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4906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5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docx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

第一章工商企业及其管理概论

第一节工商企业的概论与发展历程

知识点一、工商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掌握]:

工商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

(2)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3)企业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完整的经济组织。

(4)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相应民事义务,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

(二)企业的形成

企业和市场一样,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企业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以企业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比单纯依靠市场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物。

(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企业作为协作劳动的一种组织方式,并不是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它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2)新制度学派的观点

企业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因为企业能作为在某种状态下替代市场的一种较低交易费用的资源配置方式。

(三)企业的发展

1、企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1)手工生产时期。

手工生产时期主要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

(2)工厂生产时期。

工厂生产时期工场手工业逐渐被工厂企业所代替。

(3)企业生产时期。

从工厂生产时期过渡到企业生产时期,是企业作为一个基本经济单位的最后确立和形成时期,也是企业成熟化的重要时期。

2、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1)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1)经营机制

①动力机制

②调节机制或产销机制

③约束机制或平衡约束机制

④发展机制或技术进步机制

2)企业素质

①人员素质

②技术装备素质

③管理素质

④文化素质

(2)企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一,技术进步

第二,多样化经营

3、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关系

(1)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联系

(2)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

知识点二、工商企业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

工商企业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企业要素的概念

(二)企业要素的构成

①人力②物力—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③财力④信息—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⑤技术⑥知识⑦时间⑧空间⑨市场⑩客户11环境12管理

知识点三、工商企业的优势与弱势[了解]:

工商企业的优势与弱势

(一)企业的优势

(1)有效分工和协作

(2)节约费用

(3)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4)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更多

(5)解决冲突的机制更有效

(6)能实现良好的沟通

(二)企业的弱势

(1)信息传递易缺失

(2)监督成本增加

(3)激励机制效力减弱

(4)官僚失灵现象产生

第二节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

知识点一、工商企业的主要类型[掌握]:

工商企业的主要类型

(一)按投资主体划分

1、国有企业

2、集体所有制企业

3、股份制企业

4、民营企业

(二)按产权组织形式划分

(1)单个业主制企业

(2)合伙制企业

(3)公司制企业

(三)按实体的集约程度划分

1、单一企业

其优点是:

可以组织大批量生产,劳动生产率高,有利于降低成本。

缺点是:

品种单一,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差。

2、多元企业

其优点是:

能扩大经营范围或增宽生产线,资源利用率提高,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降低经营风险。

缺点是:

增加了管理难度,提高产品质量的任务艰巨。

3、经济联合体

其特点是:

参加联合的各方本着自愿、互利、效益共享原则,在生产、科研、技术、设备、劳动力、物资及销售等方面彼此联合;联合各方用契约的方式形成法律约束,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成员之间按等价有偿原则进行产品配套、物资协作以及技术转让等生产经营活动。

4、企业集团

(四)按企业从属行业划分:

(1)工业企业

(2)商业企业;

(3)金融企业;

(4)其他类型企业

(五)按企业规模划分

人们常说的大型企业是指中一型及以上规模的企业;中小型企业是指中二型及以下规模的企业。

(六)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

(1)劳动密集型企业。

(2)资金密集型企业。

(3)知识密集型企业。

(七)按企业同外国资本联合方式划分

知识点二、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和特征[熟悉]:

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和特征

(一)企业制度的概念

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

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企业的产权制度、企业的组织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

(二)企业制度的类型和特征

1、单个业主制企业

2、合伙制企业

3、公司制企业

(1)公司制企业的特点

(2)公司制企业的种类

(三)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

(1)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企业体制

(2)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3)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有生有死的企业制度。

(4)现代企业制度是各类企业改革的共同方向。

(5)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产权清晰

(2)权责明确

(3)政企分开

(4)管理科学

第三节工商企业的职能、目标与责任

知识点一、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掌握]:

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

(1)把国家和客户需求转化为企业要求并予以满足。

(2)确保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3)努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持续改进组织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

(4)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资源,使企业和相关方收益。

(5)确保国家财政收入,逐步增加员工收入。

(6)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7)注重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

(8)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知识点二、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掌握]:

