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099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27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8页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8页
亲,该文档总共1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docx

八方矿业安全预评价

 

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王明喜)

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

凤冈县乱石重晶石矿

安全预评价报告

 

 

贵州兴发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APJ—(黔)—301

二○一三年六月

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

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凤冈县乱石重晶石矿

安全预评价报告

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

评价项目负责人:

 

2013年6月5日

评价人员

项目

姓名

从业登记编号

签字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

报告编制人

报告审核人

过程控制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技术专家

姓名

签字

程贵海

李卫军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受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的委托,贵州兴发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该公司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凤冈县乱石重晶石矿的安全预评价工作,评价报告内容包括:

1.编制说明;

2.建设项目概况;

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4.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5.定性、定量评价;

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7.评价结论。

本次安全预评价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及其他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凤冈县乱石重晶石矿开采方案设计》等资料,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和类比法,结合该工程的特点,对该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进行分析、预测,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作出安全预评价结论。

本次安全预评价工作得到了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凤冈县乱石重晶石矿的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报告可能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贵州兴发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6月5日

目录

第1章评价目的与依据1

1.1评价对象和范围1

1.2评价目的和内容1

1.3评价依据2

1.4评价程序5

第2章建设项目概述7

2.1建设单位概况7

2.2自然环境概况9

2.3地质概况9

2.4建设方案概况12

第3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23

3.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依据23

3.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3

3.3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2

3.4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32

3.5矿山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33

3.6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33

3.7重大危险源辨识34

第4章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36

4.1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36

4.2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36

4.3评价方法简介37

4.4各单元采用的评价方法38

第5章定性、定量评价39

5.1总平面布置单元39

5.2开拓单元42

5.3提升、运输单元47

5.4采掘单元49

5.5通风防尘单元56

5.6电气单元59

5.7防排水和防灭火单元61

5.8废石场单元66

5.9基础资料评价单元67

5.10职业卫生单元68

5.11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单元72

第6章安全对策措施建议78

6.1开采方案设计主要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78

6.2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79

第7章评价结论90

7.1各单元评价结果90

7.2矿山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91

7.3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91

7.4评价结论91

附件:

序号

附 件 名 称

备  注

1

采矿许可证

2

营业执照

3

评价项目委托书

4

现场照片

附图:

序号

图纸 名 称

备  注

1

矿区地形地质与矿界图

引用开采方案设计图纸

2

矿区总平面布置图

3

开拓系统纵投影图

4

采矿方法图

5

通风系统图

6

防排水系统图

第1章评价目的与依据

1.1评价对象和范围

1.1.1评价对象

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凤冈县乱石重晶石矿。

1.1.2评价范围

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凤冈县乱石重晶石矿地下矿山开采系统、安全管理和辅助系统。

不包括其洗选、尾矿设施、环保等内容。

1.2评价目的和内容

1.2.1评价目的

根据开采方案设计等技术资料,辨识与分析评价对象投产运行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诱发因素,评价开采方案设计中危险有害因素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可靠性,以及与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提出消除危险和危害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为编制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提供参考,使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由事后处置变为事先预测和预防,以实现评价对象的本质安全。

1.2.2主要内容

1.辨识建设项目投产运行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分析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诱发因素、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2.评价开采方案设计中危险有害因素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可靠性,以及与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符合性。

3.提出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4.安全预评价结论。

1.3评价依据

1.3.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家主席令2002年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国家主席令2001年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国家主席令1994年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国家主席令2008年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国家主席令1992年第6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国家主席令1996年第74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549号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劳动部令第4号

●《工伤保险条例》

国务院令第586号

●《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

(贵州省每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贵州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规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黔府

办发[2009]31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4第56号

●《关于做好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协调【2006】124号

●《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

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国家质技监局令第13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第17号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第23号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7】第16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6】第3号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第1号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2010】第36号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第20号

●《关于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

安监总厅字【2005】43号

●《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委办字【2005】48号

●《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一〔2007〕214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一〔2009〕44号

●《关于切实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2011〕108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

安委办〔2010〕17号

●《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的通知》

安监总厅管一〔2011〕177号

●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的通知

黔安办〔2013〕24号

1.3.2标准规范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l6423-2006

●《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20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

GB50187-2012

GBZ1-2010

●《矿山安全标志》

GB14161-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2894-2008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50070-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1992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T8196-2003

