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358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docx

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DOC

2014年江西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评析及展望

景德镇市二中熊兆鹏景德镇市教研所严剑

2014年江西省高考理综考试中,生物学科试卷的结构延续了近几年的格式,总分值也不变,满分90分。

其中选择题6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5题,包括必考题4题,共39分,选考题仍为二选一,共15分。

总体来看,本试卷体现了“突出双基,平稳有序,体现能力”的鲜明特点,在考查考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无偏题怪题,难易题目比例适中,有区分度且兼顾各层次考生。

  一.今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的总体评析

  1.保稳定,突出主干知识

  选择题部分必修1占有较大比例,侧重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过程的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必修2涉及的试题考查遗传图谱的计算,但并未涉及遗传的物质基础和生物的变异等知识。

必修3涉及内环境稳态分析、生态分析。

  非选择题以基础实验、内环境调节、遗传、生态四部分知识为主要考查点。

29题以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的实验技能等,从考查形式与内容来看,加强了对课本基础实验的考查;30题考察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要求考生对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与过程能正确分析与准确表述。

31题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2题以农作物育种为载体,考查遗传定律的分析和应用,对考生的分析探究能力要求较高。

  选考部分较为简单,均属于常规性问题。

选I的39题考查纤维素酶的有关问题,倾向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考查,选III的40题根据题目中所提供的实验信息和曲线信息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及杂交瘤细胞的有关知识,对知识的要求较为基础。

  2.重双基,试题回归教材

  试题突出了对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细胞基础知识、光合作用、内环境稳态、遗传和变异、生态与环境等章节的内容。

且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与教材有更加密切的联系,有的试题的素材就是取自教材内容,加以改造和提升,没有过偏过难、超纲超本等问题出现。

如第29题取材于教材中的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第30题直接考查群落演替的有关知识,第31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第32题直接考查遗传的基本定律知识。

  试题中多以实验问题、实际情境为载体,考查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如4、29、31、32题,围绕基础实验、稳态、遗传等过程进行分析,选择题中的光合作用过程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分析、遗传图谱等,均要求考生能对基础知识进行理解,同时会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而不是靠简单记忆解决这些问题。

特别是出现的遗传图谱的问题较为新颖,对考生的应变能力是个考验。

3.试题新颖,难度略降

今年的生物试题特别强调将“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关注生物学知识在技术、经济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例如环境中的雾霾、技术中的微生物培养等。

要求考生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

从内容上讲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生物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对中学生物教学有良好的引领作用,试题命制是成功的。

试题的题干信息简洁、容易读懂、易于领会,减少了试题中因为情境设置而造成的干扰信息过多情况的出现。

选择题多以教材中基本知识为主要分析点,有利于考生在理综考试中迅速上手,准确理解。

但是非选择题的简述内容较多,考生对运用大段文字材料答题不太适应。

二.今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各题对应知识点的分布及难易程度

题型

题号

知识点

模块

分值

难度

 

1

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必修1

6

简单

2

植物的光合作用

必修1

6

中等

3

内环境稳态

必修3

6

简单

4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

必修1

6

中等

5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必修2

6

较难

6

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

必修3

6

简单

 

29-

(1)

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必修1

6

简单

29-

(2)

细胞核的功能

必修1

3

中等

30-

(1)

群落的演替

必修3

4

简单

30-

(2)

群落的演替方向

必修3

3

较难

30-(3)

人类的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必修3

4

简单

31-

(1)

CO2气体对内环境PH的影响

必修3

2

简单

31-

(2)

葡萄糖对内环境和细胞渗透压的影响

必修3

2

简单

31-(3)

胞外液渗透压和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关系

必修3

2

简单

32-

(1)

杂交育种

必修2

2

简单

32-

(2)

孟德尔遗传定律

必修2

4

较难

32-(3)

测交实验过程

必修2

3

较难

 

39-

(1)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选修1

4

简单

39-

(2)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选修1

4

简单

39-(3)

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

选修1

7

较难

40-

(1)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选修3

6

较难

40-

(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选修3

4

简单

40-(3)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选修3

4

简单

40-(4)

动物细胞的分裂

选修3

1

较难

三.近三年考点分值分布

为详细统计近三年高考试题中知识点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在分析时将每道6分的客观题按照四个选项进行拆分,将6分拆分为2分或者3分。