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

企业具有经济性、社会性、独立性、盈利性四个特征,

(一)获取利润

(二)满足社会需要

(三)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的关系

实际上,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两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互为条件、相互补充的。

首先,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其次,利润也是企业满足或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前提;再次,承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获取利润与满足社会需要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才能够取得利润;同时,只有取得利润,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知识点三、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了解]:

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和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涉及诸多方面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等。

除此之外,就外部关系而言,社会还对股东、媒体、社区、政府、交易伙伴、消费者等相关社会组织及个人负有特定的社会责任。

具体来说,企业对股东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保护股东及其他出资人的投资,并使之得到合理的收益。

对于新闻媒体,企业的责任是保证提供信息的准确、及时,维护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原则,并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在社区环境中,企业应当通过积极参与本社区的公益活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保持环境清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场所。

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是认真遵守政府的有关法令和政策规定,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或管理,自觉履行作为公民应承担的各项义务。

就消费者而言,企业应当把满足消费者需要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担负起教育、引导消费者的职责。

总之,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协调外部关系的基础。

(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有利作用

1.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增强客户忠诚度

2.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3.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改善监管环境

4.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降低市场壁垒

(四)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

3.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创造广阔的生存空间

5.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6.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保证企业正确的经营方向

第四节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与职能

知识点一、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掌握]:

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

工商企业管理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依照一定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企业人、财、物、信息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目标的活动总称。

对于工商企业管理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任何管理都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即在一定的生产料所有制的条件下进行的。

(2)任何管理都是在特定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既有管理的共性,又有国情和文化的特殊性。

(3)企业管理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即依据一定的管理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

(4)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企业中的人和物及其经济活动,即企业管理者既是对工作的管理,又是对人的管理,同时又是对企业的人、物及经济活动的全部要素的系统管理,反映了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5)企业管理是通过管理的职能实现的,即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活动过程来完成。

(6)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即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出产。

(7)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要随着企业内外部情况的变化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

知识点二、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性质[了解]:

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性质

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它具有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关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企业管理的二重性,是由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它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知识点三、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了解]:

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

企业管理职能是指企业管理这为了实行有效的管理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

在企业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一般有以下几项具体职能:

(1)计划职能

(2)组织职能

(3)指挥职能

(4)控制职能

(5)协调职能

(6)激励职能

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不是孤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计划是前提,提供目标和标准;组织是保证,提供计划实施的组织机构和气氛;指挥使手段,是实现计划目标的必要途径,协调和控制则分别解决计划和目标实施中的增效和实效问题;激励则是完成一切管理任务的基础和动力

第五节工商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知识点一、标准化工作[掌握]:

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指对在企业经济、技术、管理活动中,具有多样性和相关性特征的重复发生的对象,以特定程序和特定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

标准化工作就是对企业各种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

按照性质划分,企业的标准主要有: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1.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指对企业的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等所作的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定。

(1)产品标准。

是对产品的规格、参数、质量要求、检查方法、包装运输以及售后服务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主要依据。

(2)方法标准。

是对生产过程中具有通用性的重要程序、规则、方法所作的统一规定。

包括设计规程、工艺规程、材料装备、操作方法、检验方法等。

(3)基础标准。

是针对生产技术活动中的一般共性问题,根据最普遍的规律制定的基础规则,是生产技术活动中最基本的有指导意义的标准。

(4)安全与环境标准。

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所作的统一规定。

2.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重复出现的管理业务和工作责任,按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职责和制度所作的统一规定。

包括生产组织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等。

3.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方法、程序及工作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是为各部门、各工作岗位以及各类人员制定的有关工作质量的标准。

其内容包括:

部门和岗位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任务的数量、质量要求及完成期限;完成任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与相关岗位在工作中协调配合和信息传递的方法;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和奖惩办法。

知识点二、定额工作[了解]:

定额工作

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企业资源的消耗、利用和占用的标准。

按内容不同可分为:

(1)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即劳动消耗定额,也称劳动定员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预先规定的活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劳动定额又可细分为:

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工酬的产量定额、设备看管定额、服务定额等。

劳动定员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实现的。

(2)设备定额。

设备定额可分为设备利用定额和设备维修定额。

前者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单台设备在单位时间的产量标准。

后者指为了编制设备修理计划而制定的有关标准。

(3)物资定额。

物资定额又分为物资消耗定额和物资储备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单位产品占用或消耗物资的标准,如各种原材料消耗定额、能源消耗定额、工具消耗定额、劳保用品消耗定额以及有关物资的储备定额等。

(4)流动资金定额。

流动资金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标准,包括企业储备资金定额、生产资金定额、成品资金定额等。

(5)费用定额。

费用定额是通过费用预算规定的部门、个人的费用开支标准,如办公费、管理费等。

(6)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所制定的有关时间和数量方面的标准。

由于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需要在生产组织工作上规定不同的“期”和“量”的标准。

如为大量生产规定节拍、节奏;为成批生产规定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投入提前期、在制品储备定额等;为单件小批生产规定生产周期等。

在制定定额时,首先,要做到及时、科学、全面;其次,在定额的实施中要维护定额的严肃性,坚决贯彻执行;最后,严格考核并适时修改定额,保证其合理性。

知识点三、计量工作[了解]:

计量工作

(1)计量技术

(2)计量管理

知识点四、信息工作[了解]:

信息工作

(1)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

(2)科技经济情报

(3)科技经济档案

对信息工作的要求是准确、及时、全面、连续。

准确是信息的生命,准确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使决策走向成功的保证。

知识点五、规章制度[了解]:

规章制度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用文字的形式对企业各项工作的要求所作的规定,是全体员工行动的准则。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律,它协调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多,主要有三种类型。

(1)基本制度。

基本制度主要是企业的领导体系,如“经理、厂长负责制”“法人管理制度”等。

(2)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主要是指导企业具体管理方面的制度,如财务制度,计划制定制度,生产技术、销售方面的工作制度等。

(3)责任制度。

责任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岗位所规定的任务、权力和责任的总称。

责任是企业规章制度的核心。

通过责任制度确定各个岗位上的人员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以及所享有的权益。

知识点六、职业培训[了解]:

职业培训

1.职业培训的含义

企业的职业培训,是指按照企业内部各岗位的“应知”与“应会”的要求,对在职员工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通过业余或脱产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知识、业务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教育和素质培训。

2.职业培训的分类

(1)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企业领导、车间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工段长与班组长培训。

对企业领导的培训内容大体上是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经济政策、法律法规、改革动态和经济管理理论、外贸知识、领导科学、现代化管理知识等。

车间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培训内容大体包括职业道德、经济政策、企业法规、专业理论、管理知识和安全生产等。

工段长和班组长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思想作风、企业法规、业务技术、现场管理知识、安全生产及文化知识等。

(2)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

工程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技术资源和宝贵财富,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知识产权法规、技术经济政策、新技术发展动态、产品开发研究与管理、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及外语等,以便使他们更新知识,拓展思路,精通业务,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工人的培训。

工人是企业的主体,对这类人员的培训主要是:

思想作风、职业道德、企业法规、应知应会与操作技能、安全生产与遵章守纪以及岗前培训等。

第二章工商企业组织结构

第一节企业组织设计

知识点一、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掌握]: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一)分工、专业化与协作

(二)分工协作与生产效率—企业分工协作和社会分工协作

1.企业内分工可以减少企业投入和增加产出,从而能提高生产效率

第一,分工可以使劳动者的劳动技巧获得提高。

第二,分工能够减少劳动转换的时间。

第三,分工导致了先进劳动工具和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第四,分工便于对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从而使各要素都能充分发挥优势,提高效率。

2.分工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率

第一,企业的专业化经营可以使各企业专门生产一种(或系列)产品和服务,从而可以使企业家的智慧和精力更加集中,使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可以更好地改进技术、节约原材料和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市场通过价格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促使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降低成本和增加产出,并在竞争中达到社会各个产品的最佳比例。

知识点二、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掌握]: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一)管理幅度的基本含义

通常情况下,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下属的数量。

(二)管理层次的基本含义

(三)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具有直接和密切的关系,其中,管理层次受到管理幅度的制约和影响。

对于一个特定的组织,其管理幅度越大,则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少;而管理幅度越小,则所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多,两者成反比例关系。

