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观后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616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1919观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的1919观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的1919观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的1919观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的1919观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我的1919观后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我的1919观后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我的1919观后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1919观后感.docx

《我的1919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1919观后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的1919观后感.docx

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XX

  终于看了期望已久的《我的1919》这部电影,这并不是一部新电影,甚至有点老。

早在我读高一的时,历史老师就推荐我们去看这一部片子。

但由于种种原因,观看的时间一再推后。

我的1919观后感XX  影片《我的1919》是以1919年一战刚结束在法国召开凡尔赛会议为背景来讲述中国驻美公使,亦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全权代表之一顾维钧在会议上与法、英、美、日各国斡旋,中去中国主权而却最终外交失败的历史故事。

影片详细地描述了那段历史和那次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的失败外交的经过,让我对那段历史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而相对于从教科书的简单叙述中获取的知识,影片更是为我提供了一个认识历史,对待历史人物的视角。

  顾维钧,影片的主人公,年轻,一表人才,他的身上,似乎拥有了一切优秀的品质,而他所作的种种,也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无可指责的爱国青年。

为了争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五个席位,他和陆征祥总长前去拜访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表现得不卑不亢,深受克里孟梭赏识;美国充当“和事佬”,希望中日能友好协商解决山东问题,当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会攫取山东的主权而只是拥有在山东行使经济特权时,他毫不客气地讽刺日本是捡个钱包把钱拿走还给主人一个空钱包,愤然离席;在面对个大国的刁难时(要求中国代表团在下午三点前阐述自己在山东问题上的观点,二他们接到通知时已是将近两点),他顶住国内政府的压力,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斩钉截铁的指出: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语出惊人,获得全场一致的掌声。

  只是,正是应验了那句话,“弱国无外交”,他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付诸东流,举办国法国权衡各种利益,最终仍只给予了中国两个席位,而山东问题,英法美三国左右权衡,最后仍然决定牺牲掉中国来获取自身的利益,将山东转让给日本。

这所有的一切,早已不是一个外交家所能左右的结果,尽管直到最后陆征祥总长都灰心丧气绝望的时候,他还相信“我们还有机会在争取”,只是局势,早已不是他顾维钧一个人便能力挽狂澜的,无论他再出色,再如何才华横溢,因为他的背后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

  外交失败,代表团成员成了众矢之的,更有甚者,说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愿意以三个人头来换代表团成员的一个人头,之前的担忧“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国内政府叫他们签字——他们倒像成了卖国贼。

  与顾维钧相对应的另一个人,他的好朋友肖克俭,是个不折不扣的爱国主义者,领导工人有幸罢工,为争取山东权利为废除“二十一条”领导法国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游行示威,最终视死如归,在凡尔赛广场自焚,以死来抗议《巴黎和约》的签订,他把自己的满腔热血献给了深爱的祖国,相对于顾维钧,他的爱国是激烈而直白的,引起无数爱国者的共鸣。

  似乎肖克俭这个人物的出现就是为了与顾维钧相对照的,肖克俭的激烈而直白的爱国容易被人们所儿呢和赞同,但是谁又能说顾维钧不是同样爱国的呢?

他在和会的最后,拒绝和约签字,在未接到国内政府关于任何拒绝签字的通知的前提下,仅仅从这里,便可知道他对自己祖国的感情,他与肖克俭不同的只是,他在运用自己的方式与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其实是殊途同归。

  还有影片中的另一个人物——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总长陆征祥,某种程度上他是软弱的,亦如身后那个软弱的政府,只是他那句“取消顾维钧的资格我立刻辞职”而得以保住顾维钧的全权代表资格,只是他最后黯然离开巴黎,称政府叫他在和约上签字而他的良心不让自己签字,由此可见,他也绝非就如以前我所以为的那样是一卖国贼的形象。

只是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环境,还有他所处的位置的尴尬,是很多人并不能理解的。

  爱国有很多种,爱国的人也有很多种,我至今仍然不能说清顾维钧和肖克俭的爱国方式究竟孰优孰劣,只是他们身上都具备着那份爱国的热情,这是毋庸置疑的。

肖克俭这个人,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存在过我并不清楚,因为查不到真实的资料,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只是想说,在我们去判断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时候,或许该设身处地地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还原任务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位置,这样才不至于一棒子把人都打死,才可以看清历史的真相,这是我们面对历史时应有的,也是影片为我们提供的另一个的视角。

