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6211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docx

西方史学史复习doc

导言

名词:

1・历史本体论:

是历史学家对历史进程的演变、发展所做的解释。

以揭示历史变动的原因、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历史事件的意义为主要内容。

指纯客观的历史发生发展的过程,属于历史本体论的范畴,西方称“思辨的历史哲学”。

代表人物有波里比阿、维科、伏尔泰、斯宾格勒、汤因比等。

2.历史认识论:

是对历史学性质和功用的研究,其中包括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能力和局限、历史写作的方法和理论以及历史学与其他科学Z间的关系等,指历史工作者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即历史的理论思考,屈于历史认识论范畴,也称“分析的历史哲学”。

代表人物有克罗齐,柯林武德、波普尔等。

3.古典史学:

(前6—5世纪)即古代希腊罗马史学。

此间形成了对后世颇具影响的西方史学的优良传统,修昔底德和波里比阿代表了古典史学的最高成就。

在他们的影响下,西方史学确立了求真求实的基本原则、批判史料的方法和多种表现形式,形成古代以人的活动为历史主体的人体史观

第一章

1、简述古希腊史学兴起的背景

1城邦社会与城邦文明。

城邦社会的特点之一是小国寡民,一方面实施公民之间的平等原则,采取“主权在民”与“轮番执政”,另一方面,自由是古希腊文化创造的源泉。

城邦咋政治上独立发展,但具有共同的文化传统

2神话与史诗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古希腊神话的特点,如神人同形同性论,多神系统,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为以后史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其次,荷马

史诗是希腊文化源头,也是四方史学的滥觞,同时也促成了以后历史编年体和叙述体裁的形成

3哲学与文学对史学的影响。

首先哲学的诞生地也是史学的诞牛地,哲学的特点是以理性解释自然,用唯物主义的态度致力于物质世界的探求,而历史也是这探求的一部分。

其次,摒弃韵文采用散文体,是历史学兴起的一个重要条件。

文学的通俗发展为史学的写作与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一早

名词:

1、历史叙述体:

以某一历史事件为中心,将人物、事件和历史过程糅合在一起加以综合记述,记事前后连贯,叙事详实牛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历史》便是以希波战争为主题,并将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鸿篇巨著。

2、历史循环论:

古希腊社会尊奉历史循环论,并依此说对世界发展做了周期性的划分,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人类社会必将走向衰旺,甚至坠入深渊,然后一切乂重新开始。

历史循环论通常将过去与现在相等同,看不见历史在时间上的变化。

简答:

1、希罗多德被誉为西方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你是如何看待的?

1、开西方历史叙述体先河,该体裁经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得到发展与完善,成为编撰历史的通用体裁。

2、最早采用历史批判方法,他注意考订史料真伪,比较各家记载之异同,从中剔除不可信的成分,在西方历史学发展中别开牛面。

3、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相结合。

《历史》以广采博收,文笔华美为特点,形成一种“希罗多德风格”,成为后世西方史家孜孜以求的目标。

2、比较希罗多德与司马迁这两位中西“史学之父”

1、他们都是学术渊博、阅历丰富、行迹甚广的历史学家

2、各自开创的编史体裁一一历史叙述体和纪传体,对西方和中国史学的深刻影响

3、他们目光远大,胸襟开阔,在编纂历史时都毫无例外的把眼光投射到本国以外的世界

4、他们纵横东西南北,褒贬各色人物,富有大胆的批判精神

5、他们的作品叙事生动形象,写人栩栩如生,文章流畅而有韵致,为现代历史文学的范例。

3、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编纂方法上的特点

1、结构严谨、联系紧密。

作者严格按照时间的顺序,以战争为中心,贯穿前后,彼此有内在的联系和严密的逻辑。

2、文笔洗练,力求精确。

作者用简练的笔法,非常准确的描述复杂的斗争场面。

3、代撰演说词,与叙事浑然一体。

这是本书显著特点之一。

4、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朴素的唯物史观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努力把人类历史从神人合一中分离出来。

