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5087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docx

第二部分仿真模拟检测一

仿真模拟检测

(一)

(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炽热/整饬  应用文/应有尽有  歆慕/薪火相传

B.庇护/譬如习字帖/俯首帖耳给予/掎角之势

C.匝道/扎啤供给制/供认不讳肄业/苦心孤诣

D.标识/什物露马脚/崭露头角模样/摩肩接踵

解析:

A项,chì,yìnɡ/yīnɡ,xīn;B项,bì/pì,tiè/tiē,jǐ;C项,zā/zhā,ɡōnɡ/ɡònɡ,yì;D项,zhì/shí,lòu/lù,mú/mó。

答案:

D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成也国亡,败也国亡。

越王勾践会稽山败于夫差,两年时间,勾践含污忍垢,居石屋为夫差精心养马,甚至亲尝夫差粪便识其病情,赚得夫差信任。

归国后,卧薪尝胆,亲近百姓,拉帮结派,日夜操劳,寝食不安,完成了十年生聚,十生教训,宝剑一挥,兵民争先,终于洗雪大辱,灭亡吴国,成就了一方霸业。

勾践集复国兴邦智慧与归附人心才情于一身,倒是因国亡国复而名垂青史。

A.含污忍垢     B.拉帮结派

C.寝食不安D.名垂青史

解析:

A项,含污忍垢:

忍受屈辱。

B项,拉帮结派:

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

不合语境。

C项,寝食不安:

睡不好觉,吃不好饭。

形容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D项,名垂青史:

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

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答案:

B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D.针对层出不穷的旅游团购,国家旅游局特发出“2011旅游服务警示第5号”,提醒人们市场上没有免费午餐,旅游者不要轻信旅游团购。

解析:

A项,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可将“把”字改为“让”;B项,搭配不当,“反腐败的问题”与“深恶痛绝”不能搭配;C项,成分残缺,“城市为重点”前加介词“以”。

答案:

D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填在横线上,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一直认为,除开《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诗中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这个意思。

①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追思、感慨

②那么,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③历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力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

④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

⑤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

⑥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

A.②⑤⑥③④①B.②⑤④⑥③①

C.③⑤④②①⑥D.③⑤⑥④②①

解析:

先判定几个分句间的关系:

⑥与③⑤为因果④②与前面为假设,①与②为假设。

答案:

C

二、本大题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

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

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二人欢然无所间。

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

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

嗟夫!

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

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

已老,胠①其橐②,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

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③,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

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

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选自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

[注] ①胠(qū):

打开。

②橐(tuó):

袋子。

③崛峍(lù):

高峻陡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   统一

B.往往伏而不出埋伏

C.庶几狎而得之亲近而且态度随便

D.无所合,困而归困顿

解析:

B项,伏:

蛰伏。

答案:

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予乃见其盛衰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①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C.①东之济、郓

②吾欲之南海

D.①既习于佛,无所用

②君幸于赵王

解析:

C项“之”,都是动词,到,往。

A项“其”,代词,它的;副词,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B项“以”,连词,来;介词,凭。

D项“向”,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答案:

C

7.下列各组语句中,直接表现秘演“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的一组是(3分)(  )

①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 ②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 ③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 ④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⑤独其诗可行于世 ⑥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D.②③⑥

解析:

②写他要到东南游玩;③是贤士喜欢和他交往;⑤写他的诗作流行。

答案:

A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隐居山林的人,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人才。

B.曼卿在酒中隐身,秘演在佛教中隐身,都是奇男子。

C.秘演自己虽然懒散且不爱惜诗作,到老的时候仍有三四百首值得玩味的好作品。

D.曼卿的诗清妙绝伦,秘演的诗典雅劲健,有诗人的意趣,在曼卿的诗作之上。

解析:

“在曼卿的诗作之上”无根据。

答案:

D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2)①所以我常常喜欢和曼卿交往,想通过他来暗暗地寻求天下杰出的人才。

(“故”“游”“阴”各1分)

②在他将要远行时,我给他的诗集写了这篇序,借此称道他的壮年并为他的衰老而悲哀。

(“叙”“悲”“衰”各1分)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以进士的身份游历京城,因而能够广泛结识当代的贤人豪杰。

