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337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7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文综试题.docx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文综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B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和第II卷共6页。

全卷共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场、考号、姓名、座号等填写(或涂黑)在答题卷的相应栏目内,贴好条形码。

考试结束,仅收答题卷。

2.第I卷(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把第11卷(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的相应栏目内。

重要提示:

为提高同学们做题的准确率,要求同学们按照以下顺序做题:

先做选修部分,再做选择题,最后做必修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

1.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A.3点或者15点B.15点C.12点D.0点或者12点

2.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B.滨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D.滨州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降水量年较差能反映降水季节变率大小。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单位mm)分布图”。

完成3-4题。

3.该地最可能位于

A.亚欧大陆东岸

B.亚欧大陆西岸

C.北美洲东岸

D.北美洲西岸

4.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海陆分布

C.纬度D.洋流

右图为“某城市不同主要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5-7题。

5.丙功能区是

A.住宅区B.工业区

C.商业区D.文化区

6.甲所代表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口数量变化是

7、该城市规划局按照上级要求需要对本市土地利用情况以图片的形式对外公示,需要用到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有()

A.GPS和GISB.GPS和RSC.RS和GISD.数字地球

佛山市三水区被称为“中国饮料之都”。

除青岛啤酒、伊利等国内著名饮料企业抢先布局外,百威、红牛、可口可乐、杨协成等国际饮料巨头也先后落户于此,作为其中国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完成8-10题。

8.众多国际饮料企业选址三水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原料D.劳动力

9.众多饮料企业落户三水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A.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B.实现了当地的产业升级

C.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D.带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

10.经过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影响三水继续引进新项目的主要瓶颈是

A.人工成本上涨B.经济低迷

C.水源水质下降D.土地殆尽

下面左图为乌克兰略图,右图为第聂伯河及其支流的水源补给构成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第聂伯河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月份出现在

A.12月~次年1月B.3~4月C.6~7月D.9~10月

12.乌克兰有“欧洲粮仓”之称,其商品谷物农业发达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高山冰雪融水丰富,水源充足②夏季日照时间长,热量较丰富

③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水热充足④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铭文“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丰”:

国名,“般”:

人名,“作”:

制作,“文祖甲”:

对先辈的尊称)。

该青铜器用于下列哪一项研究史料价值最低?

A.冶金技术B.禅让制度C.文字艺术D.宗法文化

14.北宋的《萍洲可谈》记载:

“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

问之,则近郊农家。

乖崖(崇阳县令)笞之四十,曰:

‘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县名)民闻之相尚力田。

”这反映了

A.北宋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B.北宋乡村已经出现了“市”

C.崇阳县令固守重农抑商思想D.崇阳农民从此远离商业活动

15.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

“……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

”省略处为

A.程颢B.王阳明C.董仲舒D.黄宗羲

16.陈寅恪认为“通论吾国史料,大抵私家纂述易流于诬妄,而官修之书,其病又在多所讳饰”,如“能于官书及私著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而无诬讳之失”。

对陈寅恪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官修史书与私家纂述两者均不足信B.官修史书与私家纂述观点相互排斥

C.官修史书比私家纂述更具有权威性D.对官修史书与私家纂述应详辨慎取

17.1928年7月,周作人在致友人信中说:

“两三年前反对欢迎孙中山,要求恢复溥仪帝号的总商会已发起铸‘先总理’铜像,并命令商会会员一律均着中山服了!

”信中所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中山装是革命者的服装B.周作人劝说友人穿中山装

C.国人接受了孙中山思想D.政治变迁影响了商会活动

18.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

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不正确的是

16世纪的手工工场19世纪的机器工厂20世纪的跨国公司

A.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B.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C.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D.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19.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是西方人文主义起源时期的重要代表,他们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有

①关注人的价值②强调人类理性③否认绝对权威④追求实际功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学者们对“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提出了两种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

这一历史事件是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的建立

21.一个国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光荣革命后,英国的圈地运动②苏俄的余粮收集制

③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④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

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

下列各项归纳正确的是

A.改良旗袍、三民主义、摇滚乐——世界文化的融合

B.不结盟运动、欧州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

C.十月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解放运动

D.1787年美国宪法、《权利法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宪法

23.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加人世贸,融人全球经济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24.右边图像反映的是在一定时期内M商品的供求量(Q)随价格(P)变化的情况。