●《安全评价通则》

AQ8001-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

AQ8002-2007

●《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

AQ2005-2006

AQ2013-2008

AQ2031-2011

AQ2032-2011

AQ2033-2011

AQ2034-2011

AQ2035-2011

AQ2036-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

2011年8月

1.3.3建设项目合法证明文件

●遵义市国土资源局2012年8月26日颁发的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

凤冈县乱石重晶石矿采矿许可证(证号:

C520300*********0112209)

●安全评价项目委托书

1.3.4建设项目技术资料

●《贵州省凤冈县乱石重晶石矿区马大路矿段勘查地质报告》

(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总队2005年06月)

●《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凤冈县乱石重晶石矿开采方案设计》

(贵州正合矿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3年06月)

1.3.5其他评价依据

●我公司评价人员现场调查收集的相关技术资料、现场情况及现场勘测资料。

1.4评价程序

评价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分析,识别被评价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并确定各个评价单元中具体评价内容;

第二阶段为实施评价阶段,运用确定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阶段,主要是汇总第二阶段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综合评价分析得出结论与建议,完成安全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本次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1所示。

第2章建设项目概述

2.1建设单位概况

2.1.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凤冈县乱石重晶石矿于遵义市国土资源局2012年8月26日核发采矿许可证,有效期:

2012年8月26日~2016年5月26日,共叁年零玖月。

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隶属凤冈县进化镇大堰村管辖。

采矿权人:

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

地  址:

凤冈县进化镇大堰村

法定代表人:

王明喜

采矿许可证号:

C520300*********0112209

开采方式:

地下开采

生产规模:

3.00万吨/年

矿区面积:

0.261平方公里

开采深度:

+1050~870米

2.1.2地理位置及交通

贵州省凤冈县八方矿业有限公司凤冈县乱石重晶石矿位于凤冈县南偏东方向直距约26km。

地理坐标位置:

东经107°46′15″~107°46′53″,北纬27°43′59″~27°44′14″。

自乱石镇有乡村公路直通矿区,里程约3km,矿区至凤冈县城有油面公路相通,里程约43km,交通较为便利。

(见图2-1)。

矿区位置

图2-1矿区交通位置图

2.2自然环境概况

2.2.1气候特征

矿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水量1257.1mm,每年6-8月为雨季,气象温暖适宜。

2.2.2地形地貌

矿区属中低山山岳地貌类型,矿区及周边山丘近于东西向分布,最高海拔1077.5m,最低海拔851.5m,高差226m,总体地形南高北低,矿区重晶石矿脉出露分布在海拔1010m左右的丘陵山坡上。

该矿区的山溪水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区内无溪水河流,地表水通过山沟渠道排流于乱石附近的乱石河,辗转汇入乌江。

2.2.3经济概况

矿区周边为汉族农民居住区,乡镇企业不发达,为农业经济结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为水稻、玉米、油菜、辣椒、烤烟和茶叶等,农村劳动力富裕多已外出打工,农民生活大多处于温饱水平。

2.2.4地震情况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烈度小于Ⅵ度,矿区无新地质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史,地壳稳定性好。

2.3地质概况

2.3.1矿区地质概况

1.区域地质

矿区在区域构造单元上,位于杨子淮地台,黔北台隆—凤冈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的乱石背斜西翼。

该乱石背斜构造与邻近周边区域的背斜与向斜,多作等势发育。

背斜轴部常出露寒武系,向斜核部多保留三叠系,褶皱一般长数十公里,宽10余公里。

与褶皱配套的走向冲断裂、二次纵张断裂,初次横张和扭性断裂等在各处普遍发育。

尤以背斜构造区为复杂,该区域背斜构造和断裂的复合部位有时见内生矿产产出,该区的重晶石矿脉,产于初次横张的扭性断裂中。

2.区域地层

出露分布有中上寒武统的娄山关群,主要岩性为:

浅灰色厚层细粒白云岩,其主要岩性为:

灰、深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夹泥页岩,是区域重晶石、萤石矿脉的产出层位,厚度大于50m。

3.矿区地质

该矿区的重晶石矿呈陡脉状(85°),产于下奥陶系桐梓组及红花园组(Q1t-h)地层,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受区域初次横张扭性断裂的控制,矿脉常断续出现,分布比较分散。

