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836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控制情绪文档格式.docx

而“疏导”组则几乎没有产生冲动,从而在根本上排除了不良情绪。

对于“疏导”法运用得炉火纯青的莫过于庄子了,他的妻子去世了,他不但不悲伤,反而“鼓盆而歌”,因为他认为人来自于虚无又归于虚无,没有比这更自然而然的事了,所以在这种事情上产生情绪是没有必要的。

当然,庄子是圣人,我们芸芸众生对于他所达到的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及了,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我们作为社会人的必修课程,这一点是万万不可忘记的。

在我们做的事情当中,有许多都受到感情的影响。

由于我们的感情可为我们带来伟大的成就,也可能使我们失败,所以,我们必须了解,要控制自己的感情,首先应该做的是,了解对我们有刺激作用的感情有哪些?

我们可将这些感情分为七种消极和七种积极的情绪。

  七种消极情绪为:

1,恐惧2.仇恨3.愤怒4.贪婪5.嫉妒6.报复7.迷信

  七种积极情绪为:

  1.爱2.性3.希望4.信心5.同情6.乐观7.忠诚

  以上14种情绪,正是你人生计划成功或失败的关键,他们的组合,既能意义非凡,又能够混乱无章,完全由你决定。

“情绪”就像人的影子一样每天与人想随,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体验到它的存在给我们的心理和生理上带来的变化。

也许,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我们每个人对情绪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情绪实际上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得多。

如果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了解情绪对人产生的影响,并对情绪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这将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有利。

对于情绪,我们可以有很多具体的词语来描绘,例如将情绪描绘成愉快的或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不高兴的,满意的和不满意的,温和的和强烈的,短暂的和持久的等等。

由于这些分类的依据较多,所以讲解的时候十分不方便。

为了陈述的方便,我们可以将情绪简单地分为消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情绪。

人的情绪总是从兴奋到抑制,从抑制再到兴奋,往复循环。

一个人的情绪不可能一直处于低潮,也不可能一直高涨。

从心理学家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般人的情绪变化呈现周期性的规律。

请看这样的一则材料:

【生物三节律】

本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有一些病人因头痛、精神疲倦等,每隔23天或28天就来治疗一次。

于是他们就将23天称为“体力定律”,28天称为“情绪定律”。

20年后,特里舍尔发现学生的智力是以33天为周期进行变化的,于是他就将其称为“智力定律”。

后来,人们就将“体力定律”、“智力定律”和“情绪定律”总称为生物三节律。

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到离开世界为止,生物三节律自始至终没有丝毫变化,而且不受任何后天影响。

三种节律都有自己的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日。

以情绪为例,在高潮期内,人的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一切活动都被愉悦的心境所笼罩;

在临界日内,自我感觉特别不好,健康水平下降,心情烦躁,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在活动中容易发生事故;

而在低潮期内,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一切活动都被一种抑郁的心境所笼罩。

在很多心理学家的报告中,我们都能看到情绪周期的描述,有的人说是28天,有的人得到的结论是5个星期。

不管怎样,我们可以大致得到这样的一个概念:

人类,作为有自然性的动物,存在着情绪上的周期变化。

因此,你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记录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情绪变化,由此可以提前预测自己的情绪变化,避免因为情绪的变化而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

另外,你可以通过情绪控制训练的方法来尽可能的控制消极情绪或将消极情绪尽快转化为积极情绪。

因为消极的情绪可以给人带来较大的伤害。

首先,健康的积极情绪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而消极情绪则会给人的机体带来损害。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

设法收集人在生气时呼出的气体,然后将这些气体溶于水中,将溶液注射到小白鼠的体内,发现小白鼠在一段时间后死亡。

这种和香烟有害的实验相类似的结果告诉我们,人在生气的时候,体内的免疫细胞的活性下降,人体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减弱,因此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入,导致疾病;

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体内还会分泌出一种毒性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聚积起来,会形成和漂白粉一样的分子结构,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时间一长,人容易患上慢性病甚至癌症。