然而,我还是认为国家统一天下,停止战争,天下休养生息太平无事的时间已有四十年了,但智谋出众、志向雄伟的不平凡的人,往往没有地方施展他们的才能,便隐居着不出来做官,在山林中、在屠夫商贩里面,必定有直到老死还没有被世人发现的人才。

我想去追随他们、寻找他们,却无法办到。

后来,我终于找到那已死去的朋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开朗豪放有远大的志向。

当时掌权的人不能用他的才能,曼卿也不肯委屈自己去求得苟合。

他没有地方抒发意愿,就常常和平民百姓、乡村老人,痛快地尽兴喝酒游玩,到了癫狂的地步也毫不厌倦。

我疑心那些隐居而没有被发现的人才,也许只有亲近他们才能找到他们,所以我常常喜欢和曼卿交往,想通过他来暗暗地寻求天下杰出的人才。

和尚秘演,和曼卿交往时间最久,也能超脱世俗,以讲求气节来自守清高。

他们两人相处欢娱,没有一点隔阂。

曼卿在饮酒中隐蔽自己,秘演隐居在寺庙中,他们都是有奇才的男子,然而他们都喜欢做诗来自己取乐。

当他们尽情饮酒而大醉时,唱歌吟诗欢笑狂呼,来求得天下最大的快乐,那种情景是多么豪迈啊!

当时的贤人,都愿意跟他们交往,我也时常到他们的住处去。

在十年中,秘演向北渡过黄河,向东到了济州、郓州一带,没有遇上合意的事情,不得志地回来了。

曼卿已经去世了,秘演也年老多病。

唉!

这两个人,我竟然亲眼看见他们的盛年和衰老,而我也快衰老了!

曼卿的诗极为清新,可是他特别称道秘演的作品,认为它高雅雄健,有诗人的意趣。

秘演相貌雄伟,他的胸怀宽阔刚直,他既然学习佛教,就没有地方施展才能了,只有他的诗可以在世上流传,可是他懒散,不会珍惜自己的作品。

他已经老了,打开他的诗囊,还找到了三四百篇,都是令人喜爱的作品。

曼卿死后,秘演寂寞茫然,没有了去向。

他听说东南多奇山丽水,山顶悬崖高峻陡绝,江水波涛汹涌澎湃,非常的壮观,就想到那里去游历。

这可以知道他年纪虽然老了,而志向还依旧存在。

在他将要远行时,我给他的诗集写了这篇序,借此称道他的壮年并为他的衰老而悲哀。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 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齐安”是黄州的郡名。

(1)诗人写“夏莺”之“啭”和“鸳鸯”之“浴”有何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尽日无人看微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动衬静(反衬或衬托),(1分)渲染出一种幽寂的氛围,(1分)有利于作者孤寂之情的抒发。

(1分)

(2)(第一种答案)该句意为:

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

(1分)“微雨”,奠定了整个画面的大背景,给画面增添了迷蒙之感。

(1分)“无人”,直接应和了整首诗幽寂的氛围,同时又与抒情主人公形成对比(衬托或正衬)。

(1分)“尽日”,点出“我”久久伫立之身影,深深难遣之孤寂。

(1分)

(第二种答案)该句意为:

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的美景。

(1分)它给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意境,(1分)同时又突显了全诗幽寂的氛围,(1分)用衬托(对比或正衬)手法写出“我”久久伫立之身影,抒发了深深难遣之孤寂。

(1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6分)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他人之过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云气,负青天。

(《庄子·逍遥游》)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答案:

(1)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2)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16分)

关于简繁字争论的几个问题

简体字与繁体字孰优孰劣?

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

作为信息载体的汉字,在使用中,必须经过认读和书写两个互相衔接的过程。

使用者在这两个过程中的要求是矛盾的。

认读时要求信息量大、区别度高,也就是繁比简好;书写时却要求迅速、便捷,也就是简比繁好。

最优化的办法是寻找一个简繁适度的造型。

有人说,现在都用计算机了,书写不怕繁难。

首先,汉字真的不需要写了吗?

其次,当汉字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笔画到了18画以上,5号宋体的笔形已经难以辨识,更不用说做注的小5号字体了。

优劣互补,衡量利弊,孰留孰废,可以一刀切吗?

简繁字之间存在一对多的情况,有人要求恢复一批繁体字,为什么不赶紧去做?

