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201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

兴宁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说明:

本试题8页,答卷4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粳米/梗概忌讳/贿赂害臊/腥臊

B.搔痒/风骚青睐/水獭称身/称羡

C.摄取/蹑足詈骂/暴戾兴高采烈/兴师动众

D.湍急/踹门脐带/畸形强弩之末/强词夺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重启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这多少表示出了红十字会急欲摆脱信任危机、重塑公信力的姿态,说起来也是一个好事。

先不管其调查结果最终如何,能主动重启调查总比麻木不仁、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破罐子破摔”心态要强得多。

因为以此调查为契机,红十字会能怙恶不悛,并改头换面彻底转变,那将是慈善业的幸事。

A.死猪不怕开水烫B.因为C.怙恶不悛D.改头换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相关部门介绍,参加本届索契冬奥会的中国运动员全由严格筛选出的优秀选手组成,可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

B.近期,一条“如果晚上忘了断开4G连接,一觉醒来,你的房子几乎归中国移动公司所有了”的微博将有关4G资费的议论再次推向高潮。

C.今年4月上旬,伦敦交响乐团将访穗,为星海音乐厅春夏音乐季揭开了序幕,才华横溢的青年钢琴家王羽佳与之擦出了古典音乐的火花。

D.只有对核电池的回收、流通和制造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这一具有广阔前景和美好未来的新能源才能用于现实生活。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荷兰研究人员表示,Wi-Fi产生的辐射可能成为树木的新敌人。

一项在荷兰进行的研究发现,______,______。

研究指出_____,______,相比之下,茂密森林地区的树木并未出现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

①研究人员同样发现,Wi-Fi辐射还会延缓玉米棒生长

②荷兰城市内有多达70%的树木出现同样症状

③这一发现将加剧人们对Wi-Fi辐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担忧

④5年前的这一比例只有10%

⑤同时也能够支持家长呼吁停止在学校安装无线路由器的做法

⑥栽种在无线路由器附近树木的树皮好似在流血以及大量的叶子濒于死亡

A.②④⑥①③⑤  B.⑥②③⑤④①   C.②③⑥①⑤④  D.⑥①②④③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刘孝绰

刘孝绰,彭城人,本名冉。

父绘,齐大司马霸府从事中郎。

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

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

融每言曰:

“天下文章,若无我

当归阿士。

”阿士,孝绰小字也。

绘,齐世掌诏诰。

孝绰年未志学,绘常使代草之。

父党

沈约、任昉、范云等闻其名,并命驾先造焉,昉尤相赏好。

范云年长绘十余岁,其子孝才口孝绰年并十四五,及云遇孝绰,便申伯季,乃命孝才拜之。

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其为名流所重如此。

  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答曰:

“美锦未可便制,簿领

亦宜稍习。

”顷之即真。

高祖雅好虫篆,时因宴幸,命沈约、任昉等言志赋诗,孝绰亦见

引。

尝侍宴,于坐为诗七首,高祖览其文,篇篇嗟赏,由是朝野改观焉。

    初,孝绰与到洽友善,同游东宫。

孝绰自以才优于洽,每于宴坐,嗤鄙其文,洽衔之。

及孝绰为廷尉卿,携妾入官府,其母犹停私宅。

洽寻为御史中丞,遣令史案其事,遂劾奏

之,云:

“携少妹于华省,弃老母于下宅。

”高祖为隐其恶,改“妹”为“姝”。

坐免官。

孝绰诸弟,时随藩皆在荆、雍,乃与书论洽不平者十事,其辞皆鄙到氏。

又写别本封呈东

宫,昭明太子命焚之,不开视也。

孝绰免职后,高祖数使仆射徐勉宣旨慰抚之,每朝宴常引与焉。

及高祖为《藉田诗》,又使勉先示孝绰。

时奉诏作者数十人,高祖口孝绰尤工,即日有敕,起为西中郎湘东王谘议。

  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领军臧盾太府卿沈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

每于朝集会同处,公卿间无所与语,反呼仆卒访道途间事,由此多忤于物。

  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流闻绝

域。

文集数十万言,行口世。

(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异:

认为……特别

B.常与同载适亲友载:

乘车

C.嗤鄙其文,洽衔之衔:

接受

D.好事者咸讽诵传写讽:

诵读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范云年长绘十余岁,其子孝才口孝绰年并十四五②时奉诏作者数十人,高祖口孝绰尤工,③文集数十万言,行口世

A.①且 ②以 ③于    B.①与 ②以③于

C.①且②因 ③而D.①与 ②因 ③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领军臧盾/太府卿沈

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

B.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领军臧盾太府卿沈

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

C.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领军臧盾太府卿沈

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

D.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领军臧盾/太府卿沈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绰少有盛名,沈约、任昉、范云等当时的名流都很欣赏他,推重他。

