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3626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6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docx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资料

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化学测试真题

1.通常将学科知识、技能的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下面说法错误的是(B)。

理解与判断观察与思考分析与综合掌握与应用

2.案例[空气的成分按___计算,其中约占空气体积78%的是___,约占空气体积21%的是___。

]该案例存在的问题是(D)。

A.空格位置不合适

B不适合采用填空题型形式

C空格设置在次要处

D空格与题干、空格与空格之间没有相对独立性

3.对于实验探究题的编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

A命题时重视探究过程

B实验设计要缜密

C导入语直接切入主题

D给出合适的信息降低梯度

4.案例[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

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Ⅰ组: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成分可能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请你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______。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

Ⅱ组: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Ⅱ组的方案正确吗?

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Ⅰ组为了进一步研究碳酸钙分解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称取一定量白色固体,用足量盐酸溶解,产生的气体经除杂、____后,被已称量好的足量的“吸收剂”吸收,“吸收剂”宜选用____,该方案中还须补充的步骤是____________。

]

该案例存在的问题是(C)。

A探究活动设计得太具体,缺少足够开放性

B探究内容超出学生已有的认识范围

C只有探究形式,没有体现探究思想

D把普通实验题当成探究实验题

5.选择题命题时,要精心考虑一组选择题的整体设计。

下面说法错的是(B)。

A针对学生的常见错误设置选项

B考查到的知识点要少,面要窄题型形式要多样化

C难、易比例要适当,层次分明

6.对常模考试来说,区分度值范围在(C)时,说明试卷的题是较好题。

0.20以下0.20~0.30之间0.30~0.40之间0.40以上

7.对于试卷编制的注意问题,下面说法错误的是(B)。

A严格控制陈题的比例,提高试卷效度

B试题预估难度与真实难度应偏差较大

C合理安排试卷的结构,提高试卷信度

D合理设置试题难度,提高试题的区分度

8.案例[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瑞典的歌德堡附近的农村陆续发现有些少女的金发慢慢地染上了淡淡的绿色,经分析此种现象与酸雨及当地所用的供水管为铜质品有关。

试解释:

(l)金黄色的头发为何会变成绿色?

(2)此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该案例存在的问题是(B)。

A题干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超出学生的认识水平

B实例脱离学生实际,信息界定不清晰

C问题有余而情景素材不足

D题干呈现形式单调

9.就题型功能来讲,对客观性试题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客观性试题的题量大、分值小,有利于提高试题覆盖面和考试信度

B客观性试题主要根据应答结果偏重于考查具体的思维过程

C客观性试题主要根据应答结果反映考生对考核知识的掌握情况

D客观性试题适合于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领会和简单应用能力

10.对于化学试卷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下面说法错误的是(D)。

A试卷结构的统计分析

B试题质量的统计分析

C考试成绩分布的统计分析

D考生答卷所有问题的统计分析

11.针对任课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是(B)。

A对考前预测和考试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B考得不好的题是出难了,与平时的教学无关

C通过分析,诊断出学生学习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D要将整体分析与个体分析相结合

12.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增加了一些内容,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

A增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B增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增加“树立为国家和个人更好发展而勤奋学习的志向”

D增加“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

13.“物质的化学变化”次级主题的认识发展层级有几个,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A)。

A自主分析物理变化过程

B自觉地关注变化,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体会到什么是新物质,认识方式转换为能够区分混合与化合

D学习分子原子后,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

14.以下哪些选项不是中考科学探究题目的特征?

(D)

A强调证据化原则B关注探究实验目的和反应原理的关系问题

C强调科学性原则D强调对核心概念的准确表述

15.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在标准研制之前进行了几项基础研究,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B)。

A大范围的课程国际比较研究B教师发展需求的调研工作

C化学学科发展研究D学生发展研究

16.对于常见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的教学,教师应注意几点。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B)。

A要用鲜活的实例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要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防止任意提高要求、增加学习难度

C要注意联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理论问题

D要吸取学生可接受的新鲜知识,充实教学内容

17.新课标在课程分目标中增加了一些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增加“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B增加“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C增加“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D增加“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18.教师在“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教学中应明确几个问题,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

A要明确燃料燃烧的本质,帮助学生识记要求掌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但不必书写出陌生的反应方程式

B对于内容主题的知识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中呈现出核心知识点与核心反应,以及它的真实存在形态和应用形态

C对于教学内容,要明确突出化学的视角,让学生从化学视角出发,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本质问题

D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避免在教学中高出或没有达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

19.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科学探究”这一主题中,对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有几条?

