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836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9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docx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精要

第一章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第一节 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一、语言的产生

v远古时代的信息传播

v1、触觉和嗅觉

v2、视觉符号  

v3、听觉符号(原发性声音、模拟性声音、编排有规律的声音)

v非语言传播,即使在当今最为现代化的信息传播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辅助信息符号,从香水的使用、亲吻,到言语中的声调、轻重、停顿,体语的广泛运用,甚至传播的空间、文化色彩的选择,都能够察觉到潜伏着的原始符号传播的能量。

二、文字的发明

v1、文字是什么?

v文字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

三、印刷术的发明

马克斯韦伯写道:

“中国很早便有了印刷术,但专为印刷而设计、并且只有通过印刷才可能制成的印刷品,特别是报纸和期刊,最早仅出现于西方。

”古登堡和最早的印刷品(15世纪中叶)

四、无线电的发明

1、无线电理论奠基人

★①詹姆斯·马克斯威尔JamesMaxwell(英)(13June1831–5November1879)1864年,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完成了电磁场理论的经典巨著《电磁论》.第一次从理论上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②(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Hertz)德)海因里希赫兹(February22,1857-January1,1894)1887年,找到了一套产生,发射和接受电磁波的科学方法.1888年1月《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通过了以“赫兹为无线电电波长计算单位的名称。

四、无线电的发明

2、无线电技术奠基人

★①亚历山大斯塔帕诺维奇波波夫(АлександрСтепановичПопов)1859.3.16-1906.1.13

1895年5月7日,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电接收机试验成功.5月7日为俄国的"无线电发明日".

★②马可尼(GuglielmoMarconi)25April1874-20July1937,1896年,22岁发明了无线电装置.1901年,马可尼完成了第一次跨越大西洋两岸的远距离无线电通讯.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3、广播技术在美国的发明

★①雷金纳德费森登ReginaldFessenden(October6,1866–July22,1932)1906年12月24日,广播问世。

★②德福斯特(LeeDeForest)和“空中无形帝国”(August26,1873–June30,1961)1907年发明了三极检波电子管解决了信号扩大问题.矿石收音机被电子管收音机所取代.1916年广播了威尔逊和休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字——这次广播,被视作美国的第一次新闻广播.

五、计算机的发明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

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

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

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

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最初的计算机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

第二节 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

v一、贝尔电话的启发

v亚历山大·贝尔是一位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

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发明者为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AT&T公司的前身)。

其被世界誉为“电话之父”。

v二、空中传音试验

v费森登(1866-1932)

v1906年12月24日第一次试播

五、广播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广播事业的发展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初创阶段:

20世纪20年代,是广播事业的初创阶段,这一时期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无线广播电台。

1922年,前苏联莫斯科中央无线电台、法国国家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等开始播音。

20年代末,北美和欧洲各国大多有了广播。

2、发展阶段:

随着二战的迫近,广播传播新闻、进行宣传的功能突出,各国对它倍加重视,公众把它视为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

于是欧美、大洋洲及拉丁美洲的广播事业蓬勃发展,亚非不发达国家地区也出现了一批外国人经办或协助创办的电台。

3、普及阶段:

二战后,广播事业在全世界趋于普及。

大批新独立的国家纷纷办广播,为巩固民族独立,发展经济文化服务。

第三节 世界广播事业的发展

v一、广播传播技术的发展

v1、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

v调幅广播是利用幅度调制的无线电波传送节目内容。

主要有中波和短波两种方式。

调频广播是利用频率调制的无线电波传送节目内容。

其优点主要有:

声音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容纳大量发射机,播出多套节目;容易实现立体声广播。

v2、收音机:

从电子管到晶体管

v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使用微电脑处理的数字调频收音机

v3、数字音频广播数字音频广播(DAB,即DigitalAudioBroadcasting),堪称广播技术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优点:

音质好;抗干扰能力强;可用频率数量多;能够提供数据传输等新业务;    

第四节 世界电视技术的发展

v一、电视的发明:

几个重要阶段

1、电视技术的准备阶段

19世纪,各国科学家对化学元素硒的光电效应的研究,为电视传播提供了理论基础;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首先发现了化学元素硒。

1873年,约瑟夫.梅正式发表了硒元素光电效应的学术报告,在理论上揭示出:

光的变化可以变成电信号传送出去,也就是说,任何表现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

    

2、试验性的电视播映

1884年,德国人尼普科发明机械扫描盘,又称为“尼普科盘”,它被公认为可以通过电线传送图像的仪器;