B.高祖对孝绰的诗文非常喜欢,认为超过了沈约、任昉等人的作品。

C.孝绰曾经和到洽友好,但后来因为他经常讥笑到洽的文章而反目成仇。

D.孝绰的文章很受当时的人欢迎,早上写成晚上就传开,且流传甚广。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洽寻为御史中丞,遣令史案其事,遂劾奏之。

(4分)

②及高祖为《藉田诗》,又使勉先示孝绰。

(3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刘孝绰“善属文”的三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

醉酒。

③赌书泼茶:

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是如何刻画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

请简要分析。

(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①积雨空林烟火迟,。

漠漠水田飞白鹭,。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②,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杜甫《登岳阳楼》)

④大弦嘈嘈如急雨,。

,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哲学家的文化心态

王锟

①美籍华裔学者吴森说过,中国文化的心态是“关怀”(concern)的,西方文化的心态是“探究”(wonder)的。

借其名词引申之,可以说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②从认识论看,关怀哲学的心态是互为主客。

所谓互为主客,即作为关怀者的主体与作为被关怀者的客体,在关怀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对立二分,主体不把客体永远当作客体,有时它会把客体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主体,或者主体把自己当作与客体那样的客体。

而且,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决不是袖手旁观的。

如吴森指出的,在关怀的意识里,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休戚与共、患难相扶,甚至是相依为命的。

关怀者所关怀的对象,不仅限于被关怀者自身,而往往扩至于和被关怀者有关系的一切,有点“爱屋及乌”的心理。

简言之,关怀的对象,不只是一个客体,而是环绕客体(指被关怀者)的整个相关的世界。

故中国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关联性,重视情境体验和直觉感通,具有实践、忧世和珍视传统的心理。

在此意义上,中国哲学以“情”为中心。

相对照,探究哲学的心态是主客对立二分。

所谓对立二分,即作为认知者的主体与作为被认知者的客体,在认知过程的界限内,主体就是主体,客体就是客体,不能互换混淆。

而且,客体被看作为居于主体之外并与主体有一段距离的“它者”。

正是这段距离,招引主体去探究客体。

在认知过程中,作为“它者”的客体是主体意识的全部对象,而“它(客体)是什么?

”是主体探求的唯一问题,至于它的美丑、对主体是否有用,是否有利于世道人心等等,主体可一概不问。

只要客观解答“它(客体)是什么?

”认识过程就结束,该客体不再为探究的对象,主体遂转向新的客体进行探究。

故西方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客观性、清晰性、确定性,重视观察分析及定义、概念的思考,具有好奇、试新和向未知领域探险的心理。

在此意义上,西方哲学以“理”为中心。

③从宇宙观看,关怀哲学眼中的世界只有一个。

与主客交互的认识论相关,中国哲学主张人与万物一体。

即世界是由诸多因素和分子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在宇宙的情境中,宇宙在人的关照里。

一方面,人是宇宙情境的一部分,其根植于宇宙生命的大洪流中以承接生命,拓展生命,完成生命。

另一方面,宇宙在人的生命拓展中,在人的关怀赞助中得以生生不息。

故人与宇宙融为一体,世界只有一个。

相对照,探究哲学眼中的世界是两个。

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相关,西方哲学既有一个主体思维中的世界(它是由抽象概念和公式所组成的纯形式世界),又有一个客体组成的世界(它是外在客观的实体对象所组成的物理世界)。

主体思维世界与客体物理世界二元对立。

这种对立,在柏拉图那里表现为理念世界与经验世界的对立。

在基督教便是上帝之城与人世之城的对立。

在近代哲学便是思维世界与广延空间之对立;在现代科学哲学则有抽象理论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之对立。

诸如此类,这都是由探究心态演绎而来的两个世界。

而且,此对立世界依关系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分为强调主体世界第一位的唯心论与强调客体物质世界第一位的唯物论,以及强调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耦合对应的新实在论,这都源于两个世界的宇宙观。

④由于服膺于“万物一体论”,在人生观上,关怀哲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休戚与共。

人只有在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关联交往中,在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参赞万物化育的过程中,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探究哲学则多持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对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实现自己,而成为自己、实现自己,不仅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无关,而且还要摆脱来自亲人、家庭、他人和社会的干预。

故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性,是探究哲学的人生观。

(节选自2013年06月17日《光明日报》)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吴森指出,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B.在关怀哲学中,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不能区分。

C.从认识论看,关怀哲学以“情”为中心,而探究哲学以“理”为中心。

D.关怀哲学认为人与宇宙融为一体,探究哲学认为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相对立。

E.唯心论对应关怀哲学,唯物论对应探究哲学。

13.根据文意,指出下列说法中不同类的一项()(3分)

A.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C.花木非有土不可,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D.走你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14.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情”和“理”分别指什么?