其次,情绪会干扰人的理性判断。

人在理性判断的时候,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

最后,情绪具有感染性。

正是因为消极情绪对人的影响极大,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控制消极情绪,并尽可能地将之转化为积极情绪。

下面介绍一些方法。

方法一:

尽可能的变化生活环境。

环境对于人而言,不能直接地将人引入积极的情绪状态,它对人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帮助我们营造良好的心境,这种好的心境是积极情绪发生的必要场所。

一般而言,较大的空间对于人而言总是有利的,因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是有直接联系的。

通常人们都不喜欢太过于拥挤的地方,外界空间的拥挤会导致人的烦恼和压抑。

心理学家对于这种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微妙联系无法做出解释,更多的是将之归于类似于动物划分领地而互不侵犯的本能行为。

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大海、草原或各种各样荒无人烟的地方的喜爱是十分有道理的。

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经常去这样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的熟悉程度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一般而言,新鲜的环境对人总是有吸引力的。

因此,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通过布置环境来达到创设良好心境的目的。

有的人改变居室的布置,有的人放音乐,有的人养花种草,这些都是改变环境的有效措施,能够对于情绪的调节有一定的帮助。

方法二:

表情训练法。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日本人的情绪训练法)

以上讲的是人会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其实人可以更为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一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放了这样一则新闻:

日本人善于做生意,这是举世公认的。

但由于日本人强烈的东方民族的色彩,他们在做生意的时候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感情,特别是不喜欢笑。

所以,日本人在谈生意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压抑和刻板。

由于日本人的主要贸易伙伴大部分都是西方人,而西方人性格外向,因此这两种文化之间往往会产生冲突。

为了能够在生意场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日本人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这则新闻。

日本公司的老板为了让职工面带笑容,于是在下班之前的半个小时里,训练他们笑。

具体的方法是每人发一只筷子,横着咬在嘴里,固定好脸部表情后,将筷子取出。

此时人的脸部基本维持一个笑容的状态,再发出声音,就像是在笑了。

这则新闻说明了什么呢?

一般人是不会知道其中的奥妙的。

这种做法有着心理学研究的依据。

这种研究的最主要问题是:

究竟是情绪引起身体的反应,还是身体的反应引起情绪的变化呢?

换句话说,人们是因为哭才会愁,还是因为忧愁而哭;

是因为恐惧而发抖,还是因为发抖而恐惧呢?

通常而言,人们都认为是情绪引起人的反应。

也就是说,人们忧愁的时候才会哭,恐惧的时候才会发抖。

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并不完全是这样。

恰恰相反,人们会因为哭而发愁,会因为发抖而感到恐惧。

这就是说,人的情绪是可以由行为引发的。

根据这种观点。

人可以通过控制行为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日本人的面部表情的锻炼充分运用了这个观点。

最常见的一项研究证明,当你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找一面镜子,对着镜子努力做出笑容来,持续几分钟之后,你的心情会变得好起来。

不信你回家试试。

方法三:

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来调节情绪。

对事物的不同认识可以导致情绪的极大不同。

例如,当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

有些人认为老师是在和他作对,故意刁难他;

而有些人认为老师是在教育他,帮助他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正是因为这些认识上的不同,人们才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前面一个学生会对老师产生厌恶甚至对立的情绪,而后一个学生会觉得和老师的关系更为亲密。

所以情绪的变化有事取决于人对事物的看法。

美国的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这样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情绪的产生是一个被称作ABC的过程。

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产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Consequence)。

通常认为认为是A引起了C,而艾利斯认为A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是B。

也就是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会引起行为和情绪的不同。

因此,在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认识的方式来调节情绪。

例如,考试失败的时候,可以问自己:

“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记录,而唯独我不能有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任何人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失败,你当然也不例外。

通过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来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最近,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南迪·

内森的一项研究发现,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因此,人们常常需要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

情绪变化往往会在我们的一些神经生理活动中表现出来。

比如:

当你听到自己失去了一次本该到手的晋升机会时,你的大脑神经就会立刻刺激身体产生大量起兴奋作用的“正肾上腺素”,其结果是使你怒气冲冲,坐卧不安,随时准备找人评评理,或者“讨个说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压抑所有这些情绪反应。

事实上,情绪有两种:

消极的和积极的。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情绪,它是我们对外面世界正常的心理反应,我们所必须的只是不能让我们成为情绪的奴隶,不能让那些消极的心境左右我们的生活。

消极情绪对我们的健康十分有害,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经常发怒和充满敌意的人很可能患有心脏病,哈佛大学曾调查了1600名心脏病患者,发现他们中经常焦虑、抑郁、和脾气暴躁者比普通人高三倍。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会控制你的情绪是你生活中一件生死悠关的大事。

以下是专家提供的几条最新劝告:

寻找原因当你闷闷不乐或者忧心忡忡时,你所要做的第一步是找出原因。

29岁的弗兰西丝是一名广告公司职员,她一向心平气和,可有一阵子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对同事和丈夫都没好脸色,后来她发现扰乱她心境的是担心自己会在一次最重要的公司人事安排中失去质问职位。

“尽管我已被告知不会受到影响”她说,“但我心里仍对此隐隐不安”。

一旦弗兰西丝了解到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她似乎就觉得轻松了许多。

她说:

“我将这些内心的焦虑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便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

找出问题症结后,弗兰西丝便集中精力对付它。

“我开始充实自己,工作上也更加卖力”。

结果,弗兰西丝不仅消除了内心的焦虑,还由于工作出色而被委以更重要的职务。

尊重规律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

塞伊说:

“我们许多人都仅仅是将自己的情绪变化归之于外部发生的事,却忽视了它们很可能也与你身体内在的'

生物节奏'

有关。

我们吃的食物,健康水平及精力状况,甚至一天中的不同时段都能影响我们的情绪”。

塞伊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睡得很晚的人更可能情绪不佳。

此外,我们的精力往往在一天之始处于高峰,而在午后则有所下降。

“一件坏事并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能使你烦心,”塞伊说:

“它往往是在你精力最差时影响你”。

塞伊教授还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段时间里对125名实验者的情绪和体温变化进行了观察。

他发现,当人们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处于上升期时,他们的心情要更愉快些,而此时他们的精力也最充沛。

根据塞伊教授的结论,人的情绪变化是有周期的。

塞伊本人就严格遵循着这一“生物节奏”的规律,他往往很早就开始,“我写作的最佳时间是早上”,而在下午,他一般都用来会客和处理杂事,“因为那时我的精力往往不够集中,更适合与人交谈”。

睡眠充足最近一项调查表明,美国的成年人平均每晚的睡眠时间不足七小时。

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罗拉德·

达尔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对我们的情绪影响极大,他说:

“对睡眠不足者而言,那些令人烦心的事更能左右他们的情绪”。

那么,一个成年人到底睡多长时间才足够呢?

达尔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让14名被试者每晚在黑暗中呆14个小时,第一晚,他们每人几乎睡了11个小时,仿佛是要补回以前没睡够的时间,此后,他们的睡觉时间满满地稳定在每晚8小时左右。

在此期间,达尔教授还让被试者一天两次记录他们的心情状态,所有的人都说在他们睡眠充足后心情最舒畅,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更乐观。

亲近自然许多专家认为与自然亲近有助于你心情愉快开朗,著名歌手弗·

拉卡斯特说:

“每当我心情沮丧、抑郁时,我便去从事园林劳作,在与那些花草林木的接触中,我的不快之感也烟消云散了”。

假如你并不可能总到户外去活动,那么,即使走到窗前眺望一下青草绿树也对你的心情有所裨益。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斯蒂芬·

开普勒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分别让两组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一组的办公室窗户靠近自然景物,另一组的办公室则位于一个喧闹的停车场,结果他发现,前者比后者对工作的热情更高,更少出现不良心境,其效率也高得多。

经常运动另一个极有效地驱除不良心境的自助手段是健身运动。

哪怕你只是散步十分钟,对克服你的坏心境都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研究人员发现,健身运动能使你的身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其功效与那些能提神醒脑的药物类似。

