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3201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docx

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解读

第三册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2005年中国经济全球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分布图”,完成1~3题。

1.我国经济全球化水平分布的最主要特点是

A.中、西部的差异明显

B.南、北部差异明显

C.东北与西南的差异明显

D.沿海与内陆的差异明显

2.新疆较邻省经济全球化水平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源丰富B.劳动力丰富

C.工业发达D.交通区位优越

3.下列地区中,深受世界金融风暴影响的是()

A.沿海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5.该城市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解决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

B.使城市中心商务区功能更加突出

C.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D.不利于城市的综合发展

读下列一组景观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B.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C都是根据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指标

7.对景观图显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左图:

水田一种植水稻一现代农业右图:

旱地一种植谷物一传统农业

B.左图:

旱地一种植谷物一现代农业右图:

水田一种植水稻一传统农业

C.左图:

水田一我国南方一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右图:

旱地一我国北方一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左图:

旱地一我国南方一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右图:

水田一我国北方一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读“四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8~9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86

14

20

45

55

90

8

92

89

89

11

94

8.表中四地区与其农业地域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A①——季风水田农业B②——商品谷物农业

C.③——混合农业D④——大牧场放牧业

9.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五大湖地区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D.墨累一达令盆地

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地表形态图”,读图回答10一13题。

10.制作该图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GPSB.RS

C.GPS、GISD.RS、GPS、GIS

11.图中所示地形区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A.岩浆活动、冰川侵蚀作用

B.地壳抬升、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流水侵蚀作用

12.图中西峰市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A.河网密集,水资源充足

B.雨热同期,水热充足

C.地势较四周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

D.地势较低,受寒潮影响小

13.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水污染

C.土壤污染D.土地荒漠化

读“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米尔迪

拉市(约34°S,143°E)的太阳能热力

塔式发电站景观图”。

它由200面大

聚能镜和一个大铁塔组成,镜子聚焦

将大阳光反射至塔上,塔内产生的热量

与天然气、水混合后,形成太阳能热发电。

塔底镜子的朝向和

角度还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据此完成14—15题。

14.为获得较高的吸热效率,一年中镜面与地面的倾角最大调整幅度为()

A.23°26′B.34°26′C.46°52′D.66°34′

15.该地建太阳能电站的区位优势有()

①位于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②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全年阳光充足③地处墨累一达令盆地,水源有保障④靠近该国东南部,能源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

55.3:

40.6,图中可以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7.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据此判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变化趋势是()

A.第一产业比重会有所上升

B.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20-~90年代前期,在大陆的合资企业以制鞋、灯饰、家具等为主;中期则以计算机外设

部件为主,成为主导投资产业,2000年,合资企业多项产品产销量名列世界前茅,如电源供应器、彩色显示器、主机板、键盘、扫描仪等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位;2000年以来,开始将笔记本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转移至大陆。

读以上材料及“台商在大陆投资地区分布变化图”,完成18~20题。

18.从产业部门上看,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变化过程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一高科技产业一资金密集型产业

B.高科技产业一资金密集型产业一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一高科技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资金密集型产业一高科技产业

19.从投资地域上看,台商投资的变化是()

A.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长江三角洲

B20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福建沿海---珠江三角洲

C20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

D.20世纪90年代,福建沿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0.关于台商向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于产业外移,台湾经济有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会②不可能在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③产品销售方向完全以外销为主④随着台商往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⑤制造业转移到大陆的主要动力是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⑤

读“国土面积位于世界前列的部分国家的资料(2000年)”,完成21—23题。

21.各国人均森林面积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

A.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

B.加拿大、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C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D.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中国

22.各国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存在显著差异,关于其成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美国因境内无高大山脉而比重较高

B.巴西、中国因境内多山而比重较低

C.澳大利亚因气候温和湿润而比重高

D.俄罗斯、加拿大因纬度高而比重低

23.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本国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影响其分布的原因中,相同的是()

A.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

B.气候温暖湿润,为温带、亚热带气候

C.海上交通便利

D.两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回答24~25题。

 

24.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汀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D.闽南地区

25.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中,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C.加工和组装环节D.市场和运输环节

二、综合题(共50分)

27.下图中“甲、乙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2分)

(1)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自然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

(3)比较甲、乙地区发展中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8.图甲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乙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______产业,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

对策

理由

开源方面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29.新华网济南2008年10月6日电:

山东省近日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提出大力实施产业

招商战略,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减排、现代服务业和农业,以求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山东制造”结构升级。

