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8615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定稿Word下载.docx

把纸盖在杯子上

第三部:

用手轻轻地盖住杯口一会儿,把杯子倒了过来

实验结果:

纸把水杯托住了。

有趣的实验

周末,我看了一本书,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将一个杯子里盛满水,用纸盖住杯口,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流出来。

我觉得这简直是不可思议,薄薄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沉重的水呢?

我将信将疑地开始做起来。

首先,我找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子和一张长方形的白色纸,接着来到厨房,在杯子里注满自来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纸盖了上去,最后,用手轻轻地盖住杯口一会儿,把杯子倒了过来,倒数一、二、三,把手放开,嗨!

神了,纸真的把水托住了,这怎么可能?

小小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水呢?

我又试了几遍,毫无疑问,事实摆在眼前啊。

为了炫耀我的成功,也为了实验成功的把握率高一点,我决定用半杯水在爸爸、妈妈面前表演一下我的“魔术”。

为了把气氛搞得富有神秘感,我学着魔术师的样子,放了音乐,还拿了根筷子作为魔术棒,把杯子倒过来让他们看清楚,把白纸放到他们眼前让他们看清楚,然后倒入半杯水,把纸盖上去,按刚才的顺序用手轻轻按压,倒过来,数一二三,放手!

“哗啦”,水洒了一地。

顿时,我傻眼了,呆住了。

爸爸,妈妈捧着肚子笑得喘不过气来。

原来:

一张纸是顶不住一杯水的,而真正起到神奇力量的是大气压,当水杯灌满水盖上纸后,杯中的大气压就低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

半杯水比一杯水轻,但是,半杯水,还有半杯是空气,大气压就帮不上忙了,于是,水就流出来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两个道理:

一是,有关大气压的问题,大气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人类创造着魔力,比如:

用吸管喝饮料,中医火罐疗法,输液等。

二是:

更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凭空想象,要有根据,要善于观察事物,善于研究,从而发现问题。

 

提出疑问,设置悬念

按照“先...接着...然后...最后...”顺序写清实验的经过。

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半杯水”为下面失败埋下伏笔

“半杯水”实验失败与上面实验成功形成对比,引起读者的思考,为下文揭示原理做铺垫。

实验原理

两次实验对比,揭示实验原理,分析更透彻。

升华主题,写通过实验懂得的道理。

简评

作文开头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接着抓住两次实验的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实验的经过,并且有队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变化的描写。

特别是两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分层逐步深入的揭示了实验原理。

在习作结尾时,写出了自己的收获、感想。

“反冲力”的秘密

气球,小车,一根一头大一头小的管子,线

第一步:

管子绑在小车上,先把一个气球的口套在小车上的管子的大口上。

第二部:

接着用嘴对着小口,鼓起腮帮子使劲吹,把气球吹得大大的。

然后用手捏住吹气口,不让气跑掉。

再把小车放正,松开手指。

小车飞速地向前冲了

在科学课上,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只气球,大家情不自禁地吹起来。

呼,我一不小心,大大的气球冲上了天,接着又瘪瘪地有气无力的落到地上。

一旁的老师忽然发话了:

“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呢?

”我皱皱眉头:

“是因为里面的气体向后喷出来,推动气球。

”老师接着追问:

“气体喷的方向与气球前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相反的。

”“这种力我们叫它反冲力。

你可以利用这种力让小车跑起来吗?

”“当然!

当然!

”我们个个跃跃欲试。

我仔细观察,发现小车上面架着一根不长的管子,一头大一头小。

实验开始了:

我们先把一个气球的口套在小车上的管子的大口上,接着用嘴对着小口,鼓起腮帮子使劲吹,把气球吹得大大的,然后用手捏住吹气口,不让气跑掉。

最后把小车放正,松开手指,气球里的气体猛地向后喷射出来,小车飞速地向前冲了出去,真的有点儿像火箭升空的感觉呢。

“成功啦!

”大家都欢呼雀跃起来。

后来,我们还架起了45度的斜坡,它也轻易地冲了过去。

回到家,我把在学校做的这个有趣的小实验讲给爸爸听,爸爸补充说:

“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也是运用了反冲力的原理。

爆竹中有一种‘起花’,当火药急剧燃烧,生成的气体以很快的速度从起花筒下端喷出时,起花筒本身就向上升起。

在自然界中,有的动物还可以凭借反冲力来逃生呢!

一个小小的科学实验可以获得那么多知识,难怪老师常对我么说“实践出真知”呢!

