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4876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docx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

安徽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Ⅰ.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

阅读题70分,分为两类:

现代文阅读35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

表达题80分,分为两类: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写作60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包括:

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

古代诗文阅读包括:

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题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5分。

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5题20分;写作,1题60分。

全卷共22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⑶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⑷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⑵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⑴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⑵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⑷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E

  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⑴符合题意

  ⑵符合文体要求

  ⑶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⑸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⑹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⑴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⑵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⑶有文采

  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⑷?

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附录              新课标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高中14篇,初中50篇,共64篇)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

  7-9年级(50篇)

  1.孔子语录                             《论语》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8.三峡                                    郦道元

  9.马说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二)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

  1.劝学(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                 庄子

  3.师说                                           韩愈

  4.阿房宫赋                                       杜牧

  5.赤壁赋                                         苏轼

  6.氓                                            《诗经》

  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8.蜀道难                                         李白

  9.登高                                           杜甫

  10.琵琶行                                         白居易

  11.锦瑟                                           李商隐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13.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苏轼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辛弃疾

 

 

Ⅳ  题型示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未变,沿用)(2011年全国卷)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礞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

“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簪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未变,沿用)(2014年新课标卷Ⅱ)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文曰: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

“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

“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

“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

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

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

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

彰显。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未变,沿用)(2014年大纲卷)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

“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

“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

“公敢是耶?

”凑曰: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朝廷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