、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15、《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你能说出来吗?

请列举三个。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14、从这两则庄子的散文看,你觉得庄子的散文在语言或写作风格上有什么特点吗?

1、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        2、想象奇特,寓意深远;

 3、语言灵动而有气势,  幽默、诙谐。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6—19题(9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

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6.庄子是▲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3分)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①庄子来,欲代子相▲②于是鸱得腐鼠▲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2分)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9.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2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6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8-10题。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

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庄子>故事两则》)

8.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也体现了这种追求。

(1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形象与《<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的形象有很大不同。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形象的不同点。

(3分)

(三)惠子相粱【★★★★】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

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或谓惠子曰

(2)欲代子相(3)非梧桐不止(4)于是鸱得腐鼠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3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18.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

……”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

(2分)

19.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鵷鵮”和“鸱”分别比作什么?

(2分)

(四)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是鱼之乐也是日更定矣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云归而岩穴暝

20.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

我知之濠上也

A.公与之乘B.杀之以应陈涉C.何陋之有D.择其善者而从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3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2.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

为什么?

(3分)

答:

(一)(9分)

16.道游刃有余望洋兴叹(螳臂当车涸辙之鲋朝三暮四沉鱼落雁相濡以沫等)

评分意见:

本题共3分,每格l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7.

(1)做宰相

(2)在这时

评分意见:

本题共2分。

每格l分。

18.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评分意见:

本题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9.志向高洁功名利禄

评分意见:

本题共2分。

意思对即可。

(二)

81舍生取义

92鱼,是我喜爱(想要)的;熊掌,也是我喜爱(想要)的。

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愿意舍弃鱼而得到熊掌。

(得分要点:

整句翻译准确流畅得满分,其中“所欲”、“得兼”的准确翻译各占0.5分)

103孟子积极入世;庄子消极避世。

答到“积极”、“消极”或“入世”、“避世”的意思,均可得满分;答到孟子“重义轻生”,庄子“不贪图富贵,幽默风趣”等也可给满分。

2008嘉兴市

(二)惠子相粱【★★★★】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

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或谓惠子曰

(2)欲代子相(3)非梧桐不止(4)于是鸱得腐鼠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3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18.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

……”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

(2分)

19.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鵷鵮”和“鸱”分别比作什么?

(2分)

(二)(11分)

16.

(1)有人

(2)想(3)栖息(4)在这时

17.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18.冷笑(或嗤笑、愤怒、鄙夷)(意思符合即可)。

19.鹓?

比喻庄子(或志向高洁之人),?

比喻惠子(或贪求名利之人)。

2008年台州市

(二)(12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是鱼之乐也是日更定矣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云归而岩穴暝

20.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

我知之濠上也

A.公与之乘B.杀之以应陈涉C.何陋之有D.择其善者而从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3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2.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

为什么?

(3分)

答:

19.A评分标准:

3分。

20.C评分标准:

3分。

2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评分标准:

3分。

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

22.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评分标准:

3分。

指出欣赏对象,1分。

说明理由,2分。

言之成理即可。

(一)【★★★★】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