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3758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

2010年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

第一章  货币

  1、一切商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马克思称之为抽象劳动。

  2、经过比较,价值数量相等的商品相互交换,即所谓等价交换原则。

  3、在简单的价值形式阶段,是两种物品偶然发生交换,在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则是许多物品经常地规则地发生交换。

  4、用来表现所有产品价值的媒介物品,马克思称之为一般等价物。

  5、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特征是:

它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可用来购买任何商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6、货币的形态经历着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变过程。

最初是一种实物货币。

  7、对货币的职能马克思是按照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的顺序进行阐述的。

  8、货币的职能有: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9、贮藏金银是积累和保存价值的典型形态原始形态。

  10、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是最初是由商品赊销时引起的。

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进行单方面转移。

  11、简答:

为什么说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并可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首先,从人民币产生的信用关系来看,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形成一种负债,国家相应取得商品和劳务;人民币持有人是债权人,有权随时从社会取得某种价值物。

  其次,从人民币发行的程序看,人民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出去的,或是直接由发放贷款投放的,或是由客户从银行提取现钞而投放的。

人民银行发行或收回人民币,相应要引起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变化。

  所以,增加贷款发放是基于生产和流通扩大的需要,因而由此增加的货币发行是适应经济需要的,通常称之为经济发行或信用发行。

  12、港币的发行和货币政策实施则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主管。

  13、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世界货币执行一般支付手段的职能一般购买手段的职能和一般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的职能。

其中一般支付手段的职能是主要职能。

  14、自由外汇有:

美元德国马克日元和欧元

  15、外汇为一般解释:

  

(1)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银行存款凭证支票汇票,

  

(2)以外币表示的有价证券,如国家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息票,

  (3)一国拥有的外汇,实际上就是在国外拥有的金融债权并可作为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16、我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外汇由以下几类构成:

  

(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2)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

  (3)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

(4)其他外汇资金。

2010年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

(2)

第一节 信用及其职能

  识记:

  信用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贷行为。

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领会:

  信用的基本形式特征?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

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信用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偿还性,二是付息性。

偿还性是指货币所有者(贷方)把货币贷出去,并约定归还期;货币借人者(借方)在获取货币时要承诺到期归还。

付息性是指借贷活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就应当是有偿的币所有者有权要求货币借人者给予补偿,即支付利息。

在两个特征中,偿还性是信用的最基本特征。

在借贷活动中,无论是贷出、偿还、还是付息,都体现为一种价值的单方面让渡,即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因此,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信用的职能?

  信用的基本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

信用分配是建立在社会总资金运动过程中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基础上的第三次分配。

企业初次分配,是指在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经销售实现价值以后,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对销售收人进行初次分配:

如补偿成本以便继续购买生产资料和支付工人的劳动报酬、依法向财政缴纳税金、核算净利润并进行分配。

财政二次分配,是指财政通过对企业部门初次分配形成的财政收人,再将集中起来的资金通过财政支出形式进行再分配。

信用再分配,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支配的资金规模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借贷过程中,各主体可支配的资金规模发生了变化,因此,信用活动也属于分配范畴。

信用分配是建立在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基础上的第三次分配。

信用分配的对象可以涵盖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中的所有货币资金,并把各主体自身难以动员的资金也动员起来。

  应用:

  信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信用的基本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

发挥信用的职能对国民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集聚资金,支持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靠企业自身积累是难以实现的,而像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信用形式,可以广泛集聚社会上分散的、期限长短不齐的各种闲置资金,积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死为活,满足规模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2)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信用活动可以加快资金周转速速度,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例如,通过银行信用的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在客户的存取、贷还、此存彼取的过程中,银行结算存款账户上总会有一部分稳定的最低余额,在这个余额内发放相应贷款,基本上是无风险的。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信用形式多样化信用工具有了更加充分的流动性,将更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

信用分配是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货币资金将直接产生对社会总产品的需求,来改善总供求的关系,实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信用分配对社会产品总需求的调节,主要体现在总量的调节,即通过调节信贷总量影响社会产品的需求总量。

同时,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和利率水平,如对某一行业的利息优惠,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需求结构的调节。