曲线D(指D0、D1、D2)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为M商品的均衡价格。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情况中关于均衡价格E变动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当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增加时,会导致均衡价格E向E1移动

②当居民收入预期不确定时,会导致均衡价格E向E1移动

③当M商品未来预期价格上涨时,会导致均衡价格E向E2移动

④当M商品的互补商品价格上涨时,会导致均衡价格E向E2移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转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这表明政府的转移支付

①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形式②从根本上保证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④贯彻落实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6.2013年11月5日,以“创新改革发展、激活后发优势、打造非公经济升级版”为主题的2013中国(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毕节举行。

论坛紧密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和形势,为推动中国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出实招、谋实策。

着力“打造非公经济升级版”是基于

①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形成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②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分享国民经济控制力的市场环境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7.微信营销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

材料表明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④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28.被誉为“国民节目”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经中央电视台热播,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国学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入讨论。

这启示我们要

①大力发展大众传媒,创造传统文化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传承中华文化

③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传递中华文明④动员全民参与听写,弘扬民族精神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29.2013年9月27日,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幕,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专家学者探讨了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的意义,致力于推进儒学学术创新,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下列最能概括这一事件意义的是

A.文化熏陶、丰富内涵、文化建设B.文化多样、求同存异、文化继承

C.塑造人生、尊重差异、文化创新D.交流借鉴、文化融合、扩大影响

30.2013年8月23日,教育部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公众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网站等多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表明()

A.公民直接行使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B.国家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C.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D.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31、下图漫画描述的是中国首例海外代购偷税走私刑事案,这给经营者的启示有:

①应加强市场监管,严惩偷税逃税 ②应积极履行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③应树立法律意识,守法经营 ④应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失信惩戒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32、以下俗语或成语故事充满了一定的哲学道理。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牵一发而动全身”;“田忌赛马,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下列选项与材料体现哲理一致且顺序一致的是(  )

①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 ②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③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 ④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离不开国务院出台的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

A.①—②—③B.④—③—①C.④—③—②D.③—④—①

33.从2012年12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到2013年初中纪会下发“刹住公款送礼歪风”的通知,再到2014年1月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彰显了中央反腐败、刹歪风、转会风的坚定决心,也必将推动全社会树立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风尚。

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都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②认识具有相对性,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性,能促进客观事物向前发展

④实践具有能动性,变革社会关系能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4.要解决漫画《偏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

①尊重实际,深入调查

②立足群众,坚持立场

③提高认识,发展真理

④遵循规律,积极探究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35.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下列说法中能准确体现这一哲学思想的是

A.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象无形B.以今知古,以近知远,以一知万

C.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D.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题、45题为选考题,本次考生必须作答。

(一)必做题

36.(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2年7月26日开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成员从北京出发进行了一次为期25天的“穿越内蒙古高原”考察活动(考察路线见图片),行程共约12500km,第一站是科尔沁地区。

科尔沁沙地上流淌的西拉木伦河距今8000年前就开始了对人类的哺育,留下近4000处古遗址有规律地分布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西拉木伦河的重要支流)两岸。

(1)说出考察组从①地到②地沿线观察到的植被变化状况并指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4分)

(2)据图分析现代西拉木伦河的流量特征.(6分)

(3)据图描述西拉木伦河流域古人类遗址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8分)

(4)实行草场承包、定居围栏放牧是当前内蒙古沙地治理的普遍措施,但这种方式和游牧相比,却出现了游牧很难出现的草场严重退化,试分析原因。

(4分)

 

3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联系之路,而丝绸之路中亚段却又是艰辛之路。

中亚矿产资源丰富,盛产棉花等农产品,但制造业相对落后。

新疆喀什与“珠三角”和中亚诸国合作,实施“东联西进”战略,提升经济合作层次。

材料二中、吉、乌三国经过商定有意共同修建中吉乌国际铁路(如图所示),中吉乌铁路修通后,新疆又多了一条向外的通道,大大缩短了乌鲁木齐到莫斯科、汉堡、伦敦、纽约的距离。

 

(1)据材料,列举古代商旅在中亚段通行时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

(6分)

(2)据材料二,简述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对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6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尝试提出喀什“东联”和“西进”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

(8分)

38.(22分)一个国家对世界潮流与国际局势的判断,深刻影响其内政外交乃至命运前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

……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日本投降后,苏联曾反对中共同蒋介石打仗。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据《毛泽东:

历史走向之改写者》整理

材料三: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认为“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不扛旗”、“不树敌”、“不当头”原则,被概括为“韬光养晦”。

——据牛军《毛泽东时期外交的教训》整理

请回答:

(1)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世界潮流在政治、经济方面呈现怎样的大势?