由气球上天又落下来,自然引出下文

语言描写

由师生对话,首先说出原理,然后引出实验经过。

实验成功的喜悦

爸爸的补充,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举例说明实验的原理

“实践出真知”——由实验得出的道理

全文构思严谨,层次分明,先由气球上天又落下来的现象引出下文;

接着通过师生对话,用语言描写先揭示实验原理,然后再按照“先...接着...然后...最后...”顺序写清实验的经过。

最后,通过爸爸的补充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举例说明实验的原理,并且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盐水浮鸡蛋

装了大半缸水的玻璃缸,鸡蛋

拿出一个鸡蛋放入水缸里

拿一包盐,倒入一些玻璃缸里,拿一把尺子在缸里均匀地搅拌。

继续向缸里加盐,再用尺子搅拌。

鸡蛋在水中浮起来了

记一次科技小实验——盐水浮鸡蛋

星期五下午第二节,还没上课,只见武老师就左手提着一个塑料袋,右手端着一个装了大半缸水的玻璃缸,来到教室的讲台前,把东西放到讲台桌上。

同学们见了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想:

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上课铃响了,大家都回到座位上坐好,焦急又耐心地等待着,只见武老师把塑料袋打开,先拿出一个鸡蛋放入水缸里,鸡蛋“咚”的一声沉到缸底,一动也不动,接着武老师又拿了一包盐,倒入一些玻璃缸里,然后又拿了一把尺子在缸里均匀地搅拌,随着武老师的搅拌,鸡蛋像吃了摇头丸一样摇来摇去,可是鸡蛋还是没有浮上来。

“鸡蛋怎么没有浮上来?

”心急的同学们议论纷纷。

武老师说:

“别急,等一下就知道了。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都期待着玻璃缸里的鸡蛋浮起来。

只见武老师又向缸里加盐,再用尺子搅拌了一会儿,鸡蛋终于听话地离开缸底。

“浮起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同学们定睛一看,鸡蛋果然缓缓地半浮在水中。

武老师得意洋洋地说:

“我还能让鸡蛋浮出水面来呢!

”同学们几乎停止呼吸,静静地看着。

卓老师将半包盐倒入玻璃缸里,用尺子继续搅拌了几下,只见鸡蛋露出了半个小脑袋。

同学们脱口而出:

“成功了!

”此时,一位同学用手指把鸡蛋按入玻璃缸里,可能鸡蛋在缸里太闷热了,刚按下去,鸡蛋又立即浮起来了。

“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了呢?

”同学们都迷惑不解。

武老师不慌不忙地说:

“根据科学家测定,水中的盐分超过百分之三十时,鸡蛋就浮起来。

”“哦!

”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在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留心观察,就能找到。

“盐水浮鸡蛋”的实验真有趣。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实验中鸡蛋的变化

一波三折,引出下文

鸡蛋沉底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变化,

鸡蛋悬浮

逐步表现实验变化现象

揭示原理

收获、感想

作文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实验的经过,对鸡蛋在水中的三种不同状态进行了对比描写,中间穿插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变化的描写,让文章一波三折,分层逐步深入揭示了实验原理。

在习作结尾写出了自己的收获、感想。

批改直播间

沉浮的奥秘

盛满水的水盆,天平,小铁棒,自制“客轮”(“客轮”重量要远远大于小铁棒)

把小铁棒放在盛满水的水盆,铁棒沉入水中

把铁棒拿出,放入比铁棒更重的“客轮”,客轮浮在水面上

把铁棒和“客轮”的重量相比较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没有关系

原文:

一次奇妙的小实验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大家都知道,曾因一个不会游泳的小孩掉进河里,却漂浮在河面上而获救。

人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有人说是这孩子的命大;

有人说是他父母烧高香烧的好,上天在帮他。

而事实上,是他当时穿的羽绒服救了他的命。

大家都知道石头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泡沫板放在水里,它就会浮在水面上。

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会说是因为石头太重的缘故吧,这是绝对的错了!

从一开始我也这样认为,可是,后来我做了好几个实验来正是这一点,是绝对的错。

试验中,我先把一个小小的铁棒放在一个装满水的盆子里,它立刻沉了下去。

然后,我又把一艘比铁棒重几十倍的小制作“客轮”放入水中,但“客轮”并没有沉下去,这证明了不是因为这东西重才沉下去的。

其实,泡沫也好,石头也好,落水时都会遵守同一条规律——阿基米德定律。

这可以用一个实验来证明。

先用一个带溢水管的容器,把容器的水装满到溢水管口,用秤先称一下石块的重量,然后将石块的一部分慢慢浸入水中,这时可发现,用秤称的石块的重量变小了。

这表明石块受到水向上的托力,也称浮力。

再称被石块排开的从溢水管流到杯子里水的重量,就发现小杯子里水的重量正好等于石块减少的重量。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泡在水中受到浮力等于本身的重量,而石块受到浮力小于本身的重量,所以泡沫上浮,石块下沉,“客轮”的体积大,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本身的重量,因而会浮在水面上。