汉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恢复几组繁体字,专业领域内的人士恐怕认为只是一种修修补补,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在我国教育普及还没有完全到位,人民的汉字素质还不很理想的情况下,会在普及层面上引起什么波动,是很难预料的。

至于计算机简繁字自动转换产生的问题,也不都是简化字本身的问题,很多是可以通过扩充和修改词库、设计更多的自动转换技术来解决的,并不会过多地影响海峡两岸的沟通。

照这样说,汉字规范就不能改动吗?

规范汉字要不断修订。

因为社会在变化,用字必然有变化。

新地名的产生、新科技概念命名等都有用字问题。

但是,在处理一些问题、对某些已经规定的事情做个别调整时,最忌在没有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灵机一动,想到什么就改动什么,结果常常是改了这里,那里又显露出问题,人们把这种缺乏总体规划的个别改动称为“添乱”。

例如一对多的问题,对群众的意见不能置若罔闻,但为了避免“添乱”,应当考虑到全民的需要,应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统一改动。

这样做,并不是有意违背汉字的科学性,而是避免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产生新的矛盾,造成社会的波动。

有人提出“识繁写简”,是否可行?

提出“识繁写简”这个口号意义不大,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识繁写简”在专业层面实际上已经实现了,高等院校学习历史、古汉语的学生由于专业需要必须读55年以前的书和港澳台的书,也要读古书,识繁是必然的,无须再提;第二,在基础教育层面,我不赞成这样的口号,现在的孩子们负担已经很重了,学习简化字不影响他们阅读现代书籍,他们长大了自然会认识繁体字,何必那么早去“识繁”?

(选自王宁《从汉字改革史看“简繁之争”》,有删改)

12.下列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

A.因为简体字与繁体字互有优劣,所以,在还存在书写的前提下,就必须想办法寻找一个简繁适度的造型。

B.汉字造型的繁简适度,是指汉字的理想造型,它具有书写迅速、便捷,信息量大,区别度高的特点,但是汉字认读和书写的矛盾决定了这种造型是不容易实现的。

C.当前计算机简繁字自动转换会产生一定的问题,但是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能被当做匆匆恢复一批繁体字的理由,况且这样的问题也不都是简化字本身的问题。

D.在汉字修订这一问题上,如果考虑到全民的需要,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统一的改动,就不会违背汉字的科学性。

E.作者认为不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出“识繁写简”的口号,因为现在的孩子负担已经很重了,而且他们长大了之后自然会认识繁体字。

解析:

A项,“在还存在书写的前提下”错误;D项,原文说的是“这样做,并不是有意违背汉字的科学性”;E项,还有一点原因,即“学习简化字不影响他们阅读现代书籍”。

答案:

BC

13.下列关于不急着恢复一批繁体字的理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B.恢复几组繁体字,只是一种修修补补,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C.我国教育的普及还没有完全到位,人民的汉字素质还不很理想。

D.利用计算机更加先进的简繁字自动转换技术,不会影响海峡两岸的沟通。

解析:

“不会影响海峡两岸的沟通”过于绝对,文中说的是“不会过多地影响海峡两岸的沟通”。

答案:

D

14.请归纳在简体字与繁体字“孰留孰废”的问题上不能一刀切的理由。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确定答题区间,然后根据题干把一些重要语句画出来,最后进行整理。

本题要求归纳的是“不能一刀切的理由”,所以要在文章中找出两者的利弊,最主要的还是两者均利中有弊,弊中有利。

同时,还要注意一些与利弊无关却又是理由的表述。

答案:

①两者优劣互补。

在认读和书写两个过程中,两者均有利弊。

②在没有找到一个最优化的简繁适度的造型之前,一刀切不是理想的选择。

15.关于简繁字,争论的几个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问“有什么现实意义”,就是要求归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这就需要由做法产生的结果去归纳。

作答本题时,先要找出关于简繁字争论的四个问题,然后归纳这样做的好处即可。

答案:

①通过明确简繁的优劣互补,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极端行为;②通过明确为什么不能赶紧恢复一批繁体字,避免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产生新的矛盾;③明确汉字不是不能改动,而是要避免在没有考虑到全民的需要、没有经过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就进行修改;④明确“识繁写简”的口号意义不大,避免误入歧途。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6~18题。

蘑菇鸟

张铭书

 

(1)老范很有钱,但老范很不快活。

(2)这个感觉是从副县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后才有的。

以前老范几乎没在家里吃过饭,每日被很多人簇拥着去各种各样的饭店,那时吃饭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痛苦。

他那时常想,要是退下来就好了,就不必再忍受这种吃饭的痛苦了。

然而,一旦真的退下来后,嘴巴却不适应了。

家里的饭桌上虽然也有不少菜,但哪里比得上外边呢?