(C)

4条5条7条6条

20.新课标强化了基本实验技能的学习,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C)。

A新增“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

B新增“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新增“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D新增“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21.化学反应规律的探究体现在几个方面,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B)。

A形成假设B制订计划C针对假设寻求证据D明确研究角度

22.二氧化碳的知识与其它主题相关联,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A)。

A微粒构成物质B金属与金属矿物C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碱D水与常见的溶液

2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

AKCl固体(MnO2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Na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C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

DCaO固体(CaCO3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24.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化学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D)

A厨房中用食醋鉴别纯碱和食盐

B用AgNO3溶液鉴别H2中混入的少量HCl杂质

C用稀盐酸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D用稀硫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25.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提取本质特征”属于概念和原理形成过程的哪个阶段?

(B)

A感知B分析加工C精细化D初步形成

26.了克服定式干扰,消除负迁移,需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下面选项中不恰当的是(D)。

A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进行反复辨析

B从正面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记忆方法

C帮助学生改变已有经验中的错误概念

D积极利用原有的相似的知识或经验

27.不属于纵向质疑方法的选项是(D)。

A由用途质疑性质B由实验现象质疑原理

C由性质质疑组成和结构D对于不同类物质建立联系

28.教学过程中为建立物质的分类、组成、性质、用途这一基本研究框架,建议采用(D)。

A质疑释疑策略和归纳策略B综合应用策略和归纳策略

C精加工策略和综合应用策略D质疑释疑策略和精加工策略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

一、修订的依据和原则。

通过对广大一线教师和有关专家的调查和问卷所得到的信息,从中反映的一些问题,这些调研结果为本次修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次修订把握“不扩充内容、不提高要求”的原则,适当降低某些条目的要求(如“了解”降为“知道”),对开放性较大的某些内容加以一定的限制,并修改了有关的“活动与探究”条目,化学用语和定量计算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的要求上,并在教材编写建议中阐明内容组织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保证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之间保持较好的“一致性”。

二、修订的具体内容。

1.弘扬化学课程的基本价值

(1)在“前言”部分,明确阐述了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化学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阐述了化学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作用和深远意义。

(2)在“课程性质”部分,突出化学课程三方面的功能,即课程的启蒙性,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化学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作用。

(3)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增加“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加“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

(4)在课程总目标中增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的地适应现代生活。

(5)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增加“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增加“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敢于质疑”等重要观点。

2.调整“科学探究”的内容要求。

(1)“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目标要求更为具体。

为保证科学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本次修改将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3方面扩展到4方面。

在12页新增加了“(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明确提出“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实验活动”的要求:

见12页1—8(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2)强化“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与课程目标相呼应,在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之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增加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环境污染”。

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增加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内容的准确性和指导性。

“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部分删去了难度较大的活动,修改了有关的探究案例,使探究活动的指向更为明确,要求更为合理。

(4)删去“活动与探究建议”的具体内容,降低其要求。

删去的实验主要有:

①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②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沾有的油污等洗去;③分离氯化钠固体与铁粉组成的混合物;④用实验证明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产生了新的物质;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氯化铜溶液用石墨电极通电分解;⑥在加热条件下氢气与氯化铜反应等等。

降低要求的实验有:

具体见表1

表1降低要求的实验

主题(单元)

《标准(实验稿)》

《标准(2011年版)》

(一)

④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

④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

二(四)

②使用PH试纸测定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

②使用PH试纸检验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

二(四)

④当地农村常用化肥的鉴别。

④常用铵态氮肥的检验。

(一)

②设计实验推断孔雀石(碱式碳酸铜)分解的产物。

②设计实验证明加热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

(一)

③观察硫酸铜溶液(或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快慢的影响。

③观察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

(5)增加少量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加强实验的针对性。

如增加了主题四

(二):

①实验:

镁条燃烧、高锰酸钾加热分解;②设计实验证明:

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3.降低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

《标准(2011年版)》严格控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微观知识主要限于对分子、原子的认识,对离子、电子的具体作用不作要求;元素化合物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物质为主,不要求建立复杂的知识系统;化学定量要求只涉及有关公式含义的理解和最简单的计算。

还降低了一些核心知识对应标准条目的要求。

见表2修订后降低学习水平的内容

主题(单元)

《标准(实验稿)》

《标准(2011年版)》

(一)

2.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2.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二)

7.了解结晶现象。

8.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二(三)

3.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二(四)

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

(一)

1.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1.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一)

3.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3.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二)

3.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3.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一)

