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说课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367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率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功率说课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功率说课稿.docx

《功率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率说课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功率说课稿.docx

功率说课稿

《功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功率》是在学生学完了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之后,又接触的一个新物理量,它以对功的一个延伸与拓展.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多样化等基本理念。

采用比较法自然的引出功率的概念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列举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感受到物理并不难学,有利于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过程和方法。

也为今后学习电功率等知识作了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3)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通过“比一比,谁做功更快”的活动,让学生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建立功率的概念

难点:

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

教具:

电子拍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

刻度尺,体重秤,时间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及操作能力。

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宗旨,创设实际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情景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实际意义;用讨论与交流的学习方法知道比较做功的快慢,建立功率的概念,用阅读的方法获得对功率单位的感性认识,用练习巩固对功率公式的理解,让全体学生全面地投入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二、说教法

以讨论交流的科学探究方法为主,情景激学、比较、阅读、讲解等方法为辅;设计简单计算功率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让他们承担不同的任务,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发挥所长,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三、说学法

对于物理学科来说,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用能有效地激发起问题的事物或现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分析和对比,通过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得以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解释,不仅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质疑、推理和批

判性地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

通过真正的“做”科学,学生既学到知识内容,又掌握更深入地运用和探究那些知识所必需的思维方法,使探究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形成正确的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

因此,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对比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承前启后,从生活到物理,引出课题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提出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情景都需比较快慢,水到渠成的提出本节要探究的物理问题――做功的快慢即功率。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以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主,讲授新课

1、讨论交流比较做功的快慢通过提供的情景,让学生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情景中的不同条件。

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讨论结果,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去的时间。

比较做功的快慢有两种方法,方法一:

完成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方法二:

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2、建立功率的概念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公式。

讲解: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由功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即:

“焦/秒(j/s)”。

为纪念瓦特,便用他的名字命名功率的单位,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1j/s=1w)。

工程技术上,常用千瓦(kw)作为功率单位(1kw=1000w)。

(三)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估测上楼功率,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判断所需没的物理量和所需的器材,指导学生列出实验记录表格,并且推出功率的表达式.

简单介绍现实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功率,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功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公式进行有关功率的计算。

(三)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提出问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这种启发、浓缩式的小结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高潮,使所学的内容上升到理论的高

六、板书设计

11.4功率

1.物理意义: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3.公式:

功率=功/时间p=w/t(p=fv)

4.单位:

w、kw、mw

单位换算

估测上数功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功率的测量.采用与速度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做功的快慢,同时也易理解功率定义,公式,单位.对于估测上楼功率,因测量的方法不同,得出表达式也不同.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篇二:

电功率说课稿

电功率

常德市第五中学:

李萍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功率》,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电功率》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的又一个电学概念;它既是对电能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让学生知道用电器消耗电能有快慢,又为后面“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电功率的概念、千瓦时的来历、额定功率、电功率的测量原理,教材建议分2个课时完成,我的安排如下:

(课件展示)下面我将就第1课时进行说课。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并重的教学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1)理解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和单位

(3)认识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过程目标:

(1)自主探究不同的用电器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多少,培养学生的实验探

究能力。

(2)通过课堂模式的改变,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与他人

交流、合作的意识;

(3)通过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不仅做

到“学会”更做到“会学”。

情感目标:

(1)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2)提高节约用电的意识

3、教学重点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认识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4、教学难点

电功率概念的建立

二、说教法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以导学案为主线,以引导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配以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穿插实验,情景激疑,组织学生讨论,展示和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和点评,以达成教学目标。

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要学会书本知识,更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说过程

1、练习检测

将本节课要用到的电能表图片印在导学案上,让学生课前独立完成相关问题(课件展示),上课第一时间交流答案。

既是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也是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2、自主探究

(1)首先(出示甲乙两只灯泡,分别为100w和60w)并提出:

你想知道它们在一段时间内消耗多少电能吗?

展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交流,得到最终实验方法,然后选2个小组同时进行演示。

教师有意指定小组甲时间1分钟,小组乙时间2分钟,然后进行实验,得出数据。

(课件展示实验设计和数据)

(2)接下来,引导学生将甲乙两组的数据进行比较,思考以下问题:

①哪个灯泡消耗电能多?

