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课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802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服务贸易课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务贸易课件.docx

《服务贸易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贸易课件.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服务贸易课件.docx

服务贸易课件

第一章服务与服务贸易

第一节服务

一、服务的概念

传统服务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一般把服务当作劳务。

v马克思的定义:

服务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

严格地说,服务与劳务是有区别的。

首先,服务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劳务是人们将自己的劳动能力供他人使用,是生产关系发展的表现。

其次,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服务生产的特点是服务生产者必须备有劳动者、生产资料,其劳动对象由消费者来提供(或指定);劳务生产的特点是劳务生产者仅备有劳动者,其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由消费者来提供。

广义服务概念

是指通过提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满足接受服务的对象的需求的“过程”。

广义服务概念与传统服务概念的区别

下图从技术的角度描述了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形成过程和区别。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在附加价值的来源中,传统的制造业、采掘业和农业附加价值的主要来源是自然资源的开采技术、加工技术和人造物品的生产和加工技术。

但随着服务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附加价值的来源越来越向软技术倾斜。

服务业的附加价值本来主要来自软技术,而现代服务业的附加价值越来越依赖于软技术与硬技术的紧密集成(如金融业和电子商务等)。

以上的发展必然导致传统服务业到广义服务业的进化。

二、服务的特征

服务的无形性

一方面,服务提供者通常无法向顾客介绍空间形态确定的服务样品;

另一方面,服务消费者在购买服务之前,往往不能感知服务,在购买之后也只能感觉到服务的结果而不是服务本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无形的服务已变得“有形化”了。

为此,1989年加拿大经济学家格鲁伯和沃克提出了“物化服务”的概念。

像唱片、软盘作为服务的载体,其本身的价值相对于其提供的整个价值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其价值主体是服务,这就是“无形”的“有形化”,服务的物质化。

不可分离性

有形的产业用品或消费品在从生产、流通到最后消费的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一般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而服务则与之不同,它具有不可分离的特征,即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

不可储藏性

服务一旦被生产出来,一般不能长久搁置,也就是不可能处于库存的状态,如果服务不被使用,则既不会给购买者带来效用,也不会给提供者带来收益。

如果我们把服务的异质性、无形性和不可分离性结合起来,还可以看到服务与商品的另一个感性差别,即购买商品所能得到的品质和效果是能够事先预期的,是相对确定的,而购买服务所能得到的品质和效果则是难以事先预期的。

也就是说,与商品相比,服务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F.尼尔森将产品品质区分为两大类,即寻找特征和经验特征。

1973年达比和卡内两人又在这种商品品质二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信任品质,它是指那些顾客即使在购买和消费之后也很难作出评价的属性。

寻找特征是指顾客在购买之前就能够确认产品属性和产品价格;经验特征是指那些只有在购买之后或在消费过程中才能体验到的产品属性;信任特征则指那些顾客即使在购买和消费之后也很难做出评价的属性。

v从有形商品到服务再到专业性服务,存在着一种从较强的寻找特征向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的过渡。

伴随着一过渡,消费者的评价由易变难,其在购买和消费时所承担的风险也逐渐加大。

第二节服务产业

一、服务业与第三产业

v服务业是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v有的观点认为服务业等同于第三产业,实际上服务业和第三产业这两个概念在划分的思想方法上是存在一些差别的。

首先,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法。

其次,三次产业的划分思想的出发点是经济体系的供给分类;相反,服务业同其他经济产业的区分是以经济系统的需求分类为思想基础。

最后,第三产业概念的经济结构涵义主要是相对于国内经济的,而服务业概念的经济结构涵义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

二、服务业的分类

v根据服务与服务业之间产品与产品生产的关系,一个省略政府职能的经济体系所提供的服务有:

1、消费者服务,即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服务。

2、生产者服务,即生产者在市场上购买的被企业用作商品与其他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中间服务。

3、分配服务,即消费者和生产者为获得商品或供应商品而必须购买的服务。

4、如果引进政府的经济职能,则还必须加上政府服务。

商品产业与服务产业的分类

v除了上述三种类型的服务之外,如果引进政府的经济职能,则还必须加上政府服务的类型。

政府服务是免费提供的或对一般公众收取最低费用的服务。

它主要由教育、保健、国防与一般行政构成,一般行政包括外交、司法和警察保护等。

国家统计局的分类

1994年,国家统计局在《中国统计年鉴》中首次细分行业并统计公布在业人数等指标,其中对第三产业(服务业)作了两级分类,内容见书第9页

不同学者的分类

v戚斯根据顾客对服务推广的参与程度将服务分为:

