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4939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石榴

   ①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③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满满的籽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④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1)阅读短文,说说石榴的生长过程。

春天,________(用四个字概括)→夏天_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秋天,_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

(2)第①段中“驰名中外”一词写出“我”内心________的心情。

我知道与这个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请你也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________。

(4)文中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________之情。

【答案】

(1)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2)自豪;闻名中外;举世闻名

(3)拟人;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

(4)喜爱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春天,抽枝长叶(用四个字概括)→夏天开花(用两个字概括)→秋天,结果(用两个字概括)。

(2)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第①段中“驰名中外”一词写出“我”内心自豪的心情。

我知道与这个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闻名中外、举世闻名等。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又如: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文中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1)抽枝长叶  开花  结果

(2)自豪   闻名中外 举世闻名

(3)拟人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

(4)喜爱

【点评】

(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课内阅读。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第1自然段的意思是(  )

A. 先生认为不懂就问是对的,同意讲解书中的道理。

B. 先生感觉学生年龄太小,认为他们没必要知道书中的道理。

(2)孙中山向先生提出问题,挨打了没有?

先生是怎么做的?

(3)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是否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答案】

(1)B

(2)没有。

先生很详细地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3)我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我也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

【解析】【分析】

(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再结合选项判断。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B

(2)没有。

先生很详细地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3)我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我也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读小伙伴的习作,学方法。

(四)

   水面上的红嘴鸥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在捕食,它们是那样专注,又很有耐心,一动不动地等待着小鱼。

尽管鱼儿很机灵,但还是难以逃脱红嘴鸥锐利的眼睛,它的头像箭一样地扎进水里,叼起鱼儿飞向远处。

(1)请把文中描写红嘴鸥捕鱼的句子画上横线。

(2)读了这段习作,我知道观察动物时还要关注________。

【答案】

(1)它们是那样专注……叼起鱼儿飞向远处。

(2)它们的动作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它们是那样专注……叼起鱼儿飞向远处。

(2)它们的动作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课外阅读。

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

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

梧桐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

小河两岸是成行(①)的垂柳。

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

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春(②)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③)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树阴之中。

(1)给文中括号前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选择合适的字、词填空。

①A.háng     B.xíng________    ②A.未    B.末________

③A.座座    B.坐坐________

(2)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

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多。

(   )

A. 乡间,是树的天地。

果树

B. 乡间,是树的天地。

小院

C. 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

果树

(3)根据短文选择搭配。

A.果树    B.垂柳    C.梧桐树    D.松树和柏树

山坡上________          公路两旁________

小河两岸________         农家小院________

(4)文中的比喻句是(  )

A. 文段的第一句话                      

B. 文段的第三句话                      

C. 文段的最后一句话

【答案】

(1)A;B;A

(2)A

(3)D;C;B;A

(4)B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

(1)A、B、A;

(2)A;(3)D、C、B、A;(4)B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甲)了金色的小喇叭。

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松柏(乙)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丙)树妈妈的脚下。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给文中甲、乙、丙三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填序号)

A.飘到        B.吹起            C.穿上

甲:

________       乙:

________      丙:

________

(2)根据文段的内容连一连。

小喜鹊________                     挖洞

小松鼠________                     造房子

小青蛙________                     找松果

(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

A. 秋天的雨,把各种动物、植物打扮得更加漂亮            B. 各种动物、植物都准备过冬了

【答案】

(1)B;C;A

(2)造房子;找松果;造房子

(3)B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B、C、A

(2)造房子、找松果、造房子

(3)B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

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_____这是一只翠鸟_____哦_____这只翠鸟我们的船_____在捕鱼吃呢_____

(1)给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母亲告诉我________这是一只翠鸟________哦________这只翠鸟我们的船________在捕鱼吃呢________

(2)读选文第1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并在文中找出答案,用波浪线画出。

(3)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读读选文的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

②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________

从这些动作当中,我体会到________

A.翠鸟是潜水高手。

   B.翠鸟捕鱼时动作迅速。

   C.翠鸟肚子饿得慌。

(4)通读选文,画线句子中“搭”的意思是________。

一个“搭”字使鸟儿有了灵性,从中我们感受到________

A.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B.翠鸟通人性。

   C.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5)请你写一句含有一连串动词的句子。

【答案】

(1),;。

;,;,;。

(2)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3)一下子;没一会儿;冲、飞、衔、站、吞;B

(4)乘,坐;A

(5)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坐下,从书包里拿出书本教在课桌上,准备上课。

【解析】【分析】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5)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的运用。

故答案为:

(1),。

,,。

(2)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3)一下子;没一会儿;冲、飞、衔、站、吞;B

(4)乘,坐;A

(5)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坐下,从书包里拿出书本教在课桌上,准备上课。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5)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7.课外阅读。

美丽的秋季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

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秋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花园。

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

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田间。

秋风过处,五谷飘香。

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像翻滚着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果园。

看,树上硕果累累。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汪汪……好可爱啊!

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

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个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

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枫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

这一黄一红,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呀,秋!

我赞美你啊,秋!