(乙)

②哪个灯泡亮一些?

(甲)

③哪个电能表转得快一些?

(甲)

转得快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消耗电能快)

④你能通过分析数据证明你的观点吗?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计算,得出相同时间(1分钟、1秒钟)消耗的电能,即可比较)

消耗电能快慢的理解和比较是学生很难跨越的环节,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自主探究,加上问题的引导,思维发生了碰撞,最后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灯泡越亮,电能表转得越快,消耗电能越快,同时也得出了比较快慢的方法,为下一环节建立电功率的概念作好准备。

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完善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3、合作互学

有了刚才的实验结论为基础,接下来用问题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完成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我们为什么要引入电功率?

(引入“电功率”的目的是。

怎么表示电功率呢?

(电功率的定义是。

根据定义,应该如何计算呢?

(计算公式:

它的单位是什么?

(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

在问题的层层引导下,学生以前面的实验为基础,自学教材的相关内容,电功率概念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电功率的计算方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让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所以我采用了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4、梳理提升

(1)首先,出示常见用电器的铭牌,让学生找出电功率,并试着表达电功率的含义。

(2)千瓦时(俗称“度”),这个单位是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1kw.h=3.6x106j?

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设计了一道习题:

练习1、有一台空调,电功率为1000w,那么它工作1小时消耗多少电能?

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他的答案和1kw.h相等!

学生恍然大悟:

如果电功率用kw作单位,时间用h,则电能单位就是kw·h。

另外,我还设计了一道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习题,引导学生熟悉公式的推导和单位的统一。

练习2:

1度电能让100w的灯泡工作多少小时?

学生学了电功率的定义之后,还面临很多问题。

对单位“瓦特”的理解,在计算时,单

位的统一,公式变形等等。

本环节通过观察表达推理运用等手段,引导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表达,推理等能力。

5、联系实际

通过本节课开头的实验,学生还留下一个印象,灯泡越亮,消耗电能越快,也就是电功率越大。

如果改变灯泡的电压,它的亮度会变吗?

也就是电功率会发生变化吗?

演示实验:

取一个“12v,25w”灯泡,用学生电源提供电压,让它在3种情况下发光。

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

灯泡的电压变了,它的亮度呢?

它的电功率变了吗?

由此结论可知,今后我们在指明电功率之前,先要指明。

再反问学生:

灯泡上标的“220v,25w”是什么电压?

什么电功率呢?

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定义)

讨论交流:

用电器在实际工作当中,电压过高和过低对用电器有什么影

响?

此环节以开头实验探究为铺垫,使学生意识到灯泡的亮度与实际功率有关;又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认识到实际功率会受实际电压的影响,进而理解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在这里,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与提高,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现象,学生接受更容易。

6、知识运用

这一环节设置了2道习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知识,达到巩固加深的效果。

四、设计理念: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活跃课堂,在课堂上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说,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

通过导学案引进新知识,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引出方法,进而建立新的概念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学会学习,受益终身。

篇三:

《功率》说课稿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说课稿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三节功率

一.教材分析

《功率》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3节内容。

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体现了力的作用在空间上的效果积累,同时功又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和功的教学既是延伸了前面所学的力的相关知识,又为后面即将学习的能得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第七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高中课程标准》中对《功率》的教学要求为:

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机车的两种启动模式。

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其定义、表达式p=w/t、单位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材中首先通过两台起重机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引入了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动力机械的分析,讨论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说明了物体做功、机器做功的功率等说法实质都是力做功的功率.如:

汽车的功率就是牵引力的功率,起重机起吊重物的功率就是钢绳拉力的功率.然后,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了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既p=fv。

再借助“说一说”和“做一做”栏目,提出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

最后教材结合例题讨论了汽车两种启动模式的相关问题。

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安排1个学时,并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二.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概念及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

2、会利用p=w/t,p=fv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难点:

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整个教学是按照情景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讨论质疑、教师精讲、反馈练习的思路设计的,这种“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三为主”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从学生自学的感性认识出发,到学生讨论质疑的深入,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走头无路的时候,教师精讲,点明主旨,给学生来一个柳暗花明,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最后反馈练习,作以小结。

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结合具体实例,提出几个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引入本课内容。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评析、让学生体会功率的含义,从而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环境中。

2、进行新课

组织学生观察教材中插图,讨论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与电功率、速度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功率的概念。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与功率有关的内容,了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其换算。

4、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额定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了解机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5、组织学生讨论“想想议议”,在物理中或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快慢?

