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408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docx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

一、针叶树类

1、华氏南洋杉Araucariabidwiliis

2、肯氏南洋杉Araucariacunninghamii

称:

南洋杉(又名肯氏南洋杉)

特性:

原产澳大利亚。

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和干旱,冬季需充足阳光,夏季避免强光暴晒,土壤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最为理想,冬季温度不低于7℃。

3、塔形南洋杉

Araucariaceae

学名  Araucariaheterophylla

别名  小叶南洋杉

南洋杉科南洋杉属

形态  长绿乔木、树干端直,树冠塔形,大枝平伸。

小枝平展而下垂。

叶二型,幼枝及侧生小枝的叶排列疏松,展开,呈锥形,亮绿色,向上弯曲,质软,表面有多数气孔线及白粉;大树及老枝之叶,排列较密,微展开,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叶面具多条气孔线和白粉。

雄球花单生枝顶,圆柱形。

球果近圆形,苞鳞刺状,种子椭圆形,两侧具宽翅。

习性  产于广东、海南、福建等省。

喜光,畏寒,适生于温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长江流域一带栽培,冬季宜置于温室越东。

用途  树形优美,是珍贵的观赏树种。

宜作圆景主、行道树或纪念碑、像的背景树。

盆载可作门庭、室内装饰用

3、赤松Pinusdensiflora

拉丁名:

PinusdensifloraSieb.etZucc.

植物名称:

赤松

别  名:

日本赤松

文名:

JapaneseRedPine

科  名:

松科

属  名:

松属

适应地区:

华东及北部沿海地区、北亚热带落叶、长绿阔叶混交林区东部

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

沈阳、葫芦岛、大连、丹东、鞍山、

辽阳、锦州、营口、盘锦、北京、天津、太原、临汾、长治、石家庄、秦皇岛、保定、唐山、邯郸、邢台、承德、济南、德州、延安、宝鸡、天水)

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

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济宁、泰安、淄博、潍坊、枣庄、临沂、莱芜、东营、新泰、滕州、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安阳、西安、咸阳、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北、蚌埠、韩城、铜川)

生态分类:

木本植物>常绿乔木类

观赏分类:

林木类

高度范围:

20-40(M)

形态特征:

干皮红褐色,裂成鳞状薄片剥落。

小枝橙黄色或淡黄色。

略被白粉,无毛,针叶2针一束,细软较短,暗绿色。

生长习性:

强阳性,耐寒,要求海岸气候,深根性,抗风力强

景观用途:

庭荫树、风景林、园景树、行道树

4、黑松Pinusthunbergia

名称黑松

别名白芽松|松树

拉丁名PinusthunbergiiParl.

科名松科

属名松属

产地分布黑松原产日本及朝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

我国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沿海诸省普遍栽培。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可达30公尺,树皮带灰黑色。

2个针叶丛生,刚强而粗,新芽白色,各针叶长约6~15公分,断面半圆形,叶肉中有3个树脂管,叶鞘由20多个鳞片形成,长约1.2公分。

四月开花,花单,雌花生于新芽的顶端,呈紫色,多数种鳞(心皮)相重而排成球形。

每个种基部,裸生2个胚球。

雄花生于新芽的基部,呈黄色,上生多数雄,成熟时,多数花粉随风飘出。

球果至翌年秋天成,鳞片裂开而散出种子,种子有薄翅。

生长习性喜光,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涝,不耐寒。

适生于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区域,最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且含有腐殖质的砂质土壤处生长。

因其耐海雾,抗海风,也可在海滩盐土地方生长。

景观用途经抑制生长,蟠曲造型,姿态雄壮,高亢壮丽。

均富观赏价值,黑松盆景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庭院、阳台均可培养。

其枝干横展,树冠如伞盖,针叶浓绿,四季常青,树姿古雅,可终年欣赏。

在生长期间,宜陈放于室外阳光充足、空气流之处,不宜长时间放置于室内。

多年培养的黑松桩景,老干苍劲虬曲,盘根错节。

5、柳杉Cryptomeriajaponica

学名:

CryptomeriafortuneiHooibrenkexOttoetDietr.