请作简析。

(4分)

15.李白《独坐敬亭山》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两句诗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心态或哲学心态?

试结合文意作分析。

(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

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

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

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

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信中说:

“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

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

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可列车长说:

“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

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

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

“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

”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

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

“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

”乘客们说:

“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

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怎么可能呢?

”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

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

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

“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

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

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

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

深夜,他起来吸烟。

他边吸着烟边想:

“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

”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

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到底在哦铺到哪儿了。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

“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

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来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修改)

16.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

有什么效果?

(4分)

17.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5分)

18.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

(15分)

吴良镛:

筑梦人生

①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

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

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的理想。

②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

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

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

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

”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

“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

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

”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

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

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

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

吴良镛说:

“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

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

在这样一座“类四合院”里,邻里进出打招呼,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

④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一生不变的梦想。

提到这个梦想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

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

他常常对学生说:

“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每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改变,一定要牢记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

⑤针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吴良镛提出了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

融贯多学科研究成果,他创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出版了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拓展为“聚落”的概念。

在1999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

这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⑥2008年,86岁的吴良镛在工地视察时突发脑梗,被医生判断为难以再行走。

但他按照科学方法刻苦锻炼,努力坚持,很快就可以走路了。

出院那天,满头银发的他亲笔完成了一幅书法作品。

苍劲有力的字迹,与绚烂的晚霞交相辉映。

医生说,吴老不仅给建筑界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迹,也创造了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奇迹。

⑦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过:

“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

”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数不清的荣誉和成就并未让吴良镛停下前行的步履。

他每每凝思:

“人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建筑更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子孙后代?

(摘编自田雅婷《吴良镛:

筑梦人生》)

19.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4分)

20.本文第六自然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21.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

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

(6分)

在辛弃疾的笔下,江南是女性的,茅檐低小,稻花飘香,柔媚温婉;甲。

乙;落日当楼,断鸿悲歌,拍遍阑干是志士不尽的慷慨。

丙,柔情万种,壮怀激烈,都是对这一片残山剩水深深的爱恋。

(1)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填入空白丙处,只需填序号即可。

(2分)

①他是游子②浪漫的低吟也好③他是诗人④他更是主人⑤他更是志士⑥慷慨地高歌也罢

(2)根据上下文文意和句式,在甲、乙两处补写相应的语句。

(4分)

23.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

(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6分)

眼睛很宽容___________________

能装下整个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又很苛刻___________________

容不得一粒沙尘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麦家认为,人生必须配备的几副眼镜:

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5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说明:

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40分以下给分;45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850字。

 

兴宁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D(Dtuān/chuàiqí/jīqiáng/qiǎng;Ajīng/gěnghuìsào/sāo;Bsāolài/tǎchèn/chēng;Cshè/nièLìxìng/xīng)

2.A(A项“死猪不怕开水烫”,比喻无所顾忌,怎么办都行。

贬义。

符合语境;B项“因为”表因果关系,从后文的“那将是”来看,应该是假设关系,应该用“如果”;C项“怙恶不悛”意思是坚持作恶不悔改,贬义。

文中刚好把意思说反了。

D项“改头换面”形容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

不合语境,可改为“洗心革面”。

3.B(A“运动员”由“优秀选手”组成,搭配不当,“运动员”应改为“代表队”;C不合逻辑,前半句写“将访穗”,后面的两个“了”字就要删去;D语序不当,“回收、流通和制造”,应为“制造、流通和回收”。

4.D(⑥承接上文“研究发现”,具体说明研究发现的内容;①“同样发现”与前文“发现”呼应,“同样”暗示①须排在⑥之后,保持语义的连贯性;②“同样症状”呼应⑥所指的树木出现的症状,④中的“10%”与②中的“70%”形成数据比例上的对比;最后强调研究发现对人们认识及活动的影响,⑤中的“同时也能”暗示⑤必须接在③的后面。

5.C(衔:

怨恨)

语境

孝绰自以才优于洽,每于宴坐,嗤鄙其文,洽衔之。

翻译

刘孝绰自认为才能胜过到洽,每次在宴坐时,便讥笑轻视到洽的文章,到洽怨恨他。

6.B(①与,连词“和”;②以,动词,“认为”;③于,介词,“在”) 

7.D(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

领军臧盾、太府卿沈

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

8.B

选项

B.高祖对孝绰的诗文非常喜欢,认为超过了沈约、任昉等人的作品。

解说:

对应信息在第2段:

“认为超过了沈约、任昉等人的作品。

”错,原文是无根据的。

原文

高祖雅好虫篆,时因宴幸,命沈约、任昉等言志赋诗,孝绰亦见引。

尝侍宴,于坐为诗七首,高祖览其文,篇篇嗟赏,由是朝野改观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