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8525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1.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

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

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1)(识节日)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   )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圣诞、春节、中秋、七夕、重阳

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

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2)(品民俗)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

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

________

【答案】

(1)C

(2)示例1:

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2:

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解析】【分析】

(1)C全是传统节日。

A“元旦”“国庆”不是传统节日。

B“圣诞”不是传统节日。

D“建军”不是传统节日。

(2)抓住前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的句式结构。

内容要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且写出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要与前例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

⑴ C;

⑵示例1:

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2:

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腐朽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要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发展先进文化.据此作答;

⑵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为什么学生到了中学阶段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①其实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都希望能静静读书,交个好友,参加集体活动。

尽管这些平常事微不足道,但足以让学生心情愉快。

可是为了考出更好的成绩,整个社会招数百出:

②学校开出实验班、重点班、行政班等措施;家长也取缔了孩子的周末自由时间,展开各类功课的补习;朋友圈里流传着各种优质辅导学校的信息……③全民动员的形势真当是势不可挡!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④ 这种观点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

然而,大家却都忘了最初学习的目的。

(1)文中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不足道

B.取缔

C.流传

D.势不可挡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

(1)取缔:

明令禁止或取消。

如许多不健康的游乐场所被取缔。

此词不能支配“孩子的周末自由时间”,运用对象明显错误。

应改为“取消”。

故选B。

(2)“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与“这种观点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连接紧密,稍有停顿,之间不能使用句号。

或改为逗号或去掉句号。

故选D。

故答案为:

⑴B

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⑵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

3.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七年级(3)班准备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读新闻】阅读下面资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9月6日,正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雷希颖在新浪微博发起这样的倡议:

“拍张与五星红旗的合影,写下对祖国的祝福,以‘我和国旗合个影’为主题,用我们的微博传递一个声音:

我爱你,中国!

”倡议一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人和海外留学生纷纷响应,截至9月23日,“我和国旗合个影”微博话题已突破6000万阅读量,6万余条讨论。

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网友上传自己与国旗的合影,将爱国之情“大声说出来”,传递爱国正能量。

(2)【析图案】一段时间,一款“爱国”主题的T恤为不少时尚青年所追捧。

下面是该T恤上的徽标图案,请你说说其设计的巧妙之处。

(3)【说心语】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请你仿照下面所给的示例,用诗化的语言回答祖国是什么。

示例:

祖国是什么?

太阳回答:

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祖国是什么?

________回答:

________。

祖国是什么?

________回答:

________。

【答案】

(1)“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该图案以象征中国的华表作为单词“I”,用含有中国地图的图案喻示“爱”,外加一个英文单词“YOU”,巧妙地表达了“我爱你,中国”的主题。

(3)青松;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大海(或:

松涛);是五彩缤纷的美丽花园(或:

是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先要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新闻的主要事实和意义;然后从材料中筛选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归纳,语言简明,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解答此题,先要仔细观察画面,抓住画面所有内容,初步感知画面信息;然后合理想象,

(3)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本题示例:

祖国是什么?

青松回答:

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

故答案为:

(1)“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该图案以象征中国的华表作为单词“I”,用含有中国地图的图案喻示“爱”,外加一个英文单词“YOU”,巧妙地表达了“我爱你,中国”的主题。

(3)青松    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     大海(或:

松涛)     是五彩缤纷的美丽花园(或:

是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

【点评】解答图文转换此类试题描述画面时,要展开想象,使用合理的说明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

分析寓意时,要挖掘画面的隐含信息,由物及人,由此及彼,联系现实,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图案中的华表意向为字母I,心形图案喻为爱,组合单词YOU,自然凸显主题。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2019年4月15日,(甲)(A.有目共睹 B.家喻户晓)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大火迅速将圣母院塔楼的尖顶(乙)(A.吞噬 B.吞食)。

巴黎圣母院久负盛名的玫瑰花窗,在此次大火中也遭受损坏。

花窗是哥特式大教堂中特有的圆形玻璃窗,内呈放射状,镶嵌①(A.qiàn B.qiànɡ)着美丽的彩绘玻璃,设计高度繁复像多瓣的玫瑰花。

当阳光照射到玫瑰窗,教堂内呈现出五彩斑lán②(A.澜 B.斓)的效果。

   如今,大火造成塔尖坍塌、窗花焚毁,这些损失让人无比心痛!

让我们为巴黎圣母院祈祷,愿她浴火重生,重新迸射出绚丽的光彩!

(1)为①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填序号)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只填序号)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

重新迸射出绚丽的光彩!

