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4506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docx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地壳

第二章地壳1矿物

一、名词:

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亦称元素丰度。

2、结晶习性——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经常所具有的形态称结晶习性。

3、矿物条痕——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所留下的痕迹颜色,即不透明矿物粉末的颜色。

4、结核和鲕状体——产生于多孔或疏松岩石中的圆球状、透镜状、团块状或姜状的矿物集合体。

结核一般直径>2mm,有的甚至大于20-30cm;<2mm如同鱼子者称鲕状体。

5、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裂开的光滑平面称解理面。

解理一般沿着晶体内部构造联系力量弱的方向发生。

6、断口——矿物在受力后,并不是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而是沿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这种断面称为断口。

7、类质同象——化学成分不同但互相类似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可以在一结晶构造中以各种比例互相置换,但不破坏其结晶格架。

8、同质多象——指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特别是温度)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

9、透明度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矿物?

矿物与元素、岩石有何关系?

2.说明晶质体矿物与非晶质体矿物的区别。

各举五个晶质体矿物和非晶质体矿物的例子。

3.矿物集合体形态有哪些类型?

4.比较下列矿物:

角闪石与辉石、方解石与白云石、金刚石与石墨、自然金和自然铜、黄铜矿与黄铁矿。

5.比较正长石和斜长石肉眼鉴定特征。

三、填空题

1、结晶习性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一向延伸型、二向延伸型、三向延伸型。

2、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矿物的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矿物光学性质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

矿物力学性质含硬度、解理、断口、延展性、脆性等。

矿物其他物理性质还有比重、磁性等。

3、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光波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物理性能的表征。

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4、据反射光亮程度,光泽可以分为: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可以进一步分为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特殊的光泽(如在石英的不平坦断面上的油脂光泽;闪锌矿断面上的松脂光泽;具纤维状集合体形态的石膏和石棉呈现出的丝绢光泽;白云母、滑石等片状矿物表面上的珍珠光泽;粒分散集合体的高岭石的土状光泽。

5、矿物硬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内部结构质点间连接力的强弱。

德国莫氏(F.Mohs)选择了常见的10种矿物,将硬度由小到大排列,分为10级,这就是习称的莫氏硬度计,其中,滑石硬度为1,石英硬度为7,金刚石硬度为10。

野外鉴定矿物时,如找不到标准矿物,可利用一些代用品测试,如指甲(硬度2-2.5),铜钥匙(约3),小钢刀(约5.5-6)。

通常,可以将矿物硬度略列划分为软(其硬度<指甲)、中(指甲-小刀)、硬(>小刀)和极硬(石英刻不动)四类。

6、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裂开的光滑乎面称解理面。

解理一般沿着晶体内部构造联系力量弱的方向发生。

根据裂成光滑解理面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

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无解理。

7、矿物断口依其裂面形状分为:

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锯齿状断口等。

解理完善程度与断口发育程度是互为消长的,解理极完全则无断口,反之断口发育,则无解理或者解理极不完全。

8、按比重,矿物可以分为四级:

轻矿物——比重<2.5;中等比重矿物——比重2.5-4;重矿物——比重4-7;极重矿物——比重>7。

对极重矿物来说,比重是鉴定的重要标志。

比重不仅对于鉴定矿物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研究古代沉积环境、查明物质来源亦是重要的。

9、类质同象表示方法是将相互置换的两种离子用括弧括起来,中间加一逗点,并把含量较多的一种写在前面,如橄榄石化学式(Mg,Fe)2SiO4表示Mg,Fe两者可以相互置换,且前者含量多于后者。

10、按品体化学分类将矿物分为5个大类:

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含氧盐矿物。

11、石英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晶体。

颜色不一,如果是无色透明的晶体称“水晶”,紫色的称“紫水晶”,黑色的称“墨晶”等。

一类是隐晶体,主要由Si02胶体溶液沉淀而成。

12、云母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为钾、镁、锂、铝等的铝硅酸盐。

13、斜长石Na[AlSi3O8]-Ca[Al2Si2O8]是由钠长石Na[AlSi3O8]和钙长石Ca[Al2Si2O8]所组成的类质同象混合物,两者之间可以任意比例组合,并据此将其分为3类(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基性斜长石)。

第二章地壳1岩浆岩

一.名词:

1.岩浆作用

2.围岩

3、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壳物质。

岩石的化学、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产状都与地质作用有密切的因果关系。

4、岩浆——是在地壳深处生成的、含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亦是各种岩浆岩及其矿床的母体。

5、岩浆岩——又可以被认为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人地壳、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6、岩浆岩结构——岩浆岩的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结合的形态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上的特点称之为结构,