1926年,英科学家贝尔德用尼普科扫描盘,完成了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以及播送,在伦敦公开表演,引起轰动。

3、正式的电视播送

美国科学家法恩斯沃斯一直致力于把光变成电子信号的研究,他的研究奠定了电子电视系统研究的基础,为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电子扫描时代奠定了基础。

美国工程师杜蒙对电视的贡献是致力于制造生产商用电视接收机,使电视图像接收从试验转入了实用阶段,从此,电视机进入了家庭。

v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电视发射台,并于11月2日开始了电视节目的定期播出。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一般认为这是电视事业的正式开端。

4、电视发展的中断与恢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了电视发展,除美国有六家电视台继续播映以外,其他各国的电视研究、生产和播映中断。

大战结束后,英、法、苏、德等国都逐步恢复电视事业。

日本、加拿大等国电视事业发展也比较迅速。

20世纪50年代之后,发达国家的电视发展迅速。

随着电视机的广泛生产和销售,电视日益成为重要的大众媒介。

二、电视技术的发展

1、彩色电视

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首先正式采用NTSC制播送彩色电视节目,美国成为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

世界现有彩色电视制式:

NTSC、PAL、SECAM,有哪些国家?

2、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为了提高偏远山区的收看效果,人们在山头竖起接收装置,将收到的电视信号用电缆传送到用户家中。

众多的电缆电视系统通过卫星获得电视信号,再转送给用户,由于它图像清晰,抗干扰性强,频道多,因而很受观众欢迎。

3、卫星电视

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正式的有源通信卫星“电星一号”,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节目传送实验。

1964年,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第一颗商用卫星“国际通信卫星一号”“晨鸟”启用,使世界正式进入了卫星通信时代,国际间进行电视节目的传送和转播成为现实。

随后,苏、英、法、西、德、日、加等国的同步卫星相继上空,完善了各自的电视传播系统。

4、卫星直播电视

通信卫星是多用途的,可供电视传播的信道有限,而且发射的成功率很小,只有技术设备很高的地面站才能接受到,然后依靠地面传输将电视图像传送到各地。

为此,20世纪70年代起又有了专门的广播卫星出现。

广播卫星上的转发器功率大,普通的电视机用户安装简单的接收装置就能直接收看卫星传送来的节目,这便是卫星直播电视。

(无需经卫星地面站接收、转发)

★1980年6月,特纳在美国亚特兰大创立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开始通过卫星向邻国的有线电视系统播送新闻,标志国际电视诞生。

5、网络电视

1996年,通过网络传送音频信号的问题得到解决,并实现了即时直播和随时点播两种形式。

1995年8月30日,CNN建立网站,成为较早上网的电视机构之一。

视频广播兼备即时直播和随时点播服务。

优点:

迅速、生动、受众面广;克服了传统广播电视顺序广播、转瞬即逝的缺点,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观众的不同需求。

第五节 世界电视新闻的发展

v一、电视广播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v1、电视新闻早期:

探索适合自己的形式;

v1937年5月12日,英国广播公司利用第一辆电视转播车播送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加冕的实况,这是英国第一次户外电视实况转播,也是世界上较早的实况转播。

v1948年8月15日,CBS开办了第一个晚间新闻节目,当时的电视新闻主要为口播新闻,报道量少,时效性差。

v1957年,CBS《面对全国》节目首次播放外国首脑电视专访,开创电视新闻新形式——电视访谈。

2、CBS《60分钟》:

开创电视新闻杂志

v1968年9月24日晚上10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了一档全新理念的新闻节目《60分钟》开创了电视新闻杂志的节目形式。

v《60分钟》是以提出背景、展示过程、分析原因为特征的调查型、解释型深度报道。

它与黄金时间播出的故事片相差不大,有情节、有冲突、有悬念,主持人或记者常常像侦探一样追踪事件的原委。

v二、世界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

v关注重大事件

v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新闻采录设备和卫星传送技术使记者有能力在新闻现场进行同步报道,或对重大事件进行实况报道。

v1967年7月20日,直播“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首次载人飞行,观众从电视上看到了地球的景色。

v1969年7月,电视观众亲眼目睹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月球,并听到了他与尼克松总统的对话。

v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不久后突然在空中爆炸,电视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各方反映,把悲情传向世界各个角落。

vCNN:

开创全球24小时新闻频道

v1980年6月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NewsNetwork,CNN)开播,是世界上第一个24小时全新闻频道。

vCNN对现场的强调、对直播的强调,将新闻定义改写为新闻是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对全球的新闻时效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世界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的典范——《拉里·金直播》,向全世界开通热线电话,创造了一个新的“地球村”,加强了全世界居民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第一节 旧中国的广播事业