  《我的1919》无疑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其表现了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明的外交使节顾维钧等,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与列强抗争的种种过程。

更有爱国志士肖克俭为国请命,最终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悲壮之举。

从而讴歌了中华民族勇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源远流长的爱国情义。

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

素来以沉稳、儒雅风格著称的中国大陆实力派演员陈道明在片中扮演的顾维钧非常引人注目,其将顾维钧身为炎黄子孙的尊严气节及外交家的睿智潇洒等都表现得入木三分,不论是澎湃之时还是伤感无奈,都予以观众们真情触动。

  由于本片是一部专题的反映民族情感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不论是哪个角度都折射着发人深省的气息。

陈道明的出演也很好的贴近了更为年轻的一代观众。

因此不妨从感性的层面来表达一下感受了。

  影片初始的几分钟里,貌似'使用了侧面与正面'、'国外加国内'这俩“派系”的某些细节穿插,间接为主的反应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所以即使是完全没有接触过当时历史的人也可体会到那种虽属乱世但惟德馨的气息。

陈道明等,则是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项铁律一路贯穿。

  上述简洁的概括基本上也足够了,太过具体的情节故事之始末,其实不用过于追究,史实就是史实。

不过,还有一个应专门提及的问题,就是本片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我自己本身,虽没有足够把握来评定,只是想从被触动最为深刻的情节处来寻求答案。

包括我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的名称不在话下,还有跟“和会”有关的专用词语都被反复着,过多讨论那些没有必要。

那接下的,个人意见就是‘欺骗’及‘出卖’还有‘四万万同胞’等。

这些词其实不用专门的填补到戏词当中,应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想法基本上会被认可的。

还有“侵犯权益”等用意的词汇也不在少数。

这样一来,若是针对该脉路,就等于内申体现了一个重要问题:

不管当时还是现在,占世界人口相当比重的,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其利益需被维护并不是某几类人或事专门写到某条规定里的。

而且通过故事的始末可以告知人们,我们的利益往往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站出来澄清和加以维护。

本片也不愧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史实案例”----不需再去进行诸多的‘雄辩’,可靠性多年后依旧一目了然。

影片也就可以顺应自然的向国内以至世界的影众们,毫无顾忌的讲述人们不应漠视的种种道义。

上述这些应不失为本片的轴心骨之一。

  所以,对于史学比较精通的朋友,其实不需要重复的观看本片。

因为其起到的就是一种真实的、警示后人的作用,内容相当坦诚,事实早已摆在那里。

不论任何一个群体都无法扼杀,这无疑也是影片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一来,回到现在,我们当前的新一代,具备的预见能力毫无疑问会更加强大。

当下的各个民族,都可借助更多的历史事实,还有更科学的‘社会公式法则’来推算咱们的将来。

那是不是说于当代,咱可以较过去更适于防患于未然?

好比火苗还未充分燃烧时,由一个小孩子也可将其扑灭或加以限制,若等到火势已经非常凶险,不论是城市还是郊外、过去还是现在,这种情况可能就不是一回事了。

比方现在的亚利桑那山火;当年的圆明园之类----估计都不是小孩子能够去举足轻重的,至少要交给消防队来处理,至于处理过后收效如何。

上述例子而言一般世人都有目共睹,点到为止吧。

  再回到片中,日本的咄咄逼人,陈道明饰演的顾维钧于影片明里暗里都提示着当时欧美诸强----他们纵容般的所谓调停协助,实际上也将自己的“利益”长远来讲摆在了风口浪尖。

这从某个角度,体现了宽容智慧的国人,以客观的态度和形式警示了世人.欲望是没有极限的,如果不加以合符情理的限制,必将造成长远的后患。

因为不说其他,我们这个世界的资源现在过去都是相当有限,经受不起太多纷争战火的洗礼。

维护世界是长远的大计,仅靠某个别国家不可能有怎样的收效,可那么多国家却不自觉的反其道行之,这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深刻伏笔。

  再有不得不提的,就是顾维钧的好战友肖克俭。

他以最震撼的方式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可相信咱们更希望他们这样的钢铁斗士能留下来,好指引我们如何迈出下一步。

但他们没有这样选择,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十万火急,已经没有时间用更平和的方式去作唤醒了。

言下之意,只要是知道这段悲壮史的民族成员都对其生命的痛失附有连带的责任义务。

而还清了这笔“债”的人现有多少?

