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836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9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非表格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2.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

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m3、1dm3模型,容纳1L、100ml液体的量杯;

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

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六、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

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

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要做到“三心”:

诚心、爱心、耐心。

3、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

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

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七、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八、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和一节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措施及手段: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

2、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轴对称(总一)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现象,探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

探索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

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投影出示第2页的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

教师:

图形的旋转变换、平移变换和轴对称变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看看这些物体和图案,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图案,说说它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呢?

学生到投影前叙述说明。

2、教师投影出示第3页例1的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

观察这些美丽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一说,在全班交流。

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投影出示例1的方格图。

观察方格中的图案,你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观察,把看到的内容在小组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

方格中的图形是一棵树,还有小草;

方格中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方格中的虚线是对称轴。

(2)教师:

你怎样判断方格中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如果沿虚线折叠,会出现什么情况?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出:

如果沿着方格中的虚线折叠,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所以它们是轴对称图形;

图形中的A点与A’点到虚线(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B点与B’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是相等的,C点与C’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是相等的,所以它们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可用课件演示学生的描述,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怎样能画出轴对称图形呢?

(1)投影出示例2

组织学生画一画(教师质疑:

怎样画得又好又快?

)画完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2)组织学生汇报。

先找对称点,再把对称点连接起来。

三、拓展应用

1、判断下面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图略)

2、动手试一试,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自己动手,集中交流。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了吗?

会画了吗?

板书设计:

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画法:

第二课时旋转(总二)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

掌握把一个图形旋转90。

的方法。

投影仪,课件,主题图。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互动游戏

师: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玩过掌中宝游戏机吗?

都玩过什么游戏?

生举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想玩吗?

出示:

“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一(图略)

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

生:

把黄色的图形顺时针旋转90。

,放在右边的角落。

用手示范一下怎样就是顺时针旋转呢?

生示范。

(用手做出示范)那与之相反的是什么旋转呢?

逆时针旋转。

(出示动画:

黄色图形顺时针旋转90。

后下落)

1、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几次提到了一个词“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

板书课题。

2、联系生活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

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出示动画:

几种旋转现象)

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开始研究吧!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与性质

(一)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出示:

钟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出示动画:

(指针从12指向1)

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指针从“12”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

到“1”。

板书:

指针 

从“12” 

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

到“1”(出示动画:

指针从1指向3)

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

到“3”。

指针从3指向6)

同桌互相说一说。

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

会指向几呢?

12(出示动画:

指针从6指向12)

2、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

我们描述了这么多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

点 

方向 

角度

对!

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指针的旋转我们都见过,看看下面这个图形的旋转你见过吗?

呈现由线段→三角形→风车图案的全过程)

这是什么图案?

风车。

师:

看!

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就要旋转起来了。

风车从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到图2)

2、小组活动

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报告单上提出的问题。

(1)从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___度。

(2)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

生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实物投影展示)

(1)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2)组1,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3)组2,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4)组3,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4、小结(教师边做小结边演示)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闪烁),而且,每条线段(闪烁),每个顶点(闪烁),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5、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

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没有变的呢?

生1:

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生2:

点O的位置没有变。

生3:

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

生4:

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如果我们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

,那么黄色的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这条线段(师用鼠标指明)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生上台指明。

(风车从图2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

到图3)

三、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 

自主画图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出示:

例4方格图 

学生在方格纸上完成。

2、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实物投影出示)

3、 

小结画法

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线段OA顺时针旋转90。

至OA′→线段OB顺时针旋转90。

至OB′→连接A′B′)

四、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美

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旋转而来的。

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来的呢?

(随机演示图形的旋转)

五、全课小结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欣赏设计(总三)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投影仪、课件。

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

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

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欣赏设计练习(总四)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

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

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1、理解和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概念,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由于本单元知识较为抽象,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2、教师要恰当利用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充分运用直观手段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总五)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师生关系。

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

因数与倍数)

(一)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

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因为2×

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

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4、师:

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二)、学习求一个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A、找因数:

1、出示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