可是这时再没人请他去了,于是吃饭重新又变成了一种痛苦。

他虽然生得五大三粗,却心眼极小,舍不得花钱,拔根汗毛都嫌疼,于是这胃就跟着他愈加痛苦,眼看着将军肚一日日瘪下去,脸部面积也严重缩小。

这时他老婆倒乐起来,不由替老范庆幸,减了多年的肥,现在终于成功了,也算是一种意外收获吧。

可是,肥倒是减了,血压却没减下来。

老婆知道他心里苦闷,决定带他离开政府大院的住处,到别处去散散心,省得看到同一个楼上的人老去饭店刺激他。

(3)于是,就去了近郊的碧螺山,老范还在位时,在那里买了一座农家小院。

(4)碧螺山是本地有名的风景区,每日都有不少的游人。

老范的院子很大,住不过来,就把空闲的房子出租给一些外地游客。

(5)在四五个临时房客中,有一个小伙子叫小方。

小方是美院的学生,趁着暑假来此地写生。

(6)小方在房门前挂了一只鸟儿,翠羽如锦,啼声如琴,美丽异常,却没人能叫上它的名字。

院里的人闲时总爱逗弄它一下,大家都很喜欢。

(7)一天傍晚,小方背着画夹从山上归来,突然发现鸟儿不见了。

小方很着急,四处找寻。

老范的老婆也从房间里出来热心地帮他找。

小方急得抓耳挠腮,连连顿足。

(8)老范的老婆不以为然地说:

“不就一只鸟儿嘛,也许自己飞跑了,至于那么着急吗?

(9)小方却愈加不安:

“范婶呀,你不知道,这鸟儿呀,要是真飞了,我还用不着这么揪心,我就怕被人不小心吃了,那就出大乱子啦!

(10)范婶笑了:

“才那么点大的一只鸟儿,不够塞牙缝的,炖不了一茶盅汤,谁会吃它呀?

(11)小方:

“如果是平常的鸟儿,吃就吃了,也没什么,但这鸟不一般呀!

(12)范婶:

“怎么不一般了?

(13)小方:

“这只鸟儿,是我前几天到闽南山区写生时,当地老乡帮我抓的。

在那里,这种鸟儿飞得到处都是,叫得特别好听,羽毛像缎子一样光滑漂亮,落得一院子都是,可是他们连看都不看一眼。

我当时特别纳闷,问老乡,这么美的鸟儿,怎么没人捉呢?

他们不屑地说,嘁!

谁捉它干嘛,看起来好看,却没一点用处,它的肉有毒。

他们告诉我这鸟俗称蘑菇鸟,意思是说,长得就像山林里的野蘑菇,越是看着鲜艳漂亮的,越是有毒性。

这种鸟,专以各种虫子为食,身藏百虫之毒,不小心误食后,一开始没什么反应,但会慢慢侵入人的神经系统,最终促成痴呆,目前还没研究出有效的药物。

我当时爱上了这鸟儿的漂亮,想画上几幅,就捉了一只带回来。

(14)范婶立刻紧张起来:

“万一有人吃了,怎么办呀?

就眼瞅着变成傻子吗?

(15)小方:

“听当地老乡说,他们老辈的人,流传下来一种土方,很灵验,方法也简单,就是饮用一种腥臊的东西,最好是自己的尿,一天一杯,七天见效。

据说尿液里面含有一种特殊结构的酶物质,能分解这种鸟肉的毒素。

(16)蘑菇鸟终于没有寻到。

小方伤心地回屋去睡。

(17)半夜里,小方的门被急促地敲响。

范婶在外边颤着声音问:

“你说的那个土方很有意思,我准备记下来,防备别人用得着时帮一下忙。

但我有一个疑问,人尿喝下去后,如果吐了怎么办?

还管用吗?

”小方在被窝里偷着笑:

“管用。

把不该吃的东西,全吐出来就没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