3.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3.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五(三)

2.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2.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4.进一步明确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

对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作了更为准确、具体的描述;有的将综合的内容分条目具体阐述,有的对学习内容作了一定的限制(见表3),使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表3进一步明确要求的课程内容

主题(单元)

《标准(实验稿)》

《标准(2011年版)》

(一)

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二)

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容剂组成的。

4.知道水是最重要的容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二)

6.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7.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四)

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一)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3.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4.知道无机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三(三)

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一)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5.更新主题(单元)的“学习情景素材”。

本次修订从四个视角考虑学习情景素材的更新,即化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情景(见表4)。

表4新增加的情景素材

更新的视觉

情景素材实例

化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自来水的生产工艺;宇航、潜水的呼吸供氧;氮气的用途;现代汽车、潜艇、宇宙飞船所用的合金材料的发展;氢能源汽车;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面粉厂的防保措施;我国能源消耗和化石燃料分布;新型陶瓷;二氧化碳排放与“酸雨”。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不锈钢餐具;食品中的乳化剂;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桂花十里飘香;葡萄糖在体内氧化释放能量;干电池和充电池;用食醋清洗水瓶中的水垢。

元素化合物知识

常见铵态氮肥的性质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海水的主要成分;铁的几种氧化物;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化学实验

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固体质量的变化;电解水实验及其微观解释。

每个主题(单元)增加的学习情景素材不仅与时俱进地体现了化学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更贴近了实际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同时,删去某些针对性不强的情景素材。

如“红墨水的纸上层析”、“服装干洗”、“制造自来水管材料的变迁”、“照相底片的感光”、“光化学烟雾”等,

6.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具体指导。

(课标中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根据课程实施的经验和问题重写“教学建议”,确立建议新的框架结构,充实有关教学目标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教学过程优化等方面的内容,更贴近现实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教学要求;针对教学实际,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从实践中选择典型实例并辅以扼要的说明。

(例4、例5)《例4.“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单元教学目标34页;例5.“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教学反思38页》;通过案例,使教学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2)评价建议。

根据课程评价指导的过程性重写“评价建议”,确立新的建议框架结构,包括评价目标的确定、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标准的设计和使用、评价工作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等方面,增加了具体的实例(例6、例10、例11、例1246页),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例7、例8、例9,更好地突出了评价过程的实践操作性。

(3)教材编写建议。

对原有的建议和要求进行重新审核,特别是结合近几年来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使用和资源利用的特点,调整建议的框架结构,由原来的九点调整为六点,并提出新的更具有针对性的要求。

如增加“

(一)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增加“(六)采用生动多样的教材呈现方式,发挥教材的多种教育功能”等。

在修订时吸取了实验区教材使用的经验,调整了有关实例,如删去原(四)中的两个实验活动等。

(4)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

根据现实教学中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调整建议的框架结构,突出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使用、实验与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组织、教与学经验的总结等,并增加了有关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一个完整的实例“山中之宝—石灰石”,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三、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1.深入研究启蒙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规律。

《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明确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

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迪性地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刚上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有着新奇感,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法予以引导,使学生将好奇转化为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特殊规律不了解,在学习上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常常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先前经验”,通过问题、图表、模型、歌谣、谜语、小实验等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依据生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抽象的化学概念,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化学符号知识,减少学习分化的现象,增加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教学设计应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本

十年的化学课程改革实践表明,教师通过对学习任务进行“三维目标”的分析,能较好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于实践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现实教学中较大程度上依然存在目标分离的倾向,偏重知识与技能,弱化过程体验,忽视对化学知识人文内涵的认识。

因此,从制订学期总体的教学方案到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一以贯之地思考如何落实科学素养的目标,其具体要素如何体现于课堂教学之中?

特别要注意挖掘化学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以及价值观目标要素,目标的指向要具体、清晰、可行,在实践中能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3.充分发挥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价值。

我们都知道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但恰恰又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看,“科学探究”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落实仍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必须形成观念:

“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的内容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倡导以实验为主的活动,但更重的是基于实验收集证据,进行推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强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在“课程内容”中规定了学生必做的八类化学实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

因此,化学实验作为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必须受到高度重视。

教师要从思想认识和教学行为两方面扭转当前存在的忽视实验得倾向,更好地发挥实验探究的教学价值。

 

文章正文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来源:

临渭区教研室作者:

申拴卫日期:

2012-04-1017:

36:

49

录入:

申拴卫/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阅读:

6316次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化学学科的上述特征,对新时期化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课程性质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

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