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5683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docx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

《观潮》文段选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    ”选出合适的词语。

(2分)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6分)

3、我能写近义词。

(4分)

  顿时(    )  犹如(    )  颤动(    )  逐渐(      )

4、照样子写词语。

(3分)  浩浩荡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3分)

  山崩地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__________,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___________。

(2分)

7、从第一段话中的“_______ ”“______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2分)

8、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

(只填序号)(3分)①景象非常壮观②所听到的声音③所看到的样子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9、“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中的“水墙”指__________,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

(4分)

10、依照句子“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写一句话。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 ________的顺序写的。

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_______”(3分)

12、我会写:

动脑筋想一想,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表达方式,意思不变。

(4分)

  大地好像都被江潮震得颤动起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

并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比较下面的句子。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一句意思 ______;第二句写出了_____和____;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 ____的和浩大的_______。

(3分)

文段选读

(一)(28分)

春天的阳光特别的温暖,天地间的万物都苏醒过来了。

天刚亮,树林里就传出了鸟儿的欢叫声。

傍晚,青蛙都从冬眠中走了出来,在田野里叫个不停。

昆虫们都纷纷地行动起来了。

    春来了,花园里的花开得更加(娇  矫)艳。

山上山下的桃花,千树万枝就像火焰一般地怒放了。

小区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旁,也开出了野花,小野菊也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有白的、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紫的……它们都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

    春来了,青青的小草长得也很特别。

在阳光下,草儿快乐地挺直了腰(杆秆)。

分布在广州市区的绿地上,像一块块柔软的地毡,郊外绿油油的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

小区的墙角下也长出了小草,新生的绿草笑目般地站立在地上。

像是在和低着头的薄公英说着绵绵的情话。

    春来了,树木长得更加茂盛了,枝头上也吐出了细姨的叶子。

连一片黄叶都看不见了,风雨吹洗过的莽莽林海翠浪翻卷,千枝万叶洁净无尘。

    春来了,火车站里人山人海。

他们提着旅行袋、背着行装、(川  穿)流不息,原来是南来北往的打工族,他们一个个精神饱满,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学生们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他们穿上了色彩鲜艳的校服,一个个兴高采烈走进鲜花盛开的校园。

    春来了,面对着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豪  毫)情满怀。

情不自禁地挥笔疾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请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分)                    

2、我会划去文段中不正确的字。

(4分)

3、照样子,写词语。

(6分)

人山人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油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4分)

(    )的地毡  (    )的校园  (  )的校服  (  )的打工族

(    )的叶子  (    )的树木  (  )的小草  (  )的火车站

5、在短文中,作者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4分)

6、写出文中的一句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我喜欢的另一句格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短文中第三段话运用了____和_____修辞手法,描写了春来时的小草。

(2分)

8、同学们你知道春来了,给天地间带来了一派什么的景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表述。

(2分)

文段选读

(二)(22分)

春潮

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山的背(阴荫)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衰竭。

朝阳处雪已(溶、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更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终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开江乐!

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

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我和人们一起站在江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整个大江的(坚、艰)冰崩溃了。

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

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训、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

春水在阳光下欢笑这,在清风中舞蹈着,仿佛在告诉沿途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恰当的打“√”。

(4分)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4分)

进攻(    )  增强(  )  寂静(  )  寒冷(  )

3、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9分)

(1)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从第二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请抄写在下面(写三至四个)。

(3分)                                      

(2)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

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3分)

“挤”和“扯”这两个词表现了什么这个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3)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

                        (甲)

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

(乙)          (丙)

    描写景色从以下方面进行:

①描绘形状;②描摹声音;③描写颜色。

请回答文中甲、乙、丙三处分别是从什么方面进行的(3分)

甲:

      乙:

          丙:

      

4、下面哪个词语最有力地表现了春潮的力量()(2分)

A、奔腾汹涌    B、不可抗拒      C、山崩地裂

5、第四自然段中,春水告诉大地一个什么消息呢(3分)

文段选读(三)(22分)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太婆,带来的礼物中,有七八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

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颜色,闻着那诱人的香气,咽着口水。

吃罢早饭,姑父走了。

太婆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

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

“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的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妈看见了。

”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

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

我呢,不时地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

“好香,好香。

哥哥说:

“咱们吃吧。

”我说:

“咱们吃吧。

”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

哥哥说:

“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

”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

“好好好。

”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

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

“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回答:

“是给太婆带来的。

”妈妈说:

“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太婆带来的。

太婆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

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

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

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过了一会儿,我和哥哥走进屋,看到妈妈站在太婆床前,正准备削苹果。