可反之,有的时候,埋怨的声音好像更为响亮.究其因,该归属哪些方面呢?

其实人们大都心知腹明。

冥冥中,我想到了影片的最后一幕,标写着几行醒目的大字。

字幕意思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中国人民敢于说不。

敢说不于片中指的是开始敢于向列强们说不。

但实际上,于日常中,去针对我们自身的某些情况,说起不来应貌似更为“便捷”,可事实往往有所区别。

对这个问题,可能好比去评判他人之前,应先基本上管好相关的自我,这样去做评判才易收效。

不知有无共识,仔细一想,以一定标准来管好自己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恰好影片中也有“呼应”的陈述,就是陈道明机智巧妙的用日方人员怀表作以铺垫,引出了激情有力的辩论,使得会议代表们都以掌声回应.。

由于制片方导演明显在此段情节中下了功夫,无疑使之成为本片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幕。

因为这说明了很浅显的世理:

不论是民族还是群体个体,如果连自己的利益尊严还有言行都懒得去维护和评价,那周边的人甚至是物,有谁还心甘情愿的去为你效劳。

这种可能忽略不计吧,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遇到,反之还会因此饱受侵害。

但世界就是有其残酷的一面,很可能还会使得自身所处环境都跟着一起受罪遭殃。

所以咱们把这些理综合,再等价至刚才提到的先以一定标准来管好我们自己,再去.的那段,便会发现二者其实是作同理看待啦,而与之可生共通同理的,又何止一二。

  上述只是浅显的道理,不过本片在一定程度上难道不就是在提示激励我们不要等到崩溃之时才去认真反省吗。

我们的世界总是处于变革起伏之中,不久的将来,很多事物都还无法明确。

想要适应和发展,则需在自己不断努力的前提下;重要条件已经到位之时,才好考虑兼顾和促进其他群体的事宜等。

不然,就算是再给力的点子都多半是行不通的----这又可联系到片中同理的“弱国无外交定律”,其对于民族和个人来说都绝对可以“灵验”,时间问题而已。

我的1919观后感XX  1919,中国史上1个永恒的转折点,却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期盼、失望与愤怒,包含了那个时代残酷的现实和中国历史无尽的沧桑。

  重温《我的1919》这部电影,我的内心仍充满感动,感动于顾维钧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执着与坚韧,感动于肖克俭为革命献身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感动于那些为争取世界和平而牺牲的中国劳工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用自己的智慧诠释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

但同时,我的内心又是悲愤的,我悲愤于北洋政府军阀的妥协与懦弱,悲愤与西方列强无耻地瓜分世界的野心,更悲愤于他们对中国人民应有权利的无视。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让亿万身处水生火热之中的世界人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巴黎()和会的召开同样带给四万万中国人民以无限的期待。

作为中国代表团的特定公使,顾维钧的一言一行体现出的是1个国家、1个民族的意志,他让我们看到的是1个勇敢、坚定、正直、睿智、沉着冷静而又有责任心的年轻外交官,他具有1个中国人应有的可贵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是“中国魂“的体现!

巴黎和会上,他身穿秀有中国龙的服装,并且用汉语而非英语来批驳日本人的无耻轻行,这就向在场的所有人证明他作为1个中国人的立场,每1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国家,失去任何一寸土地都如同失去血肉一般,正如他所说的“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那么经典而又值得深思的话语,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就出自山东,山东承载了悠久丰富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像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这是绝对不能丢失并且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更让我佩服他的是他的机智,他在会前捡到了日本代表的怀表,日本人却愤怒地认定他是偷盗,而顾维钧恰恰利用这一点,指出日本对山东的无理抢夺更是1种赤裸裸的盗窃行为,他把日本对山东经济主权的占据形象地比喻为警察捡到钱包,把里面的钱占为己有,而只把空钱包还

  给主人。

日本人对中国的山东垂涎已久,他们借助“二十一条”给中方代表施加压力,并以拒绝签字威胁最高委员会,但是顾维钧的精彩陈述博得了世界人民的认可,这让我们感到振奋和自豪。

  然而,1个国家的外交终究要依靠这个国家的实力,当有的中方代表感慨称“弱国无外交”时,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了努力无望的无奈和疲惫,是啊,没有1个强盛的国家做他们坚强的后盾,他们何来勇气和自信去争得本属于自己的主权和领土?

