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468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docx

电子科研笔记2文档

学习课标(2011版)明确目标

语文学习应重视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1.关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涵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参与确定对自已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自主学习的特征:

(1)主动性特征

(2)独立性特征(3)自觉性特征

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习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①要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要在课堂中创设和谐的氛围,要学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主动权和选择权还给学生;

②要注重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阅读求知的潜能”“表达交流的潜能”“探究创造的潜能”“自我完善的潜能”;

③要积极地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要以平等的态度进行指导和启发、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为其提供必要的的帮助,还应该积极地帮助学生进行从现象到本质再到现象的总结、提炼和应用环节的指导。

2.关于合作学习

现代语文的学习活动是一种集体智慧的交融活动,它是以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并视这种差异为学习资源为前提的。

合作学习的涵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相互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组织形式而言的,是与个体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形式。

合作学习的特征:

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

合作学习指导方略:

①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的意识。

②帮助建立合作中的秩序。

③教给学生应有的合作态度及方法。

④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

⑤师生合作时应注意:

合作话题是否具有合作的必要性,以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现象;合作伙伴是否具有结构的区分度,以形成互帮互助的合作氛围;合作人物是否能够形成团体凝聚力。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形成合作的能力;合作频度与形式是否具有合理性,以避免因不合理而形成的怠惰心理。

案例《游园不值》

3.关于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开展实验、调查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明确两点:

一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上。

指导学生从依赖教师的学习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从注入知识的被动学习走向开掘智能的主动学习;从囿于书本的学习走向联系生活的学习;从学科的学习走向综合的学习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探索进取的体验;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树立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找到需要探究的问题;问题探究需要紧扣文本,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情感;还应教会读书与学习的方法。

《葡萄沟》“一个个”“一大串一大串”一定在那些言与意、字与情富有张力的地方,而不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语词之争。

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无法预期下一秒的精彩。

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

从理论上说,探究性学习有四个步骤:

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调查研究---交流总结。

4.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探究是关键,合作学习既是手段更是目的,两者有机结合于课堂教学中

5.自主、合作、探究的策略

激发自主意识,鼓励自主行为

创设合作的机会,培养合作的意识

指导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总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是要正确看待“积极倡导”四字,但又不意味着彻底否认接受学习。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常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的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1.语文课程的地位

《标准(2011年版)》把语文课程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的地位是由它的性质与课程的定位标准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个学科的工具的学科、基础学科。

其他学科的定义、概念的叙述和诠释,判断、结论的演绎和推理,都要依托语文来完成。

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及奠基作用。

语文课程不仅使人学会怎么学语文,怎么用语文,而且能促使人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使人学会创造,更能提高人的觉悟,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人,为一个人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

2.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

①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学生语文学业成绩上的综合表现。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语文素养的基础性?

第一,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第二,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中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是最基础的基础。

②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

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三、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设计特点:

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突出主体,注重实践;

阶段分明,循序渐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设计,相互渗透,螺旋上升

四个阶段:

一、二、三、四学段

五大板块: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四、总体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对待古今中外不同文化)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语文学习的态度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思维品质科学精神)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学习语文重在探究、重在实践)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能力)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阅读能力)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写作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口语交际能力)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使用工具书和搜集和处理信息)

总目标突出的思想

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五、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六、修订前后的对比分析

课程目标的切合性与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1.进一步强调语文学习的特点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补充了相应的实施要求和说明。

语文学习的特点就是读书。

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品味。

举例:

美国教育学家的实验,八岁以后的儿童…

2.要求的梯度和层次更清楚

调整相关的表述,使各学段目标、要求的梯度和层次更加清楚。

例如:

关于“写作”“口语交际”的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3.有的部分适当降低难度

例如第一学段关于“写话”的目标不是达成度的要求,着眼于鼓励学生动笔,尽量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

如: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4.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

例如:

对于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自己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或模式化的解读、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等,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而应抓住课文的内容的某一点让学生去体悟,自由发挥;学生读不出意蕴,教师应强调相应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正如叶圣陶所说:

教是为了不教。

七、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教学建议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2.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的主要内容

这种对话与写作前和写作中作者立意的构思过程是相对应的。

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怎么写的(写法)

为什么要写(写作动机与情感)

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原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3.关于写作教学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

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

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