我们是怎样表示的?

6、师生一起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功率p=fv表达式,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

7、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及注意的问题。

8、例题讲解和反馈检测

9、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1、2、4题篇四:

初中物理电功率说课稿

《电功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功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体验的深化和具体化,让学生体验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功率的关系,又为本章第三节体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体验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作理论上的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

2.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第二,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率计算;

第三,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和方法:

1.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2.体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3.体验观察用电器铭牌并交流对其意义理解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用电器上的铭牌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养成物理与生活时刻相联系的习惯,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4.体验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体验电功率概念。

但电能的消耗不比喝水,不是可以看见的实物,所以电功率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将消耗电能的多少和消耗电能的快慢区别开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把对体验电功率物理意义确定为本节课的学生体验学习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

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适时引导。

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教法:

以讲授法,探究法为主,辅之以演示法。

学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

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边讲边练及时巩固。

通过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导入.

问:

我们家里的电能表上的铝盘有时慢悠悠,有时急匆匆。

为什么呢?

铝盘转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答:

铝盘转动快慢不同,表示消耗的电能快慢不一样。

电能是表示电流所做的功。

出示相关电器图片,问他们电流做功是否相同?

在比较,不同用电器在相同时间做功多

少.

1.家用饭锅和灯泡,在通电时间相同时,哪一个电流做功更快些?

2.2.若家用电饭锅和灯泡,都要消耗1度电,那么哪一个消耗电能更快些?

得到答案:

电饭锅.

通过教师引导提问:

有哪些办法可以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可能的答案:

①通电时间相同,电流做功多的做功快

②电流做功相同,通电时间短的电流做功快

这样就得出了电功率相关的两个量,w、t及时给出电功率的概念:

1.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定义: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

p=w/t

w—消耗的电能p—电功率t—所用的时间

单位:

瓦,千瓦——(w、kw)

千瓦时的意义:

功率为1kw的用电器在1h内所做的功,就是1kw·h。

通过问题抢搭来对重点有一个强调:

从公式w=pt中你想到了节能的办法吗?

答:

可以在不改变用电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用电器的功率,也可以在不减小用电器功率的情况下,减少用电时间

也可以同时减小用电器的功率和用电时间

3.在这里有必要对千瓦和千瓦时的区别:

瓦和千瓦是功率的单位,千瓦时为能量的单位。

由电功率公式w=pt

如果功率用千瓦,时间用小时为单位

即:

w=pt得1kwh=1kw1h,1kwh的电能可以供一个1kw的用电器工作1h

1焦耳的电能可以供一个1w的用电器工作1s

通过例题,对电功率和电功在做一个强调和巩固。

.额定功率:

通过观察电器铭牌,提出额定电压和额度功率。

额定电压: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正常工作时的功率p额

问: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区别?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是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对一个用电器来说是固定不变的。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当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容易烧坏

当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电功率的测量

在通常情况下,通过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来间接得知用电器的电功率。

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如下:

p=uip—电功率—瓦

u—电压—伏

i—电流—安

(五)反馈检测:

1、电流在___________________叫电功率,它是反映电流做功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_。

实践活动:

调查你家中的用电器(如下图示)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并了解它们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进行调查充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都是紧密联系的。

同时对同学们初步养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并能合理使用各种用电器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篇五:

7.3功率说课稿

《功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能量”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这节要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然后通过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力学中的功和能的关系。

为后续学习内能以及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打基础。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考纲的要求:

对本节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

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和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用p=w/t进行解题。

(3)、正确理解公式p=fv的意义,知道什么是瞬时功率,并能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运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牵引力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

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种类及其计算

(五)教学难点1.功率的表达式p=f·v的物理意义和运用。

2.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二、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讨论分析法,类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