只能沉默地承受列强的压迫、歧视与侮辱。

尽管在有些人看来,顾维钧太过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然而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他肩负着改变国人命运的重担,这对于1个青年来说无疑是任重而道远。

如果遇到困难,1个外交官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没有为国奋斗的意志,没有尽一切努力去争取的能力,而只是1个一味的退缩,我只能说他是1个彻彻底底失败的人,或许还不如1个满腔热血的普通群众。

当看到顾维钧为陆总长的推出而落泪时,我体会得到他内心的失落与悲伤,虽然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为自己同胞的软弱和物理挣扎而落泪,我觉得他才是1个真真正正、有血有肉的大丈夫。

  最后,我们没能实现收回山东的愿望,顾维钧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他已不想再同那些丑陋的人争什么,虽然巴黎和会带给中国人民的是内心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痛,但顾维钧的这一行为不仅代表了中国对于西方列强的反抗,同时也激起了亿万中国人民投身革命的热情,随之国内爆发出了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人民已经觉醒,中国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

影片中爱国主义激进分子肖克俭在凡尔赛宫广场上自焚,熊熊的烈火伴随着刚劲有力的钢琴声,那一幕让我看到了中国无限的希望,就像那大火越烧越旺,中国人追求平等、独立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

在烈火中,1个民族已经崛起;在硝烟下,东方睡狮已经醒来。

虽然这些人与事已成为,但我们不能忘记,是他们的努力和牺牲让我们拥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尽管时间的车轮已渐行渐远,但90年前那刻骨铭心的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鲁迅先生曾说过: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从那段血与火的耻辱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服务现在,展望未来。

  1919,属于顾维钧,也属于全中国人民,虽然它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会永远铭记5月4日,这一天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磨灭,五四精神,也将如一棵常青树,深深驻扎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顽强、勇敢、坚定不屈的国魂,永远不会改变!

我的1919观后感XX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让签字。

”——《中国近代现代史》

  终于看了期望已久的《我的1919》这部电影,这并不是一部新电影,甚至有点老。

早在我读高一的时,历史老师就推荐我们去看这一部片子。

但由于种种原因,观看的时间一再推后。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极好的电影,它不像平常看的那种战争片,整片充满着鲜血和枪炮声,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充满看不见的硝烟,充满着悲壮。

1919年是个特殊的时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初,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图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

辩论会上,顾维钧慷慨陈词,从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由此获得全世界与全国的一致称赞。

  为争取在法华工的同工同酬,顾维钧的好友肖克俭在巴黎组织游行罢工,遭到法国警察逮捕。

获释之后,他仍然积极投入唤醒民众的工作。

然而,他和朝鲜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团所住旅馆的偏激行为使朝鲜和中国成为舆论矛头的指向。

  巴黎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

国内由此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肖克俭等人也在巴黎集会抗议。

而软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

代表团团长陆徽祥等人左右为难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团仅剩顾维钧和王正廷两人仍在坚持外交斡旋。

肖克俭眼见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中国的现状,愤然给爱妻留下遗书,在凡尔赛宫广场举火自焚。

这是这部电影的内容。

  当我看到顾维钧为了争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五个席位,他和陆征祥总长前去拜访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表现得不卑不亢时;当我看到美国充当“和事佬”,希望中日能友好协商解决山东问题,当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会攫取山东的主权而只是拥有在山东行使经济特权时,他毫不客气地讽刺日本是捡个钱包把钱拿走还给主人一个空钱包,愤然离席时;当我看到他在面对个大国的刁难时,他顶住国内政府的压力,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斩钉截铁的指出: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语出惊人,获得全场一致的掌声时,我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动,我为他感到自豪,他是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英雄。

而当我看到肖克俭因为组织留学生抗议,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直至最后一书告爱妻,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我为他而心痛,为他而愤怒。

他要用他的热血来唤醒沉睡的中国人民。

然而当时在他们背后的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也许正是印证了那一句至理名言“弱国无外交”,当时的政府竟然会要求代表团在和会上签字,他们完全不顾及人民的想法。

  巴黎和会是失败的,但我个人觉得,它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真因为这个巴黎和会,才有了五四运动,我们要感谢顾维钧,是他拒绝签字,因为这样,1919年才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才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民终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

  “弱国无外交”,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现代开始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

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

  因为,我们为了这五个字,失掉了多少领土,失掉了多少白银,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了多少中华好儿女.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辙,悲剧性的历史,就坚决地让它永远留在昨天吧!

  “弱国无外交”,告诉我们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说话才有被听见的权利。

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

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