史学从记神事发展到记人事,把人类历史从神人合一状态分离出來,是史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①、摒弃天人感应的观念,试图用科学的方法说明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②、认定历史的成败兴衰是由人事决定,其人本主义思想是他历史观中最可取的部分。

(2)致力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的探讨。

修昔底德用一种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维方法与逻辑推理处理史事,试图探索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3)试图从经济关系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①、提出历史发展离不开经济因素的作用②、进一步论证社会经济状况与政治兴衰治乱间的内在联系③、对经济因素与军事成败之间的关系,做出出色的分析。

5、有人讲修昔底德的治史思想比希罗多德胜出一筹,对此如何理解

1、希罗多德追求博大宏伟,书中杂有不少奇闻异事,而修昔底德剔除一切与记载战争无关的内容,把荒诞传闻摒弃在历史Z外,给后人留下信而有证的感觉,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可称信史。

2、希罗多德有首创历史叙述体之功,但枝蔓丛生时常游离主题之外。

而修昔底德使历史叙述体更趋严密,所述史事紧扣主题,显示出连续性和整体感,希罗多德的考订与批判精神也不及修昔底德。

3、历史观方面,修昔底德把当时流行的唯物主义哲学观运用于史学研究,否定天人感应,摒弃超自然因素的作用,力图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发展了希罗多德稚嫩的人本观念,使古希腊史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6、阐述古希腊人的历史观

(1)、循环中的升与降

公元前8世纪的赫尔奥德的《出功农时》把人类的历史划分为“黄金时代”、“白银吋代”、“紫铜时代”、“英雄I]寸代”和其生活的I]寸代称“黑铁I]寸代”五个阶段。

这种悲观退化的历史观是古希腊史学的特点。

历史循环论(概念)本质上反映了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某种失败消极心理,也是古希腊世界战乱频仍在人们思想上的反映。

(2)、真实一历史学的精髓

在西方,历史学的成长是随着对事实的追求而逐步诞生的,历史的原意是指“对真相的探求”

(3)、从神到人

将神话与历史作分别是历史学的根基之一,修昔底德基本完成了从神到人的过渡,形成了以人为木的历史观。

其著作里已根除任何难以违抗的天神的意志和宿命观念,完全是人类、民族、城邦、社会间的冲突斗争,因而具有理性主义的态度。

希腊史学在修昔底德那里形成了从人到神的过渡。

(4)、战争一当代史的主题

两位公元前5世纪的史学家选择同时代的两场战争加以记述,使他们的著作具有价值,因为他们记述当代的事情,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记述的可靠性。

选择战争作为历史的主题,也反映了战争在古代社会的垂大影响,这一选择有助于写作时追求真实的意图。

第三章

思考题:

1、陈述波里比阿的史学成就

1、史学思想的深化。

波里比阿提出了史学学科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本质和目的,本质一对人们过去活动的记录和解释,目的一实现真实的记载和为需耍的人提供经验教训和行动指南。

他深信史家之职在求“实用”。

2、史学研究方法的进步。

波里比阿从方法论角度,提出历史研究应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4、应当批阅各种文献资料,并比较其记载之异同b、必要的地理知识,史家应当亲自考察名胜古迹、山川湖泽、城镇乡野等,强调地理知识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C、政治经验。

掌握国家命运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最具备担当历史学家的条件,他看重对原因的解释,把它视为史学的主要任务。

