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694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docx

西方管理理论题库及答题汇总

西方管理理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汇总

一、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十八、十九世纪,对西方管理理论生产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主要有哪些?

1: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劳动分工理论。

2、罗伯特•欧文提出“社会人”观点,强调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是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3、让•巴蒂斯特•萨伊第一个明确的把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和土地、劳动力、资本具有同样的价值。

4、查尔斯•巴贝奇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最早提出管理技术可以通过讲授来获得。

5、亨利•梅特夫的《制造业的成本和公营及私营工厂的管理》被誉为是管理科学产生的开创性著作。

2.简述西方管理理论的五个演变方向。

答:

综合分析西方管理理论从孕育产生到现代管理的四个阶段,从规律性和总的发展趋势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变过程:

(1)从总结企业具体经验,到阐述一般原理的演变过程。

(2)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决策人”、“复杂人”假设的演变过程。

(3)从把管理组织看作是封闭系统,到把它们看作是开放系统的演变过程。

(4)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使用的演变过程。

(5)从学派分化、百家争鸣,向兼收并蓄、相互综合的演变过程。

 

3.为什么说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是西方管理理论的一次变革?

答:

行为科学认为人是“社会人”,从而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以满足人们的各种社会需要为基本出发点的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企业劳动与劳动构成不断变化的要求,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发展并丰富了管理的人本原理,从而再一次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由此可见,行为科学在西文管理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是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二次变革。

 

4.什么是管理运动?

答:

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的过程,被称为“管理运动”。

“管理运动”发生在美国,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大体上有四、五十年的时间,它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框架,科学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5.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

答:

(1)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2)古典管理理论是18世纪后产业革命的产物,是对经验管理理论进行批判的产物;(3)古典管理理论以“经济人”为假设,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中心,主张用严格的规章制度、物质刺激和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

6.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和精髓是什么?

答: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的精髓在于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

没有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任何科学管理的制度和方法都难以实施,难以发挥作用。

 

7.简述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及其基本含义。

答: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8.韦伯的组织理论提出官僚制有哪些特征?

答:

1、合理的分工;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4、形成正规的决策文书;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9.简述韦伯组织理论关于组织类型及其权力基础的观点。

答:

韦伯认为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其权力基础分别是:

①.神秘性组织。

这种组织形态行使权威的方式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它对个人的崇拜、迷信为基础

②.传统性组织。

在传统的组织中,命令和权威的基础是先例和惯例。

③.合理-合法化组织。

在合理—合法化的组织中,权威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规则,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是由于有了依法建立的等级体系。

10.“随大流”行为在管理理论中叫做什么行为?

它属于哪一个理论的观点?

该观点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

“随大流”行为在管理理论中叫做从众行为,它属于行为科学理论,该观点内涵是团体规范一旦形成后,会作为一种团体心理定式去影响、制约成员的心理和行为。

团体心理定势是指团体多数成员会自然而然地以团体规范为参考原则去认知和行动。

如果有人违背了团体规范,就会收到多数成员的批评、指责以至惩罚,形成群体压力而促使违规的成员就范。

而成员之所以能在团体压力的推动下顺从团体规范,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存在着一种从众的心理倾向。

11.霍桑实验中进行了哪几个阶段的试验,其分别验证什么假设?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分别验证了以下假设:

一、照明实验。

否定了照明强度影响生产的假设

二、福利实验。

否定了增加福利措施对生产有直接影响的假设

三、访谈实验。

验证了如果在工人之间和工人与领班之间形成一种具有个人联系和相互协作的气氛,生产产量将在为提高。

四、电话线圈装配工作试验。

验证了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也是影响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通过霍桑实验,梅奥等人创建了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在企事业中的人不仅是“经济人”,而且还是“社会人”,要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鼓舞职工的士气,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发挥其正面作用。

12.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及其要点是什么?

