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8614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5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综合保税区修改稿3Word文档格式.docx

武汉保税物流中心(B型)与其它资源整合联动形式图

就运营模式而言,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口岸为核心的外向型物流将采用以下两种运营模式(见图3):

图3武汉B型保税物流中心运用模式图

模式一:

公路口岸物流通道

湖北现已在武汉、襄樊设立公路口岸,全省公路建设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为设立公路口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武汉市至省内各市州及周边省会城市的高速公路交通圈已经基本形成,发达的公路网使得以道路运输为传统特色的东西湖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空间和资源整合能力大为加强。

这将为所辐射区域内的工商企业带来极大便利。

公路口岸作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只要有公路相连,多批次、小货量的运输业务即可开展,其机动灵活性和及时的保障性能适应现代产品寿命周期缩短、注重高效服务的市场竞争特点,将会服务于有体积小、附加值高的产品进出口生产企业。

这种模式对于采取大批量操作、并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和计划编组等方面因素限制较多的水运、铁路口岸运输方式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对于时效性不强的产品可以采取与沿江的杨泗港、阳逻港的公水联运模式,与铁路形成公铁联运模式,对于时效性要求很高的产品则可以采取与天河空港的陆空联运模式。

模式二:

铁海联运物流通道

铁道部正在规划建设以上海为中心的18个集装箱中心站(包括东西湖区)是覆盖全国的高等级、大能力的集装箱运输网络。

随着大批客运专线和大能力通道的相继建成,我国铁路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潜力将被逐渐发掘,空间也将陆续被打开。

所以,保税物流中心(B型)与铁路口岸衔接,可以实现与沿海港口的铁海联运模式,将加快内陆地区与边境口岸的进出口商品流动速度,同时获得时效与成本的收益。

武汉B型保税物流中心正式运行后,对于满足进出口贸易中企业在保税状态下的采购、配送、分拨等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武汉B型保税物流中心联动机制的建立

1、武汉B型保税物流中心与阳逻港区港(水)联动方案

实施“区港(水)联动”,满足多层次的国际物流发展需求是内陆地区构建保税物流中心的主要动因。

区港联动是指通过加强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与临近港口合作,充分发挥二者的功能政策优势,按照保税政策和“境内关外”地位进行管理,简化相关手续,方便货物在区、港和境内外之间快速流动。

1)区港(水)联动方案设计

通过区港(水)联动,实现保税中心和港区的区域联动、功能联动、信息联动、运营联动,拓展和提升保税中心和港口的功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见图4)。

图4:

区港(水)联动方案设计示意图

(1)区域联动,通过港区和保税中心资源的整合和集成,促进货物在境内外快速集拼,快速流动,快速集运,带动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集聚和辐射。

(2)功能联动,充分整合保税中心的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功能和港口的口岸、运输枢纽功能,深化与拓展保税区和港口的功能内涵,在密切协调、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保税中心和港口功能一体化发展。

在中转集拼方面,中转集装箱在保税物流园区可以进行拆拼箱,改变中转集装箱在港区只能整箱进出的现状。

集装箱在保税物流园区堆存无时间限制,改变集装箱在港区有报关期限限制的现状,实现了集装箱综合处理与货物分拨、分销、配送等业务的联动,使保税物流园区成为支线箱源和国际中转箱源的集散地。

(3)运营联动,港、区一体化运作,实现集装箱综合处理与货物分拨、分销、配送等业务运作的联动,成为国际中转箱和中部地区集装箱的集散地。

一体化运作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区港规划建设一体。

政府部门应提前对部分国际集装箱码头和保税区域统一规划建设,以便监管和运营,为区港一体创造条件;

②港务管理一体。

提前调研和探讨将阳逻港WIT划入保税区域、港方与保税区下属公司相互参股联营等事宜。

可考虑安排部分港务管理人员加入保税区管理层,实现区港统一管理。

③留足未来发展空间。

考虑在现有保税区域、港口区域内预留现代物流发展用地为将来的物流服务一体化做好准备。

因为保税区内国际集装箱的装卸、拆装箱、中转、仓储、理货、报关等不再为行政区域所分割,而成为区内企业之间的分工,物流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和领域得到充分发展,港口的运输功能和保税区的贸易、转口贸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补充。

2)运作模式:

区港(水)联动还可以采用“虚拟海港”模式,将武汉B型保税物流中心延伸到港口。

“虚拟海港”模式是一个“水陆联程中转转关”物流模式,如同“虚拟空港”模式一般,即将武汉B型物流中心视为“虚拟海港”,货物抵达阳逻港后,直接装上监管车队,定时发班,运输至保税物流中心。