科属:

为杉科、柳杉属。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40米,干皮红棕色长条状脱落,叶钻形,螺旋状成5列覆盖于小枝上,叶先端尖,四面具白色气孔线,叶尖略向内弯,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单生于小枝叶腋成短穗状花序,雌花球形,单生枝顶,叶直伸,果枝上的叶长不足l厘米。

雄球花长约0.5厘米,黄色;雌球花淡绿色。

球果近球形,径1.8—2厘米,深褐色;种鳞约20片,苞鳞的尖头和种鳞顶端的缺齿较短,每种鳞有2种子;种子三角状长圆形,长约4毫米。

花期4月,球果10—11月成熟。

产地分布:

为中国原产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西南地区也有,近年来,河南、江苏、山东、安徽等省也有引起栽培,生长状况基本良好。

生长习性:

为暖温带树种。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严寒、干旱和积水。

根系较浅,抗风力差。

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较好的抗性。

园林用途:

常绿乔木,树姿秀丽,纤枝略垂,孤植、群植均极为美观,是一个良好的绿化和环保树种。

柳杉树冠高大,树干通直;木材纹理直,材质轻软,结构粗,重要材用树种。

6、侧柏Biotaorientalis

名称:

侧柏cèbǎi(orientalarborvitae)

学名:

Platycladusorientalis(Linn.)Franco

英文名:

arborvitae

科名:

柏科Cupressaceae

属名:

侧柏属。

侧柏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柏科的树种。

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

又称柏树、扁柏、香柏。

在中国分布极广,北起内蒙古、吉林,南至广东及广西北部;人工栽培范围几遍全国。

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木质软硬适中,细致,有香气,耐腐力强,多用于建筑、家具、细木工等;种子、根、叶和树皮可入药;用种子榨油,供制皂、食用或药用。

树高一般可达20米。

树皮红褐色,纵裂。

小枝扁平。

叶鳞片状,小形。

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顶。

球果近卵形。

种子长卵形,无翅。

侧柏喜光,但幼苗、幼树有一定耐荫能力。

较耐寒,抗风力较差。

耐干旱,喜湿润,但不耐水淹。

耐贫瘠,可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生长。

生长缓慢。

寿命极长。

播种前种子可用温水处理。

育苗方式多用床式或大田式。

一般春季播种,播后约10天幼苗出土。

主要造林地多选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阳坡、半阳坡,以及轻盐碱地和砂地。

一般整地后植苗造林,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播。

主要虫害有侧柏毒蛾、双条杉天牛、松梢小卷蛾。

形态特征侧柏属常绿乔木,树高一般达20米,干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

小枝排成平面。

全部鳞叶,叶二型,中央叶倒卵状菱形,背面有腺槽,两侧叶船形,中央叶与两侧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异花。

雌雄花均单生于枝顶,球果阔卵形,近熟时蓝绿色被白粉,种鳞木质,红褐色,种鳞4对,熟时张开,背部有一反曲尖头,种子脱出,种子卵形,灰褐色,无翅,有棱脊。

幼树树冠卵状尖塔形,老时广圆形,叶、枝扁平,排成一平面,两面同型。

花期3---4月,种熟期9---10月。

侧柏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枝、叶有小毒。

人、畜中毒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口吐白沫,有时发生肺水肿、强直性或阵挛性惊厥、循环及呼吸衰竭等症状叶提取物有中枢镇静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叶的水煎剂LD50为15.2g/kg,灌胃石油醚提取物LD50为24.38/kg(均相当于叶重)。

树冠广卵形,小枝扁平,排列成1个平面。

叶小,鳞片状,紧贴小枝上,呈交叉对生排列,叶背中部具腺槽。

雌雄同株,花单性。

雄球花黄色,由交互对生的小孢子叶组成,每个小孢子叶生有3个花粉囊,其内的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许多不具气囊的花粉粒。

雌球花仅由4对交互对生的珠鳞组成,但只有中部的2对珠鳞各生1~2个直立的胚珠。

珠鳞和苞鳞完全愈合。

球果当年成熟,种鳞木质化,开裂,种子不具翅或有棱脊。

生态习性喜光,幼时稍耐荫,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和轻盐碱土壤中均可生长。

耐干旱瘠薄,萌芽能力强,耐寒力中等,在山东只分布于海拔900m以下,以海拔400m以下者生长良好。

抗风能力较弱。

侧柏为温带阳性树种,栽培、野生均有。

喜生于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耐寒、耐旱、抗盐碱,在平地或悬崖峭壁上都能生长;在干燥、贫脊的山地上,生长缓慢,植株细弱。

浅根性,但侧根发达,萌芽性强、耐修剪、寿命长,抗烟尘,抗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分布广,为中国应用最普遍的观赏树木之一。

7、圆柏Sabinachinensis

学名:

Sabinachinensis(L.)Antoine(JuniperuschensisL.)