【答案】

(1)A;B

(2)B;A

(3)重新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迸射”改成“焕发”或“散发”或“闪耀”)

【解析】【分析】

(1)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镶嵌”:

以物嵌入,作为装饰。

读“xiāngqiàn”,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澜”与“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有目共睹:

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

形容极其明显。

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巴黎圣母院”闻名世界,所以选用“家喻户晓”。

吞噬:

吞吃,吞咽;整个地吞下去,快速地吞并,兼并。

吞食:

吞吃。

这里形容大火迅速将圣母院塔楼的尖顶烧毁,所以适宜选择“吞噬”。

(3)动宾搭配不当。

改为“重新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或“重新散发出绚丽的光彩”或“重新迸焕发绚丽的光彩”等。

故答案为:

⑴①A;②B

⑵甲:

B;乙:

A

​​​​​​⑶重新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迸射”改成“焕发”或“散发”或“闪耀”)

【点评】⑴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⑵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

⑶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最近,学校开展了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解一解】某同学的“趣解”汉字给了大家很多启发,也请你参照示例,“趣解”下面汉字中的任意一个。

备选汉字:

相   从   闷

示例:

您,趣解:

心上有你,表示尊敬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品一品】这两则广告词的目的是什么?

各表现了店主怎样的心态?

(3)【选一选】请把王安石《元日》诗中与对联有关的一句诗工整地抄写在下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答案】

(1)从——两人相随。

表示如果我们只知道盲目的跟从,那么就会缺乏个性,从而丧失创新精神。

相——用眼睛看树。

表示如果我们眼里只有一棵树,就永远看不到宽阔的森林。

闷——心被关在门里。

表示我们如果不释放心灵,封闭自我,就会感觉不到快乐。

(2)①目的:

尽快转让经营的店铺。

②甲店主心态:

急切地想把饭店转让出去。

乙店主心态:

想把店铺尽快而顺利地转让出去。

(3)总把新桃换旧符。

【解析】【分析】

(1)解答此题,要在观察汉字结构(左右或上下等),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仿照示例,进行表达。

(2)广告语的目的,要抓住“兑”字字义分析。

“兑”是“交换”,这里指转让店铺。

两店主的各自心态,可根据两则广告词“急”和“吉”的不同表达,“急”侧重急切,“吉”侧重顺利,价钱也要好。

(3)答此题,平时要注意观察,积累各种对联。

“桃符”是春联中经常用到的名词。

答题时要注意书写工整。

故答案为:

⑴从——两人相随。

表示如果我们只知道盲目的跟从,那么就会缺乏个性,从而丧失创新精神;相——用眼睛看树。

表示如果我们眼里只有一棵树,就永远看不到宽阔的森林;闷——心被关在门里。

表示我们如果不释放心灵,封闭自我,就会感觉不到快乐;

⑵①目的:

尽快转让经营的店铺。

②甲店主心态:

急切地想把饭店转让出去。

乙店主心态:

想把店铺尽快而顺利地转让出去;

⑶总把新桃换旧符。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汉字内涵的能力。

结合汉字的发展史来理解该字的内涵即可。

主要注意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组成来“趣解”。

⑵本题考查理解汉字内涵的能力。

结合汉字的发展史来理解该字的内涵即可,解答时,首先需要通读材料内容,把握总结性语句。

⑶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

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

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6.“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弘扬优良传统,你班将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

她从8岁起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全身涂抹三种褥疮药膏。

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材料二: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

2007年,陈斌强的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他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和教学工作两不误,连续多年,风雨无阻。

   材料三:

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晓晖。

从2002年起,朱晓晖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精心照顾弥漫性脑梗的父亲13年。

朱晓晖以行动感动社会,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誉为“大孝之女”。

   材料四: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

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以上四则材料中不属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是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

(2)你认为这些“孝亲敬老”模范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请简述。

【答案】

(1)材料四;材料四表现的是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的科研精神,与“孝亲敬老”的主题不一致。

(2)①任劳任怨,不离不弃;②勇于克服困难;③持之以恒(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分析】

(1)从材料四中“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可知,这则材料表现的是屠呦呦积极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不符。

(2)从“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连续多年,风雨无阻”“朱晓晖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精心照顾弥漫性脑梗的父亲13年”可以提炼出人物的共同特点,注意分条概括。

故答案为:

⑴材料四;材料四表现的是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的科研精神,与“孝亲敬老”的主题不一致。

⑵①任劳任怨,不离不弃;②勇于克服困难;③持之以恒(答对两点即可)

【点评】⑴本题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四则材料,把握主要内容,明确属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并言之成理。

⑵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和概述,注意把握四则材料“孝亲敬老”模范人物的共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7.你班开展了主题为“语文与广告”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有同学搜集到了如下材料:

   我国毕昇最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重大发明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

上海博物馆陈列着一件珍贵藏品——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印刷广告用的一块五寸见方的铜版,这是至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印刷广告物。

   印刷术从中国传到西方后,西方的广告进入了新的阶段。

1473年,英国第一个出版人威廉·坎克斯印制了许多宣传宗教内容的广告,张贴在伦敦街头,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比我国刘家针铺的印刷广告晚了三四百年。

   1622年,英国尼古拉斯·布朗和托马斯·珂切尔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纸《每周新闻》在伦敦出版。

在这一年中,发布过一则书籍广告。

1650年在有关“国会的几则诉讼程序”一栏里,登出了某家12匹马被盗的寻马启事。

以后,在1710年阿迪逊和斯提尔又在《观察家》杂志中刊登了有关推销茶叶、咖啡、巧克力、书刊、房产、拍卖品以及转让物品的广告。

到1830年,美国有1200种报纸,其中65种是日报。

许多报纸第一版大部或整版都是广告。

因为每份报纸售价一便士,价格低廉,从1830年到1850年间被称为“便士报时代”。

报纸销路拓宽,发行量大增,广告的效力也相应提高。

在报纸广告盛行的同时,杂志广告也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广告代理商和广告公司。

(1)上面材料介绍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下面这则公益广告收到了很好的劝说效果,请说说它有怎样的妙处。

水龙头在哭泣,请擦干他的眼泪吧!