7、岩浆岩构造——指矿物集合体及其之间的各种特征,包括矿物的集合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空间分布等。

二.填空

1、按成因,岩石可以分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岩浆是一种粘稠的熔浆,粘度与硅酸含量有密切的关系。

硅酸含量少者称基性岩浆,粘性小、易流动;硅酸含量多者称酸性岩浆,粘性大,不易流动。

3、岩浆活动包括2种方式: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使之停滞在地壳中冷凝,结晶,称岩浆的侵入作用。

由此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

其在地壳深处(地表以下3-6Km处)和浅处(地表以下0-3km或近地表)形成的岩石分别称深成岩和浅成岩。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即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功(挥发成分大部逸失),这种作用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又称火山岩。

4、岩浆岩化学成分复杂,几乎包括地壳中所有元素。

含量差异明显,以O,Si,Al,Fe,Ca,Na,K,Mg,Ti等元素含量最多,占岩浆岩化学元素总量的99%以上。

5、依硅酸饱和程度,可将岩浆岩分为四大类型:

(见下表)

表岩浆岩分类(依硅酸饱和程度)

岩类

超基性岩

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岩

SiO2含量%

<45

45%-52

52%-65

>65

6、岩浆岩矿物主要是硅酸盐矿物,分布很不均匀,最多的是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其总和占岩浆岩矿物平均总含量的92%。

这些被称为岩浆岩造岩矿物。

长石、石英、白云母等富含硅铝,色浅,称硅铝矿物或浅色矿物;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富含铁镁,色深,称铁镁矿物或暗色矿物。

三.简答题:

1、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的结构和构造分别有何特征?

2、试述鲍温反应序列,并论述岩浆岩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以及它们的共生组合关系,鲍温反应系列与岩浆岩的分类关系如何?

3、岩浆岩是如何分类的?

代表性的岩石有哪些?

4、哪些岩浆岩含有石英?

哪些岩浆岩含有长石?

哪些岩浆岩含有橄榄石?

5、岩浆岩主要包括哪些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

四.读图题

1、按岩浆岩矿物结晶程度,岩浆岩的结构划分为:

全晶质结构、非晶质(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下图中出A、B、C分别代表什么结构?

A——

B——

C——

2、按岩浆岩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岩浆岩的结构划分为:

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或不等粒结构,下图中出A、B分别代表什么结构?

A——

B——

 

3、连结下列侵入岩与其对应的喷出岩。

侵入岩喷出岩

花岗岩苦橄岩

辉长岩粗面岩

闪长岩流纹岩

橄榄岩玄武岩

正长岩安山岩

五、论述分析题

1、谈谈岩浆岩结构及其特点

岩浆岩的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结合的形态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上的特点称之为岩浆岩结构(见下表),

结构和构造可以判别岩石形成条件和环境,而且是岩浆岩分类的一种重要依据。

表岩浆岩的结构

划分标准

结构

特点(或定义)

细分

按岩浆岩矿物结晶程度

全晶质结构

矿物全部结晶

非晶质(玻璃质)结构

矿物全未结晶,即全部为玻璃质。

半晶质结构

矿物部分结晶,部分呈玻璃质

按组成矿物晶粒绝对大小

显晶质结构

用肉眼或放大镜即可看到矿物晶粒

粗粒结构

晶粒直径>5mm

中粒结构

2-5mm

细粒结构

0.2-2mm

隐晶质结构

肉眼或放大镜不能辨别矿物颗粒的致密结构

 

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

矿物颗粒大小匀称略等

斑状结构

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显著,是一些较大的晶体散布在较细的物质(主要为隐晶质和玻璃质)当中的一种结构,前者称斑晶,后者称基质

似斑状结构

或不等粒结构

是一些更粗大的斑晶分布在显晶粒状结构的基质当巾的一种结构

按矿物晶体形状发育程度

自形晶

矿物晶体自己应有的形状

半形晶

只发育应有晶体的一部分

他形晶

因空间受到限制,晶体不能发育成自己的形状,而只是填充空隙,其形状依空隙形状而定

其他结构

伟晶结构

矿物晶粒特别粗大,1cm左右到数米大

细晶结

指石英和长石等所形成的一种他形的细粒等粒结构

2、谈谈岩浆岩构造及其特点

岩浆岩构造是指矿物集合体及其之间的各种特征,包括矿物的集合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空间分布等。

结构和构造可以判别岩石形成条件和环境,而且是岩浆岩分类的一种重要依据。

岩浆岩构造及其特点主要有:

(1)气孔构造——岩浆在压力减小和温度骤然降低条件下,随挥发性成分不断散失和熔岩迅速冷却凝固在岩石中所留下来的许多圆形、椭圆形或长管形等孔洞。

(2)杏仁构造——岩浆岩气孔被后来的物质充填所形成的一种形似杏仁状的构造。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如黑曜岩、玄武岩等。

(3)流纹构造——熔岩流动时由不同颜色条纹和拉长气孔等定向排列所形成的构造,仅出现于喷出岩中,以流纹岩最为典型。

(4)流线构造——熔岩流动使长条状、柱状矿物呈定向排列所成的构造。

(5)斑杂构造——岩浆岩矿物成分和结构上呈不均匀状,如暗色矿物聚集成团等。

(6)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排列不显示方向性者称块状构造,常为深成岩所具有。

3、试论述各类岩浆岩中矿物成分的变化。

(1)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含量分别呈逐减和渐增的趋势,因而岩石颜色逐渐变浅。

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为暗色岩,中性岩为中色岩,酸性岩为浅色岩。

颜色反映了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含量的比例,可作为岩浆岩大类区分的一参考。

不仅如此,而且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因矿物成分的变化,也导致岩石比重相应变小。

(2)就暗色矿物的变化而言,橄榄石只在超基性岩、基性岩中出现,辉石是基性岩的主要矿物,角闪石是中性岩的主要矿物,黑云母是酸性岩的主要矿物。

此外,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普遍分布于各类岩石中。

在暗色矿物含量的主次排序上,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逐渐有由主到次和先次后主的变化。

(3)长石的种类和含量在各类岩石中很有规律。

超基性岩里很少,或没有斜长石;基性岩基性斜长石是主要矿物;中性岩里中性斜长石是主要矿物,可出现少量钾长石;酸性岩里酸性斜长石和钟长石为主要矿物;半碱性岩里钾长石是主要矿物。

长石的种类除根据矿物特征鉴定外还可参考其共生矿物,如基性斜长石常与辉石共生;中性斜长石常与角闪石共生;酸性斜长石则与黑云母、钾长石、石英共生。

(4)岩石中石英的有无决定于SiO2的含量,超基性岩、基性岩为硅酸不饱和的岩石,不含或极少含石英;中性岩为硅酸饱和岩石,不含或只含少量石英;酸性岩为硅酸过饱和岩石,石英是其主要矿物。

橄榄石含量在超基性岩和基件岩中分别处于主次的位置,而酸性岩石中是不含橄榄石的。

根据所述,可以将石英、橄榄石视为鉴定岩浆岩的指示性矿物。

SiO2含量增加,FeO和MgO减少。

反映在矿物成分上,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暗色矿物减少;CaO在超基性岩中很少,在基性岩中大量增加,在酸性岩及碱性岩中又逐渐减少。

Al2O3和CaO变化情况相似,反映在矿物成分上为基性岩中富钙、铝的斜长石大量出现,NaO和K2O的含量变化与所述各氧化物相反,它们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章地壳1沉积岩

一.填空

1、地表或近地表先成岩石遭受风化剥蚀以及生物和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搬运沉积后,又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沉积岩在产状上,一般说来是成层的,在成因上是外生的,故富含有机质及生物化石。

总的说来,成层产状和外动力成因,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的特点。

2、各种先成的岩石碎屑及溶解物质是沉积岩的主要物源,但最基本的是来源于地壳最先成的岩石——岩浆岩,故沉积岩的化学成分和岩浆岩基本相似。

由于沉积岩形成的环境与岩浆岩完全不同,所以在化学成分上并不尽一致。

两者间差异主要是:

沉积岩中Fe2O3>FeO,Al>Ca+Na+K,K>Na,而岩浆岩恰恰相反;沉积岩中富含H20和CO2,而岩浆岩中则很少。

其原因主要是沉积岩的氧化条件有利于Fe2O3和Al聚集,地表植被和岩石风化所形成的胶体矿物对K的吸附作用以及地表和大气中H20和CO2的参与。

3、沉积岩中矿物约有160余种,常见矿物仅20余种。

其中,石英、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可占该类岩石矿物总量的93%以上。

沉积岩与岩浆岩在矿物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很大差别。

这些差别的原因主要与沉积岩形成时的表生地球化学环境特别是生物化学风化和侵蚀、搬运与堆积作用有关。

4、根据结构类型,沉积岩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

依据粒级和粒度,沉积碎屑岩再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火山碎屑岩等类型。

根据粘土岩构造和固结程度等可将其进一步分为粘土、泥岩和页岩。

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按其化学分异顺序可以分为如下儿类:

铝土岩、铁质岩、锰质岩,硅藻土、燧石岩、磷块岩,碳酸盐,可燃有机岩,可燃有机岩包括煤、石油、油页岩及天然气等。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沉积岩?