货主可在运输途中办完海关清关手续,直接在物流中心提货,大大降低通关时间。

充分利用保税物流中心、阳逻港、天河空港、出口加工区即将构建的信息平台,采用信息网络监管模式,对阳逻港保税区和武汉B型保税物流中心进行监管。

对于可进可不进保税物流中心的货物,海关应采用就地监管模式;

对必须进保税物流中心的货物,采用水陆联运方式。

2、武汉B型保税物流中心与航空港区港(空)联动方案

1)区港(空)联动方案设计

B型保税物流中心具有保税仓储、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和转口贸易、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功能,是为制造企业服务,为货物的原材料和成品提供物流操作平台;

天河空港是华中复合型枢纽空港,周边的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货场、阳逻港,可以集成铁、公、水、空等多式联运方式。

航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与出口加工区的区港(空)联动的目标是通过保税中心和出口加工区的加工和转口,以此成为国际性的航空运输和贸易中转中心。

因此,区港(空)联动方案设计中应致力以下内容的建设(见图5)。

(1)建立连接通道。

通过“虚拟空港”将航空港、保税中心和出口加工区资源整合和集成,促进货物在境内外快速流动,带动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集聚和辐射。

(2)叠加空港与保税物流中心功能。

充分利用武汉空港作为中部大型航空枢纽港的聚集辐射功能,同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叠加,利用其政策优势,吸引更多的大型企业入驻,扩大武汉市进出口业务。

图5:

区港(空)联动方案设计示意图

(3)运营一体化。

货物在运输途中,电子报关数据已传至开发区海关,实现无纸报关,改变海关现有“登记验放”特殊通关模式,货物到达虚拟空港后,使报关与实货放行形成统一,简化海关手续,增强海关监管力度;

同时利用监管车队统一调度安排,提高运载能力,降低货运成本;

对保税物流中心来说,新的“空陆联程”模式将大幅度提高其仓储业务,发挥其保税功能。

2)运作模式

依托武汉机场航空口岸,建立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与航空口岸互动的“虚拟空港”快速通关模式,为武汉临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口岸物流、国际贸易、分拔配送、保税仓储和生产加工、检测维修等一体化服务。

“虚拟空港”模式是一个全新的“空陆联程中转转关”物流模式,借鉴欧美普遍采用的“空陆联程”、“卡车航班”的新物流模式,即将武汉B型物流中心视为“虚拟空港”。

货物抵达机场后,需要进入保税物流中心的,直接装上被视为航空器的“卡车航班”,定时发班,运输至物流中心。

货主可在运输途中办完海关清关手续,直接在物流中心提货;

不需要进入保税物流中心的货物,直接在机场由海关监管,运输至目的地。

利用该模式,不仅环节大大缩减,通关程序简便,而且成本也将大幅降低。

3、武汉B型保税物流中心与出口加工区区区联动方案

区区联动就是出口加工区与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叠加。

这样,出口加工区引进加工制造企业,保税物流中心利用其政策、功能、招商和区位优势,引进国际采购中心、配送中心、研发机构、售后服务企业、国际贸易企业等入区经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促进生产要素无障碍流动,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将有效提升武汉城市竞争力,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

1)区区联动的建设内容

武汉市即将同时拥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多个对外开放的“先导区”。

如何进一步发挥功能政策优势,抓好先导区的发展工作,是我市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关键。

区区联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区区联动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见图6)。

(1)构建保税物流体系,强化物流服务功能

出口加工区准备依托保税物流区的物流功能、争取早日建立以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为平台,服务全市、辐射武汉城市圈的立体化保税物流服务体系。

图6区区联动方案示意图

(2)延伸国际贸易功能,服务集聚效应

鉴于区区联动的独特功能政策优势和现有国际贸易企业集群优势,建议武汉市可将区区联动的有关国际贸易功能延伸至国际贸易大平台,在该平台内构建保税展示中心、国际样品采购中心、订单中心,使该平台的功能更加完善,使武汉市发展国际贸易的功能、政策、区位、资源、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更加突出,从而使区区联动的集聚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2)运作模式

树立“增值发展、立体发展、空间发展、虚拟发展、辐射发展”的指导思想,采取以下模式:

(1)园区启动模式。

利用联动区域土地资源优势,实行园区整块开发、包片开发、定点开发,把区域特殊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完善的体系、便捷的信息变为园区招商的吸引力、推动力。

(2)产业带动模式。

加工区现已拥有全球最大显示器生产企业冠捷科技、全球第4大显示器生产企业唯冠科技,年产量过千万台。

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已经形成的市场、资源、项目等优势,发挥加工区龙头骨干企业的聚集作用,努力形成以建设液晶光电项目为带动的产业群。