英文名:

ChinaSavin

科名:

柏科Cupressaceae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20m,胸径达3-5m。

树冠尖塔形,老时树冠呈广卵形。

树皮灰褐色,裂成长条片。

幼树枝条斜上展,老树枝条扭曲状,大枝近平展;小枝圆柱形或微呈四棱;冬芽不显著。

叶两型,镤叶钝尖,背面近中部有椭圆形微凹的腺体;刺形叶披针形,三叶轮生,上面微凹,有两条白.长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3.5m;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老树则成广卵形,球弄散或钟形。

树皮深灰色或暗红褐色,成狭条纵裂脱落;近基部的大枝平展,上部逐渐斜上。

叶深绿色,叶有两种,鳞叶交对生,多见于老树或老枝上;剌叶常3枚轮生,长0.6-1.2cm,叶上面微凹;有2条白色气孔带。

雌雄异株,少同株。

球果近圆球形,2年成熟,径6—8毫米,暗褐色,外有白粉,有1—4种子。

种子卵形,扁。

子叶2,出土。

花期4月下旬,果多次年10-11月成熟。

生长习性

喜光树种,较耐荫。

喜凉爽温暖气候,耐寒、耐热。

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钙质土、中性土、微酸性土壤都能生长。

耐旱亦稍耐湿,深根性树种,忌积水。

耐修剪,易整形。

对二氧化硫、氯气和氟化氢

园林用途

圆柏幼龄树树冠整齐圆锥形,树形优美,大树干枝扭曲,姿态奇古,可以独树成景,是我国传统的园林树种。

古庭院、古寺庙等风景名胜区多有千年古柏,“清”、“奇”、“古”、“怪”各具幽趣。

可以群植草坪边缘作背景,或丛植片林、镶嵌树丛的边缘、建筑附近。

常整形后在树坛。

8、龙柏S.C.varsargenti

中文名称:

龙柏

拉丁文学名:

Juniperuschinensiscv.kaizuka

英文名:

Dragonjuniper

类别:

  乔木

分类:

柏科(Cupressaceae),圆柏属。

为本属植物圆柏(桧)的变种。

形态习性:

常绿小乔木,可达4米。

喜充足的阳光,适宜种植于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上。

树皮呈深灰色,树干表面有纵裂纹。

树冠圆柱状。

叶全为鳞状叶(与桧的主要区别),沿枝条紧密排列成十字对生。

花(孢子叶球)单性,雌雄异株,于春天开花,花细小,淡黄绿色,并不显著,顶生于枝条末端。

浆质球果,表面披有一层碧蓝色的蜡粉,内藏两颗种子。

枝条长大时会呈螺旋伸展,向上盘曲,好像盘龙姿态,故名“龙柏”。

有特殊的芬芳气味,近处可嗅到。

用途:

由于树形优美,枝叶碧绿青翠,所以多被种植於庭园作美化用途。

适应地区:

华北南部至长江流域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

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济宁、泰安、淄博、潍坊、枣庄、临沂、莱芜、东营、新泰、滕州、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安阳、西安、咸阳、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北、蚌埠、韩城、铜川)

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主要城市:

南京、扬州、镇江、南通、常州、无锡、苏州、合肥、芜湖、安庆、淮南、襄樊、十堰)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

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

、都江堰、绵阳、内江、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城市:

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广州、佛山、顺德、东莞、惠州、汕头、台北、柳州、桂平、个旧)

生态分类:

木本植物>常绿乔木类

观赏分类:

林木类

高度范围:

8(M)

景观用途:

庭荫树、园景树

9、铺地柏

种名:

铺地柏

学名:

Sabinaprocumbens(Endl.)IwataetKusaka

英文名:

Procumbentjuniper

别名:

爬地柏、矮桧、匍地柏、偃柏

科:

柏科

属:

圆柏属

产地分布

原产日本,我国各地国林中常见栽培,亦为习见桩景材料之一。

形态特征

匍匐小灌木,高达75cm,冠幅逾2m,贴近地面伏生,叶全为刺叶,3叶交叉轮生,叶上面有2条白色气孔线,下面基部有2白色斑点,叶基下延生长,叶长6-8mm;球果球形,内含种子2-3粒。

生长习性

阳性树,能在干燥的砂地上生长良好,喜石灰质的肥沃土壤,忌低湿地点。

园林用途

在园林中可配植于岩石园或草坪角隅,又为缓土坡的良好地被植物,各地亦经常盆栽观赏。

日本庭院中在水面上的传统配植技法“流枝”,即用本种造成。

有“银枝”、“金枝”及“多枝”等栽培变种。

10、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a

学名:

Podocarpusmacrophyllus(Thunb.)D.Don

英文名:

Yaccatree

为罗汉松科(竹柏科)(Podocarpaceae)  罗汉松属植物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Thunb.)D.Don,以根皮及球果入药。

根四季可采,秋季采球果。

罗汉松(Podocarp)化石证实这些巨大的树木生长在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时期,它们通常是树林中最高的植物,树冠伸展突出於其他的树丛之上,以便得到最多的阳光。

罗汉松为乔木,又名罗汉杉,树皮深灰色,成鳞片状开裂;枝叶稠密。

叶螺旋状排列,线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5—8毫米,顶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有短柄,中脉在两面均明显突起。

雄球花穗状,常3—5簇生叶腋;雌球花单生叶腋,有梗。

种子卵圆形,径不足1厘米,成熟时为紫色或紫红色,外被白粉,着生于肥厚肉质的种托上,种托红色或紫红色,有梗。

花期5月,种子10一11月成熟。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应用:

罗汉松树姿秀丽葱郁,夏、秋季果实累累,惹人喜爱。

地栽适用于小庭院门前对植和墙垣、山石旁配置,也可盆栽或制作树桩盆景供室内陈设。

10、竹柏Podocapusnagi

日前,在“中国花木之乡”的江西省大余县境内发现世界珍奇树种——竹柏。

  

竹柏叶似竹,茎好像柏,叶色墨绿且闪光,四季常青,树形挺拔多姿,是一种观赏性极佳的植物。

大余县在林业资源普查过程中发现,这个县境内的大龙林区有天然的竹柏群体,它们零星分布于方圆近150亩范围内,最大的母树高达50多米。

名称:

  竹柏  类别:

  乔木

别名:

  桫杉、山杉、那木、竹叶柏科名:

  罗汉松科

拉丁名:

  Podocarpusnagi

生态习性分布区较广,水热条件差异大,年平均温18-25℃,1月平均温6-20℃以上,极端最低温在海南为4℃以上,在内陆可低至-1℃或更低;年降水量1800-2000毫米。

为中性偏阴树种,散生于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中,在林冠蔽下能正常生长,结实较多,种子发芽力强,林下生苗生长旺盛。

土壤为山地赤红壤或山地黄壤,pH值5.5-7.0。

以在深厚、疏松、湿润、多腐殖质的砂壤土或轻粘土上,生长较为迅速。

幼龄时生长缓慢,5年生以后逐渐加快,30年生达到最高峰,此后生长逐渐减慢。

定植后20年结实。

主根直而明显,侧根短小,集中于根颈下25厘米处,细根少,常具根瘤。

3-4月开球花,10-11月种子成熟。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20-30米,胸50-70厘米;树干通直,树皮褐色,平滑,薄片状脱落;小枝树生,灰褐色。

叶子为变态的枝条,交叉对生,质地厚,革质,宽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无中脉,有多数并列细脉,长8-18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窄成扁平短柄,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有多条气孔线。

雌雄异株,雄球花状,常3-6穗簇生叶腋,有数枚苞片,上部苞腋着生1或2-3个胚株,仅一枚发育成种子,苞片不变成肉质种托。

种子核果状,圆球形,为肉质假种皮所包,径1.5-1.8厘米;梗长2.3-2.8厘米。

  

二、常绿阔叶乔木类

1、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

【学名】magnoliagrandifloralinn.