2.3.2矿床地质特征

勘查报告中的对象Ⅰ矿脉,见有矿体2个,其中Ⅰ号矿体,走向长近800余米,地表矿脉宽(厚度)3~3.5m,平均厚度3.25m左右。

Ⅱ号矿体长约150m,厚3.1m,矿脉为单一类型的重晶石脉,与围岩分界清楚,近矿围岩有轻微的硅化、白云石化与重晶石化等围岩蚀变,矿脉完整没有后期断层破坏。

1.矿体特征

矿区内只有一条重晶石脉(即Ⅰ矿脉)赋存在下奥陶统桐梓组(Q1t)灰岩层的横张扭性断裂中,为充填型陡矿脉,矿脉出露高度在海拔1010m左右,地层产状35°/15°~34°/5°,矿脉产状195°/85°。

2.矿石质量

1)矿石的结构、构造

该区重晶石一般为致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也见有重晶石的板状晶体组成的集合体,重晶石为白色、玻璃光泽,斜方晶系,板状晶体常由三组解理互相交成菱形立方块,结合组成板状构造。

2)矿石矿物及化学组分

该矿区的重晶石矿体(Ⅰ矿脉),为单一成分的重晶石矿脉,因此它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重晶石,含硅、钙等脉石矿物微量。

其矿石化学组分完全符合不同用途对重晶石矿石有益有害化学组分的要求。

3.矿石类型和品级

该区重晶石矿体矿石自然类型为块状和板状重晶石,重晶石的工业类型和品级要视其重晶石的用途而言,重晶石用途又与其重晶石特具的性质相关。

重晶石主要为含钡矿物,化学成分是BaSO4含BaO65.7%,SO334.3%,它具有比重大(4.2~4.7)、硬度低(2.5~3.5)、性脆的特点。

它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溶水和盐酸,无磁性和毒性,条痕白色,加热后产生爆裂,根据重晶石的物、化特性,在工业生产上用途广泛,不同的用途对重晶石物化成分和品级的划分有不同的要求,重晶石主要有三方面的用途:

1)化工用重晶石:

用于制作含钡的化学品,如硫酸钡、碳酸钡、硝酸钡、氯化钡等,这些化学品主要用于白色颜料,橡胶填料、医药、制糖、陶瓷、化学玻璃、制革、军工等。

2)橡胶填充料用重晶石粉。

3)钻进泥浆加重剂用重晶石粉。

该矿区Ⅰ矿脉之重晶石的质量均可满足上述用途的要求。

4.矿体围岩和夹石

该矿区重晶石产于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中,矿脉与围岩分界清楚,常为不规则阶梯状不平整接触,重晶石矿脉成分纯,偶尔有燧石结核和方解石、白云石等脉石矿物,不含夹石和夹矸,为单一纯净的重晶石矿脉。

5.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该矿区的重晶石脉为热液型矿床,它受到时空和断裂构造的控制,地史上的燕山运动,形成了凤冈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该区内以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构成多字型构造图像。

褶皱以纵排列方式为主,也有横排的小褶皱,与此褶皱配套的走向冲断层,二次纵张断裂、初次横张和扭性断裂较为发育,这些背斜构造和断裂带常常是内生矿床的产出地带,因此,在矿区所在区域寻找重晶石的标志有:

1)地层标志:

下奥陶统的桐梓组和红花园的灰岩地层。

2)近于背斜轴部的纵张、横张以及扭性的羽毛状断裂。

3)有硅化和重晶化及白云岩化蚀变的灰岩地层。

上述所述的找矿标志仅是一个方向。

重晶石矿脉的形成,尚需含矿溶液的来源,成矿空间等诸多因素的构成,因此要有科学理念,加强分析研究,找矿才可能获得突破,取得成效。

6.矿区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矿区的Ⅰ号重晶矿体为单一矿物成分的矿体,无共生矿产相随,矿石中有害有益伴生元素,未作分析,待今后进一步工作去分析了解。

7.矿石的工业利用性能

矿区的重晶石矿脉,为单一重晶石矿脉,质量纯、杂质微,参前所述,矿区的重晶石可以作为各种用途的矿石原料,矿石的工业利用性能良好。

2.3.3水文地质概况

矿区的重晶石矿呈单矿脉形态产出,为85°倾角的陡矿脉,顺丘陵山坡的走向展布,位在海拔1010m的半坡上,相近矿区的最低处,海拔高851.5m,高差达226m,潜水面低,一般无地下水充水隐患,矿脉围岩为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透水性好,大气降水易于排泄,一般无山洪灾害。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3.4工程地质概况