3、历史眼界的开阔。

就史学的社会价值而言,波里比阿是古代西方史学中认识最为深刻的人,他也是第一个把地中海周围一切同罗马有关的各国、各地区的历史置于一个整体联系屮分别进行考察的。

4、政体循环论与天命观。

设计岀一个人类国家政体变化发展的模式,包括三种前后更替的基本政治形式,即君主制、贵族制、民族制,这是三种好政体。

僭主制、寡头制,极端民主制,这是三种坏政体。

六种政体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圆圈。

2、试比较古罗马史坛双擘李维和塔西陀的史学风格

3、阐述古罗马人的历史观

(1)、历史的实用性。

历史学的产生必然带有实用的FI的。

否则历史学的价值就无所依托,这一特点在罗马史学中最为明显,并且它出现于一种自觉的意识和主观的愿望。

(2)、通古今之变。

罗马史学家在西方首次企图将过往的历史连成一体来处理,有着“通史”的眼光。

对于历史的通贯性认识首先根植于他们历史本身的源远流长。

(3)、“人化的历史”一传记体。

罗马史学的发展,有一种由记载群体,反映罗马大创业功绩到刻画个别人,描述君主伟人独特作用的演化。

这是一种不断深化的人木主义意识,传记史学产牛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历史意识基础上。

传记体出现体现历史进一步“人化”的过程,蕴藏着一种认识,历史活动的成败取决于人的意志,而不是神的造化。

4、西方古典史学传统带给我们的思考

1、求真探索精神。

立意求真,竭诚探索,试图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这是西方古典史学的核心,他们并不以记录历史事件为满足,而是致力于探究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和表彖后面的深层原因。

2、人文主义史观。

西方史学的出发点是人,柯林武徳在《历史的观念》中指出,希腊罗马史学作为一个整体,特征之一是人本主义。

3、宽宏的历史眼光。

在西方古典史学里,宽宏的历史眼光有很充分的表现,希罗多德的广采博收,波里比阿的宽宏视野,李维的通贯古今。

4、注重历史观对现实借鉴作用。

历史学家著述之意在于训世,以经验教育后代,重视运用历史事实进行道德教化。

5、重视史著的文字表述与史家自身修养。

四方占典史家在内容和文字表述方面形成了两种风格,希罗多德的风赡奢华与修昔底德的严谨练达。

卢奇安对史学理论作出贡献《论撰史》,理想的史家必须具备政治眼光(才)与表现能力(识)。

他倡导“襟怀坦诚”、“如实叙述”。

5、简述普鲁塔克《传记集》在编撰及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1、明确的提出历史的比较方法。

西方第一个自觉、明确的提出并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的史家。

对比较方法有理论的升华并创造了在传记中平行比较的完美形式。

2、注重历史研究的精神心理分析。

普鲁塔克热衷于从心理上探讨个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把历史研究推向更深的层次。

第四章

名词:

编年史:

在中世纪的历史学中,指一种逐年记事的历史著述体裁。

它有统一的纪年方法,是由耶稣诞生为基准从而囊括各个地区不同纪年方法的、一统的编年历史。

在严格意义上,是屮世纪史学特有的,它以屮世纪历史观念作为背景

简答:

1、分析中世纪历史观的进步意义

1、统一性。

随着基督教一神观念的普及,历史破天荒地被视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他们把人类历史在人们可以想象的范围内看成是上帝光芒照射下的一个发展过程。

古埃及、希伯来和希腊罗马的历史连成一体,共同完成上帝所赋予他们的使命。

2、进步性。

基督教神学家虽然把现实的历史视为一个赎罪的过程,但他所描述的人类未來的前景却是美好而诱人的。

这层宗教外衣包裹的,恰是一种历史“进步”的观念。

希腊罗马史家中今不如昔的论调悄然消失。

2、试述中世纪史学的一般特征

1、绝大多数史家是教会人员。

主要是僧侣,基督教神本史观决定这一时期西方史学的面貌,屮世纪史学亦被称为基督教史学。

2、历史研究的方向、任务彻底改变,历史是上帝一手编导的戏剧,史学的任务就不再是对真实的追求,而是为圣经提供论据。

3、体例、类型单调划一,基木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包括教会史、圣徒传之类。

4、神本取代人本,历史进程成为上帝目的的实践,人的生存仅仅是完成上帝冃的的一种手段。

5、构筑了以基督教普遍主义为基础的枇界史观,在时空范围内达到了最大限度的统一。

6、教会史以精神价值作为他的主题,以此来照亮和判断事实,这是史学思想中一场深邃的革命,强调主观意识对历史的认识作用。

第五章

名词:

地理环境决定论:

波丹在讨论影响历史进步的因素时,着重指出地理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民族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世界历史中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观点,意味着史学家开始注意影响历史的地理因素。

简答:

1、文艺复兴时期史学的特点

1、人文主义史观的复旧。

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乃至整个思想文化的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古典人文史观的复归,上帝和人的位置发牛了巨大变化。

2、历史撰述的世俗化、平民化。

大批史学家是凡夫俗子,他们依附于王官贵族,而且大多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历史撰述和研究的这种世俗化、平民化为历史学未来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史学题材、体例的多样化。

最通行的是地方编年史,另外--种繁荣的史作形式是个人传记、国别史、世界通史、断代史、传记、专史。

4、旧的形式,新的起点。

人文主义史家在继承了古典史学长处的同时,也继承了古典史学的局限,他们的体裁集中于政治斗争史以及战争史,人物传记也主要介绍政治的成就和不足。

2、如何评价马基雅维利的史学思想

(1)、政治本位的功利主义史学家。

体现在:

①、写《佛罗伦萨史》的目的是分析利弊、明辨得失,对其政体的成败进行客观的分析②、剖析历史,拯救民族,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通过对佛罗伦萨历史的剖析,寻求一条拯救意大利民族的道路③、赞美共和,推崇专制。

④、政党之争,利益所致。

他是最早提出政党问题,认为政党的产生是因为社会分为不同的集团⑤、政体循环,探讨规律。

把人类以往的历史看成是三种政体的依次更替和不断循环往复,有一种探讨历史发展规律的朦胧意识⑥、描述战争,倡导平等。

在他身上既能看到古典文化传统的熏陶,又有近代功利主义的政治意识。

(2)、集历史事实和政治理论于一体。

“人性恶”是其史学观的理论基础,人类的惰性,华而不实是造成社会衰落的根本原因,他提倡尚武精神。

(3)、近代史学的新起点。

他的史学思想代表了人们理解史学诸多问题的最高水平,历史是如何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历史学的目的与意义;历史与政治的关系,这些问题的明确提出意味着近代史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阐述思想家波丹的史学理论贡献

波丹(1530-1596),著有《认识历史的方法》,是西方第一部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著作,本人被称为“16世纪的孟德斯鸠”

1、关于历史价值。

A、历史使人增长知识,有垂训的作用,阅读历史可以使身心愉悅,历史是生活的老师。

B、历史的本质是发生过事物的真实叙述,他将历史分为人类学.自然史和圣史。

2、进步的历史观。

他否定人类在历史之初存在“黄金时代”的说法,明确提出各时代依次递进的世界历史进步观;反应文艺复兴以来,新兴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3、他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概念)。

波丹在讨论影响历史进步的因素时,着重指岀地理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民族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世界历史屮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观点,意味着史学家开始注意影响历史的地理因素。

第六章

名词:

历史哲学:

是对历史的一种哲学反思。

18世纪四欧的史学家为了探求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他们特别重视哲学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认为历史和哲学不可分割。

史学家们进一步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汗牛充栋的史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形成某种理论体系。

简答:

1、理性主义史学的特点与得失

特点:

①、将理性作为解释历史的权威。

用理性主义的态度对待一切,凡是符合理性的就是好的应当存在:

凡是不符合理性的,就是坏的应当抛弃,史学家反对传统权威和教条信仰。

2、历史哲学的兴起。

历史哲学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

18世纪西欧的史学家为了探求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特别垂视哲学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认为历史和哲学不可分割。

