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175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docx

2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第二节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高考中,元素性质之间的推断,与元素的判断重点应用)

重难点一碱金属单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①与O2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如Li2O、Na2O等。

②与Cl2反应生成RCl,如NaCl、KCl等。

③与H2O反应,能置换出H2O中的氢,反应通式为2R+2H2O===2ROH+H2↑。

④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2,反应通式为2R+2H+===2R++H2↑。

(R表示碱金属元素)

(2)递变性

从Li到Cs,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表现为:

①与O2的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更加复杂,如Li与O2反应只能生成Li2O,Na与O2反应还可以生成Na2O2,而K与O2反应能够生成KO2等。

②与H2O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与H2O反应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Rb与Cs遇水发生剧烈爆炸。

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即氧化性:

Li+>Na+>K+>Rb+>Cs+。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sOH的碱性最强。

特别提醒 

(1)碱金属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是其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必然结果。

(2)因Na、K等很活泼的金属易与H2O反应,故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

例1

 铯是一种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

B.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

C.可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铯制取铯

D.碳酸铯受热易分解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

解析 我们熟悉碱金属中钠的性质,而铯与钠同主族,其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它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铯和钠一样,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氢氧化钠是强碱,而铯的金属性比钠强,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也是一种强碱;和钠一样,铯也可以用电解熔融盐的方法制取;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类比可推知碳酸铯也不易分解。

答案 D

重难点二.卤素单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性

(1)相似性

①与H2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

X2+H2===2HX。

②与活泼金属(Na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卤化物:

2Na+X2

2NaX。

③与H2O反应:

X2+H2O===HX+HXO(X指Cl、Br、I)

2F2+2H2O===4HF+O2

(2)递变性

①从上到下,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即氧化性:

F2>Cl2>Br2>I2,还原性:

I->Br->Cl->F-。

②随着原子序数递增,与H2反应越来越难,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其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③卤素单质与变价金属(如Fe)反应时,与F2、Cl2、Br2生成高价(如FeBr3),而与I2只能生成低价(FeI2)。

(3)卤素单质的特殊性质

①氟元素无正价,无含氧酸。

②Cl2易液化。

③Br2是在常温下唯一的一种液态非金属单质。

④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色。

特别提醒 F与Cl、Br、I的性质在某些方面差别较大:

(1)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

(2)F-的还原性极弱;(3)氢氟酸为弱酸,而盐酸、氢溴酸、氢碘酸为强酸;(4)F无正价、无含氧酸,而Cl、Br、I有最高正价和含氧酸。

例2

.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强

C.卤素单质的颜色从F2―→I2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加深

D.X-的还原性依次为F-<Cl-<Br-<I-,因此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卤素单质可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卤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答案 C

解析 F2与水的反应为2F2+2H2O===4HF+O2,故A错误;HX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弱,即HF>HCl>HBr>HI,故B错误;F2不能将氯、溴、碘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是先与水作用产生O2,故D错误。

3.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由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性质来看,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其次是电子层数。

原子结构相似的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表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

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及其典型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如下表所示:

物质类别

性质

递变规律

元素

元素金属性

逐渐增强

元素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单质

氧化性

逐渐减弱

还原性

逐渐增强

非金属元素氢化物

气态稳定性

逐渐减弱

水溶液酸性

逐渐增强

还原性

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

碱性

逐渐增强

酸性

逐渐减弱

归纳总结 由碱金属元素、卤素推导出的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适合其他所有同主族元素,这里必须强调的是金属性增强是指同主族的金属元素之间的金属性相比,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是指同主族的非金属之间,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逐渐减弱。

如第ⅣA族中,非金属性C>Si,金属性Ge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1)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比较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①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

a.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b.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越难失电子,金属性越弱(以后学)。

②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

a.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越强。

③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一般来说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比排在后面的强。

④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特别提醒 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关键是比较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失去电子的多少。

如Na失去一个电子,而Mg失去两个电子,但Na的金属性比Mg强。

(2)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①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

a.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

b.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

②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

a.单质越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

如H2SO4的酸性强于H3PO4,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P强。

c.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例如:

Cl2+2KI===2KCl+I2,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d.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如S2-的还原性比Cl-强,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特别提醒 

(1)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讨论的对象是元素,具体表现为该元素的单质或特定化合物的性质。

(2)氧化性和还原性讨论的对象是具体物质或某物质中的特定粒子,具体表现在该物质中某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

[例3](2010,大连模拟).微量元素硒(Se)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已知硒为第四周期第ⅥA族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下列对硒元素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硒化氢不稳定

B.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3

C.硒与铁反应可生成FeSe

D.酸性强弱顺序:

H2SO4

答案 D

解析 硒与氧、硫同主族,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其对应的氢化物稳定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D项错误;由于硫为弱氧化剂,与Fe反应只生成低价态化合物;由递变性可知A、C正确。

第二节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A组

1.2007年5月8日,央视《新闻在线》播出“刑侦专家班茂森曾根据痕迹侦破贵州县长灭门案”的故事。

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的方法,AgNO3显现法就是其中一种:

人的手上有汗渍,用手动过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

如果将溶液①小心地涂到纸上,溶液①中的溶质就会跟汗渍中的物质②作用,生成物质③,物质③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由灰褐色变成黑色的指纹线。

用下列化学式表示这三种物质都正确的是(  )

A.①AgNO3 ②NaBr  ③AgBr

B.①AgNO3 ②NaCl ③AgCl

C.①AgCl ②AgNO3 ③NaCl

D.①AgNO3 ②NaI ③AgI

答案 B

解析 汗液的成分中含有NaCl,与AgNO3反应生成AgCl,AgCl见光分解。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碱金属元素中,所有碱金属的氧化物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由于活泼性Na

C.金属锂不能保存在煤油中,金属钾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D.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钾含量太少,故需施用钾肥

答案 C

解析 碱性氧化物是指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过氧化物(如Na2O2)、超氧化物(如KO2)、臭氧化物(如CsO3)等与酸反应的产物中有氧气,均不属碱性氧化物;因为碱金属与水均能发生反应,故金属钾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自然界中含钾的物质(如正长石、白云母等矿石)一般不溶于水。

3.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  )

A.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B.钾原子的电子层数比钠原子多一层

C.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

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气化

答案 B

4.已知:

①钾比水轻;②钾的熔点低;③钾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某学生将一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该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

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钾、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相似,钾比钠更活泼,与水反应更剧烈。

钾浮在水面上从而推知①正确;钾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推知②③正确;溶液颜色变化推知④正确。

5.砹是核电荷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及其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HAt很不稳定B.砹是白色固体

C.AgAt不溶于水D.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答案 B

解析 根据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氢化物稳定性递减,A正确;颜色逐渐加深,B错误;AgX除AgF外均不溶于水,C正确;Br2、I2易溶于有机溶剂,D正确。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第ⅠA族的所有元素

答案 C

解析 短周期中,F元素无正化合价,因此A错误;第六周期有32种元素,因此B不正确;副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因此C正确;碱金属指除H之外的第ⅠA族的元素,因此D不正确。

7.(2010,湖南)向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物质是(  )

A.NaBr和KIB.NaBr和KCl

C.NaCl和KClD.NaCl、KCl和I2

答案 C

解析 向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Br-和I-被氧化为Br2和I2,Br2易挥发,I2易升华,蒸干、灼烧后,只有NaCl和KCl。

8.碱金属(如锂、钠、钾、铷等)溶于汞中可形成良好的还原剂“汞齐”,取7g某种碱金属的汞齐与水作用得到2.24LH2(标准状况),并得到1L密度为ρg/cm3的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是(  )

A.

%B.

%C.

%D.

%

答案 AB

解析 汞不能与水反应,碱金属(M)能与水反应:

2M+2H2O===2MOH+H2↑,所以碱金属的物质的量为0.1mol×2=0.2mol,碱金属的摩尔质量<

=35g/mol,相对原子质量小于35的碱金属只有Li、Na,分别计算可知答案。

9.为了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可在实验室先制取Cl2,并将Cl2依次通入NaBr溶液和淀粉KI溶液中。

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橡胶塞均为双孔)及药品,试回答:

(1)若所制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

(2)实验开始后装置4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1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本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 D C B A F

(2)Mn

O2+4HCl(浓)

MnCl2+Cl2↑+2H2O

(3)吸收未反应完的Cl2,以免污染空气

Cl2+2OH-===Cl-+ClO-+H2O

(4)溶液变蓝 Cl2+2KI===I2+2KCl

(5)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置换反应→置换反应→尾气处理,可知4可制取Cl2,1、2作置换反应的装置(注意长进短出),3作尾气处理装置。

10.现有部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

T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X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

Y

M层比K层少1个电子

Z

第3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1)写出元素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2)元素Y与元素Z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Y单质的熔点比Z单质低

b.Y的化合价比Z低

c.Y单质与水反应比Z单质剧烈

d.Y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强

(3)元素T和氢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1化合形成化合物Q,元素X与氢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2化合形成常用作火箭燃料的化合物W,Q与W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X单质和T的另一种氢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Na c、d

(3)N2H4+2H2O2===N2↑+4H2O

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

T为氧元素,X为氮元素,Y为钠元素,Z为Al元素。

Na比Al金属性强,相关实验事实为:

与水反应Na比Al剧烈;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NaOH比Al(OH)3强。

上述元素中,由其中两种元素形成的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常见的是Na2O2。

氧与氢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Q是H2O2。

氮与氢形成的原子个数为1∶2的化合物是N2H4,两者反应可生成N2和H2O。

11.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元素和氧元素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K2O(10K+2KNO3===6K2O+N2↑),39.0g钾与10.1g硝酸钾充分反应生成K2O的质量为________g。

(2)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28%,则样品中K2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

13.2L(标准状况)CO2和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L(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2的质量。

答案 

(1)28.2g 

(2)96.25% (3)71g

解析 

(1)根据反应关系可以判断所给K的质量过量,应该用KNO3的量计算生成的K2O,设生成的K2O的质量为x。

10K+2KNO3  ===  6K2O  +  N2↑

2×101g/mol6×94g/mol

10.1g

x

则有

解得x=28.2g

(2)根据题给条件:

杂质中不含氧,所以样品的氧全部来自K2O2,根据K2O2的组成可以看出,每32g氧对应110gK2O2,若设样品总质量为1g,则含氧为0.28g,因此若设样品中K2O2的质量为a,则有32g∶110g=0.28g∶a,解得a=0.9625g,因此可以求出样品中K2O2的质量分数为

×100%=96.25%。

(3)可用差量法:

由反应式4KO2+2CO2===2K2CO3+3O2可以看出,气体每增加1mol就消耗4molKO2,现在增加了

=0.25mol,则消耗的KO2的质量为0.25mol×4×71g/mol=71g。

第二节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B组

1.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

Sm与

S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Sm与

Sm互为同位素

B.

Sm与

Sm的质量数相同

C.

Sm与

Sm是同一种核素

D.

Sm与

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答案 A

解析 

Sm和

Sm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质量数、中子数均不同,互为同位素。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答案 D

解析 13C、14C互为同位素;14C、14N质量数都为14,中子数分别为8、7;1H、2H互为同位素,质子数相等;6Li、7Li互为同位素,质子数和电子数都对应相等,但中子数不相等。

3.在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五种元素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则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  )

A.5ZB.5Z+18C.5Z+10D.5Z+8

答案 C

解析 题目给出周期表中的部分元素的位置关系,根据该特点,D、B、E不可能是第ⅠA、第ⅡA和第ⅢA族元素,且分别位于第二、三、四周期;根据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可知原子序数分别为A:

Z-1;C:

Z+1;D:

Z-8;E:

Z+18,因此这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5Z+10。

4.已知钡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钡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钡可以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

C.氧化性:

K+>Ba2+>Na+

D.碱性:

KOH>Ba(OH)2>NaO

H

答案 D

解析 A中由于钡的活动性比钠强,所以钡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故A错;B中钡的活动性不如钾且先与水发生反应,故不能置换出钾,故B错;C中由于金属性:

K>Ba>Na,故氧化性为Na+>Ba2+>K+,故C错;D中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KOH>Ba(OH)2>NaOH,D说法正确。

5.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③HClO4酸性比H2SO

4强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A.②⑤B.①②C.①②④D.①③⑤

答案 A

解析 含氧酸的氧化性不能作为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而最外层电子数多的非金属性不一定强,如非金属性O>I。

6.

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X的气态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生成盐

②Y、Z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

Y

③Z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液体,可与铁粉反应

④Z的原子序数比Y的大19

⑤Z所在的周期中含有32种元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只有③D.只有①④

答案 A

解析 从题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得出该图为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一部分,由此可以依次判断出各元素:

R为He,X为N,Y为S,Z为Br。

X的气态氢化物为NH3,而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SO4,它们可反应生成硫酸铵,①正确;Y、Z的气态氢化物分别为H2S、HBr,HBr的水溶液为强酸,H2S的水溶液为弱酸,故②正确;说法③符合客观事实,正确;Z的原子序数为35,而Y的原子序数为16,④正确;Z所在周期为第四周期,从19号元素开始,到36号元素结束,共18种元素,⑤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答案为A。

7.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

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A

C

B

(1)A、B、C三种元素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第____族;

(3)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C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B、C的原子半径:

B____C,写出足量的A的气态氢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氮 硫 氟 

(2)三 ⅥA

(3)

 2F2+2H2O===4HF+O2

(4)> 2NH3+H2SO4===(NH4)2SO4

解析 依题意,A、B、C为短周期元素,从A、B、C的相对位置看,A、C只能处在第二周期,而B处在第三周期。

设A的原子序数为x-1,则C的原子序数为x+1,B的原子序数为x+8,则有:

(x-1)+x+1=x+8,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