高接触性、中接触性和低接触性服务。

v科特勒从四个方面对服务进行分类

1、根据提供服务的工具不同,分为以机器设备为基础和以人为基础两种。

2、根据顾客在服务现场出现的必要性大小进行划分。

3、服务因个人需要和需要的不同而有分别。

4、根据服务组织的目的和所有制形式分为盈利性、非盈利性以及私人服务和公共服务等。

不同学者的分类

v拉夫罗克将服务分类同管理结合起来,从五个方面对服务进行了划分。

1、根据服务活动的本质,把服务分成四类

2、根据服务组织同顾客之间的关系分类

3、根据在服务过程中服务提供者选择服务方式的自由度大小以及顾客对服务本身的满意程度进行划分

4、根据服务供应与需求的关系进行划分

5、根据服务推广的方法划分

基于产业部门的服务业的分类

工业服务业设备和物质服务业智力服务业文化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环境和生态服务业服务的服务业

(三)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

v更加注重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第三节服务贸易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

1、传统的定义

v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入的全过程,便构成服务的出口;与此相对应,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便形成服务的进口。

各国的服务进出口,便构成国际服务贸易。

对传统定义的释义

1)这里的劳动力含义较广,它既可以以单个的形式提供服务,也可以以集体形式提供服务。

v

(2)劳动力在提供服务时,一般借助一定的工具设备和手段。

v(3)“劳动力”和“消费者”的不同国(地区)籍问题应作广义的理解。

v(4)这里的服务进出口,是相对过境,未必发生真正的过境。

v(5)对于劳动力的智力成果,也应被视为劳动力提供服务。

2、《美国和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FTA)对服务贸易的定义

v服务贸易是指由或代表其他缔约方的一个人,在其境内或进入一缔约方提供所指定的一项服务。

这里“指定的一项服务”包括:

生产、分销、销售、营销及传递一项所指定的服务及其进行的采购活动;进入或使用国内的分销系统;以商业存在的形式为分销、营销、传递或促进一项指定的服务;遵照投资规定,任何为提供指定活动的投资,及任何为提供指定服务的相关活动。

3、《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对服务贸易的定义

(1)过境交付

(2)境外消费(3)商业存在(4)自然人流动

1、过境交付(crossbordersupply)——从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这是典型的跨国界服务贸易。

2、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在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3、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即服务提供者在外国建立商业机构为消费者服务。

4、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naturalpersons)——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

v

(一)非官方的分类

v1、以“移动”为分类标准

v

(1)分离式服务(separatedservices)。

服务供给者与需求者不需要移动而实现的服务(如运输服务)。

(2)需求者所在地服务(demander-locatedservices)。

服务的供给者移动后产生的服务。

v(3)供给者所在地服务(supplier-locatedservices)。

服务的供给者在本国国内为外籍居民和法人提供的服务。

v(4)自由并非分离的服务(footloosenon-separatedservices)。

服务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相互移动而产生的提供和接受的服务。

2、以生产过程为分类标准

(1)生产前服务生产前服务主要涉及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等。

这类服务在生产过程开始前完成,对生产规模及制造过程均有重要影响。

(2)生产中服务生产中服务主要指在产品生产或制造过程中为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的服务,如企业内部质量管理、软件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过程之间的各种服务等。

(3)生产后服务这种服务是联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服务,如广告、营销服务、包装与运输服务等。

通过这种服务,企业与市场进行接触,便于研究产品是否适销、设计是否需要改进、包装是否满足消费者需求等。

这种以“生产”为核心划分的国际服务贸易,其本质涉及到应用高新技术提高生产力的问题,并为产品的生产者进行生产前和生产后的服务协调提供重要依据。

这使生产者能够对国际市场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以便改进生产工艺,进行新的设计或引人新的服务,最终生产出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因此,从提高生产力为中心进行的这种分类是有一定意义的。

v3、以要素密集度为分类标准

v

(1)资本密集型服务。

这类服务包括空运、通信、工程建设服务等。

(2)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这类服务包括银行、金融,法律、会计、审计、信息服务等。

v(3)劳动密集型服务;这类服务包括旅游、建筑、维修、消费服务等。

v4、以是否伴随有形商品贸易为分类标准

v

(1)国际追加服务。

服务是伴随商品实体出口而进行的贸易。

v

(2)国际核心服务。

与有形商品的生产和贸易无关,是作为消费者单独购买的、能为消费者提供核心效用的服务。

①近距离(面对面)国际核心服务。

②远距离国际核心服务。

(二)WTO的分类

1.商务服务(Businessservices)2.通讯服务(Communicationservices)3.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Constructionandrelatedengineeringservices)4.分销服务(Distributionservices)5.教育服务(Educationalservices)6.环境服务(Environmentalservices)7金融服务(Financialservices)8.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Healthrelatedandsocialservices)9.旅游和与旅游相关的服务(Tourismandtravel-relatedservices)10.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Recreational,culturalandsportingservices)11.运输服务(Transportservices)12.上述义务的其他服务(Otherservicesnotincludedelsewhere)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v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一般特点