沉积岩是如何形成的?

沉积岩结构和构造分别有何特征?

沉积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沉积岩有那些类型?

2、什么叫风化作用?

各种风化作用之间的关系?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风化作用的产物?

3、沉积岩序列从下到上为砾岩、砂岩、页岩,最后为石灰岩。

请分析这种序列与沉积的海洋或沉积环境的变化有何关联?

4、从下到上,沉积的岩石依次为生物碎屑石灰岩、致密的碳酸钙胶结有机体的碳酸岩、最后为白云岩,请推测与岩石沉积相关的沉积环境?

5、碎屑岩与化学岩有何不同之处?

6、哪一种岩石受化学风化的速度更快,花岗岩还是玄武岩,为什么?

7、如果没有风化作用,世界将会如何?

8、简述沉积岩的构造及其特征

沉积岩构造复杂多样,其中最突出出的是层理和层面构造。

(1)层理构造——沉积物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示的成层特征称为层理构造。

按形态及成因可以将层理进一步划分为水平的,倾斜的和交错的几种类型:

A、水平层理——一个岩层单位内水平和近水平相互平行的微细的成层物质称为水平层理(图3.33)。

这种构造主要形成于广阔的浅海、湖底等沉积环境比较稳定的条件下。

B、斜层理——一个岩层单位内与层而斜交的微细层称为斜层理。

河流和风力作用均可形成这种层理。

如河流搬运过程中水底沙垅的前移和风沙流导致的沙丘的移动(图3.34)等。

C、交错层理——如果不同方向的斜层理相互交织则称为交错层理(图3.35),其原因往往是由水成风的运动方向发生明显改变所致。

(2)层面构造——沉积过程中由自然作用产生在沉积岩层面上的痕迹称为层面构造。

例如由风力和流水(图3.36)或风浪作用形成的波痕(图3.17),大气降水形成的雨痕(图3.38)和干燥气候形成的干燥裂隙(图3.39)、石盐结晶等。

除沉积岩构造显示的上述特征外,还有某些矿物质凝聚而成的各种结核,如铁质结核、钙质结核等,以及各种生物化石和生物活动遗迹(图3.40)。

9、简述沉积岩的结构及其特点(见下表)

表沉积岩的结构(根据成因不同划分)

结构

粒级mm

特点

代表岩石

碎屑结构

0.005-1000以上

碎屑物为砾石、砂或者粉砂;胶结物主要是化学成因的物质,可以是铁质的、硅质的或者是钙质的等,此外还有泥质的。

碎屑岩

沉积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

泥质结构

<0.005

主要由<0.005mm的碎屑、粘土矿物及胶体物质组成的细而均一的结构,粘土岩成泥质岩的特征结构。

断口光滑,有细腻感。

粘土、泥岩和页岩。

化学岩结构及生物岩结构

主要由先成岩石经化学分解而成的真溶液或胶体溶液的沉积作用,以及生物化学作用和生物遗体堆积所构成的结构。

化学岩

生物化学岩

第二章地壳1变质岩

一.名词

交代作用变质岩

二.填空题

1、导致岩石发生变质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压力和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

温度一是主要由地球深部放射性元素的蜕变产生的地热;二是岩浆侵入对其围岩产生的热能;三是新构造运动产生的摩擦热,但对岩石变质影响较小。

温度一方面使发生重结晶作用,另一方面产生新的高温变质矿物。

压力有静压力和定向压力两种,静压力可以产生体积减小而比重增大的新矿物,定向压力使岩石发生破碎和变形,还可以使其中的柱状或片状矿物垂直压力方向定向排列,形成岩石中的片理构造。

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导致岩石物质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变质矿物。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变质作用?

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2如何区分以下各组岩石:

粉砂岩与凝灰岩,页岩与片岩,石灰岩与白云岩、大理岩,薄层石灰岩与板岩,花岗岩与片麻岩、砂岩,石英砂岩与石英岩。

3、你选择化学成分还是结构与构造类型来测定岩石的变质程度?