(3)信息互动模式。

联动区域实施项目、信息、招商网络资源共享,建立起了一整套区域联动协调和沟通的机制,提高了区区联动凝聚力和辐射力,形成了有力的互动态势。

(三)构建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武汉天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B型)、阳逻港和出口加工区整合叠加功能而形成的区港联动、区区联动,能有效利用政策和资源优势的前提是建设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由于四个区域地理上各自独立,信息系统不联通,不仅给海关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而且对物流业务的畅通和物流成本的降低也起着阻碍作用。

因此,围绕畅通物流业务、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通关效率三个重点,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出口加工区、阳逻港、天河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区内企业与海关、检验检疫、港口、货代、船代等的联网和资料共享,完善“电子报关”系统,做到信息化监管、数字化办公,目的就在于确保保税中心这个虚拟口岸封关运作后,能够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通关效率,营造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见图7)。

图7:

综合信息平台架构图

建设目标:

一期目标为武汉保税物流中心(B型)与政府部门和单位进行信息共享;

二期目标为与天河空港、阳逻港、出口加工区信息资源整合和联通,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区港联动、区区联动。

(四)实现区港(区)联动的制约因素

实现武汉保税物流中心(B型)区港联动、区区联动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图8):

1、基础设施不能满足联动要求

交通拥堵和区港之间联接通道单一是开展区港联动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要利用省、市投入巨资实施“畅通工程”的契机,着力建设区港之间和区港内部的快速联通路。

图8实施联动障碍示意图

2、高速公路收费导致物流成本增加,抵消保税物流园区的优势。

天河机场、阳逻港、东西湖B型保税物流中心和东湖高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的距离虽然不远,但基本上都是通过收费的高速公路联通,增加了物流成本。

例如,一辆集卡托运重箱从保税物流中心进入阳逻港,途中要经过吴家山和新河两个收费口,重箱按每个20吨计,一进一出收费约在300元左右,增加了物流成本。

建议省、市政府出台政策(参照省政府对“黄金水道”口岸物流企业车辆通行的扶持政策),对通关车辆实施补贴,降低经营成本。

3、电子口岸建设方面的障碍

虽然现有的港口等物流枢纽和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各自都有自己的业务系统,但相互之间未联通,不能进行数据交换,而且,B型保税物流中心及多式联运所涉及到的水路、航空、铁路和公路各类口岸物流通道、服务机构、企业用户的信息没有接入统一平台,还没有完善“电子报关”系统,无法做到信息化监管、数字化办公。

由于人才缺乏,研究中国电子口岸武汉数据分中心和兄弟省市电子口岸的数据交换问题、加强电子口岸的标准化建设,还没有真正纳入议事日程。

4、海关通关

从口岸有关部门协作来看,不同部门的通关工作时间、通关手续前置或后置的原则以及科技应用水平等不同,口岸通关改革的整体效能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现象,影响了通关效率的提高。

从报关企业来看,报关员素质不高,报关单填制不符合海关要求,退单情况比较严重。

企业不及时递单或根本不递单情况较严重。

报文数据经海关审结并通知报关企业后,报关企业打印书面报关单后不及时到现场海关递单。

另外企业报文数据经海关审结后,有的企业根本不向海关递单;

一些专业报关公司不是逐单向现场海关递单,而是积压几十份单一次性向现场海关递单或一天只递单一、二次,耽误了企业货物的通关。

5、政策方面的障碍

武汉B型保税物流中心目前规划占地为3.7平方公里,物流发展空间较小,外向型企业较少;

天河空港缺少封闭的海关监管区;

保税物流存在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匮乏和短缺,政府没有相关的倾斜政策,吸引大型物流公司进驻物流中心。

(五)实现区港(区)联动的对策建议

加快武汉B型保税物流中心与阳逻港、天河空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联动方案,拓展其保税物流功能,提出以下建议(见图9):

图9:

实施联动的建议示意图

1、制度保障

1)海关监管

借鉴国外先进自由港的管理模式,以确保严密监管和高效运作为前提,结合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的运用,对“一线”进出境货物从备案制变为告知制,真正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贸易便利,流动自由”,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保税物流发展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

积极进行电子通关平台系统建设,尽量为区内企业寻求探索较为便捷、相对高效、区内高度自由的海关监管模式。

2)税务和外汇管理

武汉保税物流中心经营内容包括公共保税仓储(无时间限制)、分拨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物流信息处理、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检验检测、国际商品展示等。

在中心内注册的企业可以自动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国际货运代理权、货物境内运输权,根据业务需求自由开展境内外的物流服务;

境内外进入中心的货物给予保税;

境内货物进入中心视同出口,实施入中心退税;

中心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除国家禁止进出口和实行出口被动配额管理的外,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放宽对中心进出货物的外汇管制。