太婆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

“俩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

”妈妈笑着说:

“奶奶,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日子多着哩,您就别老想着他们了。

”太婆又擦了擦眼泪,说:

“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滋味呀。

”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那天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

“伸手。

”我们把手伸了过去。

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

“吃吧,孩子。

”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

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

“妈妈,苹果皮是苦的。

”“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

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的脑门儿,说:

“你这小鬼头哟。

”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

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

“真甜真香啊。

”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最难忘的。

【问题】1、这篇文章得主要人物是(),围绕着()回忆三十多年前嚼一片苹果皮的故事。

主要抓住人物的()来具体描写的。

2、“我和哥哥”那么馋苹果,为什么“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

3、品读“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

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这句话,揣摩一下妈妈当时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4、“真甜真香啊”这句话在文中含义很丰富,你是怎么体会的请写下来。

参考答案:

《观潮》文段选读1、沸腾  横贯2、mēn  fù  zú  bìn    bèn3、霎时  如同  颤抖  逐步4、(略)自由发挥题5、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 6、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7、人声鼎沸  沸腾8、第三句  ④9、浪潮  形象地说明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10、(略)自由发挥题11、由远到近    再近些

12、⑴江潮好像都把大地震得颤动起来。

⑵江潮好像都震得大地颤动起来。

1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用得好,把大潮到来时奔腾咆哮的声音描绘得形象而具体。

14、完整  颜色  数量  巨响  声势(意思答对便可)

课外阅读(50分)文段选读

(一)

1、春来了(意思答对便可)2、不正确的字:

矫  秆  穿  毫3、若隐若现  十全十美  无缘无故  白花花  金灿灿  黑乎乎4、柔软  鲜花盛开  色彩鲜艳  南来北往或精神饱满  细姨  茂盛  青青人山人海5、花园  小草  树木  火车站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略(意思答对便可)7、拟人  比喻8、生机勃勃

文段选读

(二)

1、正确的字:

阴、融、坚、驯2、撤退  减弱  喧闹  温暖3、

(1)衰歇、融化、流、冲、响    

(2)两个字表现了春风不可抗拒的力量,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①②③4、B5、春天来了

选段三答案1.主要人物是“我”和“哥哥”,围绕苹果详写了得到苹果、想分苹果、还去苹果等三件事,主要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具体描写的。

2.①那是“我”第一次吃到苹果,②因为第一次吃苹果皮时,才知道苹果是那么的香,那么的甜。

3.例如:

①妈妈心里很矛盾:

孩子长这么大没吃过苹果,应该吃;而奶奶80多岁了,以后吃苹果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应该吃。

看来也只能委屈这两个孩子了!

②妈妈心里很内疚:

孩子这么想吃苹果,又这么懂事,不让他们尝一尝苹果,作为母亲是不是太狠心了……

4.第一层意思是苹果皮很香很甜,第二层意思是我和哥哥学会关心他人,故意把苹果皮让给妈妈吃,妈妈很高兴,心里很香很甜。

因为那次吃苹果皮让我学会了礼让,关心他人,是我美好的回忆,所以对苹果皮的滋味很难忘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的大学问家。

他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

守门的人说,程颐正在睡午觉。

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风,冻得他们浑身发抖。

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厚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

各地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1、查字典,给文中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悄无声息--()打搅--()刺骨--()依然—()

3、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语b.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否定和讽刺

各地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

4、我能正确选择关联词语。

①因为……所以……②不但……而且……

(1)他()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

(2)()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1、zuòyílǐnliè2、一声不响打扰刺骨凛冽仍旧3、b4、①不但……而且……②因为……所以……

李时珍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宠,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采药,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贪赶路,错过了客店。

眼看太阳()下山,师徒俩()焦急起来。

突然他们()前面的树丛中,()露出房屋的轮廓,走近一看,()是座破庙。

他们轻轻推开门,见里面到处是灰尘,神像上出蒙上厚厚的蜘蛛网,李

时珍对庞宠说:

“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蓝色苍茫,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搬来些树枝杂草,生起火来。

庞宠舀来了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

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李时珍笑

着问他的徒弟:

“庞宠,觉得苦吗”

“老师都是快五十的人了,能挺得住,我二十多岁的人能叫苦吗”庞宠说。

“唔,成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是苦多了,但我们

修好了《本草纲目》,造福万民,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月亮出来了,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屋子里。

李时珍看着皎洁的月色说:

“庞宠,现在睡觉还早,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采访所得记下来

吧。

庞宠从行装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搭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

开,拿起毛笔边回忆边写:

“忍冬花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

“庞宠,把药包拿来。

”李时珍接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

怎么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便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略有所悟。

他接着往下写:

鸡肠草,生嚼味酸;鹅肠草,生嚼味涩……

庙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深了,李时珍还在桌边写着,写着……

 

1、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你能用文中的词语表达下面的意思吗

(1)学生,徒弟。

  ()

(2)仔细地看。

()

(3)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

弟子端详呼啸

4、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老师都是快五十的人了,能挺得住,我二十多岁的人能叫苦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渐渐不免发现隐隐约约原来2、méng蒙难měng蒙古族lù露天lòu露面3、弟子端详呼啸4、老师都是快五十的人了,能挺得住,我二十多岁的人是不会叫苦的。

5、

(1)他们轻轻推开门,见里面到处是灰尘,神像上出蒙上厚厚的蜘蛛网。

(2)月亮出来了,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屋子里。

(3)庙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表现了李时珍为了造福人民,不怕环境苦不怕工作累,甘愿吃苦的精神。

铁面无私的“青天”—包拯

包拯是宋朝杰出的政治家。

他为官清廉,铁面无私。

在皇帝身边,包拯处理事情时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有一次,宋仁宗任命没有立过什么功的张尧佐掌管财政,张尧佐是宋仁宗宠爱的妃子的亲戚。

包拯知道后非常气愤,他马上上书给皇上,指出当前国家的财政已经很困难了,用张尧佐这样没有才能的人去管理财政,只会越管越糟。

坚决要求撤他的职。

宋仁宗为这事生气了,不仅不采纳意见,还提拔了张尧佐。

包拯知道后就再次上书,他还和宋仁宗当面争辩,激动时连口水都溅到了宋仁宗的脸

上。

宋仁宗感动了,觉得他真是个忠臣,就免去了张尧佐的两个职务。

包拯一生爱憎分明。

他曾立下家训,规定后代子孙凡是当官的,绝不允许贪污受贿,如果这样做的话,活的时候不许回家,死了也不能埋葬在家族的坟地里。

如今,包拯已经成了清廉正直的代名词。

他被称为“包青天”,受到世人永远的怀念。

1、根据解释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

(1)给地位高的人写信(我陈述政治见解)。

()

(2)忠于君主的官吏。

()

(3)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

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宋仁宗不仅不采纳意见,还提拔了张尧佐。

不仅……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面无私的“青天”----包拯。

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注释说明B表示提示、话题转换C表示语音中断

4、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包青天”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和同学听吧。

1、上书忠臣爱憎分明2、略3、A

 

能工巧匠的祖师爷—鲁班

鲁班诞生在鲁国的一个工匠家里。

家庭环境的熏陶使他从小就喜欢机械制造、手工工艺和土木建筑。

小的时候,他经常跟着家人去参加土木建筑工程劳动。

在劳动中,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还认真观察师傅们在劳动中展现出来的高超的操作技巧。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懈的努力。

鲁班变得越来越心灵手巧了,再加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逐渐成为当时有名的能工巧匠。

鲁班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手工业者工匠,还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

有一次,鲁班在爬山的时候,不小心被一种小草的叶子割破了手。

鲁班很纳闷,小小的一根草怎么能割破手呢他把草叶折下来仔细观察,发现草叶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原来是这些小细齿把他的手割破了。

鲁班灵机一动:

如果能仿照草叶制造一种工具,那割开木木头就会省力多了!

鲁班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锯”。

这种工具直到今天还依然被人们广泛应用呢。

鲁班一生发明过很多工具,如木工用的刨子、打孔用器钻、曲尺等。

他还发明了许多机械装置,如机关设在里面的锁、竹子做成的木鸟等。

鲁班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十分巨大,他被人们称赞为能工巧匠的祖师爷,成为中国响当当的科技发明之父。

1、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操作技巧()的实践()的努力

()的经验()的发明家()的能工巧匠

2、补充下面词语。

虚心()认真()广泛()反复()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被”字句。

这些小细齿把他的手割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意思,认真阅读文章,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感到疑惑,惊奇。

()

(2)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

5、人们为什么把鲁班称为能工巧匠的祖师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高超的操作技巧长期的实践不懈的努力丰富的经验杰出的发明家有名的能工巧匠2、虚心请教认真观察广泛应用反复试验3、他的手被这些小细齿割破了。

4、纳闷熏陶5、因为鲁班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手工业者工匠,还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

鲁班一生发明过很多工具,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十分巨大,所以被人们称赞为能工巧匠的祖师爷,

 

爱兵如子的将军

吴起是我国战国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