史学家们进一步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汗牛充栋的史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形成某种理论体系。

3、历史进步观的流行。

理性主义史学家大都表现出一种乐观的精神,他们相信今人过古人,相信人类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进步观念的应用,是近代史学诞生的标志之一。

4、历史题材及研究范围、方法的扩大。

历史研究内容丰富,包罗万彖;研究区域涉及欧洲和欧洲以外的民族与国家;历史解释的多样化,看到了经济、文化、地理、气候、人种、心理等因素的作用;新的研究方法,如综合研究、比较研究、多学科交叉研究等。

消极不成熟因素:

①、明显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特别是他们带着时代的偏见看待中世纪,看不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2、理性主义者反对权威,却被理性的权威束缚。

他们把抽象理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缺乏实践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3、理性主义史学借用了自然科学的硏究方法一演绎法,用抽象的普遍原则推论历史,而不是从历史中得岀结论。

2、试述维柯对历史哲学发展的贡献

(1)、系统提出枇界历史发展共同规律理论。

①维柯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共性,是“永恒规律”,决定着一切民族的必经之路②、基础是人性,人性是一致的,人类社会也就有一致性,人性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变化③、从祭礼、婚礼、葬礼三个方面论证了人类社会的起源。

信仰天神的宗教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起源;婚姻状况的改变是人类社会的第二个起源;第三个起源表现在殡葬仪式的改变④、世界各民族按心理演变的轨迹都经历过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神的时代、第二个时期是英雄时代、第三个时期是凡人时代。

(2)、提出历史发展的辩证统一规律。

他使史学注重深层的结构分析,历史的内在联系和孑盾发展的动力问题,将历史提高到新的科学高度。

①、历史是可以认识的。

认识世界的过程首先是参与创造世界的过程,人代替神构成了历史发展的主体②强调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各个历史阶段和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3、简评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1)、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世界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其各自发展的规律。

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宗教习俗等因素之间关系的总和,就是法的精神。

(2)、地理环境决定论。

①、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宗教及法律等会发生巨大的影响。

②、土壤同居民性格,尤其是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③、一个国家疆域的大小,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着极为密切的依赖关系。

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只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为什么说伏尔泰是时代的代表

1、致力于描述人类精神文化的进步,第一次打破了独霸西方两千多年的以政治军事史为主要内容的史学传统,为历史编撰学开拓了新的天地,在近代西方史学发展史上,伏尔泰最先把文化史引入历史学领域,他倡导文化史观。

2、确立了以文明为主题的世界历史,伏尔泰更新了史学观念,确立了理性主义的历史批判原则,以人类历史进步思想取代了神应主宰世间命运的观念。

3、以全球的宏观视角建立起新型的世界史体系,他把人类历史当做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的比较研究,他的《风俗论》被认为是创立新型世界史的最初尝试。

伏尔泰是理性主义史学派的奠基者,他把理性的力量看成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成为他治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理性主义史学派的共同特征。

其次,他把哲学引入史学,使历史学成为一门以事实为训的哲学。

5、试评价吉本与他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1、宽广的视野,连续的历史观念,以此来驾驭全书。

该书描写的时间跨越1300多年,范围遍及古代世界三大洲,是一部时间长、国家多、范围广的通史之作。

2、严谨的治史态度,遍览罗马帝国时期的各种文献,搜集第一手资料。

迄今依然是人们用来判断古代和中世纪史事的圭臬,被史家视为权威之作。

3、文笔华美、语言生动。

此书还颇具文学价值。

吉本文笔优美,词藻华丽凝重;句式整齐;还穿插有许多的遗闻轶事,颇富传奇性。

4、敢于秉笔直书,具有批判精神,吉本始终保持着挑战教会权威的理论勇气。

A、揭去基督教的神性:

剥去了历代神学家所加于基督教的圣洁外衣。

B.基督教应对罗马的衰亡负责:

基督教的破坏作用正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

C、禁欲主义违背人性,闭塞心智:

与人的理性求知不相容。

不足:

①内容狭窄,仍恪守政治史的旧传统,认为“战争和政治是历史的主要课题”。

②、英雄史观,把历史归结为少数显贵人物的活动。

③、割断历史,他认为中世纪文化基本没有可取之处。

第七章

名词:

1、客观主义史学:

是19世纪中期由德国史学家兰克所倡导的一个史学流派,它标榜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强调对史料的批判和鉴别,反对任何哲学和历史理论的指导,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在西方史学史上是罕见的。

2、兰克学派:

作为19世纪的西方史学大师,兰克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在柏林大学开设的历史研讨班,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史学精英,他的学生遍及欧美,他们大都遵循兰克的客观主义治史原则和方法。

从而形成了在西方史学界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兰克学派。

3、内部考证:

提倡对史料进行考证辨析,不仅考证历史文献的真伪,而口要分析作者写作的动机、政治和宗教立场以及为人,以最终确定史料信度,这种方法在考证学上称为内部考证。

4、外部考证:

在史料考证中应用语言学、年代学等方面的知识,采取历史材料的同期对比方法,将原始材料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论据进行对比,以判断史料的真伪与可靠程度,称为外部考证。

5、商坡良:

法国历史学家,1821年全力进行罗塞达石碑铭文的释读工作,由于其丰富的外语知识,因而能在希腊文木和象形字文木的比较当中发现解读的秘密,实现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次掌握了进入古埃及文明史大门的钥匙,标志着埃及学的诞生。

6、罗林森:

(1819-1895)曾任英国驻伊朗外交官,酷爱古文字。

19世纪30年代在伊朗考察期间,发现载有三种书体的贝希斯教铭文。

1844年,摹下其中的波斯文与米底文部分,此后从易读的波斯文入手实现了破译,找到了一把破译楔形文字的钥匙,为亚述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7、阶级斗争史学派:

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一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提出阶级斗争理论,史学史上称之为阶级斗争学派。

他们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财产关系是一切政治制度乃至思想学说的基础,主要代表人物有梯叶里、基佐和米涅等。

8、自由主义史学:

是19世纪英国占主导地位的史学流派。

特点是反对对历史综合概括,较注重描述具体史实和历史著作的写作技巧;强调本民族光荣的过去,宣传妥协改良,反对革命和暴力;相信知识和科学的力量及人类的不断进步;强调历史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的联系。

9、历史主义:

认为并不存在衡量一切历史事物的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标准,每个吋代、民族、历史个体都有其在历史上存在的价值和根据,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要很好地理解现在就必须以过去为基础,尊重过去、尊重历史。

简答:

1、试分析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

(1)、历史的三段式与辩证法思想。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础是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组成,历史哲学则是他精神哲学的一个方面。

历史的三种类别:

①、原始的历史,是一种肤浅的关于事实的知识,时空范围狭小,史家局限于自己头脑中复制己发牛的变化,没有反思②、反思的历史。

放弃对事实的个别描述,删除多数历史事件和人物行为,用抽象的观念来压缩叙述,由思想来概括一切③、哲学的历史。

是对历史进行哲学方面的考察,旨在认识具有普遍意义的,决定着历史进程的理性。

辩证法思想:

①、黑格尔认为历史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从偶然性的假象里去认识潜藏着的必然性”②、黑格尔在探讨历史发展的原因时指岀,存在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③、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运动的新陈代谢的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进步过程。

(2)、地理环境影响人类历史与西方中心论。

黑格尔认为不同性质的地理环境导致不同的人类社会,但他并没有把地理环境的作用推向极致。

①、首先真正对历史其决定作用的是“世界精神”和理性。

②、地理环境只是为他提供活动的舞台,不能评价太高;③、典型的欧洲中心论者,他把地中海周围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