4、简述变质岩常见的结构。

1)等粒变晶结构——矿物晶粒大小大致相等,多呈他形,彼此镶嵌很紧,不具定向排列。

大理岩、石英岩属之。

2)斑状变晶结构——一些较大的晶体分布在细粒的基质上,前者称之为变斑晶。

某些片麻岩和片岩常具此种结构。

3)鳞片状变晶结构——片状矿物平行排列所形成的结构,如各种片岩。

4)变余结构——变质作用不彻底致成的在变质岩的个别部位残留着的原岩的结构。

5、简述变质岩的构造。

变质岩的构造是鉴别各种变质岩的重要标志,主要有:

1)板状构造——具整齐而平直的裂开面,沿此面岩石容易裂开成厚度均匀的薄板。

矿物颗粒很微小,板面微具光泽,系板岩特有的构造(图3.44a)。

2)千枚状构造——细的鳞片状矿物呈定向排列,重结晶程度不高,肉眼不能分辨矿物颗粒,岩石裂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和小皱纹,为千枚岩特有构造(图3.44b)。

3)片状构造——在压力作用下,片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滑石等)沿着一定方向平行排列呈现的构造。

其颗粒结晶一般不大。

为片岩特有的构造(图3.44c)。

4)片麻状构造——片状矿物及粒状矿物相间排列所形成的深浅色泽相间的断续的条带状构造。

矿物颗粒沿一定方向排列,但不能裂成薄片,矿物颗粒结晶较为粗大。

为片麻岩特有构造(图3.44d)。

5)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成分和结构都很均匀,没有定向排列,不出现方向性构造。

某些大理岩、石英岩等常具这种构造。

6)眼球状构造——在颗粒较大的片麻岩石中含有扁豆状矿物集合体的构造。

6、表述变质作用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并指出各自的代表变质岩。

依变质形式可将变质作用分为以下5种类型(见下表):

表变质作用的类型

变质作用的类型

定义

主要特征

代表变质岩

气成水热变质作用

岩石受到气体和热液影响所发生的变质作用

通常发生于岩浆岩本身或其接触带,变质作用范围一般较小。

蛇纹岩、云英岩等

接触变质作用

热接触变质作用

岩浆温度对围岩引起的重结晶现象

变质前后的化学成分一般没有多大变化

石灰岩变为大理岩,砂岩变为石英岩等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围岩不仅受到岩浆温度、而且受到岩浆分异出来的热气热液的影响所导致的岩石变质。

主要发生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石灰岩的接触位置

硅卡岩(夕卡岩)

动力

变质作用

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使岩石发生磨碎及压碎的变质作用

可以使岩石中矿物变形、重新结晶,导致矿物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矿物。

形成的岩石在空间上常与断裂构造相联系,变质岩矿物的定向及条纹状构造显著,呈带状分布。

糜棱岩

区域

变质作用

指由构造和岩浆活动共同引起的,在温度、静压力、定向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气体溶液等各种变质作用综合影响下发生在广大区域的变质作用。

形成的岩石主要分布在古老的结晶地块和造山带中

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角闪岩等。

混合

岩化作用

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地壳深处热流上升形成的热液和局部岩石重熔后形成的岩浆,渗透、交代、贯入到变质岩中所形成的变质作用。

往往是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形成的岩石有条带状、服球状、角砾状等混合岩石。

混合岩

7、对比表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常见岩石、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

第二章地壳2构造运动及构造变动

一.名词

1、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称为地壳运动,也称构造运动。

2、水平运动——地壳物质大致平行地球表面,沿着大地水准球面切线方向进行的运动称水平运动。

常表现为地壳岩层的水平移动。

岩层在水平方向受力(挤压力,张力),形成巨大而强烈的褶皱和断裂构造。

因此,水平运动又称“造山运动”。

3、垂直运动——地壳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进行的缓慢升降运动称垂直运动。

常表现为大规模隆起和拗陷,引起地势高低的变化和海陆变迁,又称“造陆运动”。

4、沉积旋回——一套海侵层位和一套海退层位在垂直剖面上构成颗粒由粗变细又由细变粗的有规律的变化,表明该区地壳曾经历一次下降和上升的完整过程,称为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5、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走向线,走向线两端的指向即为走向。

走向表示岩层的水平延伸方向,用方位角表示。

走向有两个方向,彼此相差180°。

6、倾向——在岩层层面上,垂直于岩层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投影所指的方向即是岩层倾向。

倾向表示岩层层面的倾斜方向。

倾向只有一个方向,与走向的交角恒为90°。

7、倾角——岩层层面倾斜线与它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倾角表示岩层层面的倾斜程度。

8、褶皱——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即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改变了原始产况,形成倾斜的及各种弯曲的形态。

9、背斜——一般是向上凸曲,核心部为老岩层,向外部岩层时代越来越新。

10、向斜——一般是向上凹曲,核心部为新岩层,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