读“东亚产业转移图”和“山东省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域构成图”,回答问题。

(12分)

(1)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应主要布局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_______和________为核心的城市。

(2)①、②、③的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60~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_______型产业为主。

(3)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

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4)从资料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

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第三册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一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一0.8公顷/人。

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A.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

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

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

D.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

2.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

这句话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

条道路。

Kl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图完成3~5题。

3.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K2线B.AC曲线C.AD曲线D.AB曲线

4.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5.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称,“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颜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7.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等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循环经济即是其中一条重要措施。

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8~9题。

 

8.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形成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C.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9.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A.青海省B.四川省C.广东省D.河南省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它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

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你的理解,回答10—13题。

10.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

11.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地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12.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是低投入、高产出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13.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图甲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乙为“图甲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附表为图甲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

据此回答14~18题。

14.根据附表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①亚热带②季风气候③温带④大陆性气候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①夏季降水②春季降水③深层地下水④冰川融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6.近年来,河流尾阊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阊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②臭氧层空洞③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④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近年来,分布于冲积一湖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温度下降②温度升高③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④过量抽取地下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①增加移民②控制人口数量③扩大耕地面积④保育天然植被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下图为“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9~21题。

19.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

20.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D.扬尘

21.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有专家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日俱增,主要是近百年来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

结果。

发达国家目前仍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其中美国名列第一,在全球CO2排放量中占到1/4,但美国政府拒绝执行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

据此回答22~24题。

22.美国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的根本原因是()

A.《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要求太严格

B.《京都议定书》的内容带有明显的不公平性;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C.美国为了本国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全球环保事业

D.美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已取得很大成就,没有必要执行《京都议定书》

23.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二氮③甲烷④氟氯烃

A.①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4.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的环境破坏主要是

①中高纬度地区温度升高,对农业生产有利②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③全球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④旱涝灾害更加频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江苏省2008年前三季度部分行业综合能耗增幅变动情况表

材料二江苏三地区能耗增长情况对比图

(1)节能降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结合材料一,表中________行业节能降耗效果最明显,该行业在苏北发展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可以看出,苏北地区2008年前三季度比2007年前三季度能耗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能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血液,从“开源节流”的角度谈一下江苏的能源发展战略。

(4)江苏乡镇企业发展如火如荼,在获得经济巨大进步的同时,酸雨现象也很严重,请你为企业减排SO2提几条建议。

27.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在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人口、资源、能源、粮食、环境五大问题中,漫画“苦难的母亲”主要反映的是_________问题和________问题;“大难临头”主要反映的是_______和_____问题。

(2)“大难临头”画面的内容是:

人类对森林资源的__________行为,导致土地_______问题。

(3)这两幅漫画告诉我们: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

为此,在资源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类自身生产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应采取的措施:

A实行_________的基本国策;B实施____战略。

28.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图中A代表_________系统,B代表________系统,

C代表________系统,D代表___________。

(2)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层次的复杂的系

统工程,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经

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可持续发展强调__________性,因而提出“着眼全球,

从区域着手”的口号,其决定因素是图中字母___________

能力。

(4)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字母_________所代表的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原则。

29.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

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双选)

A.工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B.机器化大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C.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人类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提高

(2)A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

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工业文明时代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

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

第三册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区,但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有些地区每年要流失表层土l厘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土壤流失速度比土壤形成速度快120~400倍。

据此回答l~4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天气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A.黑土肥沃B.冰川广布C.沟谷发育D.河湖纵横

3.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

4.下列措施中,属于农业技术方面的是

①深耕改土②打坝建库③培植草木④轮作套种

⑤地膜覆盖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④⑤

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止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年平均超载率表和四个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5~6题。

5.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

B.至2000年,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从1980年开始,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6.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

C.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可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D.只要控制超载现象,就能够完全控制草原退化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

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

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

在如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此完成7~9题。

7.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化土地的99%

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

毫米~800毫米之间

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8.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①内蒙古②新疆③甘肃④青海⑤西藏⑥宁夏

⑦陕西⑧河北

A.③⑧B.⑥⑦C.①②D.④⑤

9.占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植被人为破坏严重

B.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工矿交通基本建设不注意环保

右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为振兴该地经

济,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读图回答10~13题。

10.图示区域最丰富的资源为

A.油气B.煤炭

C.铁、铝D.稀土金属

11.在采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

破坏土地资源,这主要说明了()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

B.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

C.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

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

12.“坑口”电站建设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