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851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

1看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课件。

海潮的录像资料。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

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

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指导学生朗读并记住)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棒)

(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二)合作释疑

(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

(三)展示评价

(分组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

(四)巩固深化

(注意指导:

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作者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四、出示自学指导

(二)

1.再读课文,想一想,看看第一段和第六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简述课文脉络。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

(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同学们再浏览全文。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四)巩固深化

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

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六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

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

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引导学生简述:

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的表达看海的愉快。

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

注意指导:

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五、布置作业

1.书写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

1.品读课文第二段。

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

2.品读第三段。

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棒)

(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同学们再浏览全文。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四)巩固深化

1.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

(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

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

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

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

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

(1)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

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

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

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

四、出示自学指导

(二)

1.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

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

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

3.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

(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学生自由读文)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四)巩固深化

1.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

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读课文第一段。

体会总起句再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

六、完成以下作业

(1)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3)完成课后作业指导。

附:

板书设计

看海

从山上望轻柔

在沙滩上看汹涌

看潮水在石块间有趣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

2.能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同题可以写出不同内容的诗的常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己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

(学生课外收集杜甫、王安石生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开启学生想象思维的大门

1.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

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一幅美景: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

2.请同学们自己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3.抽2~3名学生背古诗句。

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4.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古诗两首》

二、学习本课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一)出示课时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喜悦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指导学生读出并记住。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春天万物苏醒,充满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你们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师: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它一共有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二)出示自学指导

(一)

1.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2.自学理解古诗。

3.研读“可爱深红爱浅红?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

(引导学生读出)

(1)自学质疑

(学生先是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然后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理解古诗。

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重点解决“倚yǐ”的读音。

注意“懒”字的读音。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懂的?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四)巩固深化

1.学习古诗的方法有:

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查注释,补省略,换词序,了解背景。

2.理解古诗,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去理解。

预设:

东:

向东。

 倚:

靠,拂面而来。

  懒困:

懒洋洋的。

换词序:

倚春风:

怎样靠春风呢?

能靠住吗?

我们知道古人为了押韵,常常颠倒词序,我们只要交换一下两个词的位置就行了,春风倚。

春风拂面而来。

补省略:

春光懒困:

明媚的春光里,人懒洋洋的。

一簇:

一丛,形容花开得茂盛。

可:

究竟,到底。

3.研读“可爱深红爱浅红?

师:

“可”是究竟的意思。

这是一个问句,作者在问谁?

联系上下文(课题)问自己,他是怎样问的?

爱,就是喜欢,喜爱。

这一句用自己的话说:

究竟是喜欢深红的还是喜欢……

师:

让我们看看图,用补省略的方法,想象一下诗人眼中的桃花?

这深红的桃花像——。

这浅红的像——。

请生填。

指名读。

(三)出示自学指导

(二)

1.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进一步理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3.体会诗的感情。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

(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学生默读、理解古诗。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每句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四)巩固深化

1.体会“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师:

如果你是诗人,当你在春风中困意来时,全身懒洋洋,看到这大片鲜艳美丽的桃花,你会有什么感受?

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

指导读出一种惊喜。

(2)走近些,看看深红的桃花如火,多艳丽,很美,再看这粉红的像天上的朝霞,粉嫩嫩的,也很美丽,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呢?

作者这时问自己。

指导读:

可爱深红爱浅红?

读出疑问的语气。

是啊,作者也说不清,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

它们在诗人的眼里都很美丽。

(3)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感受一下桃花的美丽。

2.说诗意

(1)理解诗的第一、二行。

①学生借助注释,理解“黄师塔”、“江水东”。

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

③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

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

(2)理解本诗的三、四行。

①理解“无主”的意思。

②师生共同交流第三、四行诗的大意:

不知是谁家的一簇桃花开得十分艳丽,让人不知是欣赏深红色的好呢,还是欣赏浅红色的好。

(3)引导学生美读全诗。

①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生看图听教师朗诵。

②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己的话简述全诗大意。

③抽学生单个朗读,教师对学生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

④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的感情。

①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

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

③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诗人把对和平宁静的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使诗的意境更深远。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因而成了千古名句。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抄写生字“懒”和“倚”,并组词。