【答案】

(1)世界印刷广告发展史。

(2)这则广告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赋予水龙头以人的感情动作,又把水比喻为眼泪,引发人的共鸣,达到了劝说人们节约用水的效果。

【解析】【分析】

(1)从“这是至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印刷广告物”,“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比我国刘家针铺的印刷广告晚了三四百年”“1622年,英国尼古拉斯·布朗和托马斯·珂切尔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纸《每周新闻》在伦敦出版。

在这一年中,发布过一则书籍广告。

”“在报纸广告盛行的同时,杂志广告也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广告代理商和广告公司”中可以看出材料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印刷广告的发史。

(2)“水龙头在哭泣,请擦干他的眼泪吧!

”这则公益广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浪费现象,劝告人们要节约用水。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很好地起到劝说的效果。

故答案为:

⑴世界印刷广告发展史。

⑵这则广告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赋予水龙头以人的感情动作,又把水比喻为眼泪,引发人的共鸣,达到了劝说人们节约用水的效果。

【点评】⑴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述,结合战队句子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⑵答题句式为:

运用…的修辞,怎么样地写出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简洁而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要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但是,新中国已经破(xiǎo);四万万五千万民众已经团结起来,誓死同把国土保!

你听,你听,你听:

松花江在呼号;黑龙江在呼号;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①________________ ;扬子江上燃遍了抗日的(fēng)火!

——《黄河大合唱》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破(xiǎo)________ ②(fēng)________火

(2)加下划线字“号”的正确读音是(  )

A.hào

B.háo

(3)填人文中①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嚣

B.啸

【答案】

(1)晓;烽

(2)B

(3)B

【解析】【分析】

(1)“晓”不要写成“哓”,“烽”不要写成“风”。

(2)“号”这里应读háo,“呼号(háo)”在这里的意思是“叫喊”,“号(háo)”的意思是“叫喊”。

符合语境。

(3)“叫嚣”的意思是大声叫嚷(含贬义),不合语境;“叫啸”的意思是呼啸,符合语境。

故选“啸”。

故答案为:

⑴晓;烽;⑵B;⑶B

【点评】⑴此题难度不大,考生注意结合句意进行判断,注意对形近字的辨析,正确、规范书写。

⑵本题考查多多音字的辨析能力,本题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平时读准字音,注意辨析。

⑶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运用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积累,注意对形近字,形声字等的辨析。

9.学校新近为学生创建了阅览室,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下列活动,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1)为阅览室起一个文雅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2)为阅览室拟一副对联。

(3)谈谈阅读对初中生的益处。

【答案】

(1)含英咀华。

理由:

含英咀华的原意思是嘴里含的花朵,品味花的芬芳。

后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所包含的精华。

也就是从读书吸取其精华之意。

此名字很好地体现了阅览室的作用;且言简意赅,文雅生动。

(2)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书山觅宝叹观止,学海泛舟乐胜游;书似长梯送我攀登知识峰顶,学如航船带人漫步真理海洋。

(3)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

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

多读书提高了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课外阅读不仅对初中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

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解析】【分析】

(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阅览室的特点、功用来拟写,还要注意体现文学韵味即可。

如含英咀华。

理由:

含英咀华的原意思是嘴里含的花朵,品味花的芬芳。

后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所包含的精华。

也就是从读书吸取其精华之意。

此名字很好地体现了阅览室的作用;且言简意赅,文雅生动。

(2)解答此题要注意所拟对联中最好要“阅读”“书”之类的字眼。

如“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书山觅宝叹观止,学海泛舟乐胜游”“书似长梯送我攀登知识峰顶,学如航船带人漫步真理海洋”等。

(3)开放性试题。

如:

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

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

多读书提高了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课外阅读不仅对初中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

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故答案为:

⑴含英咀华。

理由:

含英咀华的原意思是嘴里含的花朵,品味花的芬芳。

后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所包含的精华。

也就是从读书吸取其精华之意。

此名字很好地体现了阅览室的作用;且言简意赅,文雅生动;

⑵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书山觅宝叹观止,学海泛舟乐胜游;书似长梯送我攀登知识峰顶,学如航船带人漫步真理海洋;

⑶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

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

多读书提高了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课外阅读不仅对初中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

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称的拟写。

根据阅览室的特点或用处来拟写名称即可。

⑵对联的基本特点:

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③词性相对。

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④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此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⑶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qiàn在门眶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

qiàn

镶________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