1、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

2、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国际性。

3、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

4、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

5、贸易保护方式更具刚性和隐蔽性。

6、服务贸易的惯例、约束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7、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v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新特点

1、国际服务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

v2、国际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成为一国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v3、国际服务贸易日益显示出发达国家占主导、高附加值服务贸易比重加大的格局。

(三)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概念

1、无形贸易2、劳务贸易3、国际劳务合作4、国际劳动力流动5、生产者服务贸易6、要素服务贸易7、非要素服务贸易8、存在贸易9、国际商务

三、国际服务贸易统计

v

(一)国际商品贸易统计和跨境服务贸易统计

v

(二)BOP统计(国际收支平衡统计)

v即跨境服务贸易统计,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记录的经常项目下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即跨境的服务流动的统计,具有跨境消费和跨境交易的特征。

v(三)FAT统计

FAT统计反映了外国附属机构在东道国发生的全部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情况

FAT统计的特点

v1、从统计范围看,FAT统计实际包括了外国附属机构的全部交易——跨境交易和非跨境交易,但核心是非跨境交易。

v2、从统计对象来看,只有对方绝对控股并且能绝对控制的企业,即外方投资比例在50%以上的企业才列入FAT统计范围。

v3、从统计内容看,FAT统计既包括投资的流量和存量,也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及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但主要的内容是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

FAT统计的特点

v4、FAT统计在实践中的区别。

对非跨境的服务销售进行FAT统计,作为广义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而对外国附属机构的当地商品销售进行的FAT统计,则被认为是外国直接投资统计的进一步深化和对商品贸易统计的补充。

5、从作用来看,FAT统计弥补了国际商品贸易统计、跨境服务贸易统计和外国直接投资统计的不足,将外资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对贸易流动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流动反映出来。

第四节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

§1服务贸易的发展阶段

一、服务贸易的产生

♋国际服务贸易是一个从国家内的服务经济基础上通过服务业的国际化和国际分工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

国际分工和合作是导致国际服务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社会生产力提高所导致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国际服务贸易得以兴起的根本原因,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是国际服务贸易迅猛发展的助推器,各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国际服务贸易成为可能,而世界经济一体化则使国际服务贸易成为观实。

最近30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逐渐出现了经济服务化的趋势。

经济服务化:

就是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行业迅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日益重要。

|从宏观角度讲,是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超过50%,并且还在继续增长的现象,即它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产业部门。

|从微观角度讲,是指经济结构中服务的投入及成份比重加大,使生产过程形成软件化、信息化、柔软化的量变,导致质变,最终形成服务化的现象。

♋在服务贸易发展的产生过程中,最不可获缺的是知识产业的推动。

♋知识产业是指服务业中知识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产业,这些产业包括咨询、广告、设计、中介服务等,某些公共部门如研究与开发、教育、医疗等,因需求激增也呈现出知识产业的特点。

♋在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的地位得到提升,特别是那些提供知识和信息为主的服务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二、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

依据二战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过程的不同特征,可将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v第一阶段,作为货物贸易附属地位的服务贸易(20世纪70年代之前~1970年)

第二阶段,服务贸易快速增长阶段(1970~1994年)

第三阶段,服务贸易在规范中向自由化方向发展阶段(1994年以来)

三、当代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

1.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

2.由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远快于传统形式的服务贸易项目

3.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贸易增长较快,而发展中国家劳务贸易发展较

二、服务贸易发展的原因

(一)服务贸易发展的客观原因

1.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上升2.国际分工的深化与发展3.经济服务化4.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加强了服务的国际化5.国际服务合作的扩大促使服务贸易扩大6.旅游业的发展加速了世界服务贸易的扩大7.科学技术促进了服务贸易的繁荣8.需求方面的原因9.人们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10.解决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的需要

(二)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1.影响国际服务贸易供给的宏观变量:

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国内服务需求自身货物贸易能力

2.影响国际服务贸易需求的宏观变量:

国内服务需求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国外货物的需求

三、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服务贸易的加速化趋势

2.服务贸易发展的高科技化趋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服务贸易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的特征。

3.服务贸易发展的非平衡化趋势

(1)地区间的非平衡性发展

Ø欧盟是世界上服务贸易额最大的地区,而且一直是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地区。

Ø亚洲服务贸易额仅次于欧盟位居世界第二,是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地区。

北美服务贸易总量虽然不如亚洲,但是经济与贸易发展水平较高,是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地区。