三、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借景:

古塔、江水、桃花、春光、春风

抒情:

对春光的无比热爱与赞美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课时的作业

二、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三、学习本课第二首诗《书湖阴先生壁》(板书《书湖阴先生壁》)

1.以学生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生平资料汇报,引入课文的教学。

①学生汇报有关王安石的生平资料,大致了解王安石生平。

②解题: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有诗《元日》《泊船瓜洲》等。

《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

“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教材简析

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

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庭院墙壁上。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③教师板书课题《书湖阴先生壁》,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出“书……壁”这种句式。

四、出示课时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五、出示自学指导

(一)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理解古诗。

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2.自读这首诗,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大意,提出疑难问题。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

(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学生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理解古诗。

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懂的?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四)巩固深化

质疑预设:

长扫:

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花木成畦:

花木一畦一畦,整齐美观。

一水护田:

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两山排闼送青来:

排,推的意思;闼,指门。

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把绿色送进庭院。

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

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

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6、出示自学指导

(二)

1.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体会诗的感情。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

(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学生自由读文、理解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体会诗的感情。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巩固深化

1.这首诗前两行写庭院景色,以静态描写方式,赞扬庭院环境清洁幽雅;后两行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与外部美景联系起来,静动互补。

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安闲幽雅的感受。

2.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

你感受到了吗?

说说吧!

(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3.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

(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七、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王安石访问朋友湖阴先生,即兴写下了这首千古传唱的诗歌。

全文景与人处处照应,融化无痕。

八、布置作业

1.把每个生字写三遍。

2.背诵、默写古诗。

3.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附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借景:

庭院内:

净庭院外:

护、绕

抒情:

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

3三峡之秋

教学目标

1.积累词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

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准备三峡的风光片VCD,实物投影,课堂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

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板书)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介绍三峡

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

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

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

主要景区: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

《早发白帝城》

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三峡?

感受一下?

教师播放三峡VCD

三、出示课时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出示自学指导

(一)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体现

顺序的词语。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

(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学生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的意思。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掌握生字词,体会本文内容。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四)巩固深化

1.易错的字。

橘柚陡峭累累巨蟒荡漾光晕驳船摇曳谷壑清冽

2.词语解释。

  陡峭:

(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

接连成串。

  摇曳:

摇荡。

  宛若:

宛如;仿佛。

  谷壑:

山谷,山沟。

3.全班交流、探究:

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划出重点词语。

五、出示自学指导

(二)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2.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

(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学生自由读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的意思。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体会本文内容。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四)巩固深化

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

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

色彩,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

明丽。

(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

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

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

了三峡黄昏的特点:

青色而透明。

(5)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

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

宁静。

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

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

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

三峡特点:

宁静而神秘。

(6)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

六、小结

学生谈本课时的收获,主要领悟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提问: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

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二、出示课时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色特点,感受三峡的壮美。

2.总结全文,探究本文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

1.深入阅读课文,本文在写景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体会它的作用?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

”可不可以删掉?

为什么?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

(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学生自由读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最后一自然段的意义。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四)巩固深化

1.本文在写景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体会它的作用?

比喻:

“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把长江

比喻成巨蟒,表现出了长江宏大的气势。

拟人:

“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赋予长江以生机和灵性。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

”不可以删掉,因为点明了具体时间。

四、出示自学指导

(二)

1.熟练朗读。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朗读练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

你能读读吗?

同学评议。

指导朗读:

朗读的时候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

在读不同的

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

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

特点展现出来。

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

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

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二)指导背诵。

五、拓展学习: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

《校园秋色》或者是《田野之秋》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

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的景色。

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写完后出示一两篇,进行交流。

六、教师小结:

壮美的三峡让作者感慨万千,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了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的

具体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三峡、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

七、作业布置

1.搜集三峡的资料,了解今天的三峡。

2.熟练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板书设计:

3.三峡之秋

早晨:

明丽

中午:

热烈

下午:

朦胧

夜晚:

静谧

4*游漓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激发学生对漓江的喜爱之情,并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准备:

漓江的风光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