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文中的“你”指________,它是________的季节,也是________的季节。

(2)文中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秋景图。

(3)在第3自然段中,写出描写田间作物的拟人句;在第4自然段中,写出描写果园硕果累累的比喻句。

(4)请你写一句赞美秋天的话。

【答案】

(1)秋天;美丽;收获

(2)花园;田间;果园;山坡

(3)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

(4)秋天是画,是彩云,是流霞,是成熟,是收获。

【解析】【分析】

(1)、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此题意在明白拟人、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对秋天的感悟,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

(1)秋天、美丽、收获

(2)花园、田间、果园、山坡

(3)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

(4)秋天是画,是彩云,是流霞,是成熟,是收获。

【点评】

(1)、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关港珠澳大桥材料的阅读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从设计到建成历时14年,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只要40分钟左右的车程,基本实现“1小时经济圈”目标。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的工程技术及设备规模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该桥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早在2015年就被英国《卫报》称为“即将完工的当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从上面的材料中,可提取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大桥总长约55公里。

B. 大桥从设计到建成历时14年。

C. 大桥建成通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只要40分钟左右的车程。

D. 大桥建成通车。

基本实现“1小时经济圈”目标。

(2)港珠澳大桥是连接哪些地方的大桥?

(   )

A. 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                  B. 西接广东省珠海市                  C. 西接澳门特别行政区

(3)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于一体的工程。

它获得了什么赞誉?

【答案】

(1)A,B,C,D

(2)A,B,C

(3)该桥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早在2015年就被莫国《卫报》称为“即将完工的当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解析】【分析】

(1)、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ABCD;

(2)ABC;

(3)该桥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早在2015年就被莫国《卫报》称为“即将完工的当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点评】

(1)、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9.课外阅读。

   春天,桃花盛开。

蜜蜂飞到花丛里,忙碌地采蜜授粉。

桃花们都张着笑脸,欢迎蜜蜂的光临,并且把自己最好的花蜜送给蜜蜂作为对他们授粉的酬谢。

 

   但是有一朵桃花非常自私,她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

当蜜蜂飞到她的花蕊中来时,她便大叫大骂:

“去,去,去!

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儿好处!

”并且拼命摇动花枝,把蜜蜂赶跑了。

 

   后来,所有的桃花都结出了硕大的桃子,只有这朵花可怜地凋谢了。

 

   自私和吝啬不仅会失去朋友,也会毁掉自己。

(1)这朵花和其它花有什么不同?

(2)划线句中,“朋友”指________,“自己”指________。

(3)这朵桃花是如何失去朋友的?

失去朋友的后果是什么?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_______。

【答案】

(1)非常自私,她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

(2)蜜蜂;自私的桃花

(3)当蜜蜂飞到她的花蕊中来时,她便大叫大骂:

“去,去,去!

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儿好处!

”并且拼命摇动花枝,把蜜蜂赶跑了。

可怜地凋谢了。

(4)自私和吝啬不仅会失去朋友,也会毁掉自己。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非常自私,她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

(2)蜜蜂、自私的桃花。

(3)当蜜蜂飞到她的花蕊中来时,她便大叫大骂:

“去,去,去!

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儿好处!

”并且拼命摇动花枝,把蜜蜂赶跑了。

失去朋友的后果是:

可怜地凋谢了。

(4)自私和吝啬不仅会失去朋友,也会毁掉自己。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霜的工作

叶圣陶

   ①很冷的晚上,霜大声地喊:

“你们注意啦,今晚我要留在你们这里了。

北风吹了一天,厚厚的云挡住了太阳的暖气,是我工作的时候了。

特地关照你们一声,免得你们到时候来埋怨(mán yuàn)我。

   ②霜这样喊过之后,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

农人把牛牵进屋里,给一切牲畜(shēng chù)加铺一点干草。

母亲把厚被盖在孩子的身上,让他们(暖和 温和)地睡觉。

种花人说“这些花草不要被霜弄坏了。

”就把花盆移过。

霜的工具都在一只小箱子里,是些什么东西呢?

一只颜色盒子,(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的画笔,还有剪刀和铁锤。

   ③霜背起小箱子,动手工作了。

它把草叶和有些树叶涂成黄色,把有些树叶涂成嫩红色,更把有些树叶涂成老红色。

它拿起一支大画笔,蘸(zhàn)着银白色来画田地,田地上就像落过小雪一般。

它拿起一支小画笔,也蘸着银白色来画人家的窗玻璃,窗玻璃上就有了非常美丽的花纹。

   ④它又用了剪刀剪开各种种子的壳(ké),嘴里唱着:

“你熟了,散播到各处去吧!

你熟了,散播到各处去吧!

”最后它到粟(lì)子树上,说:

“栗子也熟了,

   我要敲开那些硬壳,让孩子和松鼠有栗子吃。

”它用了铁锤把一个个硬壳都敲开。

棕色的栗子就在毛茸茸的屋子里露出来了。

(1)选择第②自然段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暖和 温和)________地睡觉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________的画笔

(2)请将下列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和对应的意思进行连线。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棕色的栗子就在毛茸茸的屋子里露出来了”这句话中“毛茸茸的屋子”指的是“栗子壳”。

②文章中的霜,像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总给别人带来麻烦。

(4)你喜欢文章中的霜吗?

说说为什么。

【答案】

(1)暖和;大大小小

(2)

(3)①正确;②错误。

(4)喜欢,因为它让万物换了一个模样,还提前让大家做好准备。

【解析】【分析】⑴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