而且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和气体的密度有关,它们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到浮力越大。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神奇的浮力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我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科学虽然神秘,只要你有心,就一定会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愿我们都做一个有心人。

语言啰嗦,由新闻报道引出浮力实验

此处语上下文言不连贯,

“好几个、绝对的错”语言不严谨

实验过程太笼统,没写清楚

和实验原理关系不大,语言啰嗦,可以删掉

缺少详细描写,应抓住实验过程

语言啰嗦,应简洁概括

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就是对实验的经过描写太少,而对实验原理解释太多太复杂。

文章多处语言啰嗦,用词不严谨,段落之间不够连贯,缺少整体把握。

修改文:

奇妙的“沉浮”

曾经有则报道:

一个不会游泳的小孩掉进河里,却漂浮在河面上而获救,原因是他当时穿的羽绒服救了他的命。

我不禁疑惑:

一件羽绒服能让一个人漂浮在水面上吗?

有人会说是因为石头太重的缘故吧,以前我也这样认为,可是,通过我做的“沉浮”实验来证明其实并非如此!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铁棒沉入水底的呢?

我怀着好奇之心在电脑上搜了一下,原来,不管是泡沫还是石头,落水时都会遵守同一条规律——阿基米德定律。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等于本身的重量,而石块受到浮力小于本身的重量,所以泡沫上浮,石块下沉,“客轮”的体积大,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本身的重量,因而会浮在水面上。

在亚洲的西部,有一个湖叫死海,那海水特咸,含盐量达23%—-25%,这使得死海里水的密度大大超过人体的密度。

所以人们在死海里不用担心被淹死,你还可以躺在海面上看书呢。

通过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我逐渐了解了神奇的浮力的奥秘。

这次实验,既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由新闻报道引出下文,

语言简洁

修改后比原文语言连贯、简洁

“先...然后...”写出实验顺序

通过对比证明“不是因为这东西重才沉下去”

通过电脑查询,找到答案,揭示沉浮的原理

利用“死海”举例说明,更有说服力

实验收获

修改后的文章语言更加简洁,用词严谨,段落之间层次分明,连贯性强,对实验的经过有所补充说明,把实验的原理解释的更加通俗易懂。

并加入了举例说明,更有说服力。

文章结尾以简洁的语言总结了实际的收获。

习作宝典

实验作文要怎么观察?

写实验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写好实验过程。

而要将这个过程写出彩,就需要进行仔细观察。

那么该观察些什么、写些什么呢?

1.观察做实验的人。

要注意观察实验者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同学为对象做详细描述,描述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实验的顺序来哦!

2.观察实验周围的环境。

要想将这次的实验课精彩地记录下来,环境描写必不可少。

这里的环境包括实验现场中实验材料的摆放,也包括观看实验的同学的神态、动作等。

比如,你可以观察他们在看别人做实验的时候有些什么反应,说一些什么话,脸上的表情是什么。

3.观察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观察不断变化的实验现象,并把它们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才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实验。

在描述实验时,你应该先写开始怎么样,接着怎么做,当实验进行下去的时候出现什么情况,描述的那个人有什么反应。

整个描写要按照顺序进行,这样才能够将实验说明清楚。

好词点睛

成功喜悦

兴高采烈、手舞足蹈、高声欢呼、乐不可支、喜笑颜开、笑逐颜开、欢呼雀跃、喜出望外、乐此不彼、欣喜若狂、乐不可言、不亦乐乎、兴致勃勃、喜不自胜、乐不可支、心旷神怡、喜上眉梢、垂头丧气、神采飞扬

紧张心情

大惊失色、目瞪口呆、半信半疑、全神贯注、兴致勃勃、兴高采烈、呆若木鸡、忐忑不安、屏住呼吸、七上八下、惊悸不安、心惊肉跳、心有余悸、大惊失色、急不可待、惴惴不安、提心吊胆、战战兢兢、惊魂未定、无精打采、坐立不安、心惊肉跳、如坐针毡、心神不定、魂不守舍

实验动作

小心谨慎、勇敢机智、毛毛躁躁、粗枝大叶、大大咧咧、毛手毛脚、大显身手、小心翼翼、冥思苦想、侧耳倾听、身手敏捷、目瞪口呆、

锦囊妙语

“引人入胜的开头”“我来,我来——”教室里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他们在干什么呢?

快随我去看看吧!