  

一、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办广播

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1922年,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建立的“中国无线电公司”,1923年1月在上海外滩大来洋行的屋顶设置了一座广播电台,功率50瓦。

第二座外商所办广播电台——美国新孚洋行所办;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令——1924年8月,北洋政府颁布的《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

二、北洋政府官办广播

v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1926年10月1日,由我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刘瀚主持筹建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接下来分别是天津、北京以及沈阳广播无线电台的相继建立。

三、国民党政府官办广播

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

1932年,国民党建成新的广播中心,是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

1936年,国民党当局规定,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均须转播中央台晚间一小时的新闻节目,这是中国广播史上新闻联播节目的开端。

1939年2月,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建立国际广播电台,这是中国国家对外广播的开端。

四、旧中国的民营广播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创办的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播送唱片并转播南方戏曲。

旧中国的民营广播电台主要有三种类型——教育、商业、宗教性广播电台。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广播事业

一、早期的无线电事业

1929年冬,在周恩来筹划下,在上海成功安装一部50w的秘密电台,后于12月被敌人破坏,这是当建立的第一座秘密电台。

1931年1月初,用缴获敌军的15w无线设备创办了红军第一个电台。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告捷,缴获一部100瓦的电台,用此电台办起了红色中华通讯社,11月7日首次对外广播,呼号CSR。

二、人民广播的诞生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于1940年12月30日,后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诞生纪念日。

1941年12月3日,延安台开始定期播出日语节目,主要是宣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后来,这个日期被确定为人民广播对外广播的开始时间。

三、延安台的变迁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1947年3月21日,延安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3月25日,党中央迁进北平,陕北新闻广播电台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名北京,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也随即改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国家广播电台。

延安台的变迁: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北京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播电视事业

v一、初创期——“文革”前的广播电视事业(1949—1966)

v1949年,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广播电台。

v中国的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实验广播,这是我国一座电视台,这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的正式诞生。

v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分别成为我国第二座、第三座电视台。

1958年6月1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自己拍摄的第一条电视新闻片——报道《红旗》杂志创刊。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1960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试验成功。

二、停滞期——“文革”中的广播电视事业(内伤)(1966-1976)

v实行“统一口径”政策,地方台全部转播中央台的节目;节目播出内容和形式都被“文革”化(台标、毛泽东主席像和语录)电视广播时间大大压缩,1967年2月,只在每周六播出一次;7月增加为2次;1968年1月增加为3次;1971年10月才增加至7次。

v文艺节目停播停办、知识性、教育性节目,新闻节目相对增加,但内容大量重复,播出条数减少(30分钟的节目只能播出几条新闻)。

v“文革”中广播电视新闻最严重的问题是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颠倒黑白、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泛滥。

v“文革”使中国广播电视业停滞了10年,拉大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v广播电视业的局部发展

v可以聊以自慰的成果:

v1967年6月报道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消息;1970年4月播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新闻;1970-1971对亚非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实况广播为中国政府的“乒乓外交”助一臂之力;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成功报道。

v1972年北京电视台在“文革”中被中断的《卫生常识》、《科学知识》、《少年儿童节目》先后恢复播出。

v1973年1月首次使用卫星传送电视节目;1973年4月14日,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首次试播。

v从1966年起,10年间增加了12种外语广播,达到39种对外广播用语,位居世界前列。

三、恢复期——”文革”后的广播事业(1976-—)

v1978年5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国外广播部被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

国际广播电台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独立的对外广播网的形成。

v我国广播电视管理的方针:

“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1983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广播电视部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会议确定全国实行中央、省、有条件的省辖市(地、州、盟)和县(旗)“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

我国在总体上形成了四纵三横的媒介格局:

横向是报纸、广播、电视三分天下;纵向是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媒体网络;弊端:

市场条块分割和电视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恢复期——”文革”后的广播电视事业(1976—)

v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办《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电视广播网初步形成。

v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定名为“中央电视台”,成为我国的国家电视台。

电视新闻各项改革如火如荼;

v竞争中改革发展的广播事业

v第一个阶段:

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诞生为标志。

v第二个阶段:

1992年,以东方广播电台成立为标志。

v第三个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以全国各地频率专业化建设为广播第三次改革的标志。

v

(二)飞跃发展的电视事业

v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办了《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简称《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的出现标志着以首都北京为中心的全国电视广播网的初步形成。

v我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广告正式进入电视,并逐渐成为电视台收入的重要来源;电视剧空前繁荣;服务性节目引人入目;新闻改革得到大力推行;娱乐节目走向兴盛;教学节目形成热潮;海外译制片、纪录片迅速发展;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大型综艺节目日渐走红;电视节目开始用卫星传送;管理与体制走向规范化、现代化。

