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760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docx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大纲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文综考试大纲

Ⅰ.文综考试说明

学院自主招生文化考试是为学院表演类专业提前自主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是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

学院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自主招生考试的文综试题既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要有必要的区分度,保持适当的难度。

学院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和学院的培养目标,将文综考试科目确定为思想政治和历史两门,其中思想政治(部分)占考核内容的比例为3,历史占考核内容的比例为7。

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二大部分。

其中选择题均为四选一型的单项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非选择题类型为简释题、辨析题、综合题三种,共4小题50分。

自主招生文综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全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定为90分钟。

思想政治(部分)

一、考核要求

根据我院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人民版)》必修知识范围,确定自主招生的思想政治考试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1.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试题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3.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四)论证和探究问题

1.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2.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3.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 《政治生活》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树立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与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与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四)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时代主题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和基本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二部分 《文化生活》

(一)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文化塑造人生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途径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

中国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正确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三部分  《时事政治》

(一)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

(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历史

一.考核要求

根据我院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知识范围,确定自主招生的历史考试要求。

(1)知识与能力要求

自主招生历史考试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基本历史概念和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组成,知识范围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中规定的三个必修模块。

①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线索和基本规律。

②复述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主要内容,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③归纳和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整理重要的历史线索,概括重要的历史规律。

④初步能科学地比较不同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并概括其特点。

⑤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客观、科学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要求

①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②能根据已学的历史知识和提取出来的有效信息,对某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说法的真伪、对错与是非作出判断。

③能根据史实,运用迁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要求

①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③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世界各地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初步具有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意识,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考试范围

必修第一册

知识条目

 

一、

古代

中国

政治

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①秦的统一

②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③秦朝的“三公”及其职责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①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③元朝的行省制度

④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①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

②清朝的军机处

③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

近代

中国

维护

国家

主权

斗争

▲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①鸦片战争的背景

②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④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①三元里抗英

②黄海海战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伟大的抗日战争

①卢沟桥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④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三、

近代

中国

民主

革命

▲2、辛亥革命

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②武昌起义的爆发

③中华民国的成立

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五四运动

②中国共产党“一大”

③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④红军长征及其意义

⑤三大战役的胜利

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四、

现代

中国

政治

建设

祖国

统一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④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①“一国两制”的构想

②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③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五、

现代

中国

对外

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①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

▲2、外交关系的突破

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

▲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①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会晤

②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六、古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文明

▲2、卓尔不群的雅典

①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②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③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3、罗马人的法律

①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②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

七、

近代

西方

民主

政治的

确立

与发展

▲1、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①光荣革命

②《权利法案》

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美国1787年宪法

①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②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八、

解放

人类的

阳光

大道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②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九(上)、20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

 

 

九(下)、当今

世界

政治

格局

多极化

趋势

▲1、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旷日持久的战争

③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①巴黎和会

②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③华盛顿会议

④维护和平的尝试

▲3、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②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③走向世界大战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⑨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4、美苏争锋

①雅尔塔体系

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③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5、新兴力量的崛起

①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②不结盟运动

▲6、走向多极化

①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②“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具体表现

③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

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⑤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必修第二册

知识条目

一、

古代

中国

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市”在历代的发展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①“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②“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二、近代

中国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

▲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

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

三、

中国

社会

主义

建设

道路的

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

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四、中国近现代

社会生活

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①20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

②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和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五、

走向

世界

资本

主义

市场

▲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①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

②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3、“蒸汽”的力量

①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②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③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4、走向整体的世界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

③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六、

罗斯福

新政

当代

资本

主义

▲2、罗斯福新政

①罗斯福新政的时间和目的

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③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4、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①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

②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

八、

当今

世界

经济

全球化

趋势

▲1、欧洲的联合

①欧元的诞生及其影响

▲2、发展的亚太

①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

②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必修第三册

知识条目

一、

中国

传统

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1.百家争鸣

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②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2.儒学的兴起

①罢黜百家,倡导儒学

②太学的出现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①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②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

③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

 

二、

古代

中国

科学

技术

文化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①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

②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③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④印刷术的进步及其影响

▲2.中国的古代艺术

①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②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

③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

▲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①《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②“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③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④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三、

近代

中国

思想

解放

潮流

▲1.“顺乎世界之潮流”

①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②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

▲2.新文化运动

①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

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③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①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四、

20

世纪

以来

中国

重大

思想

理论

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①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②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①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②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

五、

现代

中国的

文化

与科技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①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六、

西方

人文

精神

起源

发展

▲2.人性的复苏

①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

②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

③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①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4.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①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

②卢梭的“主权在民”主张

七、

近代以来

科学

技术

辉煌

▲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①牛顿和经典力学

②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2.追寻生命的起源

①达尔文、赫胥黎及进化论观点

▲3.人类文明的引擎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③爱迪生和他的发明

▲4.向“距离”挑战

①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八、

19

世纪

以来

文学

艺术

▲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①拜伦、雨果及其代表作

②贝多芬及其代表作

▲2.碰撞与冲突

①司汤达、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

②柴可夫斯基及其代表作《天鹅湖》

③凡高及其代表作《向日葵》

▲3.打破隔离的坚冰

①海明威、泰戈尔、鲁迅及其代表作

▲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①电影、电视艺术的诞生和发展

②摇滚音乐的发展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主招生考试试题(样卷)

文综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共有两大部分29小题。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3、请用铅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试卷Ⅰ: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4分,共10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第一首航空母舰的名字是

A.瓦良格号

B.辽宁号

C.神舟号

D.八一号

2.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菲日本政府无视历史事实和国际公约,企图通过国有化侵占钓鱼岛。

对此,中国政府作出了强烈反应。

上述事实表明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C.各国版图历来变来变去

D.1895年钓鱼岛早已割让日本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于

A.2012年11月18日召开

B.2012年11月14日召开

C.2012年11月28日召开

D.2012年11月8日召开

4.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是

A.2015年B.2020年C.2025年D.2030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A发展B改革C治理D经济

6.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A科技化B军事化C信息化D技术化

7.()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全面开放B城乡一体化C结构调整D科技创新

8.要把()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A文化B制度C理论D经济

9.下列哪一项不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

A.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

D.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B.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C.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D.以轻工业为主

1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与传统工业的最大不同之处是

A.雇用劳动力B.产销关系C.采用机器生产界D.由私人投资兴建企业

12.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的企业是

A.发昌机器厂B.继昌隆缫丝厂C.大生纱厂D.启新洋灰公司

13.清朝时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

清政府的这一政策

A.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B.有利于资本的积累

C.压制了大规模工业化变革D.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

14.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的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国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C.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农村B.沿海地区C.城市D.国营企业

16.由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在①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享有特权的贸易公司②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往的扩大③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④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罗斯福实施新政时,迅速取得成效的是在

A.工业B.金融业C.农业D.社会保障

18.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终目标是

A.实现零关税B.允许资本、货物自由流动

C.加强规模经济优势D.建成美洲自由贸易区

19.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

A.强调“君权神授”B.宣扬“天人合一”

C.实现文化“大一统”D.缓和社会矛盾

20.西汉中期,书生欲报考太学,准备考试时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A.《诗经》B.《春秋》C.《韩非子》D.《礼记》

2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首词反映的词风特点是

A.风格气象万千,语言平实精练事B.思想感情豪迈奔放,景物雄浑壮观

C.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D.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2.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3.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C.适应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平均地权,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4.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三大启蒙思想家的共同观点是

A.否定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B.提出主权在民思想

C.提出君主立宪主张D.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思想

25.19世纪,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