“制造悬念”“丁零零”,上课铃一响,老师走进教室,说: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立即沸腾了。

深度总结通过亲手做这个实验,我懂得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自然现象都蕴含着科学道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奥秘。

“炸开了锅”只见老师把温开水慢慢注入一个塑料瓶里,问:

“如果我倒掉里面的热水,盖紧瓶盖,瓶子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这下班里可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

“喜极而泣”啊,瓶子凹下去了,我成功了!

经历了上一次的失败,我终于成功了,真有一种喜极而泣的感觉。

修改练习

1.修改下面的病句。

1、大家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

2、全体师生、老师、同学们一起植树。

3、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4、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5、老师听到了动听的歌声和身影。

6、之所以他的学习好,是因为他自豪了。

2.修改下面的段落。

我的爸爸在外国语学院工作,他会三四国英语。

他家里多极了书报,我最喜欢看“中国少年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还喜欢看一些医学方面的书籍,可以增长知识,这样我们的健康与疾病就有了保障。

答案:

1.1、大家千方百计地帮助他。

2、全体师生一起植树。

3、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5、老师听到了动听的歌声。

6、之所以他的学习好,是因为他用功了。

2.我的爸爸在外国语学院工作,他会三四国外语。

他家里的书报多极了,我最喜欢看《中国少年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还喜欢看一些医学方面的书籍,可以增长知识,这样我们的健康就有了保障。

习作练习

1.先在括号里填上汉字组成成语,再从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句子里。

张()李()()()吞枣处()不()不甚()()寻()问()

浅()辄()浮()掠()天()酬()()能()巧含()茹()

(1)、小明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一目十行,。

结果,对书中的内容,在回答老师有关“三国”的问题时总是。

(2)、在学习上,我们遇到问题时就要寻根问底,即便遇到掌握的内容也不能,还应该勤加练习,这样就能。

有道是“”。

上天就是偏爱于勤奋的人。

2.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

“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

“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3.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3)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4.运用拟人手法把下面一段话写生动。

春天正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瞧,杏花开了,蜜蜂在花丛里飞来飞去,树上的布谷鸟咕咕地叫着,就连青蛙也从洞里爬出来了。

1.张冠李戴囫囵吞枣处变不惊不甚了了寻根问底

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天道酬勤熟能生巧含辛茹苦

(1)、囫囵吞枣不甚了了张冠李戴。

(2)、寻根问底浅尝辄止熟能生巧天道酬勤

2.

(1)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3. 

(1)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2)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3)人们的衣服被濛濛细雨淋湿了。

4.春天正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瞧枝头的红花绽开了笑脸,活泼的蜜蜂在百花丛中忙碌起来,树上的布谷鸟欢快地唱起了歌,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姐姐来啦,就连荷塘里沉睡了一冬的小青蛙也忍不住探出头来,看看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世界。

创新作文引领

写好记叙文的“法宝”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

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

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

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

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

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

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

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

搞什么活动?

为什么搞活动?

则眼搞活动?

活动的结果怎样?

都要写清楚。

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

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

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

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

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

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创新作文赏

(1)吹乒乓球

吹乒乓球

乒乓球,白纸若干张

先将一张白纸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用胶布粘住漏斗。

把乒乓球由上口投入漏斗。

由下口用力往上吹气

乒乓球没有被吹出漏斗。

今天,老师说要领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名字叫吹乒乓球。

我们听了,真是胸前挂钥匙——开心!

只见老师先将一张白纸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用胶布粘住漏斗,上口很大,下口大约有一厘米。

这样,一个“纸漏斗”就做成了。

老师又拿出一个金黄色的乒乓球,由上口投入漏斗,问我们:

“由下口用力往上吹气,会不会将球吹飞?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

乒乓球那么轻,肯定会被吹起来的。

老师用力往上吹气,吹了好几次,都是先快飞出来时,又掉了下来。

接着又找杨智博来吹,他说自己肺活量还1800呢,结果一样,失败!

张欣义自告奋勇上台,自吹自擂:

“我一年级时肺活量都2000了!

还是我来吧!

”他吹得脸红脖子粗,可还不成功。

张勇兵说:

“还2000呢,顶多是个20。

”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我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是吹进去的气流分成了三股:

第一股气流绕过乒乓球“逃跑”了;

第二股气流沿着乒乓球的表面,来到乒乓球的上面,往下压;

而很少的第三股气流往上推球,与二、三股气流相互抵消了。

所以,乒乓球只往上跳起一点,又掉了下来。

这个小实验可真有趣。

它更使我懂得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无处不在,科学的奥秘无穷,我们需要用一生去探索。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次吹乒乓球的小实验,使小作者明白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无处不在,科学的奥秘无穷,我们需要用一生去探索的道理。

小作者能够综合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时文章有了生命力。

寓意浅显而耐人寻味。

(2)鸡蛋沉浮之谜

鸡蛋沉浮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