卫星上天、有线落地已成为我国电视传播与接收的主要方式,这使得电视节目在传送数量和质量上大大提高。

第四节 香港、澳门、台湾的广播电视

v一、香港的广播电视

v在香港,目前除了香港电台为政府台外,其余的电台、电视台都是商业台。

v

(一)香港的广播电台

v1、香港电台

v香港电台是香港唯一的政府所有的广播电视机构。

它于1927年6月30日开播广播节目,1970年又成立了电视部制作电视节目。

香港电台下属的七个频率分别用粤语、英语或普通话广播,现在已发展成各具特色的系列台。

它还每周制作10小时的电视节目,以补充商业电视的不足。

根据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的规定,无线电视和亚洲电视必须播放香港电台的电视节目。

v2、香港商业电台:

香港商业电台由香港商业广播有限公司经营,1959年8月正式开播。

现在与香港电台并称为香港收听率最高的电台。

广告是它唯一的经费来源。

v3、新城电台:

由新城广播有限公司开办,1991年6月开播,下设三个台。

v

(二)香港主要的电视机构

v在香港,主要的电视机构有:

v无线电视台、亚洲电视台、卫星电视台、凤凰卫视、有线电视台、传讯电视网、华侨娱乐电视。

v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是香港第一家无线电视台,所以也被称为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英文缩写为TVB,观众免费收看,是目前香港影响最大、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台。

无线1967年开播,办有两套节目:

一套是中文节目,称为翡翠台;一套是英文节目,称为明珠台。

v二、澳门的广播电视

v澳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澳门广播电台(澳门最早的广播电台)和澳门电视台;

v澳门卫星电视台

v三、台湾的广播电视

v最有影响的两个广播机构

v中央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公司;

v“三大台”:

“台视”、“中视”、“华视”

v“第四台”:

利用录放像设备播放录相带节目,由电线将信号输入邻近订户家庭,供订户收看并收取费用的组织,称为“第四台”。

第三章 广播电视的性质、功能和任务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性质

v一、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

v1、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v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要求在理论上政治上组织上坚持党性原则;

v2、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

v广播电视在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的同时,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广播电视的认识功能和宣传功能不可分割。

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反应主流,同时通过舆论监督针砭时弊、伸张正义。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v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v1、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信息记录手段;节目的播出形态;传送和接收;

v2、综合性的传播媒介;

v传播内容:

新闻、教育、娱乐、服务节目;传播形式:

所有作用于听觉和视觉的形式;

v3、以新闻传播为主体;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时间上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都在黄金时间播出,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主体和骨干,最能体现一个媒体的实力和水平;

三、广播电视体制

(P76-82)不同广播电视体制最根本的区别是所有制,在世界范围内,大致存在以下三种不同模式的广播电视体制。

v1、国家经营型:

也称政府经营型。

全民所有,政府规定其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款,或兼营广告。

v我国在“制播分离”的改革中要坚持“三个不变”:

频道的宗旨不变、电视台的节目终审权不变、电视台的广告审核权不变;“两个共同”:

合作双方共同策划、共同制作;“一个为主”:

以电视台为主;

v2、公共机构经营型:

也称公共事业型(BBC、NHK)

v3、私营商业型:

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以盈利为目的(美国CBS、NBC、CNN;英国的独立广播公司、日本的民放连)

v以上分析是从电台、电视台角度进行的,从国别来说公、私兼营,是西方国家广播电视体制最主要的类型。

(日本、英国、加拿大)两大优势:

享有商业电视娱乐性强的好处;发挥公共广播电视的教育功能。

v(四)当前世界上主要的广播电视体制

v1、国有国营:

国家拥有并直接经营的电台、电视台。

主要特点:

资产为国家所有,政府直接领导和管理,领导成员由政府任命,业务方针由政府规定,业务活动受到政府的监督;经费大部分靠国家拨款,有的辅之以受众缴纳的视听费用以及广告费用。

实行这一体制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营台。

v2、国有公营:

这是国家所有但由公司自主经营的电台、电视台。

主要特点:

资产为国家所有,但是电台电视台保持相对独立性,作为“特殊法人”存在和运作;根据法律规定,组成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进行领导管理,其成员有较广泛的代表性;政府依法加以规范和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