2、组织保障

1)多边协商机制

根据东西湖B型保税物流中心、阳逻港、天河航空港及出口加工区管理实际,为了加快区港联动和区区联动进程,促进保税监管区域的功能提升和转型,建议建立以市政府牵头的多边协商机制,形成由市政府领导,海关、国检、边检和市有关部门、涉及到的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东湖高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参加的联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解决相关问题。

2)“小政府、大企业”管理模式

按市场运作方式建立区域开发机制,保税物流中心与阳逻港、天河航空港、出口加工区设立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建设,共同对外招商,引进国际知名采购商、物流商入区经营。

根据武汉市物流发展特点和业务逐渐熟练的基础上,逐步将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小政府、大企业”型过渡。

3、技术支持

应加快电子口岸的组织建设和推广工作。

省口岸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整个“大通关”进出口的作业流程和现状进行调研,掌握相关环节业务的需求,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出口加工区、阳逻港、天河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区内企业与海关、检验检疫、港口、货代、船代等的联网和资料共享,完善“电子报关”系统,做到信息化监管、数字化办公。

研究中国电子口岸武汉数据分中心和兄弟省市电子口岸的数据交换问题,逐步扩大合作,加强电子口岸的标准化建设,营造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4、政策保障

1)打通“区港联动”区域联结通道

2)优化交通基础设施

省、市投入巨资实施“畅通工程”,是达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建设华中航空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物流枢纽地位,应着力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港之间和区港内部的快速联通路,解决开展区港联动、区区联动所面临的交通拥堵和区港、区区之间联接通道单一的问题。

3)合理定位,分工协作

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天河空港及阳逻港所形成的区港联动和区区联动,应本着产业差异化特点布局,产业布局应适宜各区的功能特点,合理定位,分工协作,避免形成恶性竞争,为武汉保税物流提供一个良性竞合环境。

4)细化政策和管理办法。

区港联动、区区联动是保税物流中心和港口、出口加工区原有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的一种新型模式。

海关、检验、外汇管理、国税等都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管理流程,提供配套管理操作细则,引入新的监管方式。

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策优势;

同时通过政策和管理创新,探索“前港后仓”、“前仓后店”运作模式,使区港试点的功能辐射到周边区域,实现政策功能利益最大化。

5)各级政府、财政的重视和支持

建议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市、区县两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进行支持。

同时,对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可通过市、区县两级政府出资设立的担保资金为其提供贷款信用担保。

二、设立武汉综合保税区的初步构想

(一)设立武汉综合保税区的战略意义

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是中国式的自由贸易区,是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经过中央政府即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深化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方式。

1、设立综合保税区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1)外向型经济的内涵与作用

外向型经济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来引导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而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

其核心内容是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还包括发展国际旅游业、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技术出口和对外投资等。

随着国际分工的加深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不可避免的要融入到国际经济中。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更应该抓住这个难得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去。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发挥区域性城市的经济增长极作用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于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扩大招商引资功能、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域性城市群对外贸易的能力和贡献在城市的整体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

⏹开放型经济是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2)综合保税区对武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设立、建设综合保税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效途径。

综合保税区由于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三者的功能和港口(包括水运港口、空港)功能集于一身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政策效应带来选址效应,优惠的政策将吸引大量跨国公司和实力型企业入住;

选址效应形成集聚效应,大量企业落户综合保税区,给区内带来一批产业的龙头企业,区内借此努力打造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集聚优势带来经济效应,集聚、经济效应造就辐射效应。

综合保税区集聚的企业和产业数量的增加,不仅推动区内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带动了全市及其周边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辐射效应。

有利于吸引外资。

根据美国商业部和中国海关总署联合小组的估计,中国内地出口到美国的货物从香港转口后,平均加价幅度为40.7%。

综合保税区的税收、外汇管理等优惠政策和更简捷的通关手续,可以吸引大量的贸易型企业、生产加工型企业和港口服务型外资企业到区内入驻,通过发展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和采购等高附加值业务,形成储、供、运销产业发展链,加速推动转口贸易的发展,从而提升外向型经济的竞争力。

综合保税区优越的政策和区位优势吸引企业在口岸区域形成产业集群,取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从而增强外向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设立综合保税区后外向型企业可在综合保税区进行便捷的原材料进口、产品出口、国际配送、保税仓储等一系列操作、方便快捷。

物流速度加快,物流效率提高,企业的运输成本及时间减缩将加速企业和产业在综合保税区的集聚。

保税仓库还可以为出口加工企业提供便捷的原材料保税仓储服务,使企业真正做到原材料和成品的零库存,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些对出口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扩大生产经营、有效占领国际市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为企业带来新的效益源泉。

综合保税区有利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世界临港自由贸易区均实行外汇自由兑付政策,以促使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活跃发展。

便捷开放的金融环境是国际物流业务开展的必要条件。

作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综合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