答:

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是超Y理论,超Y理论以“复杂人”假设为依据,其要点是:

①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加入工作组织的,而且人们有不同的需要类型;②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

③组织的目标、工作性质、职工的素质等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有很大影响;④当一个目标达到以后,可以继续激起职工的胜任感,使之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13.对管理理论中的“如果——就要”作出简明解释。

答:

“如果——就要”是管理理论中权变管理的基本思想。

具体是指,管理的方式和技术要随企业的内外环境而改变,因此,在管理和环境直接存在一种函数关系。

作为因变数的管理思想、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随环境自变数的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如果”发生或存在某种环境情况,“就要”采用某种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来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

 

14.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其认为人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一旦一种需要被满足,另一种需要就会出现,并要求被满足,人就是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工作的。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按照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形成五个等级:

一、生理上的需要。

它包括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所等。

二、安全上的需要。

安全需要是有关免除危险和威胁的各种需要;

三、社会交往的需要。

它是包括家属、朋友、同事的信任与接纳的需要。

四、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

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两方面。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它是指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

 

15.西蒙提出的决策的前提及其含义是什么?

①价值前提,价值是指决策者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某些心理因素;

②事实前提,是指对能够观察到的事物及其运动方式的陈述;

③环境、条件前提,是指决策对象事实因素和决策者价值因素以外的各种因素,如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制度条件等等。

16.管理科学学派对管理的看法是什么?

答:

管理科学学派由于主张用科学的方法,特别是用定量分析的

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因此他们的认为:

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17.简要阐述SWOT的内含。

答: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

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所谓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18.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应具有哪些特征?

答:

学习型组织组织的特征: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

3、善于不断学习

4、扁平式结构

5、自主管理

6、领导者的新角色

19.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导致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有哪些?

答:

缺乏竞争机制;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政府机构自我膨胀;监督信息不完备;政府的寻租。

20.公共选择理论所提出的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是什么?

答:

1、创立一种新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

2、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

3、改革税赋制度,约束政府权力

 

21.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宗旨是什么?

答:

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宗旨就是试图把企业管理的精髓移植到政府中来,通过改变官僚政府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内部驱动力,来达到重新塑造政府形象的目地。

二、辨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1.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答:

对。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了每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的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会促进整个社会共同利益形成的所谓“经济人”观点。

2.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一次管理理论的变革。

答:

对。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第一次管理理论的变革,亦即第一次管理革命,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即“泰罗制”的产生,它标志着管理科学的正式产生,也标也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

 v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第二次管理理论的变革,亦即第二次管理革命,就是行为科学的产生,在人的假设理论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v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第三次管理理论的变革,亦即第三次管理革命,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

通过这次革命,使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吸收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从而完成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3.法约尔对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的研究,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两块坚实的基石。

答:

正确。

法约尔最早系统提出了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一直为以后的管理理论所借鉴。

4.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管理学家法约尔。

答:

错误。

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理论,这一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5.科学管理的目的是实现雇主和雇员最大限度的富裕。

答:

错误。

科学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最大限度的产出,取代有限的产出,每人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获得最大的成功,就是用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代替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以加强劳动力成本控制。

6.按照公平理论的观点,当一个人认为他所得到的报酬等于或者高于其他人时,他就会有公平感,就会更加努力工作。

答:

错误。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首先思考自己收入与付出的比率,然后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与相关他人的收入付出比进行比较,如果感觉到自己的比率与他人相同则为公平状,否则就会产生不公平。

7.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们对需要的追求一般是由高级往低级发展的。

答:

错误。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

8.在一个组织中,有团体规范才有团体压力。

答:

对,团体压力是指团体对成员的影响力和制约力。

这种影响和制约是由团体规范形成的。

9.在管理中,“封官许愿”有一定合理性。

答:

对。

这个论断符合管理学的行为科学理论的激励理论中,由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

它试图从个人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价值判断以及对取得该报酬的可能性来解释人的行为。

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时,其积极性会高。

封官许愿就是给予被激励人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和得到奖酬的可能性。

10.我国很多基层党政机关“5+2”和“白+黑”(即五天工作日加二天休息日和白天加黑夜)的工作现状,不符合学习型组织要求。

答:

对。

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事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学习型组织。

而我国很多基层党政机关“5+2”和“白+黑”的工作现状,显然不能给员工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不利于组织工作效益的提高,不利于提升组织竞争力。

11.社会系统理论认为,正式组织的产生和存续必须具备协作的意愿、共同目标、合理组织结构等三个基本要素

答:

错误。

社会系统理论认为,作为协作系统的正式组织,不论其级别高低,规模大小,其产生和存续都必须具备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这三个基本要素。

12.西蒙等人从“决策人”和“有限理性”的观点出发,提出“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

答:

对。

西蒙认为传统观点从“经济人”和“完全理性”的观点出发,提出“最大化”、“最优化”的决策准则不现实,因为人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或绝对理性。

所以,人只能是有限理性的,也就只能以“令人满意”为决策准则。

 

13.巴纳德认为组织的对外平衡是组织存续的条件。

答案:

错误。

巴纳德认为组织能否持续存在,取决于其内外部是否平衡。

14.系统管理理论强调在考察企业时,要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把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整体来理解。

答案:

错误。

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对环境开放。

环境不仅是企业管理系统建立的客观基础,而且是它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企业与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15.权变理论认为,事业部形式、矩阵组织形式、直接----职能组织形式和高度集权式组织形式都是有效的组织结构。

答:

对。

权变理论将企业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究竟应采用何种组织结构,应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不可能有普遍适用的结构模式。

赫里格尔和斯洛坎姆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选择两方面因素,将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分为高度集权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组织制、多分部制(又称事业部制)四种类型。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传统组织结构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于管理理论研究领域,也同样来自于管理的实践。

 

16.“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其惟一的权威就是成就。

”表达了经验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

答:

对。

这段话是经验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德鲁克著作中写的,经验主义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行”来研究管理问题。

经验主义理论即以管理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管理成败的各种实例中概括出理论性的原理与方法,运用的是以案例分析法为主的研究方法。

 

17.“经济人”假设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

答案:

错误。

经济人"假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理论前提,是在自由的经济制度下,保证最大化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并能够增进社会集体福利的抽象假说。

 

18.公共选择理论就是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

答:

此观点正确。

丹尼斯·缪勒将公共选择理论概括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简单地说,是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法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等其他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领域,所以公共选择理论也被认为是最为名符其实的“政治经济学”。

19.劳伦斯和洛希认为,企业应当设计一个最优的组织结构才能取得成功。

答:

此观点错误。

劳伦斯和洛希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最好的”组织设计。

不但不同的工业部门和不同的企业,即使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都要因地制宜、因时地设计出不同的组织结构,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20.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确立独特的企业文化。

答:

企业竞争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确定顾客需求、竞争者产品及本企业产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奠定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特定地位并维持这一地位。

 

21.彼德·圣吉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

答:

圣吉认为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

他预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是那些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的“学习型组织”。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借鉴领导者品质理论的观点论述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什么素质?

答:

一、领导者品质理论认为,领导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品质。

其中美国行为科学家亨利的领导者品质理论是较具代表性的领导品质理论。

亨利认为成功的领导者应有十二点品质:

(1)成就需要强列,把工作成就看成是最大的乐趣,置于金钱报酬和职位晋升之上,因此愿意完成艰巨的任务;

﹙2)干劲大,工作积极努力,希望承担富有挑战性的新工作;

(3)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上级,认为上级水平高,经验多,能帮助自己上进和提高,因而尊重上级,与上级关系较好;

(4)组织能力强,能把混乱的事物组织得很有条理,能从资讯中预料事物发展的动向;

(5)决断力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各种备择的方案加以权衡并作出选择;

(6)自信心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信心,对自己的目标坚信不移,不受外界干扰;

(7)思维敏捷,富于进取;

(8)竭力避免失败,并且不断接受新的任务,树立新的奋斗目标,驱使自己前进;

(9)讲求实际,重视现实,不去关心不肯定的未来;

(10)不能只对上级亲近,而对下级疏远;

(11)对父母没有情感上牵挂,而且一般不同父母在一起;

(12)忠于组织,尽忠职守。

二、成功的领导者应当具备的素质主要有:

(1)政治思想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是领导者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政治素质是领导者社会属性的体现,它决定着领导者所从事的领导活动的性质。

领导者应当具备的政治素质主要有:

系统学习、熟悉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指导自己的领导实践活动;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理想和信念,时刻关心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关心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廉洁奉公;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艰苦奋斗,在困难、压力面前具有顽强的进取心和坚韧性,能够百折不挠,奋发进取。

(2)道德品质素质。

道德品质素质是对领导者道德风范和个人品质的要求,主要内容有:

大公无私、公道正派的高尚情操;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无畏勇气;勤政为民、任劳任怨的服务态庭;热爱集体、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忠诚老实、讲究信用的诚信品德;尊重他人、谦逊容人的宽宏气度;好学上进、积极开拓的创新精神。

