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325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

2013年高中历史知识考点狂背

古代史:

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

BC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

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和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

、、、等。

诸侯的权利:

再分封、设置、建立、征派

②分封制的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

宗法制是实行按照关系分配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制。

②内容: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和的结合,尚未形成。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

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

(1)皇帝制度:

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

①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②太尉:

负责全国;③御史大夫:

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

(3)郡县制:

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是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维护了的统一,有利于的发展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

制与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省(负责审批诏令)--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是我们现在制的开端

(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手中。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设至此中国古代的制度被废除了,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的设置:

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

和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的进步和萌芽的成长。

古代希腊和罗马:

一、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①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这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深刻的背景。

②前6世纪初,改革,奠定民主政治基础;前6世纪末,改革,使民主政治起来。

③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从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统帅军队,参与政治。

十将军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举手的方式选出,首席将军执掌大权。

③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考点、罗马法

(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①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

它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

及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

②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它主

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制和神圣不可侵犯。

③罗马法的核心之一是承认。

可以购买,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

提倡自由民在面前人人平等。

(2)作用: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统治。

②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它维护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和利益;

③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

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罗马法是现代欧洲系的基础。

对近代欧美

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代史

一、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革命后,颁布了《》①时间:

1689年。

②主要内容:

国王无权废止;不得侵犯议会的;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召开议会。

③目的:

限制,扩大的权力。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8世纪前期,英国制形成,首任首相是。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国王是,但处于""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②议会是国家的中心,是国家最高机关;

③内阁行使权,对负责。

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考点、美国共和制联邦政体的确立

(1)1787年宪法

A主要内容:

①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利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

②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的原则:

最高行政权属于,任期年,由选民

选举产生,有权任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批准方可生效;最高立法机构是,由和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

B特点:

体现了""的原则。

C作用:

①是世界上第部比较完整的成文宪法;②宪法体现了""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③宪法一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局限性:

没有废除南方的制度;打上了歧视的烙印。

(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在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地位,拥有一些州权。

这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和的关系。

★考点、法国共和制和德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①年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

总统任职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

,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同意,有权解散。

②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选举产生,有权否决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

负责。

(2)评价: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

而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派和资产阶级派相妥协的产物。

★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871年)

(1)内容:

宪法确定了政体,规定:

"联邦主席由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

是国家的,拥有任命、创制、统率、决定帝国政策以

及主宰等大权。

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由议会和议会两部分组成。

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议会由产生,但作用很小。

(2)评价:

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时期的标志,德国资本主义得到十分迅速

的发展。

但保留了大量的残余,不彻底、不完善。

近代中国:

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

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和产地,打开中国的;

②直接原因:

中国的;③导火线:

(2)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

(4)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

①割给英国;②赔款银元;

③开放、、福州、宁波、5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和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

(2)①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

②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

④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

(3)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化程度加深了。

★考点、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1)背景:

①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1894年朝鲜爆发了起义;③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

(2)经过:

①1894年海战标志着爆发;

②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大战、辽东战役和战役中均告失败。

③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

④黄海大战中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⑤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⑥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

(3)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一厂二两三岛四口岸)

①割、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

③开放、、、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1)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的反动统治。

(2)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镇压。

1901年签订《》。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

★考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

根据"凡天下田,

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

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

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

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

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不符合,《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2)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学习,进行经济、政治

和文化改革。

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

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

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

★考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①三个团体:

、华兴会、光复会②时间、地点:

1905年日本

③建立者:

④性质:

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

★考点、武昌起义①时间:

年10月10日。

②参加力量:

湖北中的革命党人。

③影响:

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考点、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

年元旦在南京成立。

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元年为1912年,为国旗。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制定的《法》。

(2)主要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等权利。

②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3)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宪法。

(4)意义:

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考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使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考点、五四运动

(1)导火线:

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

(2)过程:

①1919.5.4-6月初,中心,主力,口号",内惩国贼"。

②1919.6初开始,中心,主力。

(3)初步成果:

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罢免亲日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上签字。

(4)性质意义: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开端。

 

★考点、中共的"一大"和"二大"

(1)中国共产党"一大",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A主要内容:

①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

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

B意义:

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2)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时间: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主要内容: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推翻国际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

③意义:

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考点、国民大革命

(1)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的实现和革命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的顺利进军。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初,占领南京、上海。

(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原因:

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政变和政变国民革命失败。

②国民革命的失败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犯了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

(4)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

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考点、南昌起义

①时间及领导者:

1927年8月1日,、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②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

★考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建设

①1927年秋,毛泽东发动。

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创建

革命根据地,点燃了""的星星之火。

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

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的保障。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努力发展生产。

②1931年冬,在江西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考点、红军长征

(1)长征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长征过程: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在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长征意义①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转危为安。

②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播下了革命的。

★考点、遵义会议

(1)召开:

.1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2)意义:

①会议结束了王明""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标志。

★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

1937年12月,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杀戮,万人被杀害。

★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

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建立的过程:

①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

②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军和军。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战线正式建立。

(3)建立的意义:

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考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主要战役:

会战、会战与大捷、徐州会战与战役、会战。

★考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洛川会议:

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

②1937年9月,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

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③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1)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2)原因:

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世界的支持。

(3)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

②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地位得到提高。

★考点、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揭开了反攻序幕。

★考点、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军队的主力。

★考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地点: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召开。

(2)内容:

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报告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的总任务。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的主人。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现代史

现代世界:

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①: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二月革命:

推翻了政体,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范畴。

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②《四月提纲》列宁认为,当前形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

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③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④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国际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它同时也为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和实践指导力量。

 

现代中国: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成立:

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召开,当选主席。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的性质。

会议决定改北平为新中国的首都,以旗为国旗,以《》为国歌,采用年。

(2)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过渡的新时期,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考点、建国初民主政治建设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和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②共产党领导的合作和制度:

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阶段。

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民族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最恰当的制度。

★考点、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案平反;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制度建设。

建立村民民主自制制度。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更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1999年,人大把,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②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③1982年,英国首相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他进行了会谈

④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年7月1日,香港回归。

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⑤台湾成立海基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协会。

双方达成了""。

⑥1995年初,就现阶段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进程提出八项主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①"一五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②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在这种左倾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新中国面临有史以来最困难的经济困难。

④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

(1)改革开放的政策包括对内和对外政策

(2)对内改革包括:

体制改革和体制改革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有:

①重新确立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上来;

③以为中心;④决定实施。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