【别名】荷花玉兰、洋玉兰

【科属】木兰科木兰属

【形象】长绿乔木,树冠阔圆锥形,小枝条有锈色柔毛。

叶卵状长椭圆形,叶革质,背被锈色绒毛,表面有光泽,边缘微反卷,叶长10—20厘米,另一变种叫狭叶广玉兰,叶较狭长,背面毛较少,耐寒性稍强。

花大白色,清香,直径20—30厘米,花通常6瓣,花大如荷,萼片花瓣状,3枚;花丝紫色;花期5—7月,种子外皮红色,9—10月果熟。

通常广玉兰可长到30米,但普通玉兰却只能长到16—23米。

树冠呈卵状圆锥形,小枝和芽均有锈色绒毛,树枝雄伟壮丽。

广玉兰树形优美,花大清香,是优良环保庭院树,适合厂矿绿化,对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

2、白玉兰Micheliaalba

中名:

玉兰

学名:

Magnoliadenudata

英名:

YulanMagmolia,lilytree

别名:

木兰、玉兰花、玉树、迎春花、望春、应春花、玉堂春、玉兰

科名:

木兰科

简介:

白玉兰,俗称‘应春花”、“望春花”,是上海市的市花。

花繁而大,美观典雅,清香远溢。

  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

中国著名的花木,北方早春重要的观花树木。

中国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为庭园中名贵的观赏树。

分布于中国中部及西南地区,现世界各地均已引种栽培。

通常用播种、嫁接法繁殖。

喜温暖、向阳、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地方,要求土壤肥沃、不积水。

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在-20℃的条件下可安全越冬。

在北京小环境较好的地方生长良好。

移栽应在萌动前十余日,或花后展叶前进行。

播种苗,一般要5年左右方能开花。

北方常见的还有二乔玉兰,花瓣外面淡紫色里面白色。

产地分布白玉兰产于中国中部山野中,现国内外庭园常见栽培。

为我国著名的传统观赏花卉,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玉兰花又名白玉兰、木兰、应春花;此花为我国特有的名贵园林花木之一,原产于长江流域,现在庐山、黄山、峨眉山等处尚有野生。

玉兰原产我国中部各省,现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

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

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

北方也有作桩景盆栽。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

冬芽密被淡灰绿色长毛。

叶互生。

花先叶开放,直立,钟状,芳香,碧白色,有时基部带红晕。

聚合果,种子心脏形,黑色。

玉兰花白如玉,花香似兰,其树型魁伟,高者可超过10米,树冠卵形,大型叶为倒卵形,先端短而突尖,基部楔形,表面有光泽,全!

市两j摔条疏生开展,嫩枝及芽外被短绒毛。

冬芽具大形鳞片。

花先叶开放,顶生、朵大,直径12-15厘米。

花被9片,钟状。

果穗圆筒形,褐色:

蓇葖果,成熟后开裂,种红色。

3月开花,6-7月果熟。

白玉兰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径粗可达200厘米,树冠幼时狭卵形,成熟大树则呈宽卵形或松散广卵形。

实生起源的大树常主干明显,树体壮实,雄奇伟岸,生长势壮,节长枝疏,然花量稍稀。

嫁接种往往呈多干状或主干低分枝状特征,节短枝密,树体较小巧,但花团锦簇,远观洁白无瑕,妖娆万分。

故不同起源之白玉兰园林应用中情趣各异,在小型或封闭式的园林中,孤植或小片丛植,宜用嫁接种,以体现古雅之趣;而风景游览区则宜选用实生种,以表现粗犷纯朴的风格。

白玉兰幼时树皮灰白色,平滑少裂,老时则呈深灰色,粗糙开裂。

小枝灰褐色。

顶芽与花梗密被灰黄色长娟毛,毛绒绒如幼鼠蛰伏,冬态更显。

分枝习性随树龄幼长有别,幼时单芽延伸,故主干明显,树冠规整,而见花后,叶枝混合芽在果穗后双杈或多枝延伸,横向发展盛于直于生长,故树冠往广卵形方向发展叶片互生有时呈螺旋状,宽倒卵形至倒卵形,长10—18厘米,宽6—12厘米,先端圆宽,平截或微凹,具短突尖,故又称凸头玉兰;中部以下渐狭楔形,全缘。