知识点三、集权与分权[熟悉]:

集权与分权

(一)集权与分权

1、集权与分权的含义

2、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标志

3、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二)授权

1、授权的含义

授权是指上级委托给下级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具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在授权过程中应该注意区分以下问题:

(1)授权不同于代理职务。

(2)授权不同于助理或秘书职务。

(3)授权不同于分工。

(4)授权不同于分权。

2、授权的基本原则

知识点四、直线与参谋关系[了解]:

直线与参谋关系

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根据工作方式与具体作用不同可以分为直线主管和参谋两种类型。

(一)直线关系及其特点

直线关系是上级指挥下级的关系,其实质是命令关系。

(二)参谋关系及其特点

知识点五、部门化[了解]:

部门化

(一)企业部门及部门化的基本含义

部门是指企业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定领域。

企业划分部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将性质和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归集在一起便于相互间的协作和统一管理;二是有利于明确企业中各项任务的分配与责任的归属。

(二)现代企业部门划分的主要方法

1、职能部门化

按职能划分部门化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管人员集中精力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有利于目标实现。

其缺点是容易产生部门主义或本位主义,会给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带来困难。

2、产品部门化

按产品部门划分有利于发挥专业设备效益,发挥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有利于部门协调、产品增长和发展。

其缺点是要求更多的人具有全面管理的能力,同时增加了主管部门控制、协调难度。

3、区域部门化

按区域划分部门有利于改善地区内的协调,有的放矢地展开经营管理工作,也有利于培养管理人才。

此种方法的缺点主要表现为企业需要更多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同时营造成主管部门控制的不便,区域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有一定的困难。

知识点六、企业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原则[了解]:

企业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原则

(一)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

(二)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依据

(1)企业战略。

(2)企业环境

(3)企业技术

(4)企业发展阶段

(三)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的原则

(2)权责对等的原则

(3)分工与协作原则

(4)精简的原则

第二节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与选择

知识点一、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掌握]:

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一)直线制

直线制又叫单线制,它是工业经济发展初期所采用的一种简单的组织形式。

其特点是从最高管理层到最低管理层,上下垂直领导,各级领导者执行统一指挥和管理职能,不设专门的职能管理机构。

直线制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权责分明,指挥与命令统一,联系简捷,决策迅速,用人较少,费用较低,工作效率较高。

其缺点是没有专业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做领导的助手,要求企业领导者通晓各种业务,成为全能人物。

(二)职能制

职能制是在直线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在各级行政领导之下,按专业分工设置管理职能部门,各部门在其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发布命令和下达指示,下级领导者或执行者主要听从上级各职能部门的指挥。

职能制的优点是:

将企业管理工作按职能分工,适应了现代企业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管理工作分工较细的特点,同时,提高了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减轻了各级领导者的工作负担。

其缺点是:

容易形成多头领导,有可能妨碍企业的统一指挥,不利于建立健全责任制,影响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又叫生产区域管理制,它的特点是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者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领导人的参谋部门,是企业管理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

(四)矩阵制

矩阵制又叫目标规划管理制,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组织形式。

其特点是:

既有按管理职能设置的纵向组织系统,又有按规划项目(产品、工程项目)划分的横向组织结构,两者结合,形成一个矩阵。

(五)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又叫联邦分权制,它是目前国外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组织形式。

其特点是:

在总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按产品或地区、市场的不同,分别建立经营事业部。

(六)企业集团结构

知识点二、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熟悉]:

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

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应考虑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若干要素。

(一)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二)企业规模

(1)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要获得规模效益,普遍要求建立分权型组织系统。

(2)小型企业组织简单,通常实行直线式管理,集权程度较高。

(3)中型企业有小企业集权经历,规模扩大后普遍有分权要求。

(三)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1)守业型企业普遍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

(2)扩张型战略的组织要求以集权为主,同时容纳一定程度的分权。

(3)守业和扩张相宜型战略是居于守业型和扩张型之间的战略。

(四)企业所处的环境

(五)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作风直接相关的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的组合。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始创人或早期领导者倡导的,他们明确地把这种特定的理念和价值观表达出来,并有意识地灌输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