并对必修三个模块所占总分进行统计,对近三年试题中的图像、曲线、表格的数量和实验题的比重以及主观题的内容进行分析。

1.必修一模块考点分值分布

2012新课标

全国卷

2013新课标

全国卷Ⅱ

2014新课标

全国卷

第一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2(29题)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2(1题)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2(1题)

2(1题)

2(30题)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2(3题)

3(29题)

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4题)

2(1题)

6(4题)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6(6题)

8(29题)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1(29题)

2(3题)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6(2题)

2(3题)

6(2题)

第六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

2(3题)

6(29题)

5(40题)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2(1题)

第4节细胞的癌变

6(2题)

2.必修二模块考点分值分布:

2012新课标

全国卷

2013新课标

全国卷Ⅱ

2014新课标

全国卷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5(31题)

2(5题)2(32题)

6(5题)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3(32题)

9(32题)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2(5题)

第3节伴性遗传

5(32题)

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1题)

2(5题)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2(1题)

第3节DNA的复制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1题)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五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5(31题)

第2节染色体变异

5(40题)

第3节人类遗传病

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必修三模块和选修模块考点分值分布:

2012新课标

全国卷

2013新课标

全国卷Ⅱ

2014新课标

全国卷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6(3题)

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6(4题)

10(30题)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6(3题)

7(30题)

10(31题)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4节免疫调节

4(4题)

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6(5题)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6(6题)

1(32题)

6(31题)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3节群落的结构

7(32题)

2(31题)

第4节群落的演替

11(30题)

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6(6题)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31题)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六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1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5(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5(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5(基因工程)

10(植物细胞工程)

10(动物细胞的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从分值的分布角度看,必修一是高中生物学科的基础,所以占有的比重稍大一些,2013年与2014年高考中该模块的分值均超过30分。

必修二往往是难度比较大,属于体现区分度的一部分所以占有的比重最小。

必修三的内容与生活非常贴近,又涉及环境问题,所以占有的比重会比必修二大一些。

必修一、二、三模块分值分布比较合理的分别是约占30分、20分、25分的。

图像、表格、曲线在高考试题中的数量往往是4个或5个,这在考生阅读和分析试题的时间上和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上都是正常的。

但是今年的试题中数量大幅度下降,仅第5题、第39题和40题出现了3个简单的图表。

实验题在往年的高考中一般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而且主要考查课内实验。

今年对实验内容的考查增多了,实验题从过去的6分左右过度到现在的15分,特别注重课内实验。

主观题(必修模块)是高考试题中的主干部分,不仅比重大而且出现频率也很高,这部分的考查模式往往是固定的,即光合与呼吸、生命活动调节、生态、遗传变异。

四.今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的全面解析

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依据相似相溶原理(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极性分子甘油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2.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

  【答案】B

【解析】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住,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A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产生停止,导致暗反应C3的还原速度减慢,C3在叶绿体内积累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项不会发生;光反应停止,ATP的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C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项会发生。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D项错误。

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项正确。

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I—2和I—4是否纯合,II—2、II—3、II—4、II—5的基因型均为Aa,A项错误。

若II—1、Ⅲ-1纯合,则Ⅲ-2为1/2Aa、Ⅳ-1为1/4Aa;Ⅲ-3为2/3Aa,若Ⅲ—4纯合,则Ⅳ-2为2/3×1/2=1/3Aa;故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1/3×1/4=1/48,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

若Ⅲ—2和Ⅲ—3一定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4是同时AA或同时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C项错误。

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II—5的基因型无关;若Ⅳ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D项错误。

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A

【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

29.(9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龙胆紫溶液属于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

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

【答案】

(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碱染色体

(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

(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用于解离过程,解离的作用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龙胆紫溶液用于染色过程,为碱性染料,能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

(2)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

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0.(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

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答案】

(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祼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未发生改变

【解析】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2)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保留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

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自然环境本身变得干燥,会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31.(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尿量,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

(1)呼吸下降

(2)降低增加(3)会

【解析】

(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

(2)血浆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32.(9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

抗病高杆(易倒伏)和感病矮杆(抗倒伏)品种。

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杆对矮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的预测杂交结果。

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

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

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答案】

(1)抗病矮杆

(2)高杆与矮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

【解析】

(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从题意知,抗病与矮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

(2)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故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应位于细胞核。

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测交是指用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而题干无杂合子,故应先杂交得到杂合子,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

39.[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验](15分)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

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注:

“+”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答案】

(1)纤维二糖葡萄糖

(2)红色透明圈

(3)不能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不能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

(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如下图:

(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位固体培养基,且需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