玉兰叶在基部通常有托叶或附属物,托叶有两种,枝端芽末的托叶贴生于幼茎上与叶柄分离,呈覆瓦状;叶部托叶散生,瓦刀状,粘着叶柄基部两侧,芽伸叶长,托叶脱落,幼枝上残存环状托叶痕,此为木兰科树种的识别特征。

白玉兰高可达15m,叶互生,倒卵形,先端突尖,基部楔形。

花大,白色,芳香,单生于枝顶。

花萼与花瓣相似共9片,排列成钟状。

聚合果圆筒状,红色至淡红褐色,种子具鲜红色肉质外种皮。

落叶灌木,高达3米,常丛生。

芽有灰褐色细毛;小枝紫褐色。

叶倒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0—18厘米,宽4—1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背面沿脉有柔毛。

花先叶开放或很少与叶同时开放,大型,钟状;花萼片3,披针形,淡紫褐色,长2—3厘米;花瓣6,长圆状倒卵形,长8一10厘米,外面紫色或紫红色,内面白色;花丝和心皮紫红色;花住1,顶端尖,微弯。

聚合果长圆形,长7—10厘米,淡褐色。

花期4—5月。

生物习性白玉兰性喜光,较耐寒,可露地越冬。

爱高燥,忌低湿,栽植地渍水易烂根。

喜肥沃、排水良好而带微酸性的砂质土壤,在弱碱性的土壤上亦可生长。

在气温较高的南方,12月至翌年1月即可开花。

白玉兰对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

如将此花栽在有二氧化硫和氯气污染的工厂中,具有一定的抗性和吸硫的能力。

用二氧化硫进行人工熏烟,l公斤干叶可吸硫1.6克以上。

因此,玉兰是大气污染地区很好的防污染绿化树种。

适生于土层深厚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不耐盐碱,土壤贫瘠时生长不良,畏涝忌湿。

对二氧化硫、氯和氟化氢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寿命长,可达千年以上。

喜光,稍耐荫,颇耐寒。

喜肥沃适当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pH5~6)但亦能生长于碱性土(pH7~8)中。

根肉质,畏水淹。

生长速度较慢。

园林用途白玉兰先花后叶,花洁白、美丽且清香,早春开花时犹如雪涛云海,蔚为壮观。

古时常在住宅的厅前院后配置,名为“玉兰堂”亦可在庭园路边、草坪角隅、亭台前后或漏窗内外、洞门两旁等处种植,孤植、对植、丛植或群植均可。

3、榕树Ficusrefusa

【中文名】榕树

【英文名】Ficusmicrocarpa

【别名】细叶榕、成树、榕树须

形态特征桑科椿属常绿大乔木,高20-25米,生气根。

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

花序托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扁倒卵球形,直径5-l0毫米,乳白色,成熟时黄色或淡红色;瘿花和雌花同生于一花托中。

生境分布生长于村边或山林中。

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南部、云南、贵州。

印度、缅习马来西亚也有。

用途可作行道树。

树皮纤维可制渔网和人造棉。

气根、树皮和叶芽作清热解表药。

桑科榕属植物榕树FicusmicrocarpaL.f.,以叶和气根(榕树须)入药。

全年可采,晒干。

4、印度橡树Ficuselastica

别名:

印度胶树、印度护谟

桑科(Moraceae)

一般特性:

常绿大乔木,起初常附生于他树上,全部均秃净。

叶:

叶具长柄,厚革质,矩圆形至椭圆形,长8-30厘米,先端短锐尖,基部浑圆或狭,边全缘,光秃而亮,侧脉多而细,平行而稍直,近边缘楮汇合称一边脉,叶柄粗壮,长2-5厘米,托叶蛋哼,大披针形。

花:

花托无柄,成对生于叶腋内,最初胃风帽状的总苞所包围,不久此总苞脱落而于基部为一截头状的杯所围绕,熟时卵状矩圆形,长约1厘米,平滑,绿黄色,雄花具柄,萼片4枚,卵形,雌花大步无柄。

花期:

11月。

生态分布:

印度及马来群岛。

备注:

广州多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