领导者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模范遵守党和政府对公民提出的关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方面的各种规范与要求。

(3)文化知识素质。

文化知识素质是指领导者从事领导工作必备的知识储量和知识结构,主要内容有:

掌握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与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以及组织领导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力求成为业务上的内行。

(4)心理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领导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方面表现出来的根本特点,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心理基础,它对领导者行为起调节作用。

领导者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气质等。

身体素质是指领导者其他素质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物质载体。

在身体素质方面,领导者需要具备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能力和健康体魄。

(5)能力素质。

包括:

统观全局的战略思考能力;兼听多谋的研究探讨能力;权衡利弊的果断决策能力;团结大众的组织指挥能力;通权达变的协调交往能力。

2.试用相关管理理论分析和评价领导者对下属的“封官许愿”行为。

答:

1.“封官许愿”符合个体行为理论中的“期望理论”。

这个理论系美国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核心观点是“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时,其积极性才会高”、“激励力量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

2.“封官许愿”有违一般意义上的组织人事管理规定,在封官许愿者出以个人私心、不顾组织目标、不讲绩效条件、漠视组织成员普遍意见的情况下,是不合理、不可行的。

3.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封官许愿”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则是完全具有合理性和积极意义的,关键是要科学合理运用。

4.运用好“封官许愿”激励手段,使之产生积极效应,需要重点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①目的的正义性。

要确保“封官许愿”的目的是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其工作潜力,最终促进组织目标实现;而不是出以私心,谋求私利,降标照顾。

②主体的正确性。

要确保“封官许愿”的主体具有法定的、充分的决策权。

如党政机关的主体,应当是组织集体;规范治理企业的主体,应当是企业章程授权的领导者;小型个体私营企业的主体,可以是个体私营企业主。

③条件的必要性。

要确保“封官许愿”的前提条件是被许愿者具有相当的业绩,或者要求被许愿者完成某一重大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不能够无条件地“封官许愿”。

比如在处理艰难险重任务时,将其视为检验组织成员工作能力、工作绩效、奉献精神的重要依据,做出相应的“封官许愿”,作为论功行赏的具体措施,体现选贤用能的导向,是可行的。

相反,无条件的任人唯亲、任人唯近,是不可以的。

④方式的可接受性。

要确保“封官许愿”的方式尽可能体现公平、公开、公正性,能为组织成员理解和接受。

比如,急难险重任务前,面向全体组织成员“封官许愿”,谁能取得“战功”谁就可以做得“某官”。

又如,给看准了的可用、可塑、可靠之才某一种提拔重用的暗示,比如压工作担子、给锻炼机会、安排学习培训等等。

诸如此类方式,灵活运用。

 

3、联系实际阐述怎样实现组织的对内平衡和组织的对外平衡。

1、巴纳德的组织平衡理论,组织的对内平衡和组织的对外平衡是组织程序的条件

2、组织的对内平衡.即“诱因”与“牺牲”的平衡,诱因大于或等于牺牲。

组织必须实行差别诱因的原则,即公正地评价各个成员的牺牲,按照牺牲的大小来分配经济的或非经济的诱因。

3、组织的对外平衡。

即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

组织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经常地改变原来的组织目标,不断重新确立新的组织目标。

4、组织对内平衡与对外平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5、在实际中,根据巴纳德的组织平衡论,可以将企业看成一个组织,企业存续和发展的条件是实现企业的平衡,即同时实现组织的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

企业对内平衡的重点是有效地分配诱因,因此,企业在向组织成员分配诱因时,要讲求经济效益。

企业对外平衡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的效率,企业要保持对外平衡,就必须树立权变观念,随时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方针、政策和目标,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促进企业的对外平衡。

企业的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它们又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既要保持对内平衡,又要保持对外平衡,二者缺一不可。

4、联系实际评述西蒙提出的决策准则。

答:

在对决策方案的选优上坚持什么准则,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从“经济人”和“完全理性”的观点出发,提出“最大化”、“最优化”的准则;另一种是西蒙等人从“决策人”和“有限理性”的观点出发,提出“令人满意”的准则。

西蒙等人认为决策者要做到完全理性或绝对理性,达到最大化最优化准则,必须:

一是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及未来后果无所不知;二是决策者要有无限的估算能力:

三是决策者对各种可能的后果要能排出个全面而一贯的优先顺序。

但是,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