但比药物更胜一筹的是,健身运动对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不过,要做到效果明显,你最好是从事有氧运动----跑步、体操、骑车、游泳和其他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运动之后再洗个热水澡则效果更佳。

合理饮食大脑活动的所有能量都能来自于我们所吃的食物,因此情绪波动也常常与我们吃的东西有关。

《食物与情绪》一书的作者索姆认为,对于那些每天早晨只喝一杯咖啡的人来说,心情不佳是一点也不足为怪的。

索姆建议,要确保你心情愉快,你应养成一些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就餐(早餐尤其不能省),限制咖啡和糖的摄入(它们都可能使你过于激动),每天至少喝六至八杯水(脱水易使人疲劳)。

据最新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更能使人心境平和、感觉舒畅。

马萨诸塞州的营养生化学家詹狄斯·

瓦特曼认为,碳水化合物能增加大脑血液中复合胺的确含量,而该物质被认为是一种人体自然产生的镇静剂。

各种水果、稻米、杂粮都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积极乐观“一些人往往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和思想等同于现实本身”,心理学家米切尔·

霍德斯说:

“其实,我们周围的环境从本质上说是中性的,是我们给他们加上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你倾向选择哪一种?

”霍德斯做了一个极为有趣的实验,他将同一张卡通漫画显示给两组被试者看,其中一组的人员被要求用牙齿咬着一支钢笔,这个姿势就仿佛在微笑一样;

另一组人员则必须将笔用嘴唇衔着,显然,这种姿势使他们难以露出笑容。

结果,霍德斯教授发现前一组比后一组被试者认为漫画更可笑。

这个实验表明我们心情的不同往往不是由事物本身引起的,而是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

心理学家兰迪·

莱森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我的秘书告诉我,'

你看起来好像不高兴'

,他自然是从我那紧锁达标双眉和僵硬的面部表情看出来的。

我也意识到确实如此,于是,我便对着镜子改变我的表情,嘿,不一会,那些消极的想法便没有了”。

是啊,生命短暂,我们何苦又要自寻烦恼呢

控制情绪的6种方法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一起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法官在宣判一个杀人犯的死刑后,走到这个囚犯面前,对他说:

“请问,你还有什么话对你的家人说吗?

”“你去死吧,你这个伪君子、混蛋,你对我的裁决不公正!

”囚犯狠狠地把法官骂了一通。

法官非常生气,对着囚犯非常粗鲁地数落了十多分钟,囚犯等法官一说完,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这一次,他很平静地对法官说:

“法官先生,您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大法官,受过高等教育,读了很多书,可以说是一个文明人,可是,我只不过是骂了您一句,您就如此失态;

而我,一个文盲,小学没毕业,大字不识一个,做着卑微的工作,因为别人调戏我老婆,我一时冲动,杀死了对方,而最终成了死刑犯。

虽然我们的结果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都是情绪的奴隶!

情绪控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特别对于从事室内工作的电话销售人员来说,更是如此。

具体有哪些因素导致电话销售人员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呢?

单从工作环境这个角度来说,有以下这些因素:

1.工作重复单调,缺少变化,每天的工作就是接、打电话;

2.活动空间相对狭小,局限在室内;

3.经常遭到客户拒绝,有的客户态度甚至非常恶劣;

4.业绩压力大,公司订的目标好像总是完不成;

5.领导经常检查工作;

6.如果在同事中,有某一位业绩特别突出的话,那压力就更大了。

在这样的环境里呆久了,心情自然会受到影响,那么,这时电话销售人员就必须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

通过笔者几年的电话销售工作经验,独家创造了“净水法则”情绪调节方法,在这里奉献给大家。

让一杯浑浊的水重新变的清澈,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沉淀法、稀释法、蒸馏法、过滤法、替换法、化学方法(氧化剂氧化)。

从这里可以得到启示,情绪调节也可以分别使用以上几种方法,这就是情绪调节的“净水法则”。

具体解析如下。

一、净水法则一“沉淀法”

在古希腊的传说中有一个关于“仇恨袋”的故事,这个“仇恨袋”有一个特性:

如果它挡住了你的去路,你想把它踩扁,然后从它身上跨过去,那么,你就犯了一个错误,因为,这个“仇恨袋”会越踩越大,最后,会变得像一座山一样那么高,你永远也别想通过了。

怎么样才能通过呢?