总之,由于发挥信用职能对国民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信用形式多样化、信用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对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3)

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

  第一节 利息和利率的基本概念

  识记:

  利息:

西方经济学家从借贷关系表面出发,认为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出让货币使用权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补偿,或者说是资金短缺者从市场上筹集资金的成本。

从本质上说,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态,是利润的一部分。

  收益:

是投资者通过投资取得的收入,投资收益由基本收入和资本收入两个部分组成。

投资的基本收入包括利息和股息收入;资本收益是因资产价格上升而形成的价差收益。

  利率:

是利息与本金的比例,是一种反映利息水平高低的指标。

公式:

利率(R)=利息(I)/本金(P)。

即:

R=I/P

  收益率:

是收益额与投资额的比率。

是反映收益水平高低的指标。

在投融资中常常用到的收益率是到期收益率。

  领会:

  利率与收益率的区别与联系?

  利率是一定时期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

收益率是收益额与投资额的比率。

利息率与收益率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对于存款来说,由于到期偿还金额与最初投资资本金是一样的,因此,利率与收益率是一样的。

对于大多数债权凭证来说,如可流通的债券凭证,由于二级市场价格是波动的,债券参与二级市场交易,实现的价值就不确定,从而收益率可能会高于或低于票面利率。

因此,有些债券虽然有票面利率,但实际收益率与票面利率却不相等,这种反映投资者实际获利水平的收益率又被称为有效利率。

  第二节 利率的种类

  识记:

  单利率:

是只以本金计算利息,不考虑利息再投资情况下使用的利率。

其公式是:

I=P*R*T.I指:

利息;P指本金;R是利率;T是借贷时间。

  复利率:

计算利息把定期结算的利息加入本金,逐期滚动计算。

基本计算公式是:

A=P·(1+r)n ,A为本利和;P为本金;r为复利率;n为复利的期数。

  固定利率:

以借贷关系成立时确定的利率为标准,利率在借贷期内不能调整和变动的为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

以借贷关系成立时确定的利率为标准,利率在借贷期内可以调整和变动的为固定利率。

  名义利率:

是包含通货膨胀补偿的利率水平。

名义利率与通贷膨胀率成正比,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利率也应越高,才能使贷款人获得的补偿接近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

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以后的利率水平。

  官定利率:

是由金融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即官方确定的利率。

比如说,在我国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由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各金融机构必须执行,这就是官定利率。

  公定利率:

是由非官方机构的行业自律组织,如银行同业协会加以规定的,对组织成员有一定约束力的利率。

  市场利率:

是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的利率。

如国债交易市场形成的利率。

  基准利率:

是在利率体系中起决定作用或指导作用的利率,它既是一定时期利率水平的一般标准,又是金融监管当局宏观金融调控制的一种指示器。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再贷款率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都可以承担基准利率的作用。

  优惠利率:

是指国家通过金融机构或金融机构本身对于认为需要扶植的行业,企业或个人所提供的低于一般利率水平的贷款利率。

如差别利率法和贴息法。

  领会:

  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

  通货膨胀是影响资金总供求的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因素。

名义利率是包含着通货膨胀补偿的利率水平。

实际利率是没有考虑通货澎胀因素影响下的均衡利率。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这一关系表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利率也应越高,才能使贷款人获得的补偿接近实际利率。

相反,在通货膨胀率降低后,名义利率也应有所降低。

例如,我国在1988年以来,国家对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贴补政策,就是针对物价持续上涨而采取的维持一定水平实际利率的措施。

又如,1999年间,连续7次降息,则是在物价下落以及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利率政策。

  第三节 利率总水平的决定因素

  领会: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对利率决定因素的分析是以其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本质的认识为基础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态。

在借贷关系中,职能资本家把自己的一部分利润以利息的形式支付给借贷资本家,作为借贷资本的报酬,这样,利润就分割为两个部分:

利息和企业主收人。

而分割利润的依据是利息率,利息率既与借贷资本的供求有关,更与借贷资本的性质有关。

因为职能资本家借款是为了把它当作资本以获取利润,如果利息率高到要拿走他的全部利润,使他无利可图,那他就不会去借款。

同样,借贷资本家也是以增值为目的而贷放货币的,他的收人不能等于或小于零。

因此,正常情况下,利率水平应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也因此被称为平均利润决定论。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决定理论为我们分析判断和预测实际利率水平的高低,制定利率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制定利率政策时,除了需考虑社会平均利润率外,还要考虑资金供求状况、企业承受能力、国家产业政策等经济政策、银行经营成本、社会经济运行周期、预期价格变动率、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汇率等因素。

  应用:

  利率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态。

因此,正常情况下,利率水平应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也因此被称为平均利润决定论。

即利率水平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决定理论为我们分析判断和预测实际利率水平的高低,制定利率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制定利率政策时,除了需考虑社会平均利润率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1)资金供求状况。

借贷资金的供求情况的变化是影响市场利率变动的直接因素,资金供应增加,需求减少,市场利率下降;相反,资金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市场利率上升。

而影响借贷资金供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实际经济因素,有纯货币因素,还有心理因素,资金供求状况可以说是各种影响利率水平因素的综合反映。

  

(2)企业承受能力。

这一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银行利率政策制定和调整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

因为我国银行贷款的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因此,银行利率水平的决定是以国有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为基础的,自1996年以来的7次降息所考虑的因素中都包括减轻国有企业利息负担这一条。

但随着深化改革,这一因素将逐渐被资本平均利润率所代替。

  (3)国家产业政策等经济政策。

国家产业政策是银行确定优惠利率扶植对象和利率优惠幅度的基本依据。

而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进行金融宏观调控、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种工具,它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利率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内在要求,还要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4)银行经营成本。

银行经营成本基本包括两部分:

支出和一般营业费用。

银行的利润与其经营成本成反比,存款利息与贷款利率成正比。

因此,存贷款利差越小,银行利润越少,存贷款利差越大,银行利润越多。

  (5)社会经济运行周期。

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投资旺盛,市场资金需求强劲,市场利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这时,中央银行会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基准利率以提高投资成本,抑制投资。

相反,当经济不景气时,投资疲软,市场资金需求不足,市场利率水平降低,这时,中央银行就会采取较为积极的货币政策,降低基准利率以降低投资成本,从而刺激投资。

  (6)预期价格变动率。

价格变动与名义利率变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在价格总水平上升时,名义利率也应上升。

反之,名义利率应下降。

  此外,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汇率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利率水平变化。

  第四节 我国的利率体系和利率决定

  识记:

  利率体系:

是指一个国家由中央银行利率、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和证券市场利率等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利率所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动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利率体系。

  我国当前的利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

(1)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包括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

(2)银行间利率:

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CIBOR)、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

(3)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4)市场利率:

指深沪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利率?

民间借贷利率。

  领会:

  我国利率政策的出发点以及主要决定因素?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确定利率总水平时主要考虑四项宏观经济因素:

市场物价总水平、国有企业利息承受能力、银行利润和社会资金总供求情况。

  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物价总水平,即把利率与物价挂钩,因为我国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市场定价的比例已超过90%,因此,价格基本上可以反映商品和服务市场的供求状况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同时,市场价格对企业公众的心理预期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把利率与物价挂钩有助于合理利率水平的形成。

在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时,十分注重国有企业的利息承受能力,特别是通过优惠利率传递政府的扶贫政策,通过差别利率落实国家业政策的发展要求等。

卜今后要使市场利率总水平主要由资本平均利润率求和物价总水平的变动等经济因素决定。

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

  应用:

  我国利率体系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利率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由中央银行利率、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货款利率和证券市场利率等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利率所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动和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机体系。

  我国在金融市场发展以前,曾长期是官定利率与民间利率并存的双轨利率体系。

官定利率就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公布执行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民间利率是违法的。

  改革开放以来,利率体系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而朝着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

并已经形成了中央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格局。

  我国当前的利率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

(1)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包括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

(2)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包括有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CIBOR)、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

(3)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4)市场利率:

指深沪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

  我国利率体系未来发展目标,是要形成一套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中央银行可以有效控制的多层次的、有弹性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利率体系。