(4分)中西方“保守的对策”和“进取的政策”分别指什么?

(2分)

(2)针对材料二中苏联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1分)其意义有哪些?

(6分)

(3)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否正确。

(5分)从国际、国内形势两个方面分析邓小平“韬光养晦”外交理念形成的原因。

(4分)

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

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

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

——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整理

请回答:

(1)列举19世纪上半期兴起的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

(6分)

(2)二战后,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

你如何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

(6分)

(3)从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思潮盛行中国。

试从国内思想和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成因。

(8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

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4分)

40.(26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6分)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我省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线图,国内最大规模的2013技术成果拍卖交易活动吸引了4000多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1200多项技术成果集中展示,参加竞价拍卖的企业481家,174项科技成果全部拍出,成交总额26764万元,股权激励比重也大幅上升。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个人收入的分配”的知识,分析说明健全技术创新转化机制的必要性。

(9分)

材料三创新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从某种角度来看,文化更需要创新。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都以各自方式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只有吸收百家之精华,借鉴各种文化之所长,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国文化发展;如果自我封闭、排斥外来,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甚至走向消亡。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推动文化创新?

(11分)

41.(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梦”也是“美丽乡村梦”。

山东A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输入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发展休闲旅游。

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也让游客体味到了农村的古朴风情。

这座经历近千年沧桑风雨的古村庄,曾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

(l)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谈谈A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8分)

(2)结合材料,谈谈A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怎样把握“矛盾特殊性”的?

(9分)

材料二:

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文化保护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部分文物部门保护不力甚至存在监守自盗;文保单位的资金预算不足,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人员比重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联合国组织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国际组织及相关国家的合作亟待加强;部分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存在随意刻画、破坏古迹原貌等行为。

(3)针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请你提出三条建议,要求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9分)

(二)选做题

本次考试地理和历史学科各只提供一道选做题,要求考生必须作答,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号涂黑,否则判0分。

4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海岛,全岛海拔百米以下的平原低地约占全岛总面积的30%,其余为山地和丘陵。

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不下百余座,故台湾岛亦被称为“高山岛”。

台风是影响台湾的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2009年莫拉克台风造成的八八水灾重创台湾,其中小林村全村被五层楼高的土石掩埋,造成该村500余人死亡。

材料二:

台湾区域图与小林村等高线图

(1)指出甲、乙所在地主要自然灾害类型有何不同,并从孕灾环境的角度说明其原因。

(6分)

 

(2)结合材料,从自然灾害关联性的角度分析小林村遭受灭顶之灾的原因。

(4分)

 

45.【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

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

(2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

(4分)

(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分)

 

2014届高三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2014.4

1.A2.D3.A4.B5.C6.B7.C8.A9.C10.D11.B12.C13.B14.C15.B16.D17.D18.C19.A20.C21.B22.A23.B24、D25、C26、C27、A28、A29、D30、C31、B32、B33、D34、A35、C

36.(22分)

(1)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海陆位置(夏季风)

(2)位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季节变化大,导致西拉木伦河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6分)

(3)空间分布不均,南部居多。

(2分)原因是南部纬度较低,距海(夏季风)更近,热量和水分条件更充足一些。

(2分)年代越近,海拔越低。

(2分)原因是河床随时间推移受流水侵蚀作用而下切,聚落(遗址)为就近取得水源而下移。

(2分)

(4)内蒙古降水变率大,草场生态系统脆弱,游牧逐水草而居,利于草场生态系统休养生息;(2分)定居围栏放牧在草场生态系统恶化时期无法迁徙,易造成过度放牧。

(2分)

(3)判断不准确(1分);

史实说明:

一方面,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回答与此相关的史实即得2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成效不大(以苏联为例)或遇到曲折(以中国为例)。

(回答与此相关的史实即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