惟一的办法就是,别去碰它,置之不理,这样,“仇恨袋”就会慢慢地变小,直到变得扁扁的,像一张纸片,你轻易地就可以跨过去。

就像一杯浑水,不去摇动或用其他东西搅动,要不了多久,这杯水中的泥沙自己就会沉淀下来,变得清澈。

电话销售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导致心情很不爽。

这时,电话销售人员不要老惦记那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把它放下来,就当这些事没有发生,过了一段时间,心情自然就好了。

千万别学祥林嫂,逢人就讲自己孩子被狼叼走的故事,最终导致自己几十年生活在失去孩子的悲剧里。

二、净水法则二“稀释法”

一杯浑水,如果将它无限稀释,最后也会变得清澈。

同样,如果电话销售人员很不开心,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稀释心中的不愉快。

笔者在读中专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很胖的女同学,每当她生气时,就会到外面超市买很多零食,坐在宿舍里狂吃,吃饱了,睡上一觉,第二天一醒来,就没事了,照样开开心心。

笔者本人比较喜欢的方法是通过大声喊叫来释放心中的不快。

广州有一座白云山,一到周末,爬白云山的人很多,当爬到山顶最高处时,很多人在那歇斯底里地喊叫,喊完后,浑身会有一种说不来的快感,轻松极了。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之外,电话销售人员还可以通过看电影、逛街、打球、散步、跳迪斯高等活动来稀释心中的不愉快,如果是女孩子,痛痛快快哭一场也是一个好办法。

三、净水法则三“蒸馏法”

“蒸馏法”也称“提升生命价值法”,目前在日资企业被广泛运用,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干活都很拼命,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在十个小时以上,所以压力很大。

为了缓解这种压力,让心情平静下来,所以全民提倡“提升生命价值”,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工作后,积极充电,争强自身竞争优势,活出自信。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拥有一身好武艺,当然不怕山上有老虎。

如果电话销售人员个个都很专业,经验很丰富,能力很强,遇到问题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那么,工作起来当然充满自信,就算有点小挫折,也很容易消化。

一个健康的躯体本身就具备很强的免疫力,电话销售人员如果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其本身抵御外界伤害的能力也会很强。

四、净水法则四“过滤法”

以前的人们在洗头时,因为没有现在的洗发水,就用稻草灰浸泡过的水来洗头。

具体做法是先把稻草杆用火烧成灰,然后泡到水里,过一会儿,就用毛巾把稻草灰过滤掉,剩下的水用来洗头。

这里泡过水的稻草灰就像一杯浑水里的沙子一样是不需要的,只需借助一块滤布就可以将它们滤掉。

同样,电话销售人员每个人都希望过得开心快乐,谁都不希望与忧愁、恐惧、紧张不安等为伴。

那么这些忧愁、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是电话销售人员不需要的,同样可以将它们过滤。

大家知道,近段时间,很多企业都在大力提倡“5S”管理,所谓的“5S”管理就是“清理、清洁、整理、整顿、素养”五个词的日文缩写。

对于电话销售人员的情绪也可以采用“5S”法来进行过滤,要时刻学会清除掉精神上的垃圾,把那些影响自己工作的负面情绪清理掉,然后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并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电话销售人员每天工作起来就会精神百倍了。

五、净水法则五“替换法”

将一杯浑水倒掉,直接装一杯清水,恐怕这是最快使杯子里的水变清的一种方法。

对于电话销售人员来说,要最快地改变自己的心情,就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

最近有一本很能激励人的书名为《乞丐囝仔》,写得是台湾成功人士赖东进的生平故事,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