  我国应如何发挥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实现利率市场化,才能够充分发挥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广义的利率市场化,是指市场利率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主要由资本平均利润率、市场资金供求和物价总水平的变动等经济因素决定,使利率能够真正发挥引导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狭义的利率市场化,是要形成一套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中央银行可以有效调控的多层次、有弹性、能够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利率体系。

  根据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及存贷款利率方面,要从收人分配角度出发制定利率。

一方面,使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成为既尊重市场利率水平,又能体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意图的灵活、有效的政策工具;另一方面,使商业银行能够根据基准利率和现实的经济情况灵活调整自身的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防范风险、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的。

(2)发展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形成真正的、有影响的的市场利率。

(3)通过法定利率的市场化、合理化,制约和引导民间利率,以实现高效、统一、有弹性、多层次、多样化的利率体系。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难关,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完善中央银行宏观间接调控机制,使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真正实现商业化运作,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配置资源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有助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第四章 金融机构体系

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识记:

  金融机构体系:

一国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整体。

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领导,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

具体实施中,主要是围绕贯彻“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推进的。

  领会:

  金融体系的经济职能及其实现方式?

  一国金融体系最基本的经济职能首先是充当资金流通的媒介,使资金由盈余的单位迅速流向资金短缺的单位,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这一职能的实现要借助于两种方式:

一是间接融资方式。

在银行信用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是媒介。

从银行组织存款看,它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即存款人的债务人;从银行发放贷款看,它们是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权人。

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和货币资金需求者,两者之闻并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银行成为媒介。

所以这种资金筹集方式称为间接融资和间接金融。

  二是直接融资方式。

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股票、债券等方式实现资金的融通。

在这个过程中,资金所有者和资金需求者两者之间直接建立金融联系,而不需要中介者扮演债务人和债权人这一环节。

此时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西方各国金融体系的构成?

  西方国家都各有一个规范庞大的金融体系,是众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

其中银行机构居支配地位。

从银行机构的组成来看,一般可分为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和专业银行三大类。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处于特殊地位,具有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特殊功能。

存款货币银行、又称商业银行、存款银行、普通银行。

是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顾客提供转账结算等多种服务。

同时,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

专业银行是专门经营某种特定范围的金融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以外的办理其他金融性业务的信用机构。

其构成更为庞杂。

包括有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组织、基金组织、租赁公司、证券机构等。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过程?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是在各解放区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银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而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三个阶段?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1)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体系;2)多元混合型金融机构体系;3)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二节 商业银行

  识记:

  商业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吸收单位和个人的存款,从事贷款发放、投资等获取利润的企业。

其性质是:

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职能:

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有创造职能;金融服务功能。

  单一银行制。

也称独家银行制。

其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

是美国最古老的银行形式之一。

  分行制。

其特点是,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总行二般设在各大中心城市,所有分支机构统一由总行领导指挥。

这种银行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股份银行。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这种银行制度。

  银行持股公司。

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

在法律上,这些银行是独立的,但其业务与经营政策,都属于同一股权公司控制。

这种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在美国最为流行。

银行持股公司制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非银行持股公司,一种是银行持股公司。

  连锁银行制。

又称联合银行制。

其特点是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购买若干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这些银行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也没有股权公司的形式存在,但其所有权掌握在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手中,其业务和经营政策均由一个人或一个决策集团控制。

  跨国联合制。

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金融机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组织形式。

  领会:

  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

  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信用中介职能的实质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

商业银行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和借入者实现货币资本的融通。

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实现资本余缺的调剂,并不改变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只是改变了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这种使用权的改变,对经济活动可以起到一个多层面的调节转化作用。

一是,把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提供了扩大生产手段的机会。

二是,可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为投资,加速经济的增长。

三是,可以把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

在利润原则支配下,还可以把货币资本从效益低的部门引向效益高的部门,形成对经济结构的调节。

  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

  商业银行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和支付代理人。

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促进了经济发展。

支付中介职能从逻辑上先于信用中介职能。

它最早产生于货币经营业。

但支付中介职能的发展,也有赖于信用中介职能。

支付中介职能和信用中介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者互动构成了银行信贷资本的整体运动。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

  这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职能基础之上产生的。

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派生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或不完全提现的情况下,最终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商业银行并不能无限制地创造信用,更不能凭空创造信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