矿区山势平缓,岩体稳定,岩溶较发育,地表覆盖土层较厚(1~5m左右)树木密布,除有5处小型的露天民采矿坑外,无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无开山取石的人类工程活动。

重晶石矿脉赋存于石灰岩中,涉及开采矿脉的顶、底板岩层为硬质的石灰岩层,岩层产状近于水平,采矿过程中发生坍塌的可能性小。

2.3.5环境地质概况

矿区无新地质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史,地壳稳定性好,矿区目前山形完整,树木密布,无开山取石的人为工程活动,没有发现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现状,在不遭破坏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前述的地质灾害。

矿区无工矿企业和人居村寨,目前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地质条件较好。

2.4建设方案概况

2.4.1矿山开采现状

该矿为一新建矿山,未经过正规开采,矿区地表只有D1—D5五个较浅的露天采坑,目前,该矿山没有设置地表工业场地、井口及各种设备设施,矿区供电、供水、交通等还没有完善。

2.4.2建设规模及工作制度

1.矿山储量

根据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总队2005年06月提交的《贵州省凤冈县乱石重晶石矿区马大路矿段勘查地质报告》,估算该矿重晶石矿(333)资源量43.73万吨,(334?

)资源量46.03万吨,其中Ⅰ号矿体(333)资源量36.31万吨,(334?

)资源量38.22万吨;Ⅱ号矿体(333)资源量7.42万吨,(334?

)资源量7.81万吨。

2.矿山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

1)设计可采储量:

35.57万吨。

2)生产规模3万吨/年。

3)设计服务年限13.2年。

4)开采矿种:

重晶石。

5)设计按年工作日250d计算,每天二班作业,每班8h。

2.4.3总图运输

该矿开采设计主要布置有2个井口,930m主平硐、Ⅰ号回风斜井。

设计在930m主平硐设有简易的井口房、空压机房、材料库、空压机房,井口东侧附近设井下污水处理池,井下污水及场地废水经水沟排至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作为生产和消防用水。

矿山西侧公路边设置有变压器、配电房、集水池、办公房、宿舍及其他生活设施。

按《爆破安全规程》及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在指定位置设置一爆破器材库。

设计在930m主平硐井口地表设置废石场,用于堆放矿石及矿山基建和生产所排放的废石。

设计Ⅰ号回风斜井口设置主通风机房,附近布置高位水池。

设计矿山地面内外部运输主要采用汽车进行矿石运输,辅之材料、废石等的运输。

2.4.4开采范围

1.开采范围

根据贵州省遵义市国土资源局2012年8月26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C520300*********0112209),该矿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表2-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80坐标系)表2-1

拐点

X

Y

1

3069318.70

36477402.45

2

3069093.70

36478377.46

3

3068843.69

36478327.46

4

3069068.70

36477327.45

矿区面积

0.261km2

开采标高

1050~870m

2.开采对象

矿区范围内的重晶石矿体Ⅰ矿脉,有2个矿体:

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

3.矿区开采顺序

设计先期开采Ⅰ号矿体,后期开采Ⅱ号矿体,每个矿体自上而下分中段开采。

2.4.5开拓运输

1.岩体移动范围

该矿山开采的矿体均为急倾斜矿体,根据岩性特征及相邻矿山经验,参考有关规范,该矿体在倾向及走向上的岩石移动角见下表:

岩石移动角表表2-2

垂直矿体走向

走向端部δ/(°)

上盘β/(°)

下盘γ/(°)

60

65

70

崩落范围:

走向L=H÷tg70°

上盘L=H÷tg60°

下盘H÷tg65°。

2.开拓方式

设计开采Ⅰ号矿体为平硐开拓方式,开采Ⅱ号矿体为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

3.开拓工程

1)930主平硐

930m主平硐井筒为三芯拱断面,掘进断面6.51m2,净断面5.94m2,设计铺设18kg/m轨道,轨距0.6m,主要担负矿石、材料运输以及进风、排水,铺设管线和进出人员。

2)Ⅰ号回风斜井

Ⅰ号回风斜井为三芯拱断面,掘进断面6.51m2,净断面5.94m2,主要用于回风、安全、避灾通道。

3)其他井巷工程

各中段运输平巷、后期暗斜井等均为三芯拱断面,掘进断面6.51m2,净断面5.94m2,设计铺设18kg/m轨道,轨距0.6m,主要用于运输矿石、材料、进风、排水,铺设管线和进出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