(2)部门间的非均衡性发展

从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来看,世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中,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所占的比重一直在60%左右,而电信、建筑、保险、金融等其他服务所占的比重一般都低于10%(除了其他商业服务之外)。

4、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趋势

5、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1)直接明显的歧视性壁垒

(2)间接但明显的歧视性壁垒(3)直接但明显中性的贸易壁垒4)间接但明显中性的贸易壁垒

四、国际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

(一)国际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

1.80年代以前的状况2.80年代末期后的变化

(二)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原因

1经济全球化的需要2与商品贸易的发展相辅相成3国际服务贸易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三)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直接投资政策的调整

1.进一步减少对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与公司建立的限制2.对国际投资流入所有权与控制的规定趋于放宽3.经营限制4.授权和汇报5.结论

五、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v第一阶段(1949~1979年):

服务业发展受到压制,服务贸易发展处于低谷;

v第二阶段(1980~2001年):

服务业的发展得到政府支持,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v第三阶段(2002~至今):

中国服务贸易得到蓬勃发展。

(一)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情况

v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82~2005的23年间出口额增长近29倍。

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服务贸易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部分领域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v据世贸组织2006年4月11日发布的报告,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

(二)中国服务贸易的特点

1、服务贸易出口增速高于全球增速

1982-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5.9%,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出口增速和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国家的增速,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

2.占全球比重逐年提高3.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

v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落后。

1998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2%,美国则是70%,中国不足其一半。

4.服务业出口有限,长期逆差与我国贸易地位不相符

1982-1991年,中国服务贸易迸出口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一直保持小额顺差。

自1992年中国服务贸易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后,除个别年度(1994年)外,中国服务贸易一直是逆差。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呈逐步扩大趋势。

2004年逆差达到95.5亿美元。

虽然2005年逆差比2004年略有减少,但仍高达92.6亿美元,是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国家中3个出现逆差的国家之一

5.服务业缺乏比较优势,竞争力不强

国际上一般用可比净出口指数NTB来衡量国际竞争力,NTB是指一国某一产业或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NTB>0,说明比较优势大,而且越接近于1比较优势越大,竞争力越强;如果NTB<0,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NTB=-1,说明该国t种商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如果NTB=1,说明该国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当指数接近0时候,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

7.出口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进口市场多元化分布

v2006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前10位伙伴国家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3/4。

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国排前五位的是香港、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进口排前5位的是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澳门。

(三)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

1.优化服务行业结构2.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3.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4.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领导

v(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形势展望 

v目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已经结束,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明显提高。

根据中国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引进更多的国外先进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将有利于提高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国服务业规模,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WTO成员对中国开放服务市场,也为中国服务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多、更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

第三章准公共产品性的服务业教育服务贸易

第一节教育服务业的基本内容与经济性分析

一、教育服务产品的特性二、对教育服务产品的经济性分析

一、教育服务产品的特性

(一)教育活动的外部经济性和准公共产品性

(二)教育的合适的规模

(一)教育活动的外部经济性和准公共产品性

1、教育活动的外部经济性。

当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社会或其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且这个经济主体又没有从收益者那里得到任何补偿时,则这种经济活动就具有外部经济性。

教育活动的外部经济性表现?

(一)教育活动的外部经济性和准公共产品性

1、教育活动的外部经济性。

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提高个人生产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潜力。

(2)教育提高了公民的文化素质,对国家建立政治文明也有重要意义。

(3)教育对于文化的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以及文化的净化与创新有重要作用。

(4)教育还有溢出效应。

(一)教育活动的外部经济性和准公共产品性

2、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

(1)公共产品的特征第一,非竞争性。

第二,非排他性。

(2)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既有私人产品的特征,又有公共产品的特征。

(二)教育的合适的规模

1、教育服务支持的差异性2、教育服务的合适规模

二、对教育服务产品的经济性分析

(一)教育的成本和收益

(二)教育的人力资本论(三)关于过渡教育

(一)教育的成本和收益

1、教育的成本2、教育的收益

1、教育的成本

依据不同的标准,教育的成本可以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别:

(1)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3)资本成本和经常性成本(4)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2、教育的收益

1)教育的社会收益

(2)教育的个人收益(3)教育的收益率(4)中国教育的明瑟收益率

(二)教育的人力资本论

1、教育的人力资本论的基本观点。

2、对教育的人力资本论的不同观点。

1、教育的人力资本论的基本观点